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质量研究_一个文献述评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与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与对策研究
民营科 技
经 济论 坛
2 0年 第 6期 01
关于我 国经 济增长 质 量 评价 与对 策研 究
金 滨
( 尔滨 市军队 离退休干部第五休养所 , 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0 ) 50 0
摘 要: 重点讨论经济增 长的评价指标 以及 当前制约我 国经 济增 长的主要 因素, 对 目前存在 的经济质量 问题提 出相应地解决措施。 针 关 键 词 : 济 增 长 ; 量 评 价 ; 策研 究 经 质 对

自然资源 的枯竭和环境 质量的恶化会 造成人们生活质 量的迅速下 降 , 因此 在 评 价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的 同 时 一 定 不 能 忽 略 经 济增 长 所 带 来 的 资源环境代价 。我国在经历 了高速增长和 人均收入翻两番 之后 ,我 国 为之付 出的资 源和环境代价 。迅速 的城市 化和工业化产生 了大量 的空 气和水污染 ,导致了大气 和水环境质量 的下降 。另外 ,我国的森林经 过长期 的砍伐 、开荒和非法 征 占,原始森林 已所剩无几 ,整 个森林生 态系统 已经残破 ;天然草地 由于长期超载 放牧 、毁草 开荒 、乱采滥挖 野生植物 、淘金开矿 ,草原生态系统 已经并 继续处 于大 面积退化之 中。 2 当前制约我 国经济增长 的因素既有宏观因素 ,又有微观因素 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高效的发展 ,当前应 注重解决 以下 问题 。 21 调 整 结 构 ,促 使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由 粗放 型 向集 约 型转 化 . 首先 ,我们 必须打破条块 分割体制 ,以市场为导 向,以高新技术 为起点 ,对 国有 企业进行 战略性改组和重 组。其次 ,应集 中财力 、物 力和精力抓好基 础设施 、基础 工业 、国民经济的命脉 部门 、高精尖 和 信息产业等领域 。再次 ,要 加大科技投入 ,加速技术进 步和创新 ,充 分调动科技人 员和职工群众 的积极性 和创 造热情 ,加快 产品更新换代 的步伐 。最后 ,要实行 “ 学研”相结合 ,促进科技 成果 向现实生产 产 力转换 ,努力 创造出技术 含量高 、附加值 高 、市场 占有 率高的主导产 业 和 名 优 产 品 ,为 整 个 经 济 社 会 安 全 、稳 定 、持 续 、高 效 地 发 展 提 供 保证。 在结构调 整过程 中,应 注重 以下 三方 面 :一是努 力开拓 国内外 市 场和加快优胜劣汰与资产重组 的步伐 ;二是对 “ 的增长点 ”如住房 、 新 汽车 、教育 ,应 从改善消 费环境 、降低 成本 、提高产 品和服务质量 人 手 ,来满 足不 断增长 的需求 ,以此来带 动经济增长 ;三是在基础设施 投资和产业升级投资之问保持一定的 比例 。 22 建立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市场是连 接生产 、流通 、分配 、消费的 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市 场 体系 由商 品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三大类别组成 。实践 证明 : 单一商 品市场 不能很好发挥 市场机制 的作用 。因此 ,建立和健全生 产 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对经济增长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融市场 是实现资金 融通 的场所 。一个健全 、完善的金融市 场应 该包括货 币市 场 、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 和黄金市场 ,这些市场应合 理

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科技经济市场1引言500年至1500年,经济的年增长只有0.1%,在1000年的漫长岁月中,产出只增长了3倍,而18世纪的英国却取得了10倍于过去的增长率。

这一现象第一次让人兴奋不已,古典经济学家们首先探讨了经济增长问题,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是由斯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为主要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核心工作,他们是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杰出前驱,斯密强调劳动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李嘉图则强调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马尔萨斯则强调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但他们的研究视野都被局限在识别影响增长的因素和说明决定经济增长过程的机制上。

哈罗德1939年发表的《关于动态理论的一篇论文》和1948年出版的《走向动态经济学》,提出了经济学界的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使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从定性走向了定量,1946-1947年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发表了二篇有关经济增长的论文。

