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文化因素已不容忽视。
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它通过“文化无意识”影响区域经济主体的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浙江文化属于创新型文化,陕西文化属于保守型文化,正是区域文化性质的不同,导致了浙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和差距。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5.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01-03
一、区域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概念广泛,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
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文化的内涵丰富,有广义与狭义之说,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和保存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物质、精神、制度、行为4个层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通过共同劳动而获得并积淀在特定民族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情感、信仰、习俗等行为方式和规范模式。
区域文化与文化密不可分。
关于“区域文化”这个科学概念,至今学术理论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
李淑芹认为区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明显特征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主体文化的部分。
葛兆光认为区域文化是指积淀在特定地域的人们意识、心理中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某种特质和性格。
李宗植认为区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的总和。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
笔者认为,所有的文化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且在一定条件下文化与区域文化可以相互转化。
笔者认为,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群体,在长期不断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保留、传承和创造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任何经济现象、经济模式的生成背后总有某些历史、文化因素在起作用,因为人的经济活动总是要受到其所在环境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区域文化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支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影响区域经济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文化无意识”体现出来的。
“文化无意识”是人类无意识现象
中的一种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无意识,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支配着人的行为,从而不自觉地、间接地履行着意识对行为的支配作用。
区域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范式是区域文化——经济主体行为——区域经济增长。
具体来讲,不同的区域文化作用于经济主体行为,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文化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首先,一个区域的文化资源禀赋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服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贸易产业和文化保护产业。
文化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
其次,区域文化精神影响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
开放、创新、功利主义的文化精神,使一个区域的资源向着新兴的、利润空间大的行业靠近,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保守、封闭、重农轻商的文化精神,会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一个区域的资源主要停留在农业的发展上面,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
(二)区域文化影响区域企业家数量
企业家是区域的观念人力资本。
熊彼特认为它是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者,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灵魂。
因此,企业家数量越多,经济增长越快、发展水平越高。
但是,各个区域企业家
的数量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成要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
具有不同文化类型的人群,其产生企业家的概率大不相同。
开放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包含先进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冒险的创新精神,为企业家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企业家的数量就多;保守的、与现代经济不符的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企业家的产生,企业家的数量相对较少。
(三)区域文化影响区域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可以重组生产要素、优化整体结构、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作保证。
优秀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区域文化能有力的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增强区域竞争力;而落后的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区域文化会阻碍区域技术创新与进步。
优秀的区域文化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创业和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形成支持和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
在一个开放、自由的文化环境下,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自主的流向合适的企业、合适的岗位,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源泉,而且实现了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
在一个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下,创业者和创新人才拥有不断创新的动力,并努力地尝试创业实践活动和技术创新活动,促成了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出现。
(四)区域文化影响区域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一种生产力,有效的制度可以降低技术进步和技术成果转为生产力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价值信念、伦理道德习惯以及意识形态等称为文化的东西,是影响经济体制变迁和制度创新路径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系统。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对现存的规则或组织形式形成路径依赖,是因为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积淀了彼此可以接受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固有文化,即制度文化。
因此,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制度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分,其中“非正式制度”包括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
