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
将电压施加于绝缘油时,随着电压增加,通过油的电流剧增,使之完全丧失所固有的绝缘性能而变成导体,这种现象称为绝缘油的击穿。
绝缘油发生击穿时的临界电压值,称为击穿电压,此时的电场强度,称为油的绝缘强度,表明绝缘油抵抗电场的能力。
击穿电压U (kV)和绝缘强度E (kV/cm的关系为
E=U/d (2-26)
式中d-电极间距离(cm)。
纯净绝缘油与通常含有杂质的绝缘油具有不同的击穿机理。
前者的击穿是由于游离所引起,可用气体电介质击穿的机理来解释,即在高电场强度下,油分子碰撞游离成正离子和电子,进而形成了电子崩。
电子崩向阳极发展,而积累的正电荷则聚集在阴极附近, 最后形成一个具有高电导的通道,导致绝缘油的击穿。
通常绝缘油总是或多或少含有杂质,在这种情况下,杂质是造成绝缘油击穿的主要原因。
油中水滴、纤维和其他机械杂质的介电系数
£比油的要大得多(纤维的£ =7,水的£ =80,而变压器油的2.3)因此在电场作用下,杂质将被吸引到电场强度较大的区域,在电极间构成杂质“小桥”,从而使油的击穿强度降低。
如杂质足够多,则还能构成贯通电极间隙的“小桥”,流过较大的泄漏电流,使之强烈发热,并使油和水局部沸腾和气化,结果击穿就沿此“气桥”而发生。
F面分别分析影响绝缘油击穿电压的各主要因素。
(1)测量绝缘油击穿强度时采用的电极材料、电极形状和电极面积
对油的绝缘强度有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得知,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
不同电极材料测量的同种油样绝缘强度的排列顺序为尸6<黄铜<P bvCuvAlvAuvZ nvAg即采用铁电极测得值最低,而采用银电极的测
得值最高。
若按金属的导热性排序,则可得到排列顺序为P b<Fe黄
铜vZnvAl<Au<Cu<Ag可以看出,除个别例外,大体上绝缘强度是随电极金属导热性增加而提高的。
通常是用黄铜而不是用紫铜来制造电极,因为紫铜容易在表面上生成一层氧化膜;而在变压器中实际采用的材料却是纯铜(紫铜)而不是黄铜(铜锌合金)。
研究这两种材料制造的标准电极测得的变压器油绝缘强度如表2-24所示。
可以看出,纯铜电极的测得值比黄铜电极的测得值高,二者相差不超过10%〜15%。
因此可以说,采用
黄铜电极比用纯铜电极的试验条件更严格。
表2-24 电极材料对油绝缘强度的影响
此外,电极形状、电极尺寸、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油杯的形状和容量都对击穿电压有影响。
研究表明,球形电极对油质最敏感;其次是平板式电极;而一种所谓“台阶式塔形电极”,由于建立起的电场极不均匀,所以几乎看不出油质污染对绝缘强度的影响。
圆盘电极边缘若不是圆弧而是存在
尖锐的棱角,则对绝缘强度有很大影响,这是由于油中极性杂质将被 吸引到这些局部高场强的地方,从而减轻了油的不均匀性。
因此,电 极边缘有棱角时,受潮油的绝缘强度总是比均匀电场时偏高。
当电极之间的距离足够小时,油的绝缘强度随电极面积的增加而
减小,但是当电极间距离大于1mm 时,这种依赖关系就不存在了。
电极间距离对油绝缘强度的影响如图
2-43和图2-44所示。
电极间距
离、电极形状和尺寸的影响实际上是电场均匀性的影响,
因此电极和
油杯的设计要保证电场的均匀性和油中杂质的均匀分布, 而在油第一 次击穿后所产生的残炭要有足够自净时间, 不致影响同一油样后来的 击穿电压测量。
300
⑵施加电压的频率和加压速度都对油的绝缘强度有影响。
表2-25 列出了频率对油绝缘强度的影响。
随着油纯度的提高,其绝缘强度和 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逐渐减弱。
频羣tHz)
E < kV/on) 1艳車
曲1 i 油2 油i
0 250
'
—
1镇
5 in 25
--
4;0
5同 50
380
4恥
a 阴
610
表2-25 频率对油绝缘强度的影响
随着施加电压的速度减缓,由于在电极之间的空间内吸引了大量 的低沸点
杂质,所以油的绝缘强度会有所降低。
各国采用的电极形式、 尺寸和电极间距离有所不同,规定的升压速度也有区别。
在我国GB/T 507-2002《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中对此有明确规定。
(3)
油的绝缘强度和温
吸 i 口!
f “ non
1
(Imm
肛1 S 7品1
1 一
圉2-44电极间距离何不同時由的绝缘强度与电扱直径的关系
百£
总
2L*-
團7-43 tF 电槌间跑离很小吋油前维绵强
V+ \-v 叫爸律 III iS 之 El tio
rrn2' o
Jft Em
电
'tj
(1
-PJ 电楼:&畐nm)
度的关系取决于油的纯净程度。
充分干燥并脱气的油,在20-120 C温度范围内,油的绝缘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当油中含有水分时,则油的绝缘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60〜80C达到最大值。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油绝缘强度有所降低,如图2-45所示。
对此的解释是:随着温度升高,油中水分因蒸发而减少会全部或部分由悬浮态转变为溶解态,故绝缘强度增高。
当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升高温度,油中水分和油的轻质成分气化形成气泡使绝缘强度
1干燥的油;2-油+0. 01%水分(加热过程中测得的曲线);3-油
+0.01%水分(在冷却过程中测得的曲线);4-油+0.05%水分(加热过程中测得的曲线);5-油+0.1%水分(在加热过程中测得的曲线)
图2-45 油的绝缘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4)水分对油的绝缘强度有重要影响。
油是否易受潮与其化学成分和油中极性杂质的存在有关。
使油绝缘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悬浊态水,分子溶解态水对油绝缘强度的影响要小得多。
油中水分对绝缘强度的影响如图2-46所示。
tX待贸易ky/. a (tim y.c o ni
noz 0 04
图2-46在标准油杯中变压器油的工频击穿电压Ub和含水量的关系
(5)机械杂质(纤维等)和极性杂质对油绝缘强度存在影响。
由图2-47可知,各种油的绝缘强度随着受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是很明显的。
纤维在吸潮后更容易在高场强下形成“小桥”,导致绝缘强度降低。
颗粒含量对油绝缘强度及含水量关系的影响,如图2-48所示。
删「
二
1
6
W 潮时I 败0 )
图2-47空气湿度为98%时几种受潮油绝缘强度与受潮时间的
关系
图2-48油的绝缘强度(击穿电压 Uh )与含水量和悬浮颗粒含量的关系 1-纯油;2-含 1. 76mg 炭;3-含 0.21mg 纤维;4-含 1.12mg 纤维
极性物质对油的电导率和绝缘强度的影响取决于它们在油中的 存在状态,大致具有如表2-26所示的规律。
ft
?'|
表2-26 极性物质对油的电导率和绝缘强度的影响
(6)溶解气体对绝缘强度有很大影响,如表2-27所示。
湿度不同的空气对油绝缘强度的影响如表2-28所示。
未经深度脱气的绝缘油通常含有气泡,它会显著降低油的绝缘强度。
油中生成气泡的可能原因将在3.6节中阐述。
击S电压wv>
柏申帰低含燼I冰体聞协冲电压工》电压
S跚
110SK202
121間
表2-27 溶解气体对油绝缘强度的影响
条杵
M目®m
450
1
1
4 乂
表2-28 湿度不同的空气对油绝缘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