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宋明理学测试
测评练习1、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
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
……须是开阔,方始拓展”。
这是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3、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4、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说,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宋明理学测试
《宋明理学》测评练习【检测站】1.在王阳明纪念馆落成5周年之际,2010年3月28日,兰州王氏子孙再次举行庆典活动,以此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
王阳明和周敦颐、朱熹并称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他()A.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认为良知就是理C.最早提出“心即理也”D.主张“格物致知”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一思想吻合?()A. 孔孟之学B. 程朱理学C. 陆王心学D. 格物致知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4.近期搜狗社区有网友发帖,称“中国的悲衰--出现了朱熹和二程,……汉后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没害惨我们中国,后面的盛唐是个证明,但程朱理学却是遗害至今。
”这一观点引发了某班同学热烈的讨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5.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回答问题: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高二历史试卷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2.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3.“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 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孔孟之道4.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5.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6.右图是僧人、道士和儒者在少林寺同台打坐,在别处实为少见,意味深长。
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A.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B.这体现了“三教并立”C.这体现了“三教合归儒”D.这体现了佛教的独尊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思想主张吻合()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致知9、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B
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B道教C儒教D景教D
3.隋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观点是
A崇佛压儒和道教B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想
C以佛为本,吸纳儒道思想D崇儒压道和佛教B
4.“理学”思想确立于
A隋B唐C宋D明C
5.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C
6.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D
二.问答题
7.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7.理学是在宋朝时,为了回应佛、道挑战,新兴儒学思潮建立的
学说,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2)隋唐时期的学者提出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主张;(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在吸取佛、道哲学的某些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学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4)宋代“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5)“二程”和“朱熹”对儒学经典的多年钻研。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根本出发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
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2.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
“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C.三教的调和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答案】D【解析】依据“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符合道家消极避世,过隐居生活的特点,所以材料所指应为儒家和道家,所以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3.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A.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性质B.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C.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D.主张接触世间万物以求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王守仁(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C.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性质的思想家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而不是王守仁,所以A.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性质不能选。
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的是李贽,所以B.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也不能选。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3课宋明理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2.周敦颐(理学家,程颥、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A.心外无乐B.苦中作乐C.格苦致乐D.本心自乐3.“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4.“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5.朱熹在发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见解的同时强调:“如今为此学而不究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其成饭也。
”表明理学家A.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B.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C.“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修身理论6.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测试卷(含答案)【精题分解】:第3课宋明理学(1)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1.(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答案:A2.(北京市通州区09-10高二期中)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源B.社会发展的规律C.儒家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答案:C3.(吉林省长春十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C.强调要有强烈社会责任心D.官扬追求自由的生活答案:C4.(福建省长泰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答案:A5.(广东省佛山一中09-10高二期中)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①佛教②道教③墨家④儒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6.(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B.老聃C.朱熹D.王阳明答案:D7.(江苏省南京六中09-10高二期中)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A.佛学B.法学C.理学D.道教答案:C8.(黑龙江省哈六中09-10高二期中)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答案:D9.(山东省临沂市09-10高二期中)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答案:D10.(海南省海南中学09-10高二期中)宋朝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第4课宋明理学【典型例题】例1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①社会动荡②佛教的欺骗性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④统治阶级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关键是对“社会条件”的理解,社会条件当然指客观条件,而不包括主观条件,更不是全部条件。
其中,佛教的欺骗性也应是广泛传播的条件之一,但它不属于社会条件,所以不应选上。
另外,佛教的传播在各朝各代都没停止,而南北朝时期最为广泛,其特殊的社会条件是不容忽视的,故此题选B项.【答案】B例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阶级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
朱熹是宋朝的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进一步发展阐述了儒家思想。
据此,可判别正确答案应为C。
