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平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1年度无锡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决定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1年度无锡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9bc0362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6.png)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1年度无锡市科技进步奖
获奖项目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12.05
•【字号】锡政发[2011]207号
•【施行日期】2011.12.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正文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1年度无锡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
目的决定
(锡政发〔2011〕207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无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经无锡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七届五次会议评审,市政府决定,授予“3200Kgf推力级新型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78个项目2011年度无锡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55项。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为建设国家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作出更大成绩。
全市各单位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2011年度无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
无锡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附件:
2011年度无锡市科技进步奖项目。
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8d70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a.png)
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引言概述: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是针对当前医疗行业的需求,结合信息技术和医疗实践,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内容和优势。
一、电子病历管理1.1 系统化: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病历信息电子化,实现了病历的系统化管理,包括病历的录入、存储、查询和共享等功能。
1.2 安全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保障了病历信息的安全性,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病历数据。
1.3 效率提升:电子病历的使用简化了医生的操作流程,提高了病历的编写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二、医疗资源调配2.1 资源共享: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资源数据库,实现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医生、设备、药品等。
2.2 预约挂号:患者可以通过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进行在线预约挂号,避免了传统挂号方式带来的排队等待和资源浪费。
2.3 资源调配优化:通过对医疗资源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医疗服务的效果。
三、医疗质量管理3.1 数据统计分析: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对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病历数据、药品使用情况、手术成功率等,为医疗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3.2 质量评估:通过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患者反馈: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包括满意度调查、投诉意见等,为医疗机构改进服务提供参考。
四、医疗知识管理4.1 知识库建设: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医疗知识库,整合医学文献、临床指南、病例分析等知识资源,为医生提供学习和参考的平台。
4.2 临床决策支持: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历信息和医学知识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荐,辅助医生做出临床决策。
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解读
![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0462ff783d049649b6658cf.png)
•医疗卫生机构(科室)信息 查询
•电子病历文档注册 •电子病历文档检索 •电子病历文档调阅 •医嘱接收服务 •医嘱查询服务
•申请单接收服务 •申请单查询服务 •医疗卫生人员注册 •医疗卫生人员更新 •医疗卫生机构注册 •医疗卫生机构更新 •调用区域个人身份注册 •调用区域个人基本信息查询 •病历文档上传服务 •病历数据查询 •病历数据检索 •住院就诊登记服务 •住院就诊查询 •出院登记服务 •出院信息查询 •门诊就诊登记服务 •门诊就诊查询
•死亡医学证明 •预防接种报告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 •重性精神病患者个人 信息登记 •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 服务 •会诊记录 •转诊(院)记录 •传染病报告 •门诊摘要 •住院摘要
•个人身份信息新增 •个人身份信息更新 •个人身份信息合并 •个人基本信息查询 •医疗人员信息新增 •医疗人员信息更新 •医疗人员信息查询 •医疗机构信息新增 •医疗机构信息更新 •医疗机构信息查询 •健康档案数据的批 量上传
选测共享文档: 门(急)诊处方——中药处方(选测) 治疗处置-助产记录——待产记录(选测); 治疗处置-助产记录——阴道分娩记录(选测); 治疗处置-助产记录——剖宫产手术记录(选测);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选测)。
医院测评定量指标体系
•新增个人身份注册 •个人信息更新 •个人身份合并 •个人基本信息查询 •新增医护人员注册 •医护人员信息更新 •医护人员信息查询 •新增医疗卫生机构(科室) 注册
•麻醉术前访视记录 •麻醉记录 •麻醉术后访视记录 •输血记录 •待产记录 •阴道分娩记录 •宫剖产记录 •一般护理记录 •病重(病危)护理记录 •手术护理记录 •生命体征测量记录 •出入量记录
