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吨水厂计算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 设计背景 (1)
1.2 设计水量 (1)
1.3 原水水质及处理要求 (1)
1.3.1 原水水质 (1)
1.3.2 处理要求 (2)
第2章设计说明书 (2)
2.1 厂址的选择 (2)
2.2 工艺流程的选择 (3)
2.3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形式选择 (3)
2.3.1 药剂溶解池 (3)
2.3.2 混合设备 (3)
2.3.3 反应池 (4)
2.3.4 沉淀池 (4)
2.3.5 滤池 (5)
2.3.6 消毒 (6)
第3章设计计算书 (6)
3.1 混凝工艺设计计算 (6)
3.1.1 混凝投配设备设计计算 (6)
3.1.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8)
3.2 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 (9)
3.2.1 设计参数 (9)
3.2.2 设计计算 (10)
3.3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11)
3.3.1 设计要点 (11)
3.3.2 设计参数 (11)
3.3.3 设计计算 (12)
3.3.4 水力条件校核 (12)
3.4 V型滤池设计计算 (13)
3.4.1 设计要点 (13)
3.4.2 设计参数: (13)
3.4.3设计计算: (13)
3.5 消毒 (17)
3.5.1 氯消毒设计计算 (17)
3.5.2 加氯间的布置 (17)
3.6 清水池设计计算 (18)
3.7 送水泵房设计计算 (18)
3.7.1 设计参数 (18)
3.7.2 水泵选型及附属设备选择 (18)
3.7.3 泵房尺寸的确定 (19)
第4章给水处理厂布置 (19)
4.1 水厂平面布置 (19)
4.2 水厂高程布置 (19)
第5章参考文献 (21)
第1章总论
1.1 设计背景
K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1.2 设计水量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沉淀池排泥等方面。本设计自用水量取5%,则设计水量为:Q=14万x1.05=14.7万m³/d。
1.3 原水水质及处理要求
1.3.1 原水水质
原水水质见表1.1:
表1.1 水源水质分析表
1.3.2 处理要求
出水水质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相关要求。
第2章设计说明书
2.1 厂址的选择
水厂位置是在给水系统方案选择过程中,根据地形、地质、供水、安全、卫生、交通、用地、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厂址选择主要满足一下要求:
⑴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即水厂应该选择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大、岩石较少的地层,以利于施工,节约造价。
⑵不受洪水威胁,卫生条件好的地方,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的方便。
⑶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费用。
⑷不占良田好土(尽量选在空地或荒地上),并留有适当发展余地。
⑸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前一种方案主要优点是:水厂和取水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如滤池冲洗和沉淀池排泥)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特别对浊度较高的水源而言。但从水厂至主要用水区的输水管道口径要增大,管道承压较高,从而增加了输水管道的造价,特别是当城市用水量逐时变化系数较大及输水管道较长时;或者需在主要用水区增设配水厂(消毒、调节和加压),净化后的水由水厂送至配水厂,再由配水厂送入管网,这样也增加了给水系统的设施和管理工作。后一种方案优缺点与前者正相反。对于高浊度水源,也可将预沉构筑物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水厂其余部分设置在主要用水区附近。
2.2 工艺流程的选择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本次设计选择的工艺流程见图2.1。
图2.1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3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形式选择
2.3.1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3.2 混合设备
使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