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实训任务书[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工实训》任务书(适用班级:水管1212、1213)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014年10月
一、技能训练目的
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特安排一周土工技能训练。

要求掌握土力学基本常规试验过程,了解各项试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场施工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技能训练项目
1、土的密度实验
2、土的含水率实验
3、土粒比重实验
4、土的颗分实验
5、土的塑限实验
6、土的液限实验
7、土的击实实验8、土的渗透实验9、土的压缩实验
10、土的剪切实验
三、技能训练要求
(一)技能的要求
1、掌握土的密度、含水率、土粒比重标准实验方法操作技能;
2、掌握粗粒土的筛分法和细粒土密度计法实验方法操作技能;
3、掌握细粒土的液、塑限实验方法操作技能;
4、掌握土的渗透试验的常水头和变水头法操作技能;
5、掌握土的击实实验操作技能;
6、掌握土的固结实验操作技能;
7、掌握土的剪切实验操作技能。

(二)训练成果:
1、对试验数据要进行认真地分析整理;
2、试验数据要准确,试验成果可靠,绘图要正确,各项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3、技能训练报告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必须按着要求自己编写,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三)训练的态度:
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每项试验负责,认真地按着试验规程进行操作。

如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试验成果,应重新进行试验,不许涂改原始数据凑合了事。

(四)训练纪律:
1、要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如仪器设备的损坏,根据损坏的程度和具体情况加以不同的赔偿;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3、试验后要清洗试验仪器,清扫试验环境。

四、技能训练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技能训练期间试验的态度与纪律、试验操作与动手能力、试验数据成果的分析整理与报告、试验的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

训练成绩的等级,按着学校的统一规定进行。

五、技能训练的日程安排
为了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各试验项目,考虑各项试验和各组试验的交叉,技能练训的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作适当调整。

土力学技能训练指导书
一、技能训练的项目
1、土的密度实验
2、土的含水率实验
3、土粒比重实验(选做)
4、土的颗分实验(选做)
5、土的塑限实验
6、土的液限实验
7、土的击实实验
8、土的渗透实验(选做)
9、土的固结实验
10、土的剪切实验
二、技能训练时间安排
技能训练时间为一周,安排在理论教学后进行。

三、技能训练的要求
1、土力学技能训练的全过程都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进行。

2、有关的技能训练其他要求详见《土力学技能训练任务书》。

四、参考书
1、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中国计划出版社
3、《土力学》务新超主编,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统编教材,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出版。

五、各项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要求与成果整理
技能训练一土的密度实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
一般粘性土,宜采用环刀法
易破碎,难以切削的土,可采用蜡封法
对于砂土与砂砾土,可用现场的灌砂法或灌水法。

(三)环刀法的试验
1、仪器设备
符合规定要求的环刀,精度为0.01g 的天平,其他:切土刀,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
(1)测出环刀的容积V ,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 1。

(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

(3)环刀取土: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随即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

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去修平(严禁在土面上反复涂抹),然后擦净环刀外壁。

(4)将取好土样的环刀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环刀与湿土的总质量m 2
3、计算土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V
m m V m 1
2-=
=
ρ 4、要求: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 3,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5、本试验记录格式
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 工程名称 试验者
土样说明 计算者
技能训练二 土的含水率实验
(一)试验目的
土的含水率是土在105—1100C 下烘干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为土的天然含水率。

试验的目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试验方法适用范围
1、烘干法: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一般粘性土都可以采用。

2、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的含水率。

3、比重法:适用于砂类土。

(三)烘干法试验 1、仪器设备
烘箱:采用电热烘箱;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其他:干燥器,称量盒。

2、操作步骤
(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 50g,放入质量为m 0的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 1,精确至0.01g 。

(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 的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

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0C 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m 2为,精确至0.01g 。

3、计算含水量:按下式计算
%1000
22
1⨯--==
m m m m m m w s w 4、要求:(1)干土质量计算至0.1%;(2)本试验需进行2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5、本试验记录格式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试验者 试验方法 计算者
技能训练三 土粒比重实验
(一)试验目的
土粒比重是土在105—1100C 下烘至恒值时的质量与土粒同体积40C 纯水质量的比值。