•高值耗材使用记录 •入院评估 •护理计划 •出院评估入指导 •手术知情告知书 •麻醉知情同意书 •输血治疗同意书 •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 同意书 •病危(重)通知书 •其他知情同意书 •住院病案首页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提升医疗服务协同性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提升医疗服务协同性](https://img.taocdn.com/s3/m/53f61b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4.png)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提升医疗服务协同性在当今的医疗领域,电子健康记录(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正逐渐成为提升医疗服务协同性的关键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病历逐渐被数字化的电子健康记录所取代,为医疗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电子健康记录是个人健康信息的数字化集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用药情况、检查报告等。
这些信息通过电子方式存储和管理,实现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首先,电子健康记录打破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
在过去,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往往需要重复讲述自己的病史和症状,医生也难以获取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这不仅浪费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而有了电子健康记录,医生可以在授权的情况下,快速查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信息,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历程和治疗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例如,一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转诊到另一家医院时,新的医生可以通过电子健康记录查看患者之前的心电图、心脏超声报告、手术记录以及用药情况等。
这有助于医生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提高诊断效率,为患者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电子健康记录促进了医疗团队内部的协作。
在一个复杂的医疗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个科室的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人员。
电子健康记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使得他们能够实时交流和共享患者的信息。
医生可以在电子健康记录中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计划,护士可以记录护理过程和患者的反应,药师可以记录用药指导和药物不良反应。
这样,医疗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比如,在手术前后的护理中,护士可以根据电子健康记录中的医生医嘱和患者的术前检查结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医生和护士可以共同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电子病历共享可行性分析
![电子病历共享可行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ba0d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2.png)
电子病历共享可行性分析引言电子病历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存储、传输和共享病患信息的功能。
在传统的纸质病历时代,医疗机构之间的病案信息交流困难,导致医疗协同性较差。
而电子病历的共享,能够提高医疗数据的互通性,加快医疗决策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本文将从技术、安全和实施等角度对电子病历共享进行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电子病历共享的前提是有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
目前,各大医疗机构已经广泛应用电子病历系统,使得病患信息可以以电子化、结构化的形式存储。
这为电子病历共享提供了技术基础。
标准化数据格式要实现电子病历的共享,首先需要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标准化的数据格式。
目前,全球电子病历共享标准已经形成,如HL7 CDA(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可以实现跨系统和平台的互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互联网和云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和云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的即时、高效的共享。
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可以通过云端的方式存储和共享病历数据,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和维护时间。
多媒体信息共享电子病历中除了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医学图像、检查报告等多媒体信息。
在电子病历共享中,多媒体信息的共享也是必要的。
目前已有技术可以实现医学图像和其他多媒体信息的标准化、存储和共享,如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标准。
安全可行性由于电子病历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因此必须保障病患信息的安全性。
只有在安全可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电子病历共享。
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在电子病历的共享过程中,需要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病患信息不被非法访问。
同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病历数据。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为了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需要建立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
通过身份验证,确定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电子病历。
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研究和实现-20130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研究和实现-20130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https://img.taocdn.com/s3/m/460a4df1fab069dc5022016a.png)
H /W 4 + I $, %&# ’ $+6 5 &, ’ + F V &3 0 1$+# 5 0X0 &# 54 + I $, %&# ’ $+R &# I $, %
\O = .e 5 ? :< ‘ D :1 )S/ . PSD 5 )b fd 5 :1)H R fQ 5 )O f / . PQ 0? : )H T H ? :< e 0? :
)$*
的临床
技术 " 最 终 确 定 电 子 病 历 数 据 的
传 输 技术 是以 消 息 方 式 来 传 输 和 交 换 标 准 化 ( 结 构 化 的电 子 病 历 数 据 & 使 得 电 子 病 历 数 据 在 传 输 和 交 换 过程中 能 够 被 计 算 机 自 动 识 别 " 实 现 电 子 病 历 数 据 的自动 化 传 输 和 存储 & 确定电子病历 数 据 传 输 技 术 规 范 后"借 助 卫 生 信 息 平 台 "实 现 电 子 病 历 数 据 的 传 输 和 交 换 & 浙 江 的省级卫生信息平 台 分 为 网 络 层(数 据 库 层 和 存 储 H \< * d .技术 实 现 层 $ 层 " 专 网 运 用 cd
#
# "!
!
$
!
!
#!
