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心得体会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学了之后的感悟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学了之后的感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6faf9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e.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学了之后的感悟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学了之后的感悟作文篇1《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
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
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三处对话。
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但学完后,我觉得学生对“尊严”的理解大多还是停留在“要靠劳动获得食物”上,所以,后来我也稍做了补救,总结时,告诉学生,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在有钱人面前不低头哈腰,在金钱面前不受诱惑……这都是“尊严”,课后,我让学生再阅读“尊严”的故事,加深对这两个字的里理解。
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学了之后的感悟作文篇2《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bf99d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5.png)
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02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该写期末总结了,我们不得不叹息时间过得太快了。
回顾本期语文教学工作,有得有失,四年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其精华、弃其不足,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将来,为了本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个大的进步。
现将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主要成绩和经验(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
识字和写字同样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鼓励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尽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识用结合;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给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多观察,多想象,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时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儿童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五是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第二,在口语交际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儿童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整体关顾,灵活处理。
人教社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具有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
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布置儿童进行那些学习准备、运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须心中有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https://img.taocdn.com/s3/m/58ac8ab87e21af45b207a8b9.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原文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听了这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
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
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教材解读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
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a121334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b.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两个文言文故事。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饿肚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运气,而要勤奋努力。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王戎小时候,他的父母带他去果园,他看到道旁的李树上挂满了李子,但王戎却不去摘,因为他认为道旁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事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能够通过上下文来推断不熟悉词语的意思。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文化背景不太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到勤奋努力和善于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4.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难点:对文言文文化背景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配套练习题。
2.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835ccd3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3.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园地,包含了字词积累、句子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字词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课文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4.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
5.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文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板书。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变化。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e78cff4028915f814dc21f.png)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七彩童年”,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3篇课文。
课文篇幅都较长,写的都是成长的故事,都是按内容的不同,自然地将文章分成了几部分。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我们家的男子汉》写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芦花鞋》主要写冬季来临,青铜将一家人做的一百零一双芦花鞋,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供葵花上学的事情。
在一个鹅毛大雪天,青铜执意去卖鞋,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鞋全买走了,最后连青铜脚上的鞋都被买走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8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认识“晋、絮”等16个生字,读准“囊”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6个词语。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3.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时,指导读准字音,如“栓、枕、尸”读翘舌音,“囊”是一个多音字,在“软鼓囊囊”一词中的读音是“nāng”。
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时,重点指导易混字的辨析:如,“炕”与“坑”容易混淆,“栓”与“拴”容易混淆。
另外,“膊”字右上部容易少写一点,“慌”字容易多写一点,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部件结构。
2.阅读理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就需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时让学生三次读课文,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https://img.taocdn.com/s3/m/f7233b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5.png)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 把春天迎来。
从中你感受到梅花怎样的特点? 梅花不怕
严酷的生存环境。
困难。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把描写 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 俏丽竞放。
嬉戏的白云,传出琅 琅读书声的教学楼,飘来 阵阵菜香的食堂和在操场 上跑步的学生,构成了一 幅美丽的校园晨曦图。
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你知道哪些写 梅花的诗句?
