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要点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设计要点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结构计算要点

3、抗震设计标准:青岛市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其他地区及有特殊要求桥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规定的烈度和地震加速度,结合桥梁抗震规范和实施细则进行抗震设计。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9.1条,当受拉区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主要用于承台下层)。

6、护栏防撞等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JTGD81-2006)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确定,中央隔离墩预制长度4米。设计规范需要在桥梁设计说明依据中列出。

7、桥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其中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应遗漏挠度计算和预拱度设置。

8、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根据规范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并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3条的规定。

15、上部结构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支座不均匀沉降,并复核基础是否满足设定的沉降要求。

16、全预应力箱梁计算不应考虑普通钢筋效应,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

δcon≤0.75fpk。

17、预应力布置必须考虑纵向钢束与横向钢束以及钢束与钢筋之间的交叉影响(横梁处顶底板横向普通钢筋取消),预应力箱梁均采用塑料波纹管,计算参数μ、k选取规范上限(采用塑料波纹管,μ=0.17,k=0.0015),具体采用值应在设计说明中声明,并强调施工前应实测参数,若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方可施工。钢束张拉以应力和伸长量双控制,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18、弯桥计算须计入离心力的作用(采用车辆荷载),并提供横桥向水平力作为下部结构设计资料,以便进行墩柱设计。

19、横向风载的计算时应考虑防噪声屏的影响,尤其是在匝道桥计算时必须计入。

二、材料要求

1、混凝土标号:根据环境类别和耐久性要求确定。

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不低于C40;

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采用C30、C35和C40;

桥面混凝土层厚度不小于8cm,采用防水混凝土,标号与主梁一致,并不小于

C40;

防撞体混凝土标号同主梁;

墩台身及灌注桩和承台应根据环境类别选用C30、C35,墩身布设预应力的不低于C40。

2、钢筋要求:

钢筋:一般采用HRB335,吊环、螺旋筋等采用R235。

钢绞线:采用GB/T5224-2003标准的直径为φs15.2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的低松弛钢绞线。

3、石材:不得低于《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第3.2条和第3.3条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石材强度、抗冻指标和软化系数。设计中应对拉石提出要求。

4、锚具:采用OVM锚固体系和张拉机具控制结构构造厚度、张拉空间等。

5、混凝土配制应选用优质水泥和级配良好的优质骨料。水泥及骨料品质应符合交通部部颁标准的有关规定,要严格控制骨料及拌和水的氯离子含量。详见本文第四章节的耐久性设计要求。

6、普通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规定。

7、钢板应采用《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0)规定的Q235B和Q345qD钢板。焊接钢板应满足可焊性要求。

8、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标准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公称直径为15.2mm,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计算弹性模量为1.95×10E6Mpa。

9、后张纵向预应力钢束均采用塑料波纹管。塑料波纹管技术标准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的规定。钢束注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水泥浆标号不低于主梁混凝土标号。

三、桥梁结构尺寸

1、桥梁断面根据桥梁总体确定,局部大跨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需落实净高能否满足桥下净空要求。

2、横坡的设置:采取保持梁高不变,箱梁整体起坡,支承处采取调整柱顶高程的办法,在支承处设有调整梁底面水平的纵横向楔块。主桥与匝道桥应连接圆顺,并根据道路竖向设计实现横坡的过渡。

3、箱形截面梁顶、底板的中部厚度,不应小于板净跨径的1/30,且不应小于

200mm。为满足受力和布置钢束的要求,箱梁的顶板厚度不宜小于220mm,底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中腹板厚度不宜小于400mm,边腹板不宜小于470mm。曲梁边腹板适当加厚。标准段箱室净距建议4~5米。

4、当腹板及底板宽度有变化时,其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12倍腹板宽度差,顶板不加厚(需加50×50cm腋角)。

5、箱梁设进风孔、排风孔,管材材料采用HDPE,外径7cm,壁厚5mm,环刚度不小于5Kpa,施工时应定位准确,底板进风孔兼作排水口,顶面略低于梁底板顶面;腹板腋角下侧设排风孔。

6、半径小于240m的弯箱梁应设跨间横隔板,其间距不应大于10m。

7、边支座中心线至伸缩缝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根据支座大小和伸缩缝宽度确定:

主桥缝宽<=10cm的,偏移量不小于0.55米;>10cm的偏移量不小于0.60米;匝道桥均偏移0.60米。立柱尺寸需按最大支座的实际尺寸复核。

8、支座必须设支座垫石以利于后期养护、维修和更换支座;支座垫石竖向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支座类型按照计算结果提高一个等级选用。

9、160mm型伸缩缝处梁端设置槽口,宽40cm,高25cm。

10、钻孔灌注桩的中心间距按照2.5倍的桩径控制。

四、耐久性设计要求

1、注明桥梁的环境类别、设计基准期。

3、根据环境类别注明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以及裂缝限制。

4、混凝土28d龄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值小于7*10-12m2/s,其试验检测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1-2006)。抗冻混凝土应掺入适量引气剂,其拌合物的含气量按现行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