#G "% = # * & 6 D # , # +6 % 0 > ( & < # 6 +, "! ( , , % 3% ( ?% 0# 1 # $% "V "% H # +$3 8 $# 9 % * & # 6 : " 56 +6 % J % :M+K ( * +6 ( * :( * ; # +3$( & # & +$0 G * % +6 / % $6 ( 4 $% 1 6 # ( )& ; # & % +& % & " > +$3Q "( ) $#"""$ " ! "# $+ $
陈卫平-无锡医疗健康物联网的探索实践
![陈卫平-无锡医疗健康物联网的探索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c83bd2067ec102de2bd89f0.png)
数字化阶段
公共卫生:传染病 与突发事件网络直报 系统和应急指挥中心 医疗机构:统计直 报系统和各个业务领 域纵向信息系统(电 子病历)
计算机化阶段
使用IT,促进管理 模式计算机化 医院挂号、收费、 业务管理、统计等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 发展模式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必将持续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
2007 年 起 陆 续 建
立了覆盖全市市属 医院的移动心电信 息系统
已存储心电图超过 200 万份,基本实现 了区域内心电图检查 信息数字化、标准化 存储、交换与共享
医学影像区域服务系统(平台)
图像数据、处理及分析在服务器中
ADSL/3G-1M以上 卫星8M
Lan-3-7M
公共卫生数据中心
以公共卫生业务及管理为核心
平台与系统
居民健康档案 数据中心
互联互通
区域心电信 息服务系统 (平台)
卫生信息共享平台
医疗 数据中心
医学影像区 域服务系统 (平台)
公共卫生 数据中心
数据共享
区域数字证 书服务系统 (平台)
医疗数据中心
EMR LIS HIS ECG
国家卫生部十二五规划 - 3521 三个平台
(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公共 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 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健康档案和电子病
历2个基础数据库;1个专用网络) 数据交换 – 把集成的临床数据和业务数据
在系统之间和机构之间进行共享。 业务应用 – 把集成的数据为临床业务(院 内电子病历统一调阅、区域医疗、远程医 疗 ) ,综合管理 ( 医疗质量、运营、绩 效) ,临床科研( 随访管理、临床研究数 据挖掘) ,公共卫生( 疾病监测、突发事 件、健康档案)等各项应用服务。 国家卫计委提出 – 46312 四个平台 (国家、省、地市、区县4级卫生信息平台; 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 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6项业务应用;健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f39db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e.png)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在当今社会,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医疗服务的碎片化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应运而生。
这一系统旨在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平台,它将区域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院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这个平台,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包括病历、诊断报告、检验检查结果等。
这不仅避免了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重复检查,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也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依据。
在这个平台中,电子病历系统是核心组成部分。
以往,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往往需要携带厚厚的纸质病历,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丢失或损坏。
而电子病历系统则实现了病历的数字化存储和共享。
医生在接诊时,可以通过平台快速调阅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从而做出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电子病历系统还可以实现病历的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远程医疗服务也是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患者往往难以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患者可以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接受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服务。
专家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与患者和基层医生进行沟通,查看患者的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另外,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通过对平台数据的分析,卫生管理部门可以了解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配。
例如,如果某个地区的医疗资源紧张,可以通过调配人员、设备等方式进行补充;如果某个医疗机构的患者过多,可以引导患者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从而缓解就医压力。
区域医疗环境下可信电子病案应用探索与思考
![区域医疗环境下可信电子病案应用探索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f1b81d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b.png)
区域医疗环境下可信电子病案应用探索与思考陈卫平;徐渊洪;马洁【期刊名称】《中国数字医学》【年(卷),期】2015(10)4【摘要】为加快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所属的8家医院信息化建设,探索医院全面无纸化和区域医疗数据跨业务平台整合共享,将原来分散存储在各类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过具有安全技术保障的PDF版式文件的形式进行整合,在区域建立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打造区域化的可信电子病案中心,经技术论证切实可行。
%Wuxi Hospital Management Center affiliated union eight hospitals, study to explore the best ways to paperless hospitals and regional health data sharing cross-plat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Ultimately determine introducing a new concept of the credibility of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lectronic Recor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whole region. The original data is stored in various types of disperse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form of PDF format files to integrate, and 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afe and reliable safety-related technical support PDF format files . Eventually create a regionalization truste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center.