哈罗德和多马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既是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又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起点,从而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开始将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作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2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化的开始1870年以后,经济学主流关注的重点从供给转向了需求,经济增长的研究已远离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视野,哈罗德-多马则开创了主流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研究,标志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复兴。

现代经济学的增长模型是建立在Harrod(1939)和Domar (1946)的基础上,按照Harrod-Domar模型,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的最主要因素有两个:决定全社会投资水平的储蓄率和反映生产效率的资本-产出比率。

由于假设前提的局限,在他们的模型中,资本和劳动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很难实现,即经济长期均衡增长呈现出“刀刃”特征。

但Harrod-Domar模型标志了经济学界运用数理经济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开始,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革命:他对资本积累和劳动就业的研究,对以后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将资本和劳动作为经济增长所必须依赖的两大要素,显然具有直接的影响。

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内容提要:近年来,陕西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持续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但经济质量的提升与数量的增长并不对称:增长速度快稳定性好但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城乡差距明显,区域均衡与协调能力不足;能耗在西部地区不高但数值偏大并且下降速度缓慢,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

造成经济高增长和低质量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

为此,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要素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政府调控和市场手段双管齐下,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力度。

近十年来陕西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排名也比较靠前,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不但要关注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要关注经济质量的提升,现阶段尤其如此。

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这一时期往往又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我们必须摒弃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高增长、高质量的新型经济发展之路。

那么,陕西经济在快速增长中其运行质量如何呢?本研究报告将通过对大量基础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使人们能对我省近年来经济增长质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经济增长质量如何评价?李京文曾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1996)中对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作了定性的判断和界定。

他认为高质量的增长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1)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投入数量的增加,而是靠科技进步的提高;(2)经济增长持续稳定,避免剧烈的波动;(3)物价上涨率被控制在合理的限额之内;(4)经济增长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总供需的大体平衡;(5)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

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综述过程中笔者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吴敬琏,2006)。

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

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

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文献研究综述

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文献研究综述

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文献研究综述【摘要】目前对于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测定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于影响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关键词】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对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测量,一般的方法是从技术效率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这一方法最早是由Farrell(1957)和Afriat(1972)提出来的。

技术效率同生产性可能性边界是紧密相关的。

所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即在现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下所能够产生的最大的产出,这一系列的产出所形成的曲线即是生产性可能边界。

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生产都可以达到生产性可能性边界,而技术效率则是衡量生产的实际产出与其最大产出的距离。

距离越大,技术效率则越低;距离越小,技术效率则越高。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的学者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早期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文章采用的是截面数据,如许长新(1994)采用1994年我国30个省的截面数据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到后来,由于截面数据的局限性,以后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多采用面板数据。

易纲、樊纲和李岩(2003)在文中提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提升的空间,何枫、陈荣、郑江绥(2004)提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吴诣民(2004)认为我国区域技术效率差异有缩小的趋势,于君博(2006)得出的结论是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率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

以上研究都未能就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因素得出明确的结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对于经济增长效率的因素有了不少的研究。

在Beck(2000)、Levine(2000)和F.Nourzad(2002)运用跨国数据详细分析了金融发展发展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何枫(2003)对于我国的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的分析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分析了造成这一影响的原因。

经济增长质量研究_一个文献述评

经济增长质量研究_一个文献述评

2010/2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一个文献述评惠 康 钞小静摘 要:经济增长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通过要素分析来阐释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源泉,探讨如何实现经济数量上的增长,但却忽视了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

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的研究文献,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相关文献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以及增长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内涵;测度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0)2-005-04作 者:惠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钞小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博士;陕西,西安,710118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D003);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项目、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类项目(07YY B09)在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200多年历史里,一直把经济增长的数量问题当作是经济增长的全部内容,但是却很少讨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20世纪末,随着各种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不断凸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才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30多年的经济转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和侧重点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增长质量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经济失衡、短期波动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准确把握这一问题当前的研究状态与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国内外增长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研究了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总体来看,对经济增长质量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一 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界定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建立在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基础之上,如何对经济增长质量内涵进行界定直接决定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视角、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内容。