朱熹的思想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并未涉及,故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答案】C【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B 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景教D 3.隋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观点是 A崇佛压儒和道教 B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想 C以佛为本,吸纳儒道思想 D崇儒压道和佛教B 4.“理学”思想确立于 A隋 B唐 C宋 D明C 5.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C 6.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 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D 二.问答题 7.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7.理学是在宋朝时,为了回应佛、道挑战,新兴儒学思潮建立的学说,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宋明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附答案宋明理学练习题一、选择题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意思是:百姓要屈从君主的意志,君主要屈从天的意志。
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中的“仁爱”、D项中的“德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除。
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从材料信息可知,唐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
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于绝对;从“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
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B项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故排除;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商,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生活,所以D 项也不正确。
理学大师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3课宋明理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2.周敦颐(理学家,程颥、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A.心外无乐B.苦中作乐C.格苦致乐D.本心自乐3.“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4.“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5.朱熹在发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见解的同时强调:“如今为此学而不究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其成饭也。
”表明理学家A.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B.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C.“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修身理论6.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
高二历史下册《宋明理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下册《宋明理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
”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C.从天人感应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选A。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所以朱熹的理学开始从世界的本源出发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2.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解析:选A。
朱熹为理学大师,陆九渊为心学的开山祖师,双方辩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双方对探究理的方法的异同,理学强调向外探求,心学强调向内探究,认为“心就是理”。
所以答案为A项。
3.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特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在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次次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大爱无疆”、“有难同当、自强不息”,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地考验,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方面的影响表现在()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但理学中很多思想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有借鉴意义,如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是理学对人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故②③④是正确的。
4.“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孔孟之道解析:选C。
本题以世人熟知的禅宗理论考查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基础题答案(3)
基础自测答案1.A解析:本题以“虎溪三笑”这一典故作为命题的角度切入,通过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材料、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对应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
A项,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故A项正确。
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
C 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
故C项错误。
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C解析:魏晋时期,很多统治者大力推崇佛教,但并没有采取抑儒的政策;社会动荡、国家分裂是导致佛教盛行的原因。
3.C解析: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收渗透,儒学受佛、道影响,不断丰富。
4.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理学家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B项只符合朱熹而不符合二程;C、D两项是王阳明的观点。
5.C解析:材料是对“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的表述,“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同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中的“理”、“天理”。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二程和朱熹。
他们都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
其中,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而朱熹则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7.C8. A 解析:心性论是孟子提出的。
9.B解析:A、C项,此两项为王阳明心学的观点,是与朱熹观点的不同之处,朱熹强调格物致知,与题意不符。
故A、C项错误。
B项,朱熹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美德,但是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因而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致良知”则认为人固有善性,但是被私欲侵蚀,所以需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
宋明理学 同步测试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同步测试1、到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到宋代,儒学发展成为________,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九渊。
3、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4、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
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弃归真,俾千态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材料二朱熹说:“宇宙之间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体现了朱熹的什么思想?(3)材料三反映了陆九渊的什么思想?其性质是什么?【答案】1、儒学、佛教、道教2、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3、 D【解析】“节”“让”“信”“仁”“礼”“恕”等体现了理学的三纲五常等思想。
4、 B【解析】材料“圣人之道,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
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
其它三项均与信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
5、(1)现象: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局面。
影响: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儒、释、道三教发展状况。
材料只是讲皇帝对各教的态度,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2、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其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
答案:B。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
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答案:A4、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一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二是明确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具体分析如下:2.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是内容限制是吸收外来文化。
《春秋繁露》主要吸收阴阳、道家、法家思想形成,都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与外来文化无关;《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的著作,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因此ACD与题意不符,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理学。