【总页数】3页(P43-45)【作者】陈卫平;徐渊洪;马洁【作者单位】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214028,江苏省无锡市新光路305号;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214028,江苏省无锡市新光路305号;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00080,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双桥大厦左岸工社 15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相关文献】1.关于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可信电子病历系统的探索和思考 [J], 郝静溪;;2.关于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可信电子病历系统的探索和思考 [J], 郝静溪3.基于CA签章的可信电子病案无纸化建设与应用 [J], 孟岩;靳萍;李姗姗;蔚俊铮;史鑫4.可信环境下电子档案归档研究 [J], 蒋余芬5.可信数字化电子档案管理在医院病案归档上的应用 [J], 胡正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https://img.taocdn.com/s3/m/aadba3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f.png)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电子健康记录(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s)正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为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发挥着关键作用。
医疗服务协同性的提升意味着医疗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更有效地合作,患者能够获得更连贯、全面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那么,电子健康记录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首先,电子健康记录打破了信息壁垒。
过去,患者的医疗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和科室中,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难以获取完整的病史资料。
而电子健康记录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整合在一个系统中,使得不同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能够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地查阅患者的全部医疗记录。
这不仅减少了重复检查和询问的时间,还避免了因信息不完整而导致的误诊和误治。
比如,一位患者在 A 医院进行了初步检查和治疗,之后因病情变化转至 B 医院。
B 医院的医生通过电子健康记录可以立即了解到患者在A 医院的检查报告、诊断意见和治疗过程,从而能够更快地制定出适合患者当前状况的治疗方案,无需患者再次详细回忆和陈述之前的就医经历。
其次,电子健康记录促进了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在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医生、护士、药师、康复师等多个专业人员。
电子健康记录为这些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他们可以在上面记录自己的观察、建议和治疗措施,并及时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进展。
例如,医生在电子健康记录中下达了某项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后可以在同一记录中进行反馈,药师可以查看患者的用药情况并提出药物调整的建议。
这种实时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机制,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协调的护理。
再者,电子健康记录有助于实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患者的医疗需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每个阶段都需要紧密衔接。
电子健康记录能够跟踪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视角。
浅谈区域性电子病历信息共享
![浅谈区域性电子病历信息共享](https://img.taocdn.com/s3/m/25026f3ceefdc8d376ee3235.png)
当 下 . 着 电 子 病 历 在 医 院 中 大 范 围 的试 用 , 带 来 的 随 其 问题 越 来 越 多地 受 到 医 患 双 方 及 社 会 公 众 的 关 注 。随着 电 子 病 历 在 各 家 医 院 的逐 步 推 广 . 如何 有 效 的 合 理 利 用 及 整 合 这
第2 0卷 第 5期
Vo 0 L2 No5 .
电子设计 工 程
El c r n c De i g e to i smaEn
21 0 2年 3月
Ma . 0 2 r2 1
浅谈 区域性 电子病历信 息共 享
许 军 .黄 东
( 西 师 范 大 学 国 际 商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7 0 6 ) 陕 1 0 2
Ab t a t h p l a in o l cr n c r c r s i h o pt l i fr t n w l r a y p o t h h rn f me ia s r c :T e a p i t f ee t i e o d n t e h s i n omai i e d r moe t e s a g o dc l c o o a o l i
i fr t n I c n t e e y l h e ep b e a o ti aa c d c l e o r e a d h g d c l o LThsp p re p u d n o mai . t a rb g tn t r lm b u o h i h o mb ln eme i a s u c n ih me i a s i a e x o n s r c t eb c g o n f h r g tri r lc r n cme ia e o d , e a ,a p id e t n in a d t n e f tr . h a k r u d o ai rt i ee to i d c l c r s n t me p l x e so n e di t u e s n e oa l r l f e r nh u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实现医疗数据跨平台共享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实现医疗数据跨平台共享](https://img.taocdn.com/s3/m/951920a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6.png)
电子健康记录如何实现医疗数据跨平台共享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医疗领域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电子健康记录(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医疗数据的跨平台共享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一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医疗体验。
电子健康记录是个人健康信息的数字化集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用药情况、检查报告等。
这些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储,便于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然而,要实现医疗数据的跨平台共享并非易事,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法律、伦理和管理方面的挑战。
首先,技术是实现医疗数据跨平台共享的基础。
不同医疗机构使用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标准。