知识链接
卜算子·咏梅
[宋]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从“肥沃、静谧、炊烟袅袅”等词中体 会到了乡村的田野空气清新,人们生活安逸, 处处弥漫着乡土气息。
选一选,说一说
描写城市生活:
这是个繁华都市。到处高楼林立,到处车水马龙。商场里陈 列着各色价值不菲的世界名牌服装,酒店里的奢侈盛宴一桌连着 一桌,一局跟着一局,大街小巷里无处不是霓虹闪烁、欢歌劲舞, 空气中到处充斥着前卫时尚的气息……
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总起句
过渡句
总结句
开头第一句
文章中间
文章结尾
2.读《三月桃花水》一文中的第6自然段,回答 下列问题: (1)作者通过“燕子、垂柳、姑娘”这三种春 天里的美好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通过描写“燕子、垂柳、姑娘”这三种春 天里的美好事物,让三月桃花水见证春天的美丽 和农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四年级语文心得体会(精选8篇)
![四年级语文心得体会(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86c57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9.png)
四年级语⽂⼼得体会(精选8篇)四年级语⽂⼼得体会(精选8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篇⼼得体会,让⾃⼰铭记于⼼,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了。
你想好怎么写⼼得体会了吗?下⾯是⼩编整理的四年级语⽂⼼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得体会1 时光如梭,⽩驹过隙。
时光⽼⼈在我忙碌⼯作时告诉我⼀年即将结束。
蓦然回⾸,⾃⼰⼀年来,在语⽂教学⼯作中,尝试过成功的喜悦,品尝过失败的泪⽔,⽽这⼀切也让我更加成熟与⾃信。
作为四年级语⽂⽼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注重情境的设置与学习氛围的营造。
我们学校地处偏僻英安煤矿,教学设施相对简陋。
但我们班的学⽣却拥有乐观、⾃信、好学、善思的活⼒,为了激发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我经常在课前设置了⼏个有趣的问题,激发学⽣们课前预习的兴趣。
课堂上,我⼤胆采⽤多媒体设备让学⽣们在⾳频视像中感知⽂本的魅⼒。
于是,学⽣们在动情的⾳乐渲染下有感情地朗读课⽂;在惊⼼动魄的画⾯中领悟时间⼀去不复返的⽆奈;在可爱动⼈的动物中反思⼈类的残忍;在精⼼制作的课件中探索语⽂的奥妙…… 我就是这样通过种种情境的设置,让学⽣由表及⾥,由浅⼊深地领悟⽂本的内涵,从⽽激发了学⽣学习语⽂的强⼤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组织富有感染⼒与想象⼒的语⾔,让学⽣⼊情⼊境尽情地畅想、⾃由⾃在地交流,营造了⼀种轻松、快乐、⾃由、民主的氛围。
于是就有了课堂练笔中学⽣精彩的诗歌创作;有了发⾔中震慑⼈⼼的语⾔的脱⼝⽽出;有了边朗读课⽂边流泪的感⼈场⾯;有了⾃我想法的⼤胆提出。
学⽣学会了语⽂,理解了语⽂,领悟了语⽂,学⽣的语⽂素养便不断地提⾼了。
其次,应该培养学⽣书写⼯整的好习惯。
我们班的学⽣思维活跃,难免有⼀些⼼浮⽓躁。
在书写时,要么是不认真,或者写错别字。
⽽我并没有凶巴巴的指责学⽣,⽽是让学⽣与我⼀起观察、反思,找出错误,进⾏改正。
好学的学⽣马上发现错误,认真改正,就这样学⽣认真书写的习惯慢慢养成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c9cafce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1.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帮助他们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生的哲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难点:对于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解读和分析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文本解读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e83b506dd36a32d73758166.png)
《乡下人家》文本解读杨希《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虽然只有短短七百字,但作者陈醉云先生用他那优美的语言,展示出的画面自然和谐,人和景相映成趣,让人看到的是一种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画面,真正不失为一篇美文。
课题《乡下人家》给人一种暖心的感觉。
现代社会寸土寸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虽然近了,但是心灵之间却有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
每每看到《乡下人家》这个课题时,觉得这“乡下人家”时而是一个场地,时而是一种时空的转变,时而又像是一大群聚在大树底下喝茶聊天的人们……作者陈醉云先生是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教授,写下这篇美文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对于一个离开故乡几十年的海外游子,他听惯了城市的喧嚣,过惯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但最最怀念的还是儿时的乡下生活。
在他的记忆力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于是作者笔下的动植物,被赋予了人的生命,我们读者在一遍遍地阅读中感受到他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在长达三周的研读课文中,通过一边读一边想,逐字、逐句、逐段去揣摩,去感悟,对全文的细细品读后,我发现了文本的秘妙所在:1.解读,探寻文本奥秘“古人之道,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
”所以,一篇好文章一定有着精巧的构思与布局。
这篇课文亦是如此。
文章中描绘了六个生活场景:“瓜藤满架”“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虫鸣”。
这六幅画面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描绘了前三幅图,写的都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植物;第三、四自然段描绘的第四幅图则是乡下人家常见的家禽;第五、六自然段用了大量笔墨写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从这六幅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分别从乡下人家的植物、动物、人三个角度切入,体现了从物到人的写作顺序。
此外,这六幅图再时间上既跨越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又涉及了白天、傍晚、夜晚三个时间段,很好地与课文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形成呼应。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感悟品质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感悟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3458f24958fafab069dc0268.png)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三、精读课文,感受品质。
1、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从题目看,课文写的是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那课文主要是写他学习怎样开弓,怎样放箭的事吗?(不是)那主要写什么?板书:练眼力。
哪几个自然段写纪昌下功夫练眼力呢?(第2、3自然段)2、请默读这两段,用“——”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
你体会到了什么?就在句子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3、学习第二自然段(1)、一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课件出示):你要想学好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传说飞卫是当时天下最好的射手,有一次,他不经意地射了一箭,射穿了一片正在飘落的树叶。
那片树叶却没有改变它飘落的轨迹,只是在空中停了一秒钟,仿佛犹豫了一下,然后又慢慢落下来。
百步穿杨,这个词语就是形容飞卫的。