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第2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张载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明理学的特点?A、强调道德修养B、重视历史研究C、注重实践应用D、提倡“格物致知”3、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程颐4、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其中“格物”指的是什么?A、研究自然界和事物B、规规矩矩做事C、改变事物的本质D、对事物进行哲学思考5、题干:《的中庸之道》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哪种思想?A、心学B、格物致知C、性即理D、知行合一6、题干:宋明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主张的目的是?A、提倡节俭,反对奢侈B、反对道教、佛教,弘扬儒家思想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D、提倡仁爱,反对兽欲7、宋明理学中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A. 朱熹B. 王阳明C. 张载D. 陆九渊8、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周敦颐B. 程颢C. 王守仁D. 朱熹9、【题目】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C. “天人合一”D. “存天理,灭人欲” 10、【题目】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C. 提高了士人的道德修养D.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11、宋明理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其核心命题“理”主要体现出哪一种哲学思想?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无为而治D、法家思想1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探讨“理”的来源和存在方式时存在分歧。
程朱理学认为“理”存在于:A、人的内心世界B、先验的世界C、社会伦理规范D、自然现象之中13、宋明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哪种认知途径?A. 直觉感悟B. 经验归纳C. 实践探究D. 经典著述14、以下哪种做法最能体现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A. 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B. 古代的祭祀仪式C. 推崇节俭反对奢华D. 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15、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周敦颐B. 张载C. 朱熹D. 王阳明16、明朝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的著名观点是:A. “格物致知”B. “知行合一”C. “致良知”D. “性善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宋明理学》习题
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程颐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明清时期,所谓的“节义”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贞节牌坊(如下图)。
某班同学在对此现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应是()。
白鹿洞书院A.理学客观上促进了古代建筑业的发展B.理学就是一种典型的封建糟粕C.理学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D.对理学应该辩证地分析与认识3. 观察下图,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是()。
4.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各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①安庆迎江寺②徽州牌坊群③涡阳老子庙④合肥包公祠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6.“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7.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8.下列不符合陆王心学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D.“理”要到身体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9.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对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9·长春期末)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观点一致,故B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排除。
2.(2019·邯郸月考)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说明了其责任感,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故D 项错误。
3.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解析:选C朱子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没有正确揭示宇宙的本原,排除A、B两项;由材料“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可知其蕴含着自
然科学的理念,故选C项;近代西方科学建立在实验和推理的基础上,排除D项。
4.(2019·辽宁五校联考)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佛教主动学习和适应儒家思想,不能体现佛教与儒家思想融为一体,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讲诵儒家的《丧服经》”等信息可知,中国佛教深受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浸润,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早期佛教理论,不能体现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故C项错误;佛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故D项错误。
5.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
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可知,该学者认为宋明理学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而不是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故B项正确,A项错误;
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王阳明不但是学界宗师,而且以其非凡的执政能力享誉士林。
他曾先后在南北两京的刑部、兵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任职,又以南赣巡抚的身份派驻地方。
为官期间,王阳明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体恤百姓,因功受封伯爵,成为一代名臣。
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是由于()
A.通过“格心”“致良知”
B.践行“知行合一”思想
C.注重“气节”“声誉”
D.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解析:选B四个选项的表述都对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有作用,但只有“良知”是不够的,关键是能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A项排除;“气节”“声誉”大多数人都会重视,但面对声色物欲的诱惑,往往就“失节”,毁掉声誉,C项排除;社会责任意识是儒家所倡
导的,但将社会责任意识落实到一生的实践中是需要意志力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D 项排除;为官者,如何为官大多数是清楚,问题往往出在“行”上,王阳明践行了“知行合一”思想,进而成为一代名臣,故B项正确。
7.(2019·抚州高三模拟)《家礼》为南宋朱熹所作,全书以宗法理念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现实中的重大事件,设定了详尽细致的礼仪规范。
《南赣乡约》是明朝王阳明在巡抚南、赣、汀期间,以南赣乡民为适用对象,制定并颁布的民间规约。
二者制定的礼仪规范()
A.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B.实现了理学对乡村的自主管理
C.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D.践行了儒家通俗化的价值理念
解析:选C从材料叙述发现,“南宋朱熹所作”“《家礼》”对于“日常生活和……现实中的重大事件”的“礼仪规范”“设定”“详尽细致”,“明朝王阳明”的“《南赣乡约》”中则“制定并颁布”“民间规约”,结合所学可知,以上是反对空谈义理的表现,主张改革,反映了当时的思想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25分)
8.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
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
《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
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
王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州县贤,则民安。
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
约之使人人守法。
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
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如课农桑须衷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
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
——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并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7分)
(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
(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孝悌”“毋踏贪黩”“吾俭”等方面概括其要求;第二小问,从维系家族的关系、发展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从教化百姓、稳定统治秩序上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概括其建议所在;第二小问,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分析。
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
积极影响:弘扬传统美德,规范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
(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
(3)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
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