这就导致了数据的兼容性问题,使得数据在不同平台之间的传输和共享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
例如,国际上广泛采用的 HL7(Health Level Seven)标准就是一种用于医疗信息交换的标准协议。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可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输和解读。
同时,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数据包含了患者的个人敏感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病历等,如果这些数据泄露,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
因此,在实现数据跨平台共享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保护责任,为数据共享提供法律保障。
除了技术和法律方面的挑战,伦理和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数据共享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数据将被如何使用和共享,并有权决定是否同意。
同时,医疗机构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信任关系,共同推动数据共享的实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共享的数据准确、完整、及时,以提高医疗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ddcbf952daef5ef7ba0d3cfc.png)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九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编制背景............................................................................................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关键概念............................................................................................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编制目的............................................................................................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适用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节主要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错误!未指定书签。
陈卫平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陈卫平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https://img.taocdn.com/s3/m/8f3c13cf168884868762d6d9.png)
LOGO
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6.医疗机构类应用–区域医疗信息整合
区域医疗信息整合 • 检验检查报告 • 出院小结 • 医嘱/处方 • 体检报告 • 门诊病历 • 健康指导
Page 25
LOGO
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7.医疗机构类应用–远程门诊、远程会诊
远程医疗支持
• 专用的高速宽带网络支持 • 电子病历数据平台 • 点对点消息系统实时通讯 • 医疗管理部门行政协调
11.其他建设内容
便民查询 • 查询既往在区域内就诊信息 • 患者查询相关专科专家信息 • 患者获得相关检查服务信息 • 对出院病人推送康复建议 • 对出院病人进行跟踪随访 • 根据计划自动提醒病人复诊 健康宣教 • 心电、血压数据的采集与存储 • 上传数据的分析处理 • 给用户下发健康建议 • 用户上传历史数据到系统分析 • 危机值预警功能
Page 31
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按照健康档案共享文档格式要求, 五星 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交换和共享
四星
电子病历数据完全符合标准,并且通过医院信息平台, 基本按照共享文档格式进行整合和共享,充分实现院 内业务协同和管理决策支持
三星
门(急)诊电子病历数据符合标准;通过医院信息平 台,部分电子病历数据按照共享文档格式进行整合和 共享,初步实现院内业务协同和管理决策支持
预警管理
• 实时药费比例监控 • 自动采集提示信息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 合理性检查 • ……
追溯分析
控制设定
• 医疗指标统计分析 • 医疗机构药品排名信息查询及统计 • 医疗机构医嘱信息查询及统计 • 处方点评与分析 • ……
• 处方权锁定控制 • 用药限制 • 基础数据维护 • ……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4ff13759eef8c75fbfb35d.png)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目录1概述 (3)1.1编制背景 (3)1.2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4)1.3关键概念 (5)1.4方法学 (8)1.5规范性依据 (8)1.6主要内容 (10)2现状分析与总体设计思路 (12)2.1医院信息化现状分析 (12)2.2医院信息化基本需求与作用 (19)2.3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24)2.4医院信息平台基本目标与定位 (27)2.5总体设计思路 (30)3 业务需求分析与业务建模 (32)3.1建设需求 (32)3.2业务域分析 (38)3.3用户分析 (40)3.3.2角色描述 (41)3.3.3用户与角色的关联矩阵 (43)3.3.4角色具体使用方法 (46)3.4业务活动分析 (46)3.4.2业务活动产生 (51)4 信息交互与信息模型 (326)4.1信息交互概述 (326)4.3信息模型 (405)1概述1.1编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9 年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的通知》, 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为适应新医改形势下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需求,卫生部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 3 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 5 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 2 个基础数据库和 1 个专用网络。
为配合新医改形势下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国近千名专家,开展了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科技攻关和试点应用工作,取得了包括《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_学习笔记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_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fc2f38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9.png)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学习笔记1.概述1)卫生部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2)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由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存和使用的,重点针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医院内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健康档案对电子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全部,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是电子病历在概念上的延伸和扩展.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
