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介绍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

背斜一般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形成谷地,想一想, 背斜谷和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外 力
背斜特殊地形: 谷地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侵蚀。
作 向斜特殊地形: 山岭
用 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后期:外力作用向斜成山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
地质构造为 向斜 ,理由是 :
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
褶皱
断层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的 弯曲变形,叫褶皱。
褶皱的形成
强大挤压
平整的岩层 背斜
背斜
持续作用
向斜
3、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 1、“岩层形态”判定法
背斜(甲)岩层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乙)岩层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
甲
乙
2、“岩层新老关系”判定法
褶皱 断裂 断层
5、断层形成的地质构造
地垒 :相对上升的岩块,多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的岩块,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 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断层构造地带,由于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华山西峰
峨眉山万佛顶
地垒地形
地质构造
4、读某地地质构造和等高线示意图,该地
是( A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探究7:
读储油、储气构造示意图,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 请解决如下问题:
(1)你选择在A还是B处开采石油或天然气?为什么? (2)你选择在A还是B处开采地下水?为什么?
A
B
答:(1)A 原因: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地貌类型有哪些以及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有哪些以及地质作用地貌类型:黄土地貌,岩溶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等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2、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风力、冰川、海浪)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地质地貌学在国民生活与生产中具有哪些作用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分为:山脉、丘陵、河流、湖泊、海滨、沼泽等.地貌分八种: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等.假如以图形表示,也就是用等高线绘制出来的地形图.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须探究其前因后果.地貌学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学.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它是地理学的分支,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
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
地貌学对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有实际意义。
地质与地貌学的实习目的和意义一、地貌三江平原北界为黑龙江,西、南、东三面被小兴安岭、那丹哈达岭及完达山环抱。
区内地势低平,沼泽湿地发育。
地形标高在西南部佳木斯一带为海拔80m,平原中部海拔50~60m,东北端的抚远县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最低处海拔34m,地面坡度在1/10000左右。
平原中有残山、残丘零星分布。
区内可见三级阶梯状地面,台地海拔100m左右;Ⅰ和Ⅱ级阶地组成低平原,海拔50~60m,区内沼泽、湿地遍布,河流纵横,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分布区。
二、地质构造1、构造侏罗纪中晚期,三江盆地发育成近海裂谷盆地,分别由走向NE 的汤原凹陷、军川隆起、富锦隆起、绥滨凹陷和前进凹陷5个构造单元组成。
汤原、绥滨和前进凹陷,自侏罗纪以来持续沉降,沉积物巨厚,其中汤原凹陷沉积厚度达7000m以上,其余两个凹陷沉积厚度也达2500m。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中国台湾板块构造及地形地貌

中国台湾板块构造及地形地貌胡经国一、地理位置与气候中国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大陆架海面上,西面以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海洋岛屿省区,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
台湾全省由86个大小岛屿组成。
其中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14个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钓鱼台列岛8个岛屿。
在大地构造上,这些岛屿是西太平洋现代岛弧系的组成部分。
过去,台湾全省共辖7市16县。
据台湾有关部门1998年8月统计,全省人口超过2181万人。
台湾岛西面是平均水深100米的台湾海峡,与福建省东海岸大约相隔150~200公里;北面是中国东海;东面是太平洋;西南面是中国南海与巴士海峡。
在西太平洋,在由阿留申、千岛、日本、琉球、菲律宾等众多岛屿所形成的现代岛弧系列中,台湾位于中枢位置。
在时区上,台湾位于东经120度的UTC+8时区。
由于北回归线横跨台湾,地形多变,因而形成南北气候的差异。
北回归线以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冬季吹东北季风,夏季吹西南季风。
台湾山脉高峻,能阻隔季风。
台湾高温多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4℃以上,年降雨量在2500毫米以上。
北部全年有雨,而南部则是夏季降雨。
热带气旋(台风)经常在夏季侵袭台湾,造成灾害,但是这也是台湾重要的淡水来源。
在台风较少年份的冬季,容易出现旱象。
二、板块构造中国台湾在板块构造上,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下沉隐没-挤压碰撞带上。
这两大板块以台东纵向裂谷带为界,以西属于欧亚大陆板块,以东属于菲律宾海板块。
台东纵向裂谷带是这两大板块的缝合线。
台湾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弧-陆挤压碰撞造山带。
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向西运动,遇到欧亚大陆板块的阻挡,因而形成下沉隐没带。
目前一般认为,在台湾东部,这两大板块的相互运动,已由下沉隐没转换为挤压碰撞,导致台湾地区地壳地层褶皱隆起,从而造成台湾岛中央山脉、雪山山脉和海岸山脉等一系列高耸的褶皱山系,并且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地壳内力地质作用。
地球科学中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