试验的目的,测定土粒比重。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
1、粒径小于5mm 的土,用比重瓶法进行。

2、粒径大于5mm 的土,其中含粒径大于20mm 颗粒小于10%时,用浮称法进行,含粒径大于20mm 大于10%时,用虹吸筒法进行;粒径小于5mm 部分用比重瓶法进行,取其加权平均值作为土粒比重。

(三)比重瓶法试验 1、仪器设备
比重瓶:容量100;天平:称量200,分度值0.001;恒温水槽;砂浴;温度计;烘箱;纯水等。

2、操作步骤
(1)将比重瓶烘干,称瓶质量m 0,装烘干试样约15 g 入比重瓶内,称干土加瓶质量m 3,精确至0.001g 。

(2)为排出土中的空气,将已装有干土的比重瓶,注纯水至瓶的一半处,摇动比重瓶,并将瓶放在砂浴上煮沸。

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砂及砂质土不应少于30分钟,粘土及粉质粘土不应少于1小时。

煮沸时应注意不使土液溢出瓶外。

(3)将煮沸经冷却的纯水注入有试样的比重瓶近满,把比重瓶放在恒温水槽内至温度稳定。

待瓶内上部悬液澄清,用滴管注入纯水至瓶口,塞好瓶塞,使多余水分自瓶塞毛细管中溢出,将瓶外水分擦干后称瓶、水、土的总质量m 2。

精确至0.001g 。

然后立即测瓶内水的温度。

(4)根据测得的温度,从已绘制的温度与瓶、水总质量关系曲线中查得各试验温度下瓶、水的总质量m 1。

3、计算土粒比重:按下式计算
t w s s
s G m m m m G .2
1-+=
式中:G w t ————t 0C 时纯水的比重,可查《土工试验规程》。

4、要求:本试验需进行2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2,取其算术平均值。

5、本试验记录格式
比重试验记录表(比重瓶法)
工程名称试验者
土样编号计算者
技能训练四土的颗分实验
(一)试验目的
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
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
1、仪器设备:
(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

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
(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
① 粒径小于2mm 颗粒的土取100g ——300g ② 最大粒径小于10mm 的土取300g ——1000g ③ 最大粒径小于20mm 的土取1000g ——2000g ④ 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土取2000g ——4000g ⑤ 最大粒径小于60mm 的土取4000g 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 ;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 时,准确至1g 。

(2)将试样过2mm 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 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 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 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注:若2mm 筛下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筛析;若2mm 筛上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粗筛筛析。

3、计算与制图
(1) 计算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
x B
A
d m m x ⨯=
式中: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 m A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
m B ——当细筛分析时或用密度计法分析时所取试样质量(粗筛分析时则为试样总质量),g ;
d x ——粒径小于2mm 或粒径小于0.075mm 的试样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如试样中无大于2mm 粒径或无小于0.075mm 的粒径,在计算粗筛分析时则d x =100%。

(2)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以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为纵坐标,以粒径在对数横坐标上进行绘制(详见教材)。

然后求出各粒组的颗粒质量的百分数。

(3)计算级配指标
① 不均匀系数: 1060
d d c u = ; ② 曲率系数 10
60230d d d c c =
(四)密度计法实验
1、仪器设备
乙种比重计:刻度为0.995~1.020,分度值为0.0002;量筒:高度约45cm ,直径约6cm ,容积1000ml ,刻度为0~1000ml ,分度值为10ml ;天平、细筛、洗筛、温度计、搅拌器、煮沸设备等。

2、操作步骤
(1)宜采用风干土试样,按下式计算试样干质量为30g 时所需的风干土质量。

式中:w —风干土试样含水量
(2)称干质量为30g 的风干试样倒入锥形瓶中,勿使土粒丢失。

注入水200ml ,浸泡过夜。

(3)将锥形瓶放在煮沸设备上,连接冷凝管进行煮沸。

一般煮沸时间约1小时。

(4)将冷却后的悬液倒入瓷杯中,静置约1分钟,将上部悬液倒入量筒。

杯底沉淀物用橡皮头研杵细心研散、加水,经搅拌后,静置约1分钟,再将上部悬液倒入量筒。

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杯中悬液登清为止。

当土中大于0.075mm 的颗粒估计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5%,应将其全部倒至0.075mm 筛上冲洗,直至筛上仅留大于0.075mm 的颗粒为止。

