高校教师行为对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_刘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高校教师群体频出害群之马,为大学教师职业抹黑,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公众形象及威信。例如,北大某教授指控情人敲诈而被解除教师职务,研究生与导师“潜规则”完成学业,2012年北航教授9.18游行以“侮辱毛主席”为由打老者耳光,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滥用职权牟取私利、学术道德腐败等等。

教师是社会的“角色楷模”(rolemodel),在学校要恪尽师道、为人师表,入社会要“行为世范”。美国人肯·贝恩撰写了《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回答了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该书被评为哈佛大学“教育与社会”年度好书奖,被誉为“教学的革命”。肯·贝恩指出:“一个教师应该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教师的言行举止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学生人格、智力发育和创造力培养的导向标。众所周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首要职责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一旦入了教师行业,首先要树立高尚的人格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次要以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提升为目标,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和生存技能。文献[1]对教师行为作了定义:它是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教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它会直接引导学生的思想,进而产生一定的后效应。

基于高校教师行为的特殊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的形式,从高校教师的技能水平、人格魅力、服装修饰等三个方面出发,剖析高校教师行为对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最后指出要规范化管理教师行为。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针对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8个专业,选取了16个班级,共计48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对教师着装风格的评价;二是学生对教师着装款式多样性的评价;三是通过学生对教师技能水平、人格魅力、着装修饰的权衡评价,说明3个指标的不同影响程度。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由表1可见,学生对着装邋遢的教师好感度非常差,所占比例为17%;对着装符合潮流的教师好感度较好,所占比例高达43%;对着装规矩的教师好感度一般,所占比例为40%。由着装风格导致的听课效果调查结果为:教师着装邋遢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会导致学生厌恶该教师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差,学生注意力分散;着装符合潮流的教师容易形成良好的听课效果,学生首先对教师建立了好感

表1学生对教师着装风格的评价

调查项目学生好感度/

所占比例

学生听课效果/所占比例

着装邋遢差/17%差/11%着装规矩一般/40%一般/42%着装符合潮流

较好/43%

较好/47%

收稿日期:2013-10-15

作者简介:刘芳,女,陕西汉中人,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的480名学生进行调研,以探讨高校教师行为(技能

水平、人格魅力、着装)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格魅力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会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教学的良性发展;技能水平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关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着装对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它会影响学生审美观的发展和课堂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教师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校;教师行为;教育教学质量;影响;陕西理工学院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14)02-0121-04

高校教师行为对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

(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2014年4月第26卷第2期

安康学院学报

JournalofAnkangUniversity

Apr.2014Vol.26No.2

121

(影响学生的审美感受),进而增加了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着装规矩的教师,学生听课效果一般,主要取决于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技能水平。

为了进一步说明教师着装对学生的影响,表2从教师着装款式的多样性入手加以比较分析。

由表2可见,学生对经常换不同款式衣服的教师好感度较高,所占比例高达68%,教师换装行为可以调动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调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对总穿同一款式衣服的教师的好感度较差,所占比例为32%。习惯性穿同一款式衣服,容易给学生造成墨守成规、思想传统的感觉,不符合多元化社会发展潮流。因此,教师着装款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听课效果。教师若经常换不同款式的衣服,学生听课效果就比较好,所占比例为76%;教师若总穿同一款式衣服,学生听课效果就一般,所占比例仅为24%。

然而,判断一名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不能单以教师的着装去衡量。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在此,我们从教师技能水平、人格魅力、着装修饰等3个指标入手,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获得它们的权重比例(见表3)。

由表3可见,3个指标的排序为:人格魅力(1.95)>技能水平(1.4)>着装修饰(1.15),显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亦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将直接影响学生人格思想的成形和价值观的培养;技能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关乎学生的理论知识吸收、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着装修饰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该教师的好感度和建立自我审美标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增添教师的外在吸引力。

王赞等[2]从学生“向师性”的心理特点出发,亦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几所体育类高等院校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特征所产生的

影响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了同样的规律。技术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人格特征”和“技能水平”;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较为关键。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教学形成良性的循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行为本身具有标榜作用。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质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若其人格品行存在巨大的缺陷,对学生态度恶劣,歧视学生,恶语相加,脾气暴躁;消极开展教学工作,缺乏敬业精神,不严格履行教师职责,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违反教学管理章程,习惯性地迟到或早退;不认真备课,对学生考评不负责任,草率了事;言行缺乏修养,举止不得体;价值观和人生观严重扭曲变形,便很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威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愈发疏远,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思想和处事行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人格培养,因为它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此,绝不能忽视教师人格魅力的建设工作。

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道德观的同时,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准,否则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英国学者布里奇斯和古默波特列举了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不能正确对待学生;不能维持课堂纪律;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效果;没有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不能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没有合理地采纳他人的意见。此外,作为教师,如果自身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去拓展学科知识,不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去理论联系实际,不去深入挖掘课本内涵,不去虚心求教,便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智力发育、道德价值成形的引导者,既肩负着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责任,更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责任。

着装修饰虽然体现了教师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习惯,但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它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和学生的课堂学习好恶感,进而影响学生成长和受教育质量。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校应该从各个方面规范教师行为,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水准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高校教师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师行为守则“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行为守则(CodeofProfessionalConductforE-ducators)”,用于规范教师行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

表2学生对教师着装款式多样性的评价

调查项目学生好感度/

所占比例

学生听课效果/

所占比例

经常换不同款式衣服较好/68%较好/76%习惯性穿同一款式衣服一般/32%一般/24%

表3学生认为j比i重要的比例

j

i

技能水平技能水平50%人格魅力35%着装修饰55%合计1.4人格魅力

65%

50%

80%

1.95

着装修饰

45%

20%

50%

1.15

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