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作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地质作用》
3.海洋的剥蚀作用
定义:海水对海底或海岸岩石的破坏作用。分为 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两种。 根据海岸地形及岩石出露情况分为:基岩海岸、 沙质海岸、泥质海岸等。
《海洋地质作用》
基岩海岸的海蚀作 用
基岩海岸的特点:海底地形坡度大,海浪的能量 未耗损,可形成动能强大的拍岸浪,机械侵蚀作用十 分强烈,是海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基岩海岸的平衡剖面及其形成过程
海蚀崖 波切台 海蚀柱
海蚀洞
海蚀礁
波筑台
《海洋地质作用》
海蚀地貌
岸边激浪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宽度 大于深度的称海蚀穴;深度比宽度大的称为海蚀洞。
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可将洞顶击穿, 称为海蚀窗。
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这样形成的悬崖 称为海蚀崖。
现代海岸带
潮下带
海岸线
海滨线
潮上带
潮间带
古 海
岸
带
水下岸坡区
海滩区 海岸区
近滨
海滨
前滨
后滨
《海洋地质作用》
2.海水的运动
海水不能将自身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而运动,从 这一意义上讲,一般认为海水不是流水,而是静水。 故海水只能在外界的影响下获得运动的能量并产生 相应的运动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海浪(或波浪), 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浪
海浪是海洋中波浪现象的总称。它是指海水在外力作用 下,由于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运动,从而向一定方 向传播而形成起伏扩展的波状现象。波浪包括波峰、波谷、 波长和波高四要素。
海浪可以细分为风浪,潮波,海啸,气压波和船行波等 多种类型。
波浪的成因类型与能量特征
能量
行星波
长重力波
潮波
地震波
涌风波
渗透压:与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密切相关
《海洋地质作用》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海水的化学组成
纯水 Cl Na SO4 Mg Ca K 痕量元素
海水的化学组成
NaCl 、 MgCl2 ; MgSO4 、 CaSO4 、 KSO4;CaCO3 ,痕量元素,气体与 氧等
盐度计算
s Knudsen公式:
《海洋地质作用》
激浪和洗浪
《海洋地质作用》
岸流
波浪到达岸边后会形成方向不同的三种岸流:
进岸流
离岸流
沿岸流
《海洋地质作用》
洋流
海洋中沿固定方向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流动的水体 洋流主要成因为:
1.季风或信风及温差引起表层洋流。 2.盐度和温差引起深层环流 。 3.浊流:是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 力流。发生于特殊的部位—大陆斜坡。
《海洋地质作用》
洋流
洋流是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所作的定向流动。地球上的洋流分布主要受盛行风、海水 密度不均匀、地转偏向力、海底地形、海岸轮廓和岛屿等影响。流动方向既有水平方 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其中能循环起来的称为海洋环流。
《海洋地质作用》
大西洋深海洋流循环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地质作用》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
(年 月 周 日 时
分)
时间
1
10-1秒
《海洋地质作用》
波浪要素与浪基面
波峰
波长 波高
平均海平面
水深
波谷
海底
浪基面:波浪作用达到的底界 (水深=二分之一波长(L/2),或r=0.5he-2a )
风浪
深水波:在深海或大洋形成的风浪,波的传播只是海水质点 在平衡位置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
海蚀地貌
海蚀崖不断后退,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向海微倾斜的 基岩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
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差异,波切台表面遍布几十厘米高的 岩脊,称岩脊滩。
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的作用,可使两 侧海蚀穴蚀穿成拱门状,称海蚀穹。
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 现象称为潮汐。潮汐引起的海水的周期性水平流动 称潮流。
潮汐要素:
潮汐有四个位相
涨潮 平潮 落潮 停潮 涨潮
《海洋地质作用》
涨潮: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 落潮:海面下降,海水从海岸退回。 高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 低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 潮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 大潮与小潮:
海洋地质作用与海洋分区的关系
水动力 地 形
物源
滨海区 波浪,潮汐,强 复杂多变
浅海区
海流,波浪, 较强
平缓开阔
半深海区 海流,弱
陡而狭窄
陆源为主,内源及其 它兼有 碎屑、化学及生物源
泥质
深海区 基本静止,浊流 开阔有起伏 生物与化学源
《海洋地质作用》
浅海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浪基面
外滨
海岸带地形
《海洋地质作用》
1.海洋概述
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分 区和海水的运动等,这四方面的特征对海洋地质作 用的过程和产物有重要影响。
海水的物理 性质
温度(光照;水深):与热传导方式有关 密度:(1.025), 比热容 (3.9):最大—s—
1m3海水降低1ºc可使3千m3空气升高1ºc
S‰ =0.030+1.8050Cl ‰ .