经济增长质量属于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而且由于人类社会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使得这一范畴成为一个动态概念。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
官 员 说 : 展 问 题 必 须 定 义 为 对 最 恶 劣 的 贫 困 形 式 的 一 种 发 选 择 性 进 攻 , 展 目标 必 须 根 据 疾 病 、 盲 、 穷 和 不 均 等 发 文 贫 不 断 的 减 少 和 化 ” 专 门 报 告 在 广 泛 调 研 的 基 础 上 , 经 济 学 的 角 度 的 从
评 自2 0世 纪 6 O年 代 末 以来 , 方 一 些 学 者 开 始 对 传 统 发 对 气 候 变 化 进 行 了 全 新 的 审 视 , 估 了 在 气 候 变 化 背 景 下 西 向低 碳 经 济 转 变 以及 采 取 不 同 适 应 办 法 的 可 能 性 , 分 析 并 了气 候 变 化 对 英 国 等 国家 经 济 的 影 响 。 普 雷 斯 科 特 (0 7 指 出 , 国 的 实 践 证 明 经 济 增 长 和 20 ) 英
人 们 开始 更 关 注 经 济 增 长 的 质 量 , 望 经 济 增 长 在 给 人 类 (0 2 年 发 表 了 《 济 增 长 的 数 量 与 质 量 》 文 , 出 了 评 希 20) 经 一 提 带来更 丰富的物质财 富的同时 , 带 来生 活 品质 的改善 , 还 带 价经济增长 质量 , 不但要包括 投资率 、 货膨胀 率 等狭 义的 通 来 社 会 的 和谐 , 来 人 类 自身 的 发 展 。相 对 来 说 , 内 研 究 经 济 增 长 指 标 , 应 包 括 人 口健 康 、 人 分 配 、 治 制 度 、 带 国 还 收 政 犯 经 济 增 长 质量 的 文 献 要 多 于 国 外 , 外 的 文 献 主 要 研 究 的 罪及 宗 教 等 方 面 的 指 标 。 国 是 与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相 关 的一 些 课 题 。 尼 古 拉 斯 ・ 特 恩 (0 6 的 题 为 “ 经 济 学 角 度 看 气 斯 20 ) 从

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述评

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述评

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述评曹文超 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伴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学者们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所做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建立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学者们基于各自对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虽不尽相同但越来越具全面性和实用性;在具体应用上,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解释现实经济现象,通过总结归纳某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找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出有益见解。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发展质量;综述;评价一、引言经济增长是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这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观点。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将经济增长片面归结于数量的增长,如何取得和维持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是学术界研究的主要问题。

经济的盲目扩张和粗放式发展必然带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矛盾,直到经济结构失衡、地区经济差距扩大、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出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才受到关注,经济发展理念逐渐得到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在总结国内经济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质量这一概念,对经济发展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领域,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区域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的经济体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经济发展质量(一)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经济发展质量是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在总结国内经济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学范畴,国外很少有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提法,追溯起来,英国古典政治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首次将发展等同于国民财富的増长。

在此种观点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将经济增长质量等同于经济发展质量。

国内最早提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是邓小平同志,他指出,“进行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速度、效益与质量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理解,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

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理论》课程论文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年级:2014级学生:张镨心学号:2014201491课程:区域经济理论指导老师:骆玲2015年1月7日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一、理论产生背景1、现实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紧密,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革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

为更好地解释经济增长,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模型。

而分析工具和经济理论的进步,也为研究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思路。

在此背景下,诞生了经济增长研究的新成果———新经济增长理论。

2、理论背景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历经兴衰,出现了三次大的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第二次高潮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产生和发展;第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产生和发展;三次高潮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次大高潮都共同关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且令人困惑的问题:经济增长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如果可以,增长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做出了重要的说明,但他们难以就人类漫长的经济增长史给出一致的、富有说服力的解释。

因而,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在上世纪60年代末衰落了。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Romer, P.)、卢卡斯(Lucas, R.)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一系列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潮流。

二、相关理论分析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rmar, E.),根据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思想,把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分别推演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人们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这一经济增长模型的提出不但带来了动态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复归,而且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分析其现状、特点及挑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二、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与特点(一)现状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迅速,尤其在政策扶持和外部投资驱动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二)特点1. 多元化: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大都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具有显著的多元化特点。

