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公共意识是人们在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是在享受个人自由、行使个人权利的同时,不干涉他人作为“我”的正当权益,是对他人公共权益的一种尊重。从约定俗成的艺术礼节到餐厅、饭馆的轻声说话,从公共交通秩序的遵守到旅游景点的文明举止,从走入公共场合,每个人的权利都有边界。“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谓之公德”,可见,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公共意识是国民素质的直接反映。所谓素质,不仅仅是会掌握一些现代技能和在现代生活的一些基础知识,更是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的“观念现代化”。公共意识正是“观念现代化”的一个维度,公共意识背后,考验的是现代化之路上我国国民的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直接反映。“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国民素质代表着每一个国民的内在修养,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形象。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素质密不可分,而国民素质与国民的公共意识直接相关。因此,涵养公民的公共意识关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关乎国家形象的维系,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人们公共意识缺失的现象依然普遍。从古代官道的长期破坏,无人修复到如今人们在公共交通上的乱挤行为,从青少年哄堂大笑贯穿经典话剧《雷雨》全场到游客大庭广众拖鞋脱袜、赤膊坦胸;从国人“扎堆”和“大嗓门”到法国、日本等国家仅以简体中文标出警示牌......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产品时,“中国人”却成为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公共意识的缺失不仅仅体现在人们在别的国家的不合礼仪和公共秩序的行为,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这些现象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涵养公共意识刻不容缓,关乎“你我他”。

究其原因,公共意识的缺失是历史与现实交织造成的。回溯历史,明中叶以后,游民的数量不断增多,未解决无法再家庭内部解决的社会问题,会堂、行帮、商帮等“江湖组织”应运而生,形成了日益粗俗化、江湖化的社会生活,这种江湖文化一直影响至今,让当代中国人无法超脱和真正孤独。再观当下,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让中国人显得“无礼”,缺乏公共意识。在城市生活中,人们被交通规则等各种复杂的规则所限制,各种不适应便随之而生。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公共意识的涵养体现在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能够从身边的公共文明行为开始,迈出涵养公共意识的一小步,从细节开始,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乃至国家就会迈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大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