地球科学中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的学科,包括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等。
其中,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是地球科学中两个重要的部分,对了解地球的现状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层结构、地殻运动和相对位置变化的学科。
地球表面的地层可以分为岩石圈和上层地幔。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和海底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岩石圈的厚度在大陆上为30-50千米,海底上平均为5千米左右。
上层地幔在岩石圈之下,厚度约为300千米。
地质构造和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的地壳由20多个板块组成,在板块之间存在各种构造关系和作用,并决定着地球表面地貌、地震、火山喷发和岩浆运动等自然现象。
地球板块运动主要有三种类型:海底扩张、大陆向内缩和板块碰撞。
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球地表的形态和地貌图案,包括山脉、河流、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峡谷、沙漠等各种自然地形。
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它们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和自然力量(如水、风、冰、火等)作用的结果。
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变化非常丰富,其中山脉是最引人注目的地形之一。
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或隆起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板块的边界或内部。
山脉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构造性山脉、火山性山脉和侵蚀性山脉。
构造性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火山性山脉也称火山链,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冰岛火山带等;侵蚀性山脉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如美国大峡谷、中国张家界等。
除山脉外,河流也是地球地形地貌中重要的一部分。
河流是受降雨和融雪引起的地表径流形成的,它们切割并侵蚀地表,形成山谷、河谷等地形。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分别位于非洲、南美和亚洲。
平原是地球地貌中的大部分。
平原是指地球表面平坦的、高度低于周围环境的区域,通常在海拔100米以内。
平原是由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如水流、细粒物质的沉积等。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学

• 断层地貌:断层带通常表现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破碎地貌 • 断层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分布和特征产生影响
03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的科学
• 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 • 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变化和规律
03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自然地理现象的信息 和数据 • 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应用领域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定量分析和模型研究: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 现象 • 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进行交叉研究 • 全球变化研究:关注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等全球性问题
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 地质构造活动可能导致地形地貌的破坏和变形 • 影响地形地貌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联性分析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成因关联
• 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与地质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 地质构造是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联
• 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 • 地质构造的分布和特征与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 关
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劈理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劈理地貌:劈理带通常表现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破碎地貌 • 劈理对土壤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影响
褶皱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背斜和向斜地貌:背斜地貌通常表现为山地,向斜地貌通常表现为盆 地 • 穹隆和盆地地貌:穹隆地貌通常表现为高地,盆地地貌通常表现为低 地
地理中的地貌与地质构造