非正式制度安排作用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长期持续的调节着人们行为的大部分空间,而且对正式制度的变迁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浙陕文化对浙陕经济影响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和陕西两省的差距并不大,而到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2010年,浙江省gdp达到27226.8亿元,居全国第四,人均gdp为52059元,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而陕西省gdp为10021.5亿元,仅有浙江省的1/3强,人均gdp为27151元,居全国省区第20位。
可见,两省经济发展之差距。
那么,在相同的对外开放大环境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着两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呢?这可以从两省不同的区域文化特征和经济发展模式中找到答
案。
按照是否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将传统文化从性质上分为保守型文化和创新型文化,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待市场经济风险的不同态度与行为上。
一般来讲,持有保守观念的人们都厌恶风险而采取规避风险的行为,持有开放创新观念的人们都爱好风险并敢于挑战风险。
浙江文化是在丰富的水环境下形成的典型的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求新、冒险创新的开拓精神;同时,浙江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又受到浙东事功学派思想的影响,因而又具有工商皆本、义利并重的文化特征。
陕西文化是在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孕育的典型的农耕文化,具有封闭保守、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等与现代市场经济不符的文化思想。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浙江文化属于创新型文化的范畴,而陕西文化则属于保守型文化的范畴。
分属创新型和保守型不同文化类型的浙江文化和陕西文化,对各自的经济主体行为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别,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长期的根本性的影响,由此导致两省走上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1、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区域文化资源影响着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精神则影响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2000年,陕西省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达42.3%,高于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占比。
到2010年,陕西省第三产业的占比下降到36.4%,与浙
江相差不大,这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陕西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旅游业比较发达,从而带动了相关的餐饮业、商品零售业、房地产业等。
2000—2010年,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产业的占比逐渐下降,但仍然比浙江省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
从就业结构来讲,2010年,陕西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高达41.3%,是浙江省的2.6倍,这与陕西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人们封闭保守、守乡眷土、不思进取等的思想特征是分不开的。
2、对区域企业家阶层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家群体。
浙江人注重工商,在中国深受儒家文化重仕轻商的影响下,他们仍将从事商业作为一种高尚的职业,甚至比读书取士还要高尚。
2010年,浙江的私营企业达到63.9万户,个体工商户数达到了212.2万户。
相比之下,陕西省的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发展比较落后。
2010年陕西私营企业为18.8万户,不足浙江的1/3,个体工商户数只有74.8万户,规模之小非常明显。
究其原因,主要是陕西人存在着重农轻商、“重仕轻商”、以从商为耻以及墨守成规、不求发展的文化思想。
3、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创新意识是科学技术发明的灵魂,好奇、兴趣、质疑和探索是开拓创新不可缺少的要素。
浙江人重商、善商,敢于冒险,争做第一;陕西人重农轻商,憨厚稳重,易于满足,不求发展。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类型造就了技术发明的悬殊。
从20世纪
90年代开始,两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差距逐步拉大,到2010年,陕西省的专利申请量只有浙江省的1/6,而授权量更是少的可怜,为10034件,不足浙江省的1/10。
可见,陕西省保守型文化严重影响着区域技术创新,而开放创新型的浙江文化则有效的促进了浙江的技术进步。
4、对区域制度创新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文化是影响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
浙江文化与陕西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其制度变迁的路径也截然不同。
浙江人讲求实效,注重功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付出的成本与可能获得的收益;浙江人敢于冒险,勇于挑战,无论什么事情都敢为人先,争做第一。
正是这些可贵的文化精神使浙江的工业化建立在制度创新之上。
浙江的制度创新是以民众为主动力,由下而上的内生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过程。
如民营企业的诞生、专业市场的形成、股份合作制等都使浙江一直处在制度创新的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由于文化思想的保守和企业家阶层的缺乏,陕西的制度变迁是由上而下、强制性的制度变迁。
陕西制度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只能有各级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并实施,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等。
陕西人大都安于现状、不求创新,只有个别人敢于突破原有制度的约束,但不足以成气候。
为了赶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陕西只能有各级政府提供制度创新的动力,而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四、结论
通过浙陕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区域文化性质的不同,导致浙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从而浙江走上了民营经济主导型的发展道路,而陕西仍然以国有经济为主导。
从总体上看,创新型文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企业家群体形成,激励区域创新,提高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相反,保守型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这些方面的优化和提高。
因此,陕西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对传统文化中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进行现代性的变革,引入开放、创新、竞争、自强等文化元素,实现陕西人的文化观念创新,使其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推进以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张佑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7.
[2] 张佑林、赵会会.豫浙文化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之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10,(03).
[3] 陈立旭.讲求实效精神与浙江制度创新方式选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06).
[4] 赵翠翠.浅论陕西的区域性文化[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