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新生儿败血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之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课件
健康教育
向家长和家属普及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健 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家属互动交流
组织家属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共同探 讨如何更好地照顾患儿。
CHAPTER
05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与预防
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降低新生儿 感染风险。
异常情况。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患儿的护理过程,如体温 、脉搏、呼吸、喂养量、大小便情 况等,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
及时报告病情
如发现患儿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异 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 配合处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对患儿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感染病灶。
对于情况较好的新生儿败 血症患儿,应鼓励母乳喂 养,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人工喂养
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患儿 ,应给予适当的配方奶喂 养,保证患儿的营养需求 。
喂养量与次数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 理安排喂养量和次数,避 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面色 、神志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分类
根据病因可将新生儿败血症分为 早发型和晚发型,根据感染途径 可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和产 后感染。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链球菌等,有时也可由病毒、支原 体等引起。
发病机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 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菌的侵袭 ,同时由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 细菌容易侵入血液并引发感染。
家长教育
向家长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疾病的治疗和护 理方法,增加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向家长和家属普及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健 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家属互动交流
组织家属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共同探 讨如何更好地照顾患儿。
CHAPTER
05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与预防
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降低新生儿 感染风险。
异常情况。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患儿的护理过程,如体温 、脉搏、呼吸、喂养量、大小便情 况等,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
及时报告病情
如发现患儿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异 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 配合处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对患儿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感染病灶。
对于情况较好的新生儿败 血症患儿,应鼓励母乳喂 养,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人工喂养
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患儿 ,应给予适当的配方奶喂 养,保证患儿的营养需求 。
喂养量与次数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 理安排喂养量和次数,避 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面色 、神志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分类
根据病因可将新生儿败血症分为 早发型和晚发型,根据感染途径 可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和产 后感染。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链球菌等,有时也可由病毒、支原 体等引起。
发病机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 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菌的侵袭 ,同时由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 细菌容易侵入血液并引发感染。
家长教育
向家长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疾病的治疗和护 理方法,增加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新生儿败血症精品完整课件
正常体重儿: 体重在2500-3999g之间的婴儿, 多为正常新生儿。
巨大儿: 出生体重超过4000g者,包括正 常新生儿和有疾病的巨大儿。
.
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
小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 10百分 位以下的婴儿,胎龄已足月,体重不足2500克者 称足月小样儿。
适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10- 90百分位者。
.
细菌感染病原学
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
球菌
革兰阳性菌
链球菌(A、B、D组) 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肠球菌
革兰阴性菌
脑膜炎双球菌 淋球菌
杆菌
单核细胞李斯特杆菌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沙门氏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脆弱类 拟杆菌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
发达 国家1
发展中 国家2,3
大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90百 分位以上的婴儿。
.
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 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 晚期新生儿: 出生后2-4周后新生儿
.
高危儿: 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 需监护的新生儿
与婴儿因素有关的: 如早产儿、过期产 儿、小于胎龄儿、低或极低体重儿,各种 手术产儿,以及生后有窒息、呼吸窘迫、 出血、严重黄疸或感染的新生儿。
— 联合应用抗生素指征 — 严重感染 — 混合感染 — 需长疗程, 单一药物易产生耐药性感染 — 由于药物协同作用, 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
量减少
.
新生儿期用药特点
• 新生儿肝肾功能不成熟,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同 较大儿童有差异
• 药代动力学随胎龄、体重及生后日龄发生变化 • 大多数抗菌素缺乏新生儿期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资料 •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 新生儿不是缩小的儿童
巨大儿: 出生体重超过4000g者,包括正 常新生儿和有疾病的巨大儿。
.
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
小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 10百分 位以下的婴儿,胎龄已足月,体重不足2500克者 称足月小样儿。
适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10- 90百分位者。
.
细菌感染病原学
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
球菌
革兰阳性菌
链球菌(A、B、D组) 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肠球菌
革兰阴性菌
脑膜炎双球菌 淋球菌
杆菌
单核细胞李斯特杆菌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沙门氏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脆弱类 拟杆菌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
发达 国家1
发展中 国家2,3
大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90百 分位以上的婴儿。
.
