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年 级 趣 味 作 文 教 学 设 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趣味作文教学设计
——《……的……》
教学设想
强调以观、说、写为主线,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感知,在七嘴八舌中感悟,在大胆想象中创造,在一吐为快中作文。

既增长科学知识,又提高说写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激发写作兴趣,初步养成“看到什么说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的习作习惯。

2、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由说到写,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3、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动一动作文”。

激发学生真实地、有重点地记录每天的生活、学习情况的兴趣,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悬导入激发好奇心理
师(春风满面地):同学们,老师今天可真幸运。

这不,一大早就捡到一块烧不破的手帕,你们想见识见识吗?
二、实验演示激发探究心理
师:同学们,当听说我有一块烧不破的手帕时,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1:老师的手帕真的烧不破吗?
生2:世界上真有烧不破的手帕吗?老师不会是在吹牛皮吧?
生3:老师是不是神奇的魔术师呢?
点燃
浸湿
师:老师的手帕是不是真的烧不破?请大家认真仔细地看老师做实验。

有请班长当老师的小助手。

(师边指导学生做实验,边说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边板书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手帕
(手帕完整无缺)
结果
酒精两份
水一份
三、知情明理激发“欲吐”心理
师:看到依旧漂亮的手帕,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1:老师,这太奇怪了,有什么奥秘吗?
生2:请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相机出示课件1,再领全班学生齐读一遍。

科学道理:
原来,酒精是易燃的,可水是能吸热而不能燃烧的,当手帕上的酒精烧着时,水一面吸收热量,一面把火与手帕隔开,火就烧不着手帕了。

师:谜底揭开了,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大家此时的心情,说出各自的感受,好不好?
生1: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有趣。

生2:我恍然大悟。

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
生3:嘿!想不到小小的实验中还有一个科学道理呢!
师(小结过渡):第一轮的观、听、说同学们的表现棒极了,现在老师再请大家在口头表达上露一手。

师: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先确定一个话题,再按照(板书:观察顺序)“只见老师(边说边板书:)先……接着……然后……最后”的过程,把刚才的实验说一说。

定话题:
生(小组)1:烧不破的手帕
生(小组)2:有趣的实验
生(小组)3:神奇的手帕
生(小组)4:一次成功的实验
生(小组)5:有趣的作文课
生:分学习小组说实验。

师:行间巡视,点拨指导。

生:全班交流——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说老师:
生(小组)1:只见老师笑容满脸(一生补充:也可“满脸笑容”)地走进教室,兴高采烈地说:“我今天可真幸运,这不,一大早起来就捡到一块烧不破的手帕。


生(小组)2:只见老师春风满脸(一生补充:也可“满脸春风”)地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同生1)”
生(小组)3:只见老师兴高采烈地走上讲台,神采飞扬地说:“……(同生1)”
说过程:
生1:班长小心翼翼地把两份酒精倒进烧杯里,又往烧杯里加了一份水,接着把一块漂亮的手帕放进烧杯里浸湿,轻轻的地夹起来,用打火机将手帕点燃。

生2:班长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慌不忙地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倒进烧杯里,把一条好看的手帕塞进烧杯里浸湿,用打火机将手帕点燃了。

接着……(同生1)
说结果:
生1:火慢慢地熄灭了,手帕完整无缺。

生2:火终于熄灭了,手帕毫发无伤。

生3:慢慢地、慢慢地火灭了,手帕完整无损。

手帕上的“飞天小女警”还对着我们笑呢!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观察仔细,说时条理清楚,还用上了不少好词好句,只是都没有注意到:火舌、火苗的变化,同学们观察实验时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各自的内心活动。

这不要紧,从同学们的表情看,一定很想把这个实验永远留在记忆里,或回去教父母、伙伴做一做。

心动不如行动,拿起笔来仿照《在南极的日子里》,根据(边说边板书:写作要求:格式正确、过程完整、前后连贯、
内容具体)等要求,写一篇日记或作文,把你在这节课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有序地写下来。

师:习作前,老师先教你一招。

(出示课件二,解读内容,讲清楚如何将作文写具体后,激励创新求异)假如谁能在仿照老师“写具体”时换比老师更好的词句,又在课内第一个完成习作,那这块烧不破的手帕就属于他(她)了。

教你一招:怎样写具体
如“手帕着火了”应把“着火了” 写具体:“手帕(立刻、很快、转眼间)被(熊熊大火)(团团围住)了,火苗跳跃着,火舌(窜起、足有)一尺来高。


不用“我很着急”的短语。

应把“很着急”写具体:“看着在烈火中挣扎的‘飞天小女警’,我的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在跳跃、有一面小鼓在使劲地敲、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多么(希望、盼望……)火(马上、立刻、迅速……)熄灭……”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我可以这样写吗——手帕迅速被熊熊烈火围了个严严实实,火苗“呼”地窜起一尺多高,我的心提到了喉咙,一直降不下来。

师:如果把“我的心一直降不下来!”换成“我的心一直平静不下来。

”更妙!
生2:看着手帕上的大火,我的心里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手脚还不住地发抖呢!
师:这就是最真实的心里动态描写。

生:自由习作。

师: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发现好句段及时宣读。

生:(离下课还有5分钟时)四、五位学生相继举手报告习作完成。

师:相机指那几名习作速度快的学生宣读作品。

生:小作者用心地读。

同学们认真地听,毫不留情地批评指正。

师:适时点拨、点评。

(自始至终注意给予小作者、小听众欣赏的眼光、称赞的口吻——让学生人人深信自己;“我能行”,同时体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现代教育思想。


师(总结谈话):同学们,作文不难,日记更不难。

只要你时时留心、处处在意身边的人和事,经常动手做一做实验,写一写日记,摘抄一些好词好句,你的作文能力一定会很快提高的。

板书设计:…… 的手帕
燃烧
浸湿
酒精两份
实验过程手
帕结果(手帕完好无损)
水一份
……观察顺序先……接着……然后……最后……
实验
写作要求格式正确、过程完整、前后连贯、内容具

附:学生现场习作:烧不破的手帕
世界上怎么会有烧不破的手帕呢?你看过吗?我可看过哩。

你看,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笑眯眯地说:“我今天可真幸运,捡到一块烧不破的手帕,你们想见识见识吗?”同学们都想看一看。

于是老师要我们认真观察她教班长做实验。

只见老师先让班长小心翼翼地把两份酒精倒进烧杯里,再往酒精里加了一份水。

接着班长把一块漂亮的手帕塞进烧杯里浸湿,轻轻地夹起来,用打火机将手帕点燃了。

火苗转眼间包围了手帕,火舌窜起一尺多高。

同学们睁着神奇的大眼睛看着,个个心惊肉跳。

有的说:“这下完了,教室要烧着了。

”还有的说:“这块手帕死定了!”我的心像有一只小兔在跳跃,不住地想:火呀,你快快熄灭吧,别把手帕烧成灰了。

可结果出人意料——手帕完整无缺,手帕上的“飞天小女警”还冲着我们笑,似乎在说:“我是多顽强啊,这么大的火都不怕!”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向好问的我情不自禁地问老师。

老师告诉我们:“酒精是易燃的,可水是能吸热而不能燃烧的,当手帕上的酒精烧着时,水一面吸收热量,一面把火与手帕隔开,火就烧不着手帕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想不到小小的实验还包含着一个深奥的科学道理呢!这节作文课我的收获可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