以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
医院信息平台也是在区域范围支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的重要环节.4)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
是指以区域内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为基础,以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转检、会诊等业务为特征的医疗服务。
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需要电子病历共享库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支撑,该医疗服务平台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健康档案中有关医疗服务域的相关信息。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方案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8947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2.png)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方案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建设一个高效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的方案,旨在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级机构打通信息交流与协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系统构架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其中包括医院信息子系统、电子病历子系统、远程会诊子系统、医疗资源共享子系统等。
这些子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与资源共享。
1.医院信息子系统医院信息子系统是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其功能主要包括患者信息管理、医生排班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
通过医院信息子系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实现在线查看患者病历、预约手术、查询检查结果等功能,方便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2.电子病历子系统电子病历子系统是指将传统的纸质病历转换为电子化形式,方便医生查阅患者病历、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电子病历子系统,患者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无缝共享自己的病历信息,避免了重复检查和不必要的手续。
同时,该子系统还能提供患者的健康管理和远程监护功能。
3.远程会诊子系统远程会诊子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远程医疗专家与患者及医生,实现在线会诊、诊断和治疗。
该子系统使用高清视频、图像传输技术,让专家可以实时查看患者的情况,提供专业的医疗意见。
通过远程会诊子系统,患者不再需要长时间等待,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
4.医疗资源共享子系统医疗资源共享子系统是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通过该子系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共享各种医疗资源,如医生资源、设备资源、药品资源等。
这样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降低成本,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系统特点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患者信息的在线共享、医生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文档管理探讨
![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文档管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b8578f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7a.png)
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文档管理探讨
陈平;王颖;苏逸飞;李维冬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管理》
【年(卷),期】2016(36)1
【摘要】区域电子病历数据库是卫生部提出的两大数据库之一,至今电子病历数据库没有一个区域完成整合.其主要原因是电子病历是由不同厂家、不同时期、建立在不同数据库上的电子病历,当前使用的电子病历都是企业标准,基于XML的电子病历也没有得到行业认可,建立区域电子病历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电子病历在区域各医院互相流通阅览,提供给百姓查询,同时具有法律层面的依据.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建立一套从阅览、扭转、传输、存储等各环节的标准规范.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陈平;王颖;苏逸飞;李维冬
【作者单位】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3.1
【相关文献】
1.基于区域医疗的安康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J], 张灵光;
2.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质量监管平台设计研究 [J], 张洁;王孟琳;朱启星;周典;
洪建;颜雨春
3.基于HL7和XML的区域医疗平台电子病历数据共享 [J], 黎明;施涛;李琳;徐军荣;李四海
4.基于电子病历的远程区域医疗平台设计 [J], 刘奇;秦成勇;张喜雨;杜贾军;孙晓琳;高庆来;陈宗勇;王平;王存祥
5.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J], 周溯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我国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
![浅析我国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https://img.taocdn.com/s3/m/c0abc00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d.png)
浅析我国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
鲁玉芳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年(卷),期】2017(0)9
【摘要】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医疗卫生基础数据库,两个数据库信息的共享与利用,为医生的诊疗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还可以为个人随时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更好的参与自我保健,更重要是信息的整合分析为国家提供战略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规范的公用数据元,拆除数据资源间的阻隔.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鲁玉芳
【作者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部安徽合肥 2312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一体化的问题研究 [J], 胡燕华
