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我市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试谈一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以前的教学大纲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认识什么,行为主体是教师,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地对教学提出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用这些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二、合理整合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余文森教授回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
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那么,在教学中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联系实际法
学生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实之间有着一条无形的鸿沟,对现实生活而言没有多少用处,历史成绩仅反映出一个人记忆能力的好坏。
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不仅是对原有学科体系进行知识的重新整合,更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继往开来,加强引导,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枯燥为愉悦,变没意思为百听不厌的效果。
为了贯彻新课改精神,我在教学过程中尽力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架设一座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使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寻规律,在生活中语理想,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教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每次讨论前,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教师看。
教师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
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
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
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
3.小组合作法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合作型人格,提高课堂绩效的重要手段。
“合作学习”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课堂活动的主流是学生。
合作小组的组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合作意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积极性被调动了,思维也开阔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一是教学环节要张驰有度,环环紧扣。
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征。
环节要有层次感,过渡自然。
不求每个环节都出彩,但是一定要有高潮。
二是问题设计要精益求精,启发思维。
当前课堂很多的问题是简单化、随意性的,问题设计是门学问,一个好的问题能启人心智,令人深思,而又觉得思之有路。
特别是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会让人真正产生“思路”,思维能力会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而成功的快乐会强化学生兴趣,会拓展思维,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技术手段运用要恰当。
多媒体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扩充课堂容量,特别是一些视频、音频直观、形象、生动。
运用得当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但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
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遵循必要性、适当性原则。
ppt的数量不能太多,动作、声音设置更要讲究,否则就会冲淡主题,甚至会造成声光污
染,分散学生注意力,起到相反的效果。
四是课堂练习要目标明确、开放有效。
新课程特别强调开放式的作业,不管是哪类作业,都要注意紧扣主题。
开放不是“放羊”,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这也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途径。
四、突出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记一些“知识”,掌握某一评价历史方法或培养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此彰显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和教育功能。
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通过本课学习,不仅仅让学生掌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精神;学习罗斯福总统做人、做事的优秀品质。
总之,有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能获取知识的课堂,也应是学生心智培养、感情升华、品格形成的课堂,还应是教师尽情展示自我的课堂!只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去实践,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尊重并敬畏生命的发展,历史教学的魅力才会得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会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