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学与学习
•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 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 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 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 数学活动经验。
(一)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 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 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 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 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 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 全面。
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们就2011修订版与2001版课标相比较所体 现出的变化具体的进行解读。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 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
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 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 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 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 参与:态度 行为 数学思维 形式 收到的效果 • 交往:师 生 文本交互关联的活动
(二)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 “教”与”学”两种行为在数学内容固有的逻辑运行轨道 上达到一致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
(三)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之下老师与学生之 间应具有的关系.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强调学 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前言中:新的课程基本理念表述由“6条”改 为“5条”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 教学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 术
(1)、数学课程
•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 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老师的主导性加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学习评价
•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 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 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 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01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和实施建议,并有附录。把其中的“内容标 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 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前言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
三课程设计思路
前言中:如何认识数学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初中数学
思南县鹦鹉溪中学
何显清
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 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 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完成了修订任 务。
•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 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 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 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 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 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 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一、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 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前言中: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变化
1、核心理念的表述由“三句”变“两句”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
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 主体是人人,所有人,是大众教育,是人人受益 人人成 长的教育。
• 良好的数学教育内涵丰富,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它表 明,所倡导的数学课程观的核心理念是超越学科逻辑自身 而在数学育人上所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从下 面四点来理解:
• 1.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 教育.
• 2.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 3.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
• 4.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1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 • 2.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 3.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2)、课程内容
(一)对数学课程内容及选择的正确认识
• 1.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 • 2.针对性
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 1.关于过程与结果 • 2.关于直观与抽象 • 3.关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 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