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叙事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叙事治疗
“叙事治疗”――后现代心理学的一枝独秀,被誉为心理咨询界“革命性的思考”,现盛行于欧美港澳等地。
所谓叙事心理治疗( narrative psychotherapy)就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问话,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叙事治疗是一种关于在世生存的对话,它以故事叙说的方式,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技巧,鼓励人们探索自己的内心,重新构建自己渴望的生活,引导当事人从自己的故事中重新诠释生命的意义。
叙事治疗的特点
叙事心理治疗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咨询师带着“相信每个生命都是有力量”的咨询态度,透过精微、细致、神奇富有“叙事”特色的问话,不断解构主流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从而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力量去面对问题和挑战。
叙事疗法与过去心理治疗最大的不同就是,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咨询师只有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
叙事治疗的基本方法
叙事心理治疗涉及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这里列举主要的几种:
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
叙事治疗的另一个特点是“外化”,也就是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
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
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的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抑郁的来访者,叙事的治疗师会问:这个“抑郁”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边的,这个“抑郁”对你的影响是什么?而不是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抑郁的?”。
把“抑郁”拟人化以,让来访者觉得他本身不是问题,他在面对问题,问题是可以来,也可以走的。
让来访者觉得自己是有主动权和力量可以去和问题抗争的。
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
叙事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作为主轴,再通过治疗者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
对一般人来说,说故事是为了传达一件自身经历或听来的、阅读来的事情给别人了解。
而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
因为,人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
简单地说,好的故事可以产生洞察力,或者使得那些本来只有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彰显出来,为人们所强烈地意识到。
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平庸或是烦闷,把自己的人生、历史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编排”,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
这样或许可以改变盲目与抑郁的心境。
例如:对于一个逃学的孩子,叙事的治疗师会关注:在逃学的过程中,那么不容易,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的?来访者会觉得,原来“逃学”的故事中,自己也是那么不容易,自己还学到了如何照顾自己。
“逃学”这个故事得到新的诠释,发现自己身上宝贵的地方。
带着这份新的意义和力量,来访者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叙事心理治疗的故事所引发的不是封闭的结论,而是开放的感想。
有时在故事中还需要加入“重要他人”的角色,从中寻找新的意义与方向,让当事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命过程。
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叙事心理治疗的辅导方法,是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
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产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到视而不见。
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麦克·怀特在他的咨询治疗中喜欢用“简信”。
他认为许多对自己有负面看法的人,会感到他们的存在很渺小,对于这些人而言,光是收到一封指名寄给他们的信,就足以表示有人承认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
其他方式还有诸如“预测信”、“特殊信”、“参考信”等,主要目的都在于强化叙事心理治疗中当事人对于改变自己行为的信心,将问题外化之后,帮助当事人寻找其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