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统编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幻灯片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PPT演示文稿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PPT演示文稿
32
• 七、外部性理论
– 1.外部性的定义
•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 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 (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如果外部 经济性得不到有效补偿,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18
• 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
• 于1990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首次国际土地 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上正式提出
• 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土地利 用方式。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
• 1.耕地减少量≤耕地增加量 • 2.土地资源退化率≤土地资源更新率 • 3.废弃物的排放量≤环境对废弃物的吸收量 • 4.人口发展规模≤土地的人口承载量 • 5.要做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分配土地资源
市场区位选择
9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 (1)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 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 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 (市场)的距离。
• (2)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 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利润=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即: P = p - (c + t)
10
11
19
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资源利用领域内的具体应 用。
1990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 上正式提出持续土地利用的思想。
1993年FAO发表《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将持续土地 利用定义为“将技术政策和旨在同时关心社会经济原理与环 境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即同时考虑以下几点:保持和提高生 产力(生产性)、降低生产风险(安全性)、保护自然资源 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持性)、经济上可行(可 行性)和社会可以接受(接受性)。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PPT 人教版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PPT 人教版


5.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 曲直, 他当面 判断, 事后从 不再说 ;赞人 全面, 不遗漏

6.多样性意味着差异,我国的民族多 样性决 定了以 民族为 载体的 文化的 多样性 ,这种 文化的 多样性 也意味 着各民 族文化 的差异 。

7.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生态平衡 的维护 就是要 维护其 生物物 种的多 样性, 所以维 护社会 和谐的 基础也 就是文 化的多 样性。
第二节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 区
一.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
在用地分类上,城市比农村多一项“特殊用地”, 差异不大。但每一类用地中,城乡的用地内容
❖ 差1异.利较明用显它。的因为空城间市营人口造、生物存质及发生展产、场生所活;
活动都十分集中,所以在用地内容上也较农村更
2.利用它的为生丰富产。功能。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
Hale Waihona Puke ❖ 要与城乡现状相衔接。思考“54页”?
1、案例1不合理。因为它不符合城市规划中对
土❖地判使别用原的则要:求1,、没是有否兼符顾合其城他乡项规目划的中关对系土。
地使用的要求,是否兼顾与其他建设项 2、目案的例关2不系合;理。发电厂不应该在市区主导风向的
上风向位置,这与城市环境规划不协调;铜冶炼
❖厂2的、布是置否会与影城响市市环区的境扩规展划,相它协也调应;该远市区;
铁路不应该穿越市区,它与城市环境规划不协调。
❖ 3、是否与城乡现状相衔接。
案例1: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项目的选址
选址原则:符合城市规划中对土地 使用的要求,尽量不占、少占农田, 经济实惠,前期成本低;兼顾了与其 他选建址设方法项:目首的先了关解系上,海石利化于企大业本城身市的地特点区, 人口再的结合合上理海分地区布的,环利境与于发杭展州规划湾,地在区适宜的 经建济设开的范发围,内考拟订虑了到若周干方围案环,境最后的综影合响比较;,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教学课件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教学课件

结构与布局能够改善
进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
住宅用地
用于居住和生活设施建设。
工业用地
用于各种工业生产、加工、 制造等活动。
商业用地
用于商业活动、购物中心、 餐饮娱乐等场所。
公共设施用地
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如学校、医院、公园等。
土地利用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1
单一功能布局
将相同类型的用地集中在一起,方便管理和发展。
2
综合功能布局
将多种功能的用地相互结合,形成综合化的发展。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教学 课件PPT
本教学课件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性、类型、原则与方法、关系 与影响,以及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深入的学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定义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指的是对土地在不同区域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和安排, 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性
1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3
分区布局
根据区域特点和需求将土地利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行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关系与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环境影响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导致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