以置换氯当量计算(1902年)
实用盐度标度:利用盐溶液的 电导率测定,去掉‰后的值为原盐 度的1千倍(1978年) 。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生物
种类—(浮、游泳、底栖) 数量—(海-陆比:69与54;20与2.5), 分布—(礁生态系-海洋绿洲), 作用—(陆地:1/3只占1%面积)
浅水波
在水深不超过1/2波长的浅水区,波浪会因与海底之间的磨擦而逐渐 变形直至破碎。
对称波
波浪
底流
波形分类
非对称波
倾浪
进流
破浪
激浪
洗浪
海滩地形与波浪分带
近
滨
倾浪带
破浪带
平均低潮线
水下沙坝
激பைடு நூலகம்带
前滨
冲洗带
后滨
滩脊 沟槽 沿岸沙坝
肩顶 卷波台阶
滩面
滩肩
《海洋地质作用》
陡岸激浪
《海洋地质作用》
浅滩洗浪
海洋地质作用
黄定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生物学系
海洋地质作用的学习 要点
波浪,潮汐和洋流:分类,成因和运动 海洋分区:动力,特征,地质作用 滨岸带地质作用:类型,特征,产物
基岩海岸平衡剖面;沙质海岸平衡剖面; 波切台与海蚀阶地;潮坪,沙坝与泻湖 浅海沉积特征 海平面升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
海洋的环境分区
海洋共分为滨海(潮上,间,下带)、浅海、半深海、深海四种类型 的环境空间。它们的水动力条件与运动方式;地形;水温、光照与生态特 征都有所不同,因此其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也各有差异。
1.滨海区: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陆交互地带。 2.浅海区,低潮线至水深200米地带。 3.半深海区,200-2000米的地带。 4.深海区,大于2000米的地带。
3.海洋的剥蚀作用
定义:海水对海底或海岸岩石的破坏作用。分为 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两种。 根据海岸地形及岩石出露情况分为:基岩海岸、 沙质海岸、泥质海岸等。
《海洋地质作用》
基岩海岸的海蚀作 用
基岩海岸的特点:海底地形坡度大,海浪的能量 未耗损,可形成动能强大的拍岸浪,机械侵蚀作用十 分强烈,是海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基岩海岸的平衡剖面及其形成过程
海蚀崖 波切台 海蚀柱
海蚀洞
海蚀礁
波筑台
《海洋地质作用》
海蚀地貌
岸边激浪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宽度 大于深度的称海蚀穴;深度比宽度大的称为海蚀洞。
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可将洞顶击穿, 称为海蚀窗。
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这样形成的悬崖 称为海蚀崖。
现代海岸带
潮下带
海岸线
海滨线
潮上带
潮间带
古 海
岸
带
水下岸坡区
海滩区 海岸区
近滨
海滨
前滨
后滨
《海洋地质作用》
2.海水的运动
海水不能将自身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而运动,从 这一意义上讲,一般认为海水不是流水,而是静水。 故海水只能在外界的影响下获得运动的能量并产生 相应的运动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海浪(或波浪), 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浪
海浪是海洋中波浪现象的总称。它是指海水在外力作用 下,由于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运动,从而向一定方 向传播而形成起伏扩展的波状现象。波浪包括波峰、波谷、 波长和波高四要素。
海浪可以细分为风浪,潮波,海啸,气压波和船行波等 多种类型。
波浪的成因类型与能量特征
能量
行星波
长重力波
潮波
地震波
涌风波
渗透压:与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密切相关
《海洋地质作用》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海水的化学组成
纯水 Cl Na SO4 Mg Ca K 痕量元素
海水的化学组成
NaCl 、 MgCl2 ; MgSO4 、 CaSO4 、 KSO4;CaCO3 ,痕量元素,气体与 氧等
盐度计算
s Knudsen公式:
《海洋地质作用》
激浪和洗浪
《海洋地质作用》
岸流
波浪到达岸边后会形成方向不同的三种岸流:
进岸流
离岸流
沿岸流
《海洋地质作用》
洋流
海洋中沿固定方向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流动的水体 洋流主要成因为:
1.季风或信风及温差引起表层洋流。 2.盐度和温差引起深层环流 。 3.浊流:是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 力流。发生于特殊的部位—大陆斜坡。
《海洋地质作用》
洋流