(5)将留在洗筛上的颗粒洗入蒸发皿内,倾去上部的清水,烘干称量,按规程规定进行细筛筛析。

(6)将过洗筛上的颗粒倒入量筒,加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约10ml 于量筒溶液中,再注入纯水,使筒内悬液达1000ml 。

(7)用搅拌器在量筒内沿整个悬液深度上下搅拌约1分钟,往复约30次,取出搅拌器,将密度计放入悬液中同时开动秒表。

测经1、5、30、120、1440分钟时的密度计读数。

(8)注意事项:①每次读数均应在预定时间前10—20秒将密度计小心放入悬液接近读数的深度,并须注意密度计浮泡应保持在量筒中部位置,不得贴近筒壁。

②密度计读数均以弯液面上缘为准。

③每次读数完毕立即取出密度计放入盛有纯水的量筒中。

并测定各相应的悬液温度,准确至0.50C 。

④每次放入或取出密度计时,应尽量减少对悬液的扰动。

⑤如试样在分析前未过0.075mm 洗筛,而在密度计第1个读数时,发现下沉的土粒已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5%时,则应在试验结束后,将量筒中土粒过0.075mm 筛,然后按《土工试验规程》规定求得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组成。

3、计算和绘图
(1)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数。

[]
20'
'''')1(100w D t S s
C n m R C m V X ρ-++-=
式中:C S ¹
——土粒比重校正值,查《土工试验规程》表a.5.0.1;或按下式
)
01.01(w m m s +=
20
'w s s
S C ρρρ-=
ρ——土粒密度,g/cm 3 ;
ρw20——200C 时水的密度,g/cm 3;
n ¹
——弯液面校正值;
m t ¹
——温度校正值,查规程附表a.4.0.1
C D ¹
——分散剂校正值;
R ¹
——乙种比重计读数。

2)按下式计算颗粒直径,也可以按《土工试验规程》图 (4.5.2)确定。

t
L
g G G d w wT s ⨯
-⨯=
04)(101800ρη
式中:d_____颗粒直径,mm ;
ρw 0____40C 时水的密度,g/cm 3; η_____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 a .s ; G S _____土粒比重;
G w T ____温度为T 0C 时的水的比重;
L______某一时间t 内的土粒沉降距离,cm ; g______重力加速度,981cm/s 2; T______沉降时间,s 。

(3)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为横坐标(以对数尺度),将试验数据点在图上,绘成一条平滑曲线,即为该土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4、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
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密度计法)
工程名称 试验者
土样编号 计算者
试验日期 校核者
技能训练五、六界限含水率实验
(一)试验目的
细粒土由于含水率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供计、施工使用。

(二)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
土的液、塑限试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土的塑限试验:采用搓滚法;
土的液限试验:采用碟式仪法。

(三)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
1、仪设备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仪、读数显示;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其他:烘箱、干燥器、铝盒、调土刀、孔径0.5mm
的筛、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 液限、塑限联合试验,原则上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制备试样,但也允许采用 风干土制备试样。

(1)当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时,应剔除大于0.5mm 的颗粒,然后分别按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之间状态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

静置时间可视原含水量的大小而定。

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mm 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 ,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中间状态的含水量,调成均匀土膏,然后放入密封的保湿缸中,静置24小时。

(2)将制备好的土膏用调土刀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应使空气逸出。

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随即将试样杯放在仪器底座上。

(3)取圆锥仪,在锥体上涂以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

(4)调节屏幕准线,使初读数为零。

调节升降座,使圆锥仪锥角接触试样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内,经5秒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5)取下试样杯,然后从杯中取10g 以上的试样2个,测定含水率。

