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静夜思
设计说明: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

(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他们思念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认读生字“夜”。

3. 我会背古诗:《赠汪伦》。

4.比一比,组词。

夜()叶()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圈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

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三、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请你们欣赏这幅图。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

他仰望天上那如霜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伤……)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感受诗中之情。

4.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1)“举头望明月”中“举”的意思是:提出()兴起()抬起()
(2)“低头思故乡”中“思”的意思是:想办法()思念()希望()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并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2.教师范写。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我会写:
前低乡
5.比一比,组词。

乡()故()
香()放()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静夜思》这首诗,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2.作业布置: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3.书写下列生字的笔顺:
前:
低:
乡: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夜色
设计说明:
一个7岁左右的孩子,本身需要大人的呵护,更何况是在漆黑的夜晚,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就要通过他们熟知的事物入手,通过朗读,在他们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12个生字,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有关夜景资料。

(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背诗,谁能给老师背一首诗,请举手。

(背到《静夜思》时请停下)。

2.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色)你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3.今天我们就学习《夜色》这篇课文,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

2.师: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3.师:一个人学习快乐吗?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
4.汇报交流识字情况。

5.师:生字我们认识了。

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谁读得通顺,谁读得流畅。

4.认读生字卡。

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
5.把生字按韵母分类。

胆敢往勇
窗像乱散
ang:
an:
三、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听。

提问:听完后你明白了什么?引导生初步感知“我”的心情变化。

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得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

谁还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

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4.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胆胆小胆量大胆勇勇敢勇气勇士原原来草原高原微微笑微小微风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胆小——
笑——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第一小节。

3.小组内轮流背诵。

4.我会选,我会填。

(填序号)
①勇敢的;②美丽的;
③明亮的;④有趣的
()孩子()花草
()月光()故事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掌握书写要点。

2.范写生字。

重点指导:“色”的第二笔不要写得太长,“外”的第三笔是短“点”,不是长“点”,“晚”第6笔和第10笔不要连起来写成了一笔。

3.引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组织展示。

5.我会写。

色外晚再
6.选字填空。

在再
()见正()
外处
野()到()
六、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齐读全文。

交流:学完这篇课文,你还会害怕黑夜吗?为什么?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根据第二小节所描绘的画面,画一幅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端午粽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前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搜集有关屈原的资料。

(学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6.选择正确的读音。

端(dān duān)
午(wú wǔ)
粽(zòng zhòng)
7.我会口头组两个词。

端、
粽、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
4.学生自读课文。

5.我会补充音节。

总ǒng 分f
念 iàn 真zh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读课文,感悟内容。

2.分段学习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

4. 我会读。

端午节一锅粽子
5.我会写下列生字的笔顺。

午:
节:
6.选一选,读一读。

①片②颗③股④个
一()箬竹叶
一()红枣
一()清香
一()粽子
7.词语模仿秀。

又黏又甜
又又
又又
8.我会填表示颜色的词。

()的糯米()的枣()的苹果()的梨()的桃花
()的竹叶
四、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3.我会读。

十分好吃红枣粽红豆粽
鲜肉粽美滋滋邻居
4.找近义词。

十分——()
五、课文拓展,指导书写。

4.我会写生字笔顺。

真:
分:
豆:
5.猜字谜。

八刀(打一字)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彩虹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彩虹”的一些知识,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科学奥妙产生兴趣。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注意听:“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

谁知道是什么?(彩虹)贴出彩和虹字,那你见过彩虹吗?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播放课件)你们想读读吗?
2.齐读课题。

3.我会组词。

( )
彩 ( )
( )
4.我会选。

彩(cǎi chǎi)
虹(hóng góng)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

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
6.给下列生字按要求分类。

虹座洒兴拿
镜照着千成
前鼻音:___________
后鼻音:___________
声母是zh: __________
声母是z:__________
7.连一连,组成新字。

虫坐合
工广手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四、品读课文。

1.引导学习课文(1)指名回答以上问题(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3)学生讨论交流(4)课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

指导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2.仿照例句说一句话。

彩虹好像一座美丽的桥。

我会说:好像。

3.把标点宝宝送回家。

! ?
(1)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我把雨洒在山上的地里,你就不用挑水去浇了,你高兴吗□
(3)彩虹桥真美啊□
4. 词语模仿秀。

荡来荡去飘来飘去
来去来去来去来去
五、作业布置
1、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彩虹呢?明天在课上跟同学分享一下。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