社会影响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社会居民 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产生影响。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教学案例分析
合理的土地利用能够充分 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生产 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与布局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生态破坏,提高生态 环境质量。
优化土地利用能够推动产 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就业机会。
土地利用结构的类型
农业用地
用于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 等农业活动。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7 管道运输用地
15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1 河流水面; 112 湖泊水面; 113 水库水面;
114 坑塘水面; 115 沿海滩涂
116 内陆滩涂;
117 沟渠;
118 水工建筑用地; 119 冰川及永久积雪
12 其它土地:
121 空闲地;
122 设施农用地; 123 田坎;
124 盐碱地;
➢ 《土地管理法》明确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性和行政控制性 的属性; ➢ 土地总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 土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 ➢ 土地总规是各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手段,是 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征
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指导性、动态性、强制性(控制性)
01 耕地: 011 水田; 012 水浇地; 013 旱地
02 园地: 021 果园; 022 茶园; 023 其他园地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032 灌木林地; 033 其他林地
04 牧草地: 041 天然牧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043 其他草地
建设用地
05 商服用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各级土地利用总规及其相互关系
➢ 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 ➢ 下级规划是上一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 上下级规划应衔接一致
11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3.4.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现状分析的基础
概念 依据一定的土地分类标准,运用测绘、遥感等技术查清各类现状用地的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果与布局 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果与布局 ppt课件
人均肉类产品消费水平分别为12.5kg/人·天(宽裕型)、21kg/人·天(小康型)和24kg人·天(富裕型)。 最后以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为496kg(小康型),537kg(富裕型),粮食总需求量分别为3 712万t(小康型)和4 018 万t(富裕型),最终确定相应水平的土地利用结构,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三、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
30x1 20x2 10x3 15x4 8x5 200 800x1 50x2 80x3 40x4 70x5 5000 500x1 400x2 350x3 200x4 450x5 8500 70x1 60x2 50x3 45x4 55x5 2000 2x1 x2 3x3 x4 4x5 50
水土流失量、肥料投资量等。②在生产领域中,可能是原材料供应量、生产能力或产品的销售量等。 ③在运输领域里,可能是供销量等。
⊕目标函数是决策者在对问题明确之后所要达到的经济目的,如产量最多、利润最大、效率最高、成
本最低、费用最少、时间最短等。其数学表达式为求极值问题,并含有代表解决问题的决策变量及其
对目标的各种影响。
(2)计划规划依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上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区划、国土规划、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壤普查, 均为拟定总体规划方案的主要依据。
(3)土地供需依据。通过土地利用需求结构的研究以寻求部门用地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拟定规划方案的主要依据。
5
(二)供选方案的产生 依据规划战略目标和规划前的各项工作基础,选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不同的产出水平,选用不同的计算参数值,得到 不同的规划方案。 如: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1、依据本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成果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2、参考国内的通用方法和发达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的消费水平结构。 3、设计了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四个等级的营养消费水平。 4、确定相应水平的土地利用结构,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借用人均口粮分别---为223kg/人·天(宽裕型)、180kg/人·天(小康型)和165kg/人·天(富裕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口预测
2、城镇人口预测 ⑸基建投资模型预测
新增城镇人口平均基建投资为6000~7000元; ①预测规划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②确定可能增加的基建投资额度; ③计算出新增加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一)人口预测
2、城镇人口预测 ⑹劳动平衡法 P=A/[1-(B+C)]
式中:P——规划年城镇人口; A——规划年基本人口; B——服务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审议和报批 送审稿→组织专家评审→修改→报法定的政府 机构审批→正式的规划文件(文本和图件具有 法律效力)
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⑴1997年10月颁布:8个一级地类、46个二级地类 ⑵ 2002年1月1日试行:3个一级地类、15个二级地类、
71个三级地类; ⑶全国过渡时期的土地分类:3个一级地类,10个二级
地类,52个三级地类。
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⑴土地利用基本情况描述