这位名师给纪昌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要求中需要强调的地方读出来吗?(3)、那纪昌面对师傅的严格要求,又是怎样做的呢?(课件出示):“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说明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课件出示):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张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几个同学回答)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用飞卫的话来说就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谁能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随机选)纪昌注视着什么来练眼力?(穿梭中的梭子)出示图片,人们在织布的时候,由它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
下面,我们也来练练眼力,老师手中的笔就是一个梭子,请大家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的眼睛不能眨一眨,咱们来看30秒。
你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孩子们,你们仅仅只注视了30秒而已啊!纪昌就是躺在小小的织布机下面,足足看了——两年,想象一下两年时间都可能发生了什么事?生:妻子看到他练的很辛苦,可能劝过他。
四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四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544ce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1.png)
四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四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6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听取了青年教师胡老师执教的如这一课题,文本引导理解自然之道,让学生感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之道,明白好心人办坏事这点确实难。
胡老师以幼龟为点,以情景导入,引出“这么多幼龟是如何离巢入海”,再品读“离巢出海”文段,然后理解“自然之道”。
在过程中,胡老师对一只幼龟的探与出,抠词抠得很好,让学生感受幼龟的谨慎勇敢,但听着听着我就在想,既然已经点了这点,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去引导理解“自然之道”中的一层意思,即:幼龟的安全意识生存之道。
当然,这不是重点,但却也是丰富理解课题的含义。
在教学一群幼龟,这一环节,胡老师紧紧地扣住了“鱼贯而出”“结伴而出”“结队而出”这几个词,在这几个词中下了很多的功夫,让学生感受其数量多,出的方式不同,然而,听课的我不禁又在思考,这样的用途除了让孩子闷感受祖国语言的准确丰富之外,与课的主旨是不是有所偏离,是不是可以在稍作感受三词不同之后,导向因为我们的“帮助”,让幼龟得到了错误信息,所以“鱼贯而出”,因为幼龟以为很安全了所以“结伴而出”,“结队而出”。
让学生把这一结果造成的原因直接指向“我们的`做法”,在此,可以想象如果你就是小幼龟心里怎么想的。
为下文,我们为犯的错误后悔做一个铺垫。
第三点,我觉得问题的提法与价值观导向有所偏差。
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成群幼龟在沙滩爬行的图片,之后想象它们会想些什么?再次齐读描写成群幼龟的句子,然后问:“看到这个情景,谁最高兴?”学生与老师的答案是食肉鸟最高兴。
接下去再去学习揭示“自然之道”。
这个问题一抛出,我不禁一愣,总觉得与这个课堂主旋律格格不入。
当然只是个人看法。
我的想法。
从没学习过这一文本,这六年级的教材也是在我们市里属于第一轮新课程实施,不懂教材的我记一下我的设计想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77b4c06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c.png)
部编⼈教版四年级语⽂下册第18课《⼩英雄⾬来(节选》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第六单元·成长故事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成长的⽇⼦有泪有笑,随着我们⼀天天长⼤,我们也慢慢明⽩:成长离不开亲⼈的呵护,离不开师友的陪伴,也离不开酸甜苦辣的调剂……。
苦也罢,乐也罢,迷茫过,感动过,我们依然渴望成长,我们依然憧憬未来。
成长吧,去追寻美好,去迎接挑战,去在花样年华中感悟体会!⾛进本单元,我们将⾛进三位少年的成长故事——在美丽的还乡河边,⾬来成长为⼀位爱国的⼩英雄;在温馨的家庭⾥,他成长为⼀位独⽴的“男⼦汉”;在飞扬的⼤雪中,青铜成长为⼀位坚韧的少年。
成长的车轮不住向前滚动,我们⼀步步迈向成熟,见识到了许多,感受到了许多,也领悟到了许多。
本组课⽂选编了三篇我国三位著名作家的⼩说,叙述了不同时期、不同⼈物的成长故事。
在学习时,我们要能借助⼩标题快速把握⽂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主要⼈物的品质、精神,从⼈物⾝上汲取成长的⼒量。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英雄⾬来(节选)课⽂讲述了抗⽇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来为了掩护⾰命⼲部,机智地同敌⼈作⽃争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者⾯前。
分析⽂中关于还乡河景⾊的描写,体会景物描写在⽂章中的作⽤;体会⾬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并受到熏陶。
2课时我们家的男⼦汉课⽂描写了⼀个⼩男孩的成长经历,刻画了⼀个逐渐成熟、⾃主⾃⽴、勇敢、沉着的“⼩男⼦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男⼦汉”的赞美、关爱和期望之情。
借助⼩标题快速把握⽂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具体事件分析⼈物性格,感受“男⼦汉”⾃主⾃⽴、坦诚刚强的精神。
1课时芦花鞋课⽂讲述了青铜⼀家在冬天做了⼀百零⼀双芦花鞋,⼀次青铜冒着通过列⼩标题的⽅式掌握课⽂的主要内容;感知青铜的⼈1课时18⼩英雄⾬来(节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课⽂主要内容,给课⽂每个部分加上⼩标题;分析⽂中关于还乡河景⾊的描写,体会景物描写在⽂章中的作⽤。
四年级心得体会
![四年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c718d6b83c4bb4cf6ecd13d.png)
四年级心得体会四年级心得体会四年级心得体会篇一:四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心得体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学习心得体会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小学生学语文主要不是在于语文知识系统的构建,小学生背了一大堆词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对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并无多大作用。
学语文,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学生学习语言,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主要反映在语感经验的积淀上。
话该怎么说,什么地方用什么词儿,无须凭借语法知识,不假思索就能说出来,基本上是自动化的。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语感,什么地方该用什么量词,凭着语感就能准确判断. 离开语文实践活动,是无法形成语文能力的。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
”他说的“习得”其实就是语文实践过程。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极有意义的。
一、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
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
