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的变迁
一、教学设计
(一)1、教学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树立起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3)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图瓦卢举国迁移的新闻资料。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 出示课时学
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A、沧海桑田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
引出:大陆漂移。
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突出重点。
2、直观演示理解板块运动学说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箭头,通过动动手活动,辅以动画演示,理解板块运动的模式,产生的现象。
通过联系实际的小实验,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演示挤压运动、张裂运动过程,使学生更好理解板块运动的内容,突破难点。
3、学以致用
由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讨论解释地理现象, 加深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何联系。
教师并联系生活实际,煮裂鸡蛋,蛋清冒出来的例子。通过读图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表层信息获取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层信息,并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三)课堂总结
二、教学策略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重视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从各种传播媒体导入,结合本节知识能力要点进仃台作探究式的学习,可以使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使整个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此其一。
其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 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由于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呈现出机械性,因为多媒体课件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都是按照课件设计进行。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使课堂讨论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要避免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或为应付教学检查、课程评估而使用的现象再发生。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