洋流是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所作的定向流动。地球上的洋流分布主要受盛行风、海水 密度不均匀、地转偏向力、海底地形、海岸轮廓和岛屿等影响。流动方向既有水平方 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其中能循环起来的称为海洋环流。
《海洋地质作用》
大西洋深海洋流循环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地质作用》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
(年 月 周 日 时
分)
时间
1
10-1秒
《海洋地质作用》
波浪要素与浪基面
波峰
波长 波高
平均海平面
水深
波谷
海底
浪基面:波浪作用达到的底界 (水深=二分之一波长(L/2),或r=0.5he-2a )
风浪
深水波:在深海或大洋形成的风浪,波的传播只是海水质点 在平衡位置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
海蚀地貌
海蚀崖不断后退,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向海微倾斜的 基岩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
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差异,波切台表面遍布几十厘米高的 岩脊,称岩脊滩。
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的作用,可使两 侧海蚀穴蚀穿成拱门状,称海蚀穹。
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 现象称为潮汐。潮汐引起的海水的周期性水平流动 称潮流。
潮汐要素:
潮汐有四个位相
涨潮 平潮 落潮 停潮 涨潮
《海洋地质作用》
涨潮: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 落潮:海面下降,海水从海岸退回。 高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 低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 潮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 大潮与小潮:
海洋地质作用与海洋分区的关系
水动力 地 形
物源
滨海区 波浪,潮汐,强 复杂多变
浅海区
海流,波浪, 较强
平缓开阔
半深海区 海流,弱
陡而狭窄
陆源为主,内源及其 它兼有 碎屑、化学及生物源
泥质
深海区 基本静止,浊流 开阔有起伏 生物与化学源
《海洋地质作用》
浅海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浪基面
外滨
海岸带地形
《海洋地质作用》
1.海洋概述
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分 区和海水的运动等,这四方面的特征对海洋地质作 用的过程和产物有重要影响。
海水的物理 性质
温度(光照;水深):与热传导方式有关 密度:(1.025), 比热容 (3.9):最大—s—
1m3海水降低1ºc可使3千m3空气升高1ºc
S‰ =0.030+1.8050Cl ‰ .
以置换氯当量计算(1902年)
实用盐度标度:利用盐溶液的 电导率测定,去掉‰后的值为原盐 度的1千倍(1978年) 。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生物
种类—(浮、游泳、底栖) 数量—(海-陆比:69与54;20与2.5), 分布—(礁生态系-海洋绿洲), 作用—(陆地:1/3只占1%面积)
浅水波
在水深不超过1/2波长的浅水区,波浪会因与海底之间的磨擦而逐渐 变形直至破碎。
对称波
波浪
底流
波形分类
非对称波
倾浪
进流
破浪
激浪
洗浪
海滩地形与波浪分带
近
滨
倾浪带
破浪带
平均低潮线
水下沙坝
激பைடு நூலகம்带
前滨
冲洗带
后滨
滩脊 沟槽 沿岸沙坝
肩顶 卷波台阶
滩面
滩肩
《海洋地质作用》
陡岸激浪
《海洋地质作用》
浅滩洗浪
海洋地质作用
黄定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生物学系
海洋地质作用的学习 要点
波浪,潮汐和洋流:分类,成因和运动 海洋分区:动力,特征,地质作用 滨岸带地质作用:类型,特征,产物
基岩海岸平衡剖面;沙质海岸平衡剖面; 波切台与海蚀阶地;潮坪,沙坝与泻湖 浅海沉积特征 海平面升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
海洋的环境分区
海洋共分为滨海(潮上,间,下带)、浅海、半深海、深海四种类型 的环境空间。它们的水动力条件与运动方式;地形;水温、光照与生态特 征都有所不同,因此其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也各有差异。
1.滨海区: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陆交互地带。 2.浅海区,低潮线至水深200米地带。 3.半深海区,200-2000米的地带。 4.深海区,大于2000米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