地理中的地貌与地质构造教案主题:地理中的地貌与地质构造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的科学,其中地貌与地质构造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而地质构造则是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成分。
地理中的地貌与地质构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地壳,因此对于地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至关重要。
二、地貌的形成与类型地貌是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态特征,它是由地质构造和风、水、冰等外力作用长时间形成的。
地貌可以分为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类型。
这些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下面将逐一进行探讨。
1. 平原:平原是指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地面,它通常是经过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分为河流平原、冰川平原和海洋平原等类型。
河流平原主要是由河流的冲击和沉积形成的,而冰川平原则是由冰川作用造成的。
2. 山地:山地是由陆地上的地壳断层活动引起的地表隆起或地壳抬升而形成的高山地带。
山地分布广泛,有雪山、火山、折弯山和褶皱山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山地形成原因不同,如折弯山是地壳的挤压和折叠作用造成的。
3. 高原:高原是指台地或坡度较小的广大地区,海拔相对较高。
高原通常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如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的。
4. 盆地:盆地是一种类似于凹陷的地形,四周由山脉或高原环绕,一般地势相对较低。
盆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沉积作用有关,例如塔里木盆地是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阿拉伯板块的相互作用结果。
5.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一种地形类型,地势相对较平缓,起伏不大。
丘陵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三、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成分,通过地质构造的改变和运动,地表的地貌得以形成和演变。
地质构造可以分为构造地貌和断陷构造两类。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指由地壳的构造变动所引起的地表形态。
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地壳的隆起、断层、抬升等活动。
地理地质类型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质类型知识点总结地理地质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特征和地质构造类型。
地理地质类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地理地质类型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地形类型、地质构造类型、地表类型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地质类型概述地理地质类型是指地球表面存在的各种地形特征、地表类型和地质构造类型。
根据地理地质类型的不同特征和形成机制,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地形类型、地质类型和地表类型。
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台地、峡谷、峰林、湖泊、河流、沙漠、草原、冰川等。
这些地形类型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地质特征,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地质构造类型:地质构造类型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结构类型,包括隆起、坳陷、断裂带、地台、地块、地破带、褶皱带、火山带等。
这些地质构造类型是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地质灾害和资源勘探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表类型:地表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表形态类型,包括水域、陆地、沙漠、草原、森林、湿地、城市、耕地等。
不同的地表类型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总的来说,地理地质类型的研究内容包括地形特征、地质构造类型和地表类型这三个方面。
接下来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地形类型1.山地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大于25°的地形类型。
山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作用的影响,包括构造抬升、风化侵蚀、水体切割等。
山地对降水的蓄集和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
2.丘陵丘陵是指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坡度在5-25°之间的地形类型。
丘陵是山地和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形成主要受风化和水体侵蚀作用的影响。
丘陵地区通常适合进行农业和林业开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也有一定的重要性。
3.高原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形类型。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习目标:1.通过太空泥模拟实验和图片观察,能辨别褶皱和断层,说出其形成过程、特征及形成的地貌;2.以鄂尔多斯市页岩气开发为例,说出褶皱和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1:地质构造裸露地表的岩层倾斜弯曲断裂错开岩层的变形和变位褶皱断层概念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活动1:利用手中的太空泥,压成片,按顺序叠放,模拟水平岩层,思考水平岩层的新老关系?活动2:观察课本26页图2.13希腊克里特岛变形的岩层照片,模拟褶皱的形成过程,画出示意图,标注受力方向?指出背斜、向斜?说出褶皱的形成过程?活动3: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思考在同一水平面上,背斜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有何不同?活动4: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说出不受外力影响下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及原因?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又会如何演变?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褶皱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内力作用永久性什么是褶皱?褶皱是如何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向斜背斜(从形态上划分)向斜背斜褶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岩层向下弯曲部分背斜山、向斜谷长江巫峡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四川省四姑娘山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外力长期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那么如何准确地判断背斜和向斜呢?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准确判断(中间较新,两翼较老)(中间较老,两翼较新)背斜向斜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总结:1、褶皱的判读(1)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水平方向上,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
2、褶皱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背斜成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地理中的地貌和地质构造

地理中的地貌和地质构造地球是整个宇宙中最尤为特殊的一个具有生命的星球。
它的表面覆盖着各种各样特殊的地形和构造,这些不仅让人们得以休闲和度假,更为重要的是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分析和研究。
因此,本文将介绍地理中的地貌和地质构造。
一、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地形特征的总和,地形地貌是地壳内作用和地表运动的结果,造成了各种特殊的形态和特征,例如:山脉、河流、湖泊、峡谷、洞穴、冰帽、草原、沙漠、海岸等等。
其中最明显和最著名的就是山脉。
山脉是地球表面地质运动的结果,它们通常是由大型板块碰撞,变形,断裂和隆起而形成的。
许多著名的山脉都在海岸线周边,例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等等。
此外,河流和湖泊也是地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由水的冲击,侵蚀和堆积形成的。
比如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等等都很有名。
最后,海岸也是地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浪的侵蚀和泥沙的积聚,海岸线会出现各种风景异卉,例如白沙滩、礁石、沙丘、峭壁等等。
二、地质地质是指地球下部分的物质构造和运动规律构成,也就是地球的内中外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壳、花岗岩层和地球的金属核心。
作为地理的组成部分,地质对人类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举个例子,地质成因的地热能被用来发电和提供热水供应;地质原因导致了地震和火山喷发,但是同时也为土地的肥力和天然资源的储藏提供了必备条件。
此外,地质还能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和地球表面的地形变迁,这些可以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研究提供支持和指导。
总结综上所述,地貌和地质在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反应了地球自然演化的过程和变化,揭示了地球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性。
根据对地貌和地质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人类能够更好地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保障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
南昌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信息