(6)按以上(2)——(5)的步骤,测试其余2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量。

3、计算与制图
(1) 计算含水量: %1001⨯⎪⎪⎭

⎝⎛-=s m m w (2)绘制圆锥下沉深度h 与含水率w 的关系曲线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纸上绘制h~w 的关系曲线。

①三点连一条直线。

②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通过高含水量的一点分别与其余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应以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线。

③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时,应补做试验。

(3)确定液限、塑限
在圆锥下沉深度h 与含水率w 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w L ;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w P ,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

(4)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P
P
L I w w I -=
P L P w w I -= (5)按规范规定确定土的名称
4、本试验记录格式
液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试验者
土样说明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
技能训练七土的击实实验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0mm的土。

(二)试验仪器设备
1、击实仪:由击实筒、击锤和护筒组成。

2、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g。

3、台秤:称量10kg,分度值5g。

4、孔径为5mm的标准筛。

5、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

6、其他:烘箱、喷水设备、碾土设备、盛土器、修土刀和保湿设备等。

(三)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制备和湿法制备。

干法制备:
(1)取一定数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轻型约为20kg ),放在橡皮板上碾散。

(2)轻型击实试验过5mm 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3)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按依次相差约2%的含水率制备一组(不少于5个)试样,其中应有2个含水率大于塑限,2个含水率小于塑限,1个含水率接近塑限。

并按下式计算应加的水量: )(01.001.01o o
w w w w m
m -⨯+=
式中:m w ——土样所需加水质量,g ;
m ——风干含水率时的土样质量,g ; w o ——风干含水率,%;
w ——土样所要求的含水率,%。

(4)将一定量的土样平铺于不吸水的盛土盘内(轻型击实取土约2.5kg ),按预定含水率用喷水设备往土样上均匀喷洒所需加水量,拌匀并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

静置的时间分别为:高液限粘土不得少于24小时,低液限粘土可酌情缩短,但不应少于12小时。

湿法制备:
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轻型为20kg )碾散,过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分别风干或加水到所要求的不同含水率。

注意:制备试样时必须使土样中含水率分别均匀。

2、试样击实 (1)、将击实仪放在坚实的地面上,击实筒内壁和底板涂一薄层润滑油,连接好击实筒与底板,安装好护筒。

检查仪器各部件及配套设备的性能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

(2)、从制备好的一份试样中称取一定量土样,分3层倒入击实筒内并将土面整平分层击实。

每层25击。

注意:①轻型击实法,每层土料的质量为600——800g ,即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高度略高于击实筒的1/3;②两层交接面处的土应刨毛;③击实完成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

(3)、用修土刀沿护筒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护筒,测出超高(应取多个测值平均,准确至0.1g )。

沿击实筒顶细心修平试样,拆除底板。

如试样底面超出筒外,亦应修平。

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

(4)、用推土器从击实筒内推出试样,从试样中心取2个一定量土样(轻型为15——30g ),平行测定土的含水率,称量准确至0.01g ,含水率的平行差值不得大于1%。

(5)、按上述(1)——(4)的操作步骤对其它含水率的土样进行击实,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土样。

(四)计算与制图
1、计算 %100)1(⨯-=d m m w
(1)计算击实后的试样的含水率: 式中:w ——含水率,%;
m ——试样质量,g ; m d ——干土质量,g 。

(2)计算击实后各试样的干密度: w
d 01.01+=ρ
ρ
式中:ρ——湿密度,g/cm 3。

计算至0.01 g/cm 3。

(3)计算土的饱和含水率:
2、制图 %100)1(
⨯-=S
d w sat G w ρρ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为击实曲线。

曲线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代表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如果曲线不能得出峰值点,应进行补点试验。

计算数个干密度下的饱和含水率。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在击实曲线的图中绘制出饱和曲线,用以校正击实曲线。

图的形式见教材。

击实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土粒相对密度试验者土样编号每层击数计算者仪器编号风干含水率校核者土样类别
技能训练八土的渗透实验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是测定土的渗透系数。