①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 ②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 ③经济条件 ④生态条件 ⑵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②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③土地利用率分析
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
n
PT=∑Pi
i=1
Pi(k+1)=Pik+R(i-1)k-(Rik+Dik) R0 (k+1)=αβ(P3k+P4k)F
式中:i=1、2、3、4、5、6、7,代表7个年龄组 k:由基础年开始的预测年份:Pik:第k年i组的人口数 R(i-1)k:第k年i-1组人口进入i组的数量; Rik:第k年i组人口进入i+1组的数量;Dik:第k年i组人口死亡数量;
小城市
20以下
31~35
18~23
42~52
工矿区
31~36
17~22
42~52
(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耕地需求量预测
⑴确定农产品需求量
Ti=Li+Ri+Fi 式品当地需求量; Ri——第i种农产品国家定购量; Fi——第i种农产品净调出(入)量; 其中:Li=P×Ai 式中: P——规划期总人口; Ai——规划期计划第i种农产品人均占有量
(一)人口预测
2、城镇人口预测 ⑴自然增长法模型 P=P0(1+K+M)n 式中:P——预测年城镇人口数; P0——基期年城镇人口数; K——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 M——城镇人口机械增长率; 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
(一)人口预测
2、城镇人口预测 ⑵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
P=P0×(1+K)n +△P×n+β×R[d×A0×(1+K)n-S/G] P——预测年城镇人口数;P0——基期年城镇人口数; K——人口自然增长率;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 △P——规划期内平均每年机械迁移人口数; β——剩余劳动力转化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比例) R——转化的农业劳动力的带眷系数; d——劳动力系数(农村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比例); A0——基期年农业人口数;S——规划年耕地面积; G——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
(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耕地需求量预测 ⑶预测耕地复种指数 ⑷预测耕地需求量 S=(∑Ti/Yi ) / m S——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Ti——规划年第i种农产品需求量(kg); Yi——规划年第i种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m2); m——规划年耕地复种指数。
C——被抚养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一)人口预测
2、城镇人口预测 ⑹劳动平衡法
城市分类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万人)
100以上
人口构成(%) 基本人口 服务人口 被抚养人口
27~32
21~26
42~52
大城市
50~100
28~33
20~25
42~52
中等城市
20~50
29~34
19~24
42~52
土地利用规划学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1、准备工作 ⑴成立领导小组; ⑵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⑶成立规划编制课题组 ; ⑷制定工作计划和规划技术方案; ⑸确定调查研究专题。 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研究 ②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 ③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 ④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与合理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研究 ⑤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⑥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研究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2、外业调查、资料收集 ⑴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及图件 ⑵自然条件资料 ⑶社会经济条件资料 ⑷人口、行政区划
3、确定规划方案 制定出供选方案→ 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最优方案
4、编制规划成果 ⑴规划文件:规划文本及规划说明; ⑵规划图件:现状图和规划图
⑶规划附件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R0 (k+1):第k+1年新出生的婴儿数量;α:性别结构; β: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婴儿数;F:生育模式 PT:总人口数量
(一)人口预测
1、总人口预测 ⑵人口自然增长法 公式:P=P0×(1+K)n +△P 式中:P——预测年总人口;
P0——基期年人口数; 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 K——人口自然增长率; △P——预测年机械人口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
(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耕地需求量预测 ⑵预测农作物播面单产
年平均增长率法: Yi=Y0(1+r)n
式中:Yi——预测末期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m2); Y0——预测基期年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m2); r——农作物播面单产年平均增长率;
根据历史资料求得: r=(Yi/ Y0)1/n-1
(一)人口预测
2、城镇人口预测 ⑶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①计算粮食总产量; ②计算商品粮数量; ③计算城镇人口数量。 此方法是在区域粮食自给的前提下采用,若是商 品粮基地县,还应考虑粮食的调出量。
(一)人口预测
2、城镇人口预测 ⑷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建立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 回归模型。
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⑴土地利用的主要成绩及原因; ⑵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⑶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的建议; ⑷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⑸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人口预测 (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一)人口预测
1、总人口预测 ⑴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