地理地形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冲积平原,滨临鄱阳湖。
介于东径115°27′-115°27′、北纬28°09′-29°11′。
全市面积7402.36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京九铁路经过的唯一省会城市,赣江河流经市区鄱阳湖可达我国黄金水道长江,航空运输发展迅速,有多条空中航线通向各地。
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112.1公里,东西宽约107.6公里。
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岗地、低丘占34.4%。
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
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
地形地貌南昌地区地处赣江抚河尾闾,东北滨临鄱阳湖。
地势总体西北高、南东低,依次发育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呈现层状地貌特征。
以赣江为界,赣江西北部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岗地,赣江以东为河流侵蚀堆积平原,河湖港汊纷布,辫状水系发育。
1、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分布于西北部的梅岭一带,呈北东向展布,海拔一般为标高300-500米,梅岭主峰海拔标高为841.4米,树木葱翠,风光旖旎为南昌市自然风景区。
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
由于受多期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地势起伏,沟谷纵横,沟谷切割深度200-500米。
2、风化剥蚀岗地位于图区西北部的新建县、乐化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南昌断陷盆地的西北边缘。
主要由残坡积红土、上白垩系紫红色砂岩、砂砾岩和前震旦系千枚岩、板岩组成。
岗顶标高30-50米,相对高程5-10米。
地面坡度5-10度,局部为15-20度,放射状小冲沟发育,沟谷宽而短。
3、侵蚀堆积平原地形分布于赣江以东的广大地区,由全新统、中上更新统冲积层组,地势平坦。
区内发育有漫滩、I级堆积阶地和II级堆积阶地。
II级阶地:分布于莲塘、邓家埠、罗家集、尤口等地。
呈南北向垄岗状分布,主要由上更新统下段和中更新冲积层组成,阶面宽约1-4公里,地面标高30-54米,相对比高5-10米。
构造地貌的形成

海沟
海岸山脉
美洲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②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相撞处,相互挤压并抬升,往往形成巨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③大陆板块之间的张裂处
温馨提示:东非大裂谷不是六大板块间的交界, 是六大板块中的非洲板块内部次板块间张裂形成。
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由于陆壳 较厚,会形成狭长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活动 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下图是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根据此图分析如下问题:
•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 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 择是否有关?这些现象说明 了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 的影响?
(1)山区人口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 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尽可能多 联系居民点。 (2)公路线的选择还受人口和聚落 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这些板块 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间相互运动
相向运动+相离运动
产生不同地貌形态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 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向斜山
背斜谷
你知道这些陡峻的山体是怎么形貌
断层
当岩层受到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
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线
断层面
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 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 的地貌错位现象。
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