(二)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
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很大(10—1~10—8),渗透系数测定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1、常水头法:适用于粗粒土(砂质土);
2、变水头法:适用于细粒土(粘质土和粉质土)。

(三)常水头渗透试验
1、仪器设备
70型渗透仪;天平;温度计;木锤;秒表等。

2、操作步骤
(1)安装好仪器。

(2)取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样3~4kg,称量准确至1.0g,并测定试样的风干含水量。

(3)将试样分层装入圆筒,每层厚2~3cm,用木锤轻轻击实到一定厚度,以控制其孔隙比。

如试样含粘粒较多,应在金属板上加铺厚约2cm的粗砂过度层,以防止试验时细料流失,并量出过度层厚度。

(4)每层试样装好后,连接供水管和调节管,并由调节管中进水,微开止水夹,使试样逐渐饱和。

当水面与试样顶面齐平,关止水夹。

饱和时水流不应过急,以免冲动试样。

(5)以上述步骤逐层装试样,至试样高出上测压管3~4cm止。

在试样上端铺2cm 砾石作缓冲层。

待最后一层试样饱和后,继续使水位缓缓上升至溢水孔。

当有水溢出时,关止水夹。

(6)量测试样顶部至仪器上口的剩余高度,计算试样净高。

称剩余试样质量(准确至1.0g),计算装入试样总质量。

(7)静置数分钟后,检查各测压管水位是否与溢水孔齐平。

如不齐平,用吸水球进行吸水排气。

(8)提高调节管使其高于溢水孔,然后将调节管与供水管分开,并将供水管置于金属圆筒内。

开止水夹,使水由上部注入金属圆筒内。

(9)降低调节管管口,使位于试样上部1/3处,造成水位差,水渗过试样经调节管流出。

注意溢水孔应始终有余水溢出,以保持常水头。

(10)测压管水位稳定后,记录测压管水位,计算各测压管间的水位差。

(11)开动秒表,同时用量筒接取经一定时间的渗透水量,并重复1次。

接取水量时,调节管管口不可没入水中。

(12)测记进水与出水的水温,取其平均值。

(13)降低调节管管口至试样中部及下部1/3处,以改变水力坡降,按(9)~(12)要求重复进行测定。

3、计算
(1)按下列公式计算试样的干密度和孔隙比:
w m m s 01.01+=
; Ah m s d =ρ ; 1-=d
s w G
e ρρ
式中:A —试样的断面积 , cm 2;
h —试样的高度, cm 。

(2)按下列公式计算渗透系数k T 及k 20:
20
20ηηT
T
k k = ; AHt QL k T =
式中:k T —水温T 0C 时试样的渗透系数,cm/s ;
k 20—标准温度(200C )时的渗透系数,cm/s ; Q —时间t 秒内的渗透水量,cm 3;
L —两测压孔中心间的试样高度,10cm ; H —平均水位差,即(H 1+H 2)/2,cm ;
t —时间,s ;
ηT —T 0C 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 a .s(10-6
),查《规程》表3.4.2;
η20—200C 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 a .s (10-6)。

4、要求
在测得的结果中取3~4个在允许差值范围以内的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试样在该孔隙比e 时的渗透系数(允许差值不得大于2*10-n cm/s )。

5、本试验记录格式
常水头渗透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试样高度试验者
土样编号试样面积计算者
试样说明土粒比重校核者
干土质量孔隙比测压管间距10cm 试验日期
(四)变水头渗透试验
1、仪器设备
渗透容器:由环刀、透水板、套筒及上、下盖组成;水头装置:长度为1.0m以上,分度值为1.0mm;其他:切土器、100ml量筒、秒表、温度计、削图刀、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
(1)根据需要用环刀在垂直或水平土样层面切取原状土样或扰动土制备成给定密度的试样,并进行饱和。

切土时,应尽量避免扰动土的结构,并禁止用削土刀反复涂抹试样表面。

(2)将容器套筒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将盛有试样的环刀推入套筒,并压入止水垫圈。

把挤出的多余凡士林小心刮净。

装好带有透水石的上、下盖,用螺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