2. 政策驱动:政策扶持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3. 资源依赖性强: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相对单一。

三、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与挑战(一)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缺乏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人才流失: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民族地区往往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3. 基础设施滞后:部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二)挑战1. 外部竞争压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

2. 生态环境保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策略与建议(一)优化产业结构1. 推动产业升级:鼓励民族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2. 加强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1. 人才培养: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2. 人才引进: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工作和发展。

经济增长原因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原因文献综述
机械 工 业 出版 社 , 0 2 20. 较, 第三类城市与第二类城市的差别 并不 京 :
S ,
0 436 . 12 9 0 o09 . 61 2 0199 . 59 8
排名
1 2 3
2文 基 是很大 , 因此提高该类 城市的建筑业 发展 [】 军. 于熵权 法的航 空公 司绩 效评 科 2 0. . 2 水平 , 对繁荣 山西建筑 业市场具有重要意 价研 究 … . 学技术与工程 ,0 9 9 2 .
义。
【】 3 张先起 , 梁川 , 慧卿 . 于熵权 的改 刘 基 进 T PI O S S法在 水质评价 中的应 用 … . 哈
大同
运城
O160 . 27 8
0 732 . 99 1


五、 结束语
2 0. 9 1. 应用 熵权法进行 评价能使用 较多 的 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0 7 3. 0
分工一 专业化理论最早可 以追溯到亚当・
著名的“ 斯密定理 ”即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
76 国富论》 。其中阐述了 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斯密在 17 年发表的《
( 分工一 二) 专业化理论 。 分工一 “ 专业化理 的限制。问题是接近市场极限时就产生垄断,

论、 制度决定论, 并结合中国国情, 针对制度决 定论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原因; 制度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 F A

口文 / 董

曲启佳
均收入) 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 这个关系演进的结果。 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在
一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 于收益递增。卷入市场的产品种类的增加、 市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不仅需要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经济增长的质量。

本文搜集、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文献。

得出目前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于缺乏一个好的理论基础,目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评价所进行的解释和比较缺乏深度。

由于受到数据等方面的限制,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

所以,今后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评价以及实证研究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央多次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自1995年开始国内研究经济增长质量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文献开始多起来。

通过万方数据库搜索引擎统计,从1995至今,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文献国内共计1351篇。

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也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够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各种决定因素。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研究观点如下:(1)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是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由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缺乏一个好的理论基础,目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评价所进行的解释和比较缺乏深度。

武义青(1995年)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增长,既包括数量(速度、规模)的扩大也包括经济系统素质的改善。

后者被称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以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生产率)来衡量。

质量较高的经济增长,表现为以相同的投入量(消耗或占用),取得较多的产量;或以较少的投入量(消耗或占用),取得相同的产出量。

反之,经济增长质量较低[2]。

陈海梁(2006年)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同一国或一个地区在实现质量产品和服务总量增长的活动的优劣程度从对经济增长质量定义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个具有综合理论社会经济范畴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竞争能力、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性这7个方面[3]。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对国外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从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及绿色GDP和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对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决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述评。

标签:经济增长;质量;述评人类历史上长期极度的物质匮乏使得人类特别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然而现代经济增长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不幸与灾难。

那种单纯追逐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日益引起人们的质疑和批评,人们开始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希望经济增长在给人类带来更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善,带来社会的和谐,带来人类自身的发展。

相对来说,国内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要多于国外,国外的文献主要研究的是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的一些课题。

1 国外研究述评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进行批判、反思和总结。

发展经济学家迈耶(1984)认为:“发展经济学家不再朝拜于GNP 的圣坛,而是全神贯注于经济发展过程的质量。

”巴基斯坦政府的一位官员说:发展问题必须定义为对最恶劣的贫困形式的一种选择性进攻,发展目标必须根据疾病、文盲、贫穷和不均等不断的减少和最终消除来确定。

萨缪尔森(1999)认为,经济增长代表一国潜在GDP或者国民产出的增加,是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PPF)的向外推移。