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它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和化学过程。
根据地球的构造特征和运动规律,地质构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山地构造:山地构造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碰撞而形成的
地形地貌。
山地构造通常具有高原、山脉、峡谷、峰顶等地形特征,是地球上最具有挑战性的地形之一。
2. 岛弧构造:岛弧构造是指在大陆边缘或洋壳中出现的一系列
弧状岛屿和海沟、海沟盆地等地形,是板块边界地区的典型构造。
岛弧构造的形成是由于板块的俯冲和碰撞引起的。
3. 盆地构造:盆地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低洼地区和盆地。
盆
地构造的形成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地层的沉积和断裂等因素所决定的。
4. 火山构造:火山构造是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地貌。
火山
构造通常具有火山锥、火山口、溢出口、熔岩台等地形特征,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形之一。
这四种地质构造是地球上最普遍的构造类型,它们对地球的形态、地貌和资源分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质构造的研究也是地球科学和地质勘探的重要内容。
- 1 -。
新高考地理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考点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拓展提升】图尔卡纳湖(下图)位于肯尼亚北部,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
甲地是一处全年都能提供发电条件的“风洞”,风能资源丰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尔卡纳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火山口湖B.盐度南高北低C.深度北深南浅D.盐度逐年降低2.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①狭管效应显著①距离冬季风源地近①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①湖陆风显著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B 2.C【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尔卡纳湖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属于断陷构造湖,A错误;湖泊北部由唯一的长年支流奥莫河注入湖泊,淡水注入,湖无出口,因此,盐度南高北低,B正确;北部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湖泊深度北浅南深,C错误;属于内陆湖,盐分不断累积,盐度逐年增大,D错误。
故选B。
2.甲地两侧等高线密集,甲地等高线稀疏,位于两山地之间,狭管效应显著,①正确;位于赤道附近,没有冬季风影响,①错误;湖泊位于东非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湖盆除北部外,气候炎热干旱,东北信风影响不到,①错误;湖泊水面狭窄,湖泊东西两岸湖盆宽阔,湖陆风显著,风能资源丰富,①正确。
故选C。
阿塔巴斯卡瀑布位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阿塔巴斯卡河上。
每年夏季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注入阿塔巴斯卡河。
经过上万年的冲刷,河床上的石英砂岩被水流切割出25米深的峡谷,塑造出壮丽的瀑布奇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3
3.3.2 地貌单元分类
地貌单元主要包括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湖积与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
14
15
16
洪积扇 山区河流自山谷流入平原后,流速减低,形成分散的漫
流,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开始堆积,形成由顶端(山谷出口 处)向边缘缓慢倾斜的扇形地貌,如图2-15。
变质作用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岩浆作用等引起物理和化学 条件发生变化,促使岩石在固体状态下改变其成分、结构 和构造的作用。变质作用形成各种不同的变质岩。
7
3.2 地质年代
3.2.1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1.地质年代的定义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是用距今 多少年以前来表示,目前,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 素的蜕变来确定。
1
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影响,在地壳表面 形成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 形态,称为地貌。
现代地质学认为,地壳被划分成许多刚性的板块, 而这些板块在不停地彼此相对运动。正是这些地壳 运动,引起海陆变迁,产生各种地质构造,形成山 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基本构造形态。
本章将重点介绍地质作用,地质年代,各种地貌 单元的类型与特征,地壳构造运动的类型,岩层产 状,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上的表现,褶 皱构造,节理构造与玫瑰花图,断层,地质图的阅 读与分析以及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
▪ 3.1 地质作用 ▪ 3.2 地质年代 ▪ 3.3 地貌单元的类型与特征 ▪ 3.4 地壳地质构造运动的类型 ▪ 3.5 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 3.6 褶皱构造 ▪ 3.7 节理构造与玫瑰花图 ▪ 3.8 断 层 ▪ 3.9 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 3.10 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19
山麓地貌
20
3. 河流地貌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地层的相对新老 关系,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 层位的关系来决定的。
8
2.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一般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测定岩石
和矿物年龄。
t 1 ln(1 D )
N
t——某一放射性同位素的年龄 λ——衰变常数,每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子体同位素的克数; N——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下的母体同位素含量; D——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含量。
岩浆作用是指地壳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向 外部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 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岩浆作用形成岩浆岩,并使围 岩发生变质现象,同时引起地形改变。
地震作用一般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球内部能量的长期积 累,达到一定的限度而突然释放时,导致地壳一定范围的 快速颤动。按地震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 震和陷落地震、激发地震等。
பைடு நூலகம்
9
3.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a)地层层序法 地层层序法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10
b)生物层序法 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 c)岩性对比法 一般在同一时期,同样环境下形成 的岩石,它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应该是 相似的,就可以根据岩性对比来确定年代。 d)地层接触关系法 沉积岩间的接触, 基本上可分为整合接触 与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型。 不整合接触又可以分为 平行不整合接触和
2
3.1 地质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 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
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 质作用
外动力地 质作用
3
3.1.1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 按地质营力,外动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17
坡积裙 坡积裙是由山坡上的水流将风化碎屑物质,携带到山坡下,
并围绕坡脚堆积,形成的裙状地貌,如图2-16。
18
山前堆积平原 山前区是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地带,一般是河流冲刷和沉积
都很活跃的地区。汛 期到来时洪水冲刷,在山前堆积了大量的洪积物;汛期过后,
常年流水的河流中冲 积物增加。 山间凹地
被环绕的山地所包围而形成的堆积盆地,称为山间凹地。 山间凹地由周围的山 前平原继续扩大所组成,凹地边缘颗粒粗大,一般呈三角形, 凹地中心,颗粒逐渐 变细,地下水位浅,有时形成大片沼泽洼地。
5
3.1.2 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如地球的旋转能、重
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所引起的。
内动力地 质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地震作用 变质作用
6
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 变位(如弯曲、错断等)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按其运动方向 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角度不整合接触。 11
3.3 地貌单元的类型与特征
3.3.1 地貌的概念 ▪ 1.地形面 ▪ 可能是平面、曲面或波状面。例如山坡面、阶地面、山顶面
和平原面等。 ▪ 2.地形线 ▪ 两个地形面相交组成地形线(或一个地带),或者是直线或者
是弯曲起伏线,例如分水线、谷底线、坡折线等等。 ▪ 3.地形点 ▪ 两条(或几条)地形线的交点,或孤立的微地形体构成地形点,
搬运作用是岩石经风化、剥蚀破坏后的产物,被流水、风、 冰川等介质搬运到其它地方的作用。它和剥蚀作用是同时进 行的。
沉积作用是被搬运的物质,由于搬运介质的搬运能力减 弱,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或由于生物的作用, 从搬运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成岩作用是沉积下来的各种松散堆积物,在一定条件下, 由于压力增大、温度升高以及受到某些化学溶液的影响,发 生压密、胶结及重结晶等物理化学过程,使之固结成为坚硬 岩石的作用。
外动力地 质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4
外动力作用的方式,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进行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 风化作用是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 响下,促使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分解的一 种破坏作用。
剥蚀作用是将岩石风化破坏的产物从原地剥离下来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