2.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区域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的探讨 [J], 陈磊;程蔚蔚;胡修全;彭永安
3.安徽: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将基本覆盖全省人口[J], ;
4.我国将逐步实现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数据共享 [J],
5.我国将逐步实现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数据共享 [J], 肖婧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结构化 半结构化 自由文本
统一抽取 模型
+ 集成抽取
工具
Xml数据集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2. 院内信息系统数据集成 、全院数据共享
• 1).个人基本信息集成与共享 • 2).病历概要的集成与共享 • 3).检验检查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 4).体检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 5).门急诊与住院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 6).患者其他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无锡市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结合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评级标准4-6级,无锡市院级电子病历系 统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 1.电子病历智能化书写、结构化存储 • 2.院内信息系统数据集成 、全院数据共享 • 3.决策支持 • 4.院级医疗流程优化与再造 • 5.临床路径 • 6.临床科研数据挖掘 • 7.院级知识库 • 8.院级质控
• 便民查询系统 • 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 健康宣教系统 • 专家远程咨询系统
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区域医疗应用
区域病历质控 电子病历疾病监测
远程会诊管理
区域双向转诊 区域医疗行为监控 急救医疗信息共享
区域级数据中心应用
CDR临床文档库
PACS文档库
LIS文档库
医务人员档案库
病历安全存储服务 医疗协同消息服务 病历档案及索引服务
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2.管理类应用 –区域医疗质控管理
实现实时的医疗质控管理平台,实现实时、智能、全过程管理,以临床信息平 台为基础,可主动的、自定义的监控网络,完成24小时的自动质控管理工作。
医院病历质控
• 段落时效性检查 • 段落周期性检查 • 段落共存检查 • 不规范用语检查 • 合理性检查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0级 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1级 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2级 部门内数据交换 3级 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4级 全院信息共享,中级医疗决策支持 5级 统一数据管理,各部门系统数据集成 6级 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7级 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8.电子病历质控
•不规范用语监控 •内容雷同率判别 •前后一致性检查 •病历段落缺漏、时效与顺序检查 •病历内容缺漏 •医疗权限控制 •签名合理性检查 •诊断合理性判断 •病历的自动评分 •治疗方案合理性判断/临床路径
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无锡市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3. 决策支持
• 1).全院统一的报表 • 2).KPI指标分析 • 3).关键指标的监控 • 4).多维度的主题分析
1月份住院人次对比
400 300 200 100
0
科室1 科室2 科室3 科室4 科室5 科室6 科室7 科室8 科室9 科室10 科室11 科室12 科室13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6.临床科研数据挖掘
• 提供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 临床疾病诊断研究 • 临床疗效研究的基础数据统计分析 • 病因和危险因素的调查统计研究 •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预后的评定 • 临床经济学评价 • 询证医学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7.院级知识库
• 临床路径知识库 • 合理用药知识库 • 医学术语 • 疾病代码 • 药品字典 • 诊断代码 • 治疗知识库 • 检验检查知识库 • ……
实时的医疗监控服务平台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1.电子病历智能书写、结构化存储
• 1).可订制各科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模板,医生可以自定义模板格式, 提高病历书写速度 • 2).病历书写模板化,通过模板书写保证病历规范、统一 • 3).支持病历结构化、半结构化、自由文本、图形、支持自定义术语等多种录入方式 • 4).具备病历打印功能、续打等 • 5).支持病历的结构化存储
2012年11月14日
一 、无锡医疗信息化建设规划
HIS、EMR、LIS、PACS…… 提高了医院内部工作效率
智能医疗、感知健康、智能ERP 医院智能管理、无边界医院
病历共享、检验检查互认 医疗协同……
提高了跨医院医疗的效率
无锡现阶段建设重点为区域信息化!
二 、无锡医疗信息化建设历程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结合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评级标准5-7级,无锡市级区域医疗数据 中心建设内容:
1.管理类应用
• 区域疾病检测 • 区域医疗质控管理 • 区域科研统计辅助 • 综合数据统计 • 区域用药监管
2.医疗机构类应用
•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 远程医疗 • 双向转诊
3.便民服务类应用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4.院级医疗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1).业务流程的优化 ➢ 临床医技协同 ➢ 临床手术室协同 ➢ 医护协同
2).消息通讯 ➢ 实时通讯 ➢ 事件提醒 ➢ 院内通知 ➢ 院内会诊 ➢ 任务列表
五、院级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内容
5.临床路径
1).临床路径的自动审核 2).临床路径的设置与管理 3).临床路径的统计分析 4).医嘱的管理与应用
医疗数据分析服务 区域权限管理服务 异构病历舒服采集服务
EMR 心电服务
HIS 固定资产
LIS 物资设备
RIS 病案管理
PACS ……
区域级数据中心
Si
区域级数据服务层
R
院级业务基础层
六、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1.管理类应用 – 区域疾病监测
建立实时的、主动的、自定义的疾病监控网络,完成前所未有的24小时的 自动疾病监控工作。系统可实现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自动疾病监测,改进目前 现有的疾病上报模式,提高疾病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
2011年
2012年
院级电子病历系统建设
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建设
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
实现基于区域数据中心的医疗资 源共享管理系统、区域医疗质量 管理系统等应用
正在实现电子病历评级建设要求
三 、 无锡市医疗信息化建设特点
以电子病历为基础,实现院级及区域的两级医疗信息共享
一 是医院层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医疗数据集成 二 是医管中心层面的区域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