这是对经济增长这个概念最初的定义,从量的角度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定义经济增长。

库兹涅茨(1971)是这样定义“经济增长”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基础上的。

”这一定义不仅规定了经济增长的内容、基础和条件,包含量和质的因素,而且把制度、思想意识等社会条件的改变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这有些接近于经济发展的概念。

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1977)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是:“物质生产资源变化过程的总和,以及由此而增加了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常被称为这一社会经济结构的经济增长”,并强调“在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中,不仅应该包括生产资源的增加,生产量的增长,而且也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消费品的消费效果的增长。

文献述评范文

文献述评范文

文献述评范文文献述评是指对某一篇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进行文献述评时,需要对文献的质量、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在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

本文将以一篇关于的文献为例,进行文献述评范文的展示。

文献信息文献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conomic Grow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作者:Philippe Aghion, Benjamin F. Jones, Charles I. Jones发表时间:2017年期刊名称:NBER Working Paper文献概述该文献主要探讨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文献首先介绍了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然后分析了对劳动力市场、生产率和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文献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文献质量评估可靠性该文献发表在NBER Working Paper上,该期刊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工作论文系列,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可信度。

此外,文献的作者是来自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经济学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经验。

因此,该文献的可靠性较高。

适用性该文献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分析,涉及到了劳动力市场、生产率和创新等多个方面。

因此,该文献对于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价值该文献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例如,文献指出可能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的应用可能会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但也可能会对创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该文献对于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

文献分析优点该文献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分析,涉及到了劳动力市场、生产率和创新等多个方面。

文献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对于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经济增长原因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原因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原因文献综述提要自从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开始,经济学家就开始了对经济增长原因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原因的分析,把经济增长理论依次归结为分工-专业化理论、劳动要素论、结构效应论、技术创新论、收入分配论、制度决定论,并结合中国国情,针对制度决定论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原因;制度决定论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经济增长理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引入了越来越多的答案,如分工、资本、劳动力、技术、制度,等等。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序言中说:“研究经济增长有关的因素头绪万千,除非对这个主题有一个总的观念,否则容易迷失方向”。

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综述、分析,比较各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试图寻找这样一个“总的观念”,弄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在影响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理论概述(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二)分工-专业化理论。

“分工-专业化理论”认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在于劳动分工的演进,专业化和分工是收益递增的源泉,技术进步是这个演进过程的表面现象。

所谓人均资本的增加不但是技术投入和技术进步,而且是生产组织方式的进步。

生产率和劳动分工的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技术进步之所以可以内生,在于它是这个关系演进的结果。

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在于收益递增。

卷入市场的产品种类的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新企业的出现、生产率的提高、市场的扩大、收入的增加,都是劳动分工加深的若干个侧面。

经济增长分析论文

经济增长分析论文

经济增长分析论文简介本篇论文将对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和讨论。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经济增长的定义与指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经济增长的指标可以通过计算GDP的年度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原因:1. 科技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会带来生产力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人力资源: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3. 投资:增加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

4. 创新与创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5. 市场开放与国际贸易:贸易和市场开放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不仅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 环境影响: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2. 收入不平等:经济增长可能导致富有和贫困之间的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不平等。

3. 不可持续性:如果经济增长过快或不可持续,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经济危机。

结论经济增长是实现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需要谨慎对待与管理。

通过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和投资等因素的合理调配,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在此基础上解决相关的挑战和问题。

经济发展质量的文献综述

经济发展质量的文献综述

经济发展质量的文献综述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袁小童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先发国家在向现代化强国的成功转型中无不走出了一条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与此相伴随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动力的转换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国经济在起飞时往往伴随着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大伴随着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总量的逐步攀升,能源资源消耗日益加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引发新的经济社会矛盾。

从1982年开始,我国就开始积极探索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的逐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转型升级路径。

从1987年到2012年,我国逐次提出了“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表述来深化我们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认识,也相继提出了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务实举措。

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这是顺应“三期叠加”宏观背景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战略取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遵循。

全面推进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指明了方向。

一、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亚当·斯密(A·Smith)就认为劳动与资本是国民财富增长的两大源泉,而劳动分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生产边际报酬递减将导致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终停止。

