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
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很难适应当今农村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是我国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和进步的标志。
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对现今高等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专业院校作为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其高校的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观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1.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应用型人才而言,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更宽厚的知识,更强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以及社会的适应
能力。
应用型人才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比学术型人才更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应用型人才知识广、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力。
当前,高等农业院校都积极的需找策略去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存在的一些现状还不容忽视。
1.1思想陈旧、缺乏改革的积极性
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是相对封闭的教育。
就教学思想来看,在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理念,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并且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来说,管理者的行政体制思想比较严重,因此,高校在专业的设置、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育过程的执行和管理制度的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大多不愿意深入到社会第一线进行实践和训练。
1.2教学内容滞后、对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
在对我国高等农业高校来说,对于农学类的一些专业的理论课程的教育内容容易出现更新滞后,与先进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但是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只能反映一定时期的内容,而对于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不能及时在教材中出现,如果教材不能及时的进行内容的更新就会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出现滞后。
1.3缺少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阻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高等农业高校中,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必要的软件建设,还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
尤其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必要的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现今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多数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过多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把高校做大,高校的教育资金多数投资到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而对实践教学投入相对不足,使得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进而阻碍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2.1传统的农业院校教学理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伊始,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思想和定位是:要培养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掌握先进农业科学理论和技术,体格健全的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但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许多技术工作人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
传统的农业高效教学理念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不适应当
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提出新的理念。
2.2高等农业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不足
近些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得教学质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高等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一些院校的办学条件远远落后与扩招速度,这一现象无疑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的素质不高已经成为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如:农业高校的教师普遍存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实践的培养。
并且大部分的专业教师普遍的缺少实践的经验,在对实践的认识上也是模糊一片,更别说是对学生的讲解了。
2.3应用型人才定位模糊
由于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下,各个高等院校为扩大其教育规模都纷纷的设置新的专业。
因此,部分院校出现自身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盲目跟风的现象。
新专业的设置不仅不能够更好的服务“三农”,而且还会与“三农”的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造成的结果便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偏离社会的需要,农业“学术性”人供过于求,而农业的应用型人才则严重不足,这种人才培养状况将会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
2.4大学生思想认识不足
对于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思想存
在偏差。
他们普遍的认为自己作为一个高校农业专业的学生,在农业方面应该是做研究而不是进入农田进行实践。
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农业的理论知识,考试考高分就是对自己专业最好的掌握。
即使从农村出来的学生也普遍的认为考上大学就能够跳出农门,农业的辛苦劳作已经与自己脱离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已经不再适合在田间进行劳作了。
他们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意识下,对农业实践不予重视甚至持排斥态度。
3.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针对高等院校在农业应用型人才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对的应对策略,如下就针对当前的教育先现状具体分析一些应对策略。
3.1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等农业院校应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在农业高效的办学定位上,应该本着以“三农为本”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
农业院校不能跟风走,不能随大流,应该在充分的认识自身的办学条件、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对学校做出正确的评估。
高等农业院校应该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地位,不能盲目的扩招,应该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对专业定位上应该做一合理的规划,在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情况下,积极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知识和实践。
3.2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与实践二者并重
传统的高等农业院校在教材过程中都普遍存在重教材而轻实践,而且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形式过于呆板,教材内容相对落后,还不能及时的反映当今迅猛发展的新技术。
这就会阻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中教材理论讲授而缺少必要的实践操作,这就会使得二者不能协调发展。
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应该教材与实践二者并重,不能偏废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针对教材设置一些具体的实践,让学生在教材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结合中去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3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双师型”的教师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都有较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能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高等农业院校应该积极的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鼓励理论教师去参加一些农业工作,让教师在具体的农业岗位中进行锻炼,对于实践性教师应该定期的组织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进而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熊春林,黄正泉,熊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
[2]徐雅琴,白靖文,徐宝荣.构建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课教学模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