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8bfaf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d.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雨来这个小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地保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并在鬼子面前巧妙地掩护了自己的故事。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来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智慧和勇气。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环境可能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智慧与勇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
2.难点:感受雨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雨来的英勇事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雨来和李大叔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4c76b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5.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故事”,通过一系列关于生命的课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和美好,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本单元的课文有《小燕子》、《小鸟和牵牛花》、《我要的是葫芦》、《窗前的气球》等。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于生命的深度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某些课文内容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情况,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呈现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2.生词卡片:准备生词卡片,用于让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3.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998203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1.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涵盖了童话故事、古诗、语文常识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童话故事、古诗等题材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写作能力较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课文中成语、古诗的理解与应用。
3.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与创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情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成语、古诗的资料。
4.语文实践活动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本节课的主题《语文园地六》。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的读音与字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心得体会1、《古诗词三首》: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2、《桂林山水》: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3、《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记金华双龙洞》,我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4、七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七月的天山》,我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5、中彩那天: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
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
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
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我的心得体会:《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6、万年牢:故事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
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万年牢》,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7、尊严:本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
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尊严》,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
或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8、将心比心:人人都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
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将心比心》,我明白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或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9、自然之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我的心得体会:《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1、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12、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
13、夜莺的歌声: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夜莺的歌声》,我明白了面对敌人时,我们要镇定自如,机智勇敢。
14、小英雄雨来: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我们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明白了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不要战争。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
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我的心得体会: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明白了我们要憎恨战争,维护和平,捍卫和平。
17、触摸春天: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
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
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我的心得体会:《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8、永生的眼睛: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我的心得体会:《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19、生命生命: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我的心得体会:《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0、花的勇气: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
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我的心得体会:《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21、乡下人家:本文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