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考纲关于材料解析的能力要求】:
1.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2.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3.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四大步骤:
第一步阅读第二步提炼第三步挂钩第四步成文
第一步阅读
阅读是审题过程的开端。在阅读时应先读设问然后再读材料。在做材料解析题时先读设问,这样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减少了阅读时所占用的时间。
材料是材料解析题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可分为史料、文物、诗文和图表四类。材料的内容大体包括题头、正文、注释、出处等。在阅读材料时必须从头到尾一字不差,不可忽略题头、注释和出处等自以为“不重要”的材料。
阅读材料一般应三遍,阅读就是对材料尤其是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和句号)理出头绪,划出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每部分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信息连结;
第二步提炼
提炼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是从测试的角度来说的,它是回答设问的素材。根据设问的要求,通过对材料的鉴别、筛选和整理,剔除那些无效的、虚假的信息,提取出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一般包括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件,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公元、世纪、年月、朝代等);发生的空间(某洲、国家、地区、流域、城市等);这个事件所包含的层次、观点;揭示的规律等;涉及到的人物,即人物的生平、事迹、对人类作出的贡献等,以及材料中暗含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第三步挂钩
挂钩就是把材料与所学过的历史教材挂钩,寻找所学知识的结合处。
依照材料与教材的关系,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
1、材料源于教材,依托于教材,二者具有一致性和相辅相成性。要处理好材料,必须把材料同教材的章节挂钩,把材料的观点和教材的观点结合起来。
2、材料虽然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打破了教材的束缚,提供了新的材料,使学生在全新的情境下进行历史思维活动,这类材料是对课本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拓展,要处理好这类材料题,就必须依照材料的观点。
第四步成文
成文就是以文字表达的形式来回答设问。
从成文的内容来源看,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答案取自于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即“从材料中来,回材料中去”,真正体现了“材料解析”的意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二是答案取自材料与教材的结合,即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得出一个全面、准确的答案,即材料+教材=答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三是通过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中的知识加以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这就要求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创造性思维。(通过材料或综合上述材料有那些启示或认识)
二、材料解析题的三种基本类型:
文字类材料分析题
图表类材料分析题
图文混合类材料分析题
第一文字类解析题的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五步解析法)
1、问题入手(相联对应法)
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材料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解答。
2、理解材料(语文阅读分析法)
(1)通晓全部材料(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层次等)
材料解析题的分“层”,通常有三种情况:如果一个材料是有几段文字构成,“段”就是分层形成答题“要点”的主要依据;如果一个材料是一段文字构成,分层最便捷的手段就是利用“段”中的标点符号,常用于分层的标点符号有句号、分号、省略号等;第三是材料与材料之间本身是相对独立的“层”。
(2)抓住关键句、词、字
(3)重视材料间关联,抓住中心问题。
3、准确审题(咬文嚼字法)
4.神合教材(点本映射法)
试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或者根据语境在材料中无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神合(映射)到教材的章、节、目相关知识点。
5.准确答题(七大注意法)
材料、教材、递进关系、思维能力;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克服思维定势;史学观点的运用;答题的完整性、格式化和序号化;
答案简明扼要和运用学科语言(求简求全)
【方法指导实践】
例1、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材料三】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