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姓名:
指导老师:
学号:
专业:药学
班级: 2010级药学(3)班
实习单位: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 日
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实习单位:
作者签名:张西南
指导老师:
2014 年 5 月 1 日
目录
1 前言 (4)
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5)
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6)
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6)
3.2 Ca2+通道阻滞剂 (6)
3.3 利尿药 (7)
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7)
3.5 血管扩张药 (8)
3.5.1 直接扩血管药 (8)
3.5.2 钾通道开放药 (8)
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9)
5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
1 前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世界范围内大约10亿人正在受到高血压病的困扰[1]。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人数的1/5[2]。因此研究抗高血压药物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通过网络调查搜索作简要综述。
高血压病是指以动脉血压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血压有两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或舒张时的测量值,正常静息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00–140毫米汞柱mmHg(最高读数)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mmHg(最低读数)。血压持续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mmHg时,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为眩晕、头痛、心悸、后颈部疼痛、后枕部或颞部搏动感,还有的表现为神经官能症症状如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波动或发怒以及神经质等[3]。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抗高血压药根据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Ca2+通道阻滞剂、利尿药、交感神经抑制药、血管扩张药等。总的作用或者是降低心肌收缩力,或者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或者是减少血容量,使动脉血压下降,治疗高血压。
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虽降压效果不如西药快,但其具有多靶点、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而最早的利用高血压机理制造的降压药始于1948年,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钠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这类药被统称为利尿降压药。其中最主要的是噻嗪类,有氢氧噻嗪、氯噻嗪、氯噻酮等。它们能减轻左心室肥大(LVH)。此外
还有吲达帕胺,它不属于噻嗪类,它除利尿作用外,尚有钙离子拮抗作用。近30多年来以双氢克尿噻为主的噻氢类利尿剂一直是降压药物的主要药物之一。[4]
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及其相应受体构成。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肾素释放增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使其生成10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此外血管紧张素Ⅱ也可经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能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与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根据受体蛋白结构、药理特性与信号转导过程的不同,对血管紧张素受体(AT)进行分裂,现已确定的有AT1、AT2、AT3和AT4[5]。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作用是由AT1受体介导的[6][7],而有关AT2-4受体介导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
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有两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T1受体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两类抗高血压药物[8]。
AT1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较少,而ACEI则有首剂低血压、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神经性水肿、高血钾和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3.2 Ca2+通道阻滞剂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有赖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若抑制了Ca2+的跨膜转运,则可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下降。Ca2+通道阻滞药通过阻滞Ca2+通道,使进入细胞内的Ca2+总量减少,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随之下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