马歇尔(1920)首次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引入经济增长理论,并且认为“组织”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嵌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的。

熊彼得(1934)强调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纳克斯(Ragna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Nelson)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哈维·莱宾斯坦(Harvey·Leeibenstein)提出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和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提出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和斯特劳特(Strout)提出的“两缺口模型”都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

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思考论文

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思考论文

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思考论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济增长质量不仅关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福利的提升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深入思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特征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除了数量增长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相比,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具体而言,经济增长质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创新驱动: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依赖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推动经济效率的提升。

结构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多方面的优化。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社会福利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福利的提升上,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

三、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在结构优化方面,我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方面,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推动绿色发展。

在社会福利提升方面,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策略与路径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经济增长研究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研究毕业论文

经济增长研究毕业论文题目: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摘要: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需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并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社会保障,经济结构一、引言经济增长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差距扩大等。

因此,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增长使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从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还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福利的提高。

2.创造就业机会经济增长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扩大了产业规模,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社会就业率,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

3.提升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提升了国家的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企业可以生产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进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三、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1.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费也在快速增加,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污染严重的地区会影响人民的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2.资源短缺经济增长导致资源的快速消耗,一些资源已经变得稀缺。

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3.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增长并未平等地分配财富,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贫富差距的加大会引发社会不公平感,影响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一个文献述评惠 康 钞小静摘 要:经济增长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通过要素分析来阐释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源泉,探讨如何实现经济数量上的增长,但却忽视了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

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的研究文献,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相关文献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以及增长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内涵;测度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0)2-005-04作 者:惠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钞小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博士;陕西,西安,710118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D003);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项目、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类项目(07YY B09)在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200多年历史里,一直把经济增长的数量问题当作是经济增长的全部内容,但是却很少讨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20世纪末,随着各种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不断凸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才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30多年的经济转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和侧重点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增长质量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经济失衡、短期波动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准确把握这一问题当前的研究状态与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国内外增长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研究了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总体来看,对经济增长质量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一 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界定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建立在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基础之上,如何对经济增长质量内涵进行界定直接决定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视角、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内容。

经济增长质量属于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而且由于人类社会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使得这一范畴成为一个动态概念。

因此,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非常难以准确界定。

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对经济增长质量概念的界定主要存在两类观点:一种观点从狭义上来定义经济增长质量,将经济增长质量理解为经济增长的效率(如卡马耶夫,1983;王积业,2000;刘亚建,2002;康梅,2006)。

另一种观点从广义上来界定经济增长质量,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相对于经济增长数量而言的,属于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具有丰富的内涵(如R obert J.Barro, 2002;Pat ha Dasgupta,2002;彭德芬,2002;刘树成,2007)。

从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来看,它是指资源要素投入比例、经济增长效果或经济增长的效率,也就是进行经济活动时所消耗和使用的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总成果之间的比较。

对于一定时期的全部经济活动或一项经济活动而言,如果给定投入下的产出越多,或达到一定产出目标所使用的投入越少,就表明经济增长效率越高,经济增长质量越高。

狭义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体现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

卡马耶夫(1983)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下讨论了经济增长的实质,认为只从增加经济增长数量的观点来分析经济增长问题是不够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我们是以什么样的代价来取得这一增长的,要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互相联系中考察经济增长问题。

他将经济增长质量理解为在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在社会总产品的扩大再生产中,所使用资源的规模及其利用效率的变化。

经济增长不只包含着对统一完整的国民经济综合体有代表性的经济过程,而且还取决于全部生产资源和非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王积业(2000)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由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效率改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产要素积累是指资本和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构成经济增长实现数量扩张的主要源泉,而资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是指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更加有效的使用,构成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主要源泉。

决定经济增长的这两种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生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

在一定时期中由于这两种因素的作用力度不同,使得经济增长或是以数量扩张为主,或是以质量提高为主,从而相应形成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形态。

刘亚建(2002)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总量变动,而经济增长质量可以理解为效率的同义语,是指单位经济增长率所含有的剩余产品量,在单位经济增长率中投入的资金物资越少,就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越高。

