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_走出去_战略的认识_倪国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Agriculture 2014.4(总420)

一、农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一)中国的农业资源约束是农业“走出去”的内在驱动力

自1978—2012年的35年间,中国的粮食产量从3亿t跃升到了5.8亿t,增长了91%,毫无疑问,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一成绩的取得却几乎耗尽了中国农业资源的全部余量。5.8亿t产量的背后是对北方0.2亿hm2

年降

水量低于350mm极易发生沙漠化的旱地的超负荷开垦,以及对西南地区坡度大于15°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的过度垦殖;5.8亿t产量的背后是平均单位面积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最大用量2倍的化肥使用量;5.8亿t产量的背后是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污染源。应该说中国的农业资源使用已经达到了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更令人忧

虑的是,中国的人口峰值尚未到来,而且随着城市

化的推进,人均粮食消耗量还将进一步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的农产品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立足于国内实现农产品自给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显然,仅依靠国内的农业资源已很难满足中国未来对农产品的需求。

与中国的农业资源已不堪重负的现实不同,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社会监管力量与企业行为反应交互作用机理:理论与实证分析———以食品类企业为例”

(项目批准号:

71173225),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研究”(PXM2013_014213_000031)的资

助。

作者简介:倪国华(1977—),男,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食品经济,E-mail :raleigh2002@ ;郑风田(1965—),男,河南正阳人,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政策。

通讯作者:张璟(1989—),女,山东滕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食品经济。

摘要:虽然早在1995年中国就有了农业“走出去”的提法,但是真正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是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从那以后,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从近年的推进情况来看,农业“走出去”取得了一些成绩,迈出了“一小步”,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而本文将从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本源问题出发,回答以下4个问题:一是农业为什么要走出去?二是农业“走出去”是走到哪里去?三是农业“走出去”遇到了哪些障碍?四是农业“走出去”应该怎么走?通过对上述4个问题的回答,供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参考。

关键词:农业“走出去”;国家战略;问题;对策

对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认识

倪国华1张璟2郑风田2

15--

DOI:10.13856/11-1097/s.2014.04.052

World Agriculture 2014.4(总420)

球可被用来耕种的土地有57亿hm2,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大陆、南美洲草原和热带雨林区、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非洲的热带稀疏大草原地区,而当前的粮食生产仅占用了全球大约15亿hm2的土地(FAO数据)。显然,合理的借用国际农业资源来助推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崛起之后实现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的战略选择。实际上,中国已经在利用国际的农业资源,只不过这不是中国“走出去”的主动选择,而是让国际农业资本集团(以A、B、C、D4大粮商为代表)“走进来”的被动选择。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折合成耕地已达0.67亿hm2,而大量的进口带来了国内食物消费自给率的下降[1],如果以耕地资源折算,中国的食物自给率低于75%。以3大主粮为基数所计算的粮食自给率95%只是一个看似乐观的统计数据,因为人们不可能只吃小麦、玉米和稻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油脂为代表的各类农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如果中国放任国际农业资本集团“走进来”,那就意味着中国作为最大的买家却没有定价权,而且在供应链受控于国际农业资本集团的情况下,中国的食物链安全将受到威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与其被动等待,不如自己主动“走出去”,以资本、技术、合作或援助的形式来获取在国际食物供应体系中的话语权[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才把农业“走出去”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

(二)中国已初步具备了农业“走出去”的条件

1.从技术水平来看近年来,中国在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沼气建设等方面已逐步掌握了技术优势。中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或正在建设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发展中国家派遣了近千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受援国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传授了杂交水稻、食用菌栽培、病虫害防治、综合养鱼、畜禽饲养等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带动了良种、疫苗、农机设备以及劳务的输出。应该说中国已初步具备了农业“走出去”的技术条件[3]。

2.从企业发展看近年来,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批有竞争力、有技术、有成长潜力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在境外投资、合作、上市、跨国经营已初见成效。从实践探索看,对外直接投资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天然橡胶、棕榈、木薯、剑麻、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以及远洋渔业发展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

(三)国家战略结构升级对农业“走出去”提出了战略需求

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将从一个大国逐渐上升为一个具有主导权的强国,国家战略结构的升级对农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战略需求。以对非洲的战略援助为例,农业“走出去”走向非洲不仅仅可以获取对非洲1.5亿hm2(约23亿亩)后备耕地的潜在话语权,还是一项扩大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影响力进而提升中国的全球话语权的战略选择。

二、农业“走出去”走到哪里去?

(一)农业“走出去”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农产品的定价权

虽然农业资源约束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如果中国仅仅把农业“走出去”理解为因为中国的水土资源不足而到海外找土地种粮,则是对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曲解。实际上,即使是水土资源异常丰沛的美国也因为劳动力成本过高而到邻国墨西哥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所以说,在资本深化的背景下,农业“走出去”的概念已大大扩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中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对于进口农产品,中国却没有定价权。在产业链的高端,A、B、C、D4大粮商主要靠资本和技术来控制全球的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的产业链。以邦吉公司为例,虽然它是美国公司,但是在它所控制的大豆产业链中,大豆的主要生产地并不在美国而是在巴西,它主要通过资本控制大豆产业链的发展。中国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虽然在规模上并不逊色于国际粮商,但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主要是依靠垄断地位对国内市场进行控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并没有定价权。

如何掌握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定价权呢?除了技术以外,就是依靠资本。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的金融资本

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