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第一节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
一、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的含义
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这个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来的。
二、克拉申的“五个中心假设”
习得与学习的假设(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
自然习得顺序假设(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
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
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1.监控假说图示
(1)学习者分类
监控过多者
监控不足者
监控合理者
(2)语言监控的条件
Krashen认为,在实际的语言输出过程中,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2)注意力必须放在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上;
(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
2.情感过滤假设
Krashen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情感”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相关的因素。
情感过滤指的是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的输入来习得语言的心理障碍。
正态的情感可以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言语输入,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言语输入的吸纳。
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高的自信以及焦虑感较低的学习者,即过滤程度较低的学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言语输入;
学习动机较弱、缺少自信、焦虑程度比较高,即过滤程度比较高的学习者可以获得的言语输入就比较少。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但并不会影响习得的顺序。
三、语言监控模式的证据
1.母亲话语、保姆话语
2.教师话语、外国人话语
3.习得初期的沉默期
4.儿童与成年人的差异
5.可理解输入的量与二语水平的关系
6.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听力先行的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
7.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