在他看来,质量高的经济增长率即使只以中速增长,也能使国民财富明显增长;而质量低的经济增长率即使以很高的速度增长,其能满足的社会需要也不如高质量下的中速增长。

从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来看,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存在不同看法。

温诺 托马斯等(2001)认为经济增长质量作为发展速度的补充,是指构成经济增长进程的关键性内容,比如机会的分配、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性风险的管理以及治理结构,并从福利、教育机会、自然环境、资本市场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以及腐败等角度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即使水平相近的经济增长率也会给人民的福利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说明过去的经济政策往往偏重于考虑增加实物资本的投资规模,而忽略了这仅仅是构成高质量增长的众多重要因素中的一项,其实同样重要的因素还包括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以及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本的投资。

R obert J. Barro(2002)将经济增长质量看作是相对于经济增长数量而言的,也给予增长质量一种很宽泛的概念,认为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增长数量紧密相关的经济方面的因素,而经济增长质量则是与经济增长数量紧密相关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反映了人均GDP的增长,其基本测度指标为人均GDP的对数、教育年限以及城市化率。

而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等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受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健康状况、法律和秩序发展的程度以及收入不平等等。

刘树成(2007)从广义上界定经济增长质量,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态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

他指出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增长数量的持续性紧密相关。

从广义来界定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文献,由于只是从经济增长数量视角出发,把除增长数量以外的各种因素都纳入到经济增长质量的范围之中,这就造成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无法得以确定。

二 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建立在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与现有研究中两种内涵观点相对应形成两种测度思路:全要素生产率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狭义效率视角来理解经济增长质量的学者大多都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来度量经济增长质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又常常被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

沈坤荣(1998)采用全要素生产率从三次产业、非国有经济和乡镇企业效率等视角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考察,认为全要素生产率表示的是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其值较高就意味着同样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会带来较多的产出,从而经济增长质量就会比较高。

郭庆旺、贾俊雪(2005)在分析比较全要素生产率四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在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而1993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直到2000年这一状态才得以缓解,此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逐年攀升的势头。

俞安军、韩士专、张顺超(2007)将经济增长质量理解为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并利用C-D生产函数对中国1981 -2004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目前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代数指数法、索洛残差法、隐性变量法以及潜在产出法,其中潜在产出法可分为两类即随机前沿分析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M a l m quist指数法)。

现有各种方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基本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曾经存在着一个基本上升的状态,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G ary Jefferson等,2000;胡鞍钢、郑京海,2004)。

郑玉歆(2007)认为用全要素生产率来测度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用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时,由于没有考虑要素的长期影响,以及数据的局限性,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另一方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

康梅(2006)也认为将体现在生产资料中的技术进步隐含地放在全要素生产率中度量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对经济增长质量做出评价,对于以引进技术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所引进的技术直接体现在其生产资料中,这就导致技术进步的部分作用被当作投入要素从产出增长率中扣除,从而难以真实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将经济增长的三因素划分为规模增长、硬技术进步和软技术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投资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方法。

如果从广义视角来理解经济增长质量,则相应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是通过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

杨长友(2000)从广义经济增长质量视角提出了对其进行评价的基本思路,把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归结为经济福利、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供求结构、增长率利润率生产效率、稳定性六大具体形象的向度,但是他的研究主要是对经济增长质的规定性进行论述,并没有对经济增长量的规定性做出精确的分析。

李周为、钟文余(1999)在广义经济增长质量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具体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估体系,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测度指标和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源泉与机制的评价指标体系两个层面构建了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

钟学义等(2001)把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概括为三个方面:反映经济增长效率的指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资本生产率、物耗指标、能耗指标等),反映经济增长是否稳定、健康的指标(包括经济波动情况、通货膨胀率、就业状况、环境污染指标等),以及反映经济结构及其变动的指标(包括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劳动力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

樊元、杨立勋(2002)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包括要素质量、结果质量、效果质量和条件质量四方面内容,所以用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应该分为反映经济增长要素质量的指标体系、反映经济增长结果质量的指标体系、反映经济增长效果质量的指标体系以及反映经济增长条件质量的指标体系四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