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 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 晚期新生儿: 出生后2-4周后新生儿
.
高危儿: 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 需监护的新生儿
与婴儿因素有关的: 如早产儿、过期产 儿、小于胎龄儿、低或极低体重儿,各种 手术产儿,以及生后有窒息、呼吸窘迫、 出血、严重黄疸或感染的新生儿。
— 联合应用抗生素指征 — 严重感染 — 混合感染 — 需长疗程, 单一药物易产生耐药性感染 — 由于药物协同作用, 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
量减少
.
新生儿期用药特点
• 新生儿肝肾功能不成熟,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同 较大儿童有差异
• 药代动力学随胎龄、体重及生后日龄发生变化 • 大多数抗菌素缺乏新生儿期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资料 •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 新生儿不是缩小的儿童
《新生儿败血症》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的途径有宫内感染、分娩时感染和出生后感染。常见的 病原体为细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 雷伯菌等最为常见,其次为病毒、支原体和原虫等。
发病机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 。当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后,会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 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情况。
科学喂养
根据医生的建议,科学喂养新 生儿,保证营养供给,促进康
复。
保持舒适
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环境,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
染。
心理护理
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 了解病情,减轻焦虑和恐惧。
健康教育
宣传预防知识
向家长宣传新生儿败血症的预 防知识,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指导护理技巧
《新生儿败血症》PPT课件
目 录
• 新生儿败血症概述 •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与护理
01
新生儿败血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 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
分类
早发型和晚发型
减少感染的风险。
合理喂养
新生儿应尽量母乳喂养 ,避免使用不洁的奶瓶 和奶嘴,以防病从口入
。
定期检查
新生儿应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潜在的感染病灶。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规定 ,及时为新生儿接种相 关疫苗,提高免疫力。
护理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 、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PPT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 、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 明确病因及病情。
制定护理计划和目标
护理目标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护理需 求,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 ,如控制感染、减轻症状 、促进康复等。
护理措施
根据护理目标,制定具体 的护理措施,如保持患儿 安静、保暖、合理喂养、 皮肤护理等。
护理计划
将护理措施按照时间顺序 排列,制定详细的护理计 划,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 够按时、按质完成。
危害与并发症
危害
新生儿败血症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骨髓炎等。部分患儿可出现远期后遗 症,如智力发育迟缓、运动发育障碍等。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
评估患儿健康状况
生命体征
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评估其一般状
减少感染的风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临床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
耐药性的产生。
免疫接种
按照免疫接种计划,及时为新生 儿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出血倾向观察与处理方法
观察出血症状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黏膜、脐带等部位是否 有出血倾向,如出血点、瘀斑等。
补充维生素K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预防出血 倾向。
03
基础护理措施
保持适宜环境温度和湿度
温度
新生儿需要一个相对恒定的环境温度,一般保持在22-24℃左右。可以使用暖箱 或空调来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宝宝温暖。
湿度
新生儿呼吸道黏膜较为娇嫩,过于干燥的环境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 感染。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之间,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来增 加湿度。
《新生儿败血症》课件
分娩期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接生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规程,避免新生儿与细菌接 触。
及时处理产道感染
对于产道感染的产妇,应及时 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降低新生 儿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处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彻底 清洗,并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以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护理与观察
定期洗澡和更换尿布
疫苗接种
03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孕期保健
80%
定期产检
通过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 孕期并发症,降低新生儿感染风 险。
100%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 息等,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80%
预防性治疗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胎膜 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等,医生可 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 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新生儿败血症概述 •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 新生儿败血症的案例分析
01
新生儿败血症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液中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 应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
特点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 竭、休克甚至总结与启示
案例总结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典型症状包括发热、黄疸、食 欲不振、精神萎靡等。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案例启示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警惕性,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对于存在感染高危因 素的新生儿,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新生儿护理, 降低感染风险。
儿科 新生儿疾病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课件
定期检查
定期带新生儿去医院进行 体检,以便及时发现潜在 感染。
控制策略
早期诊断
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败血 症症状,应及时就医,尽 早诊断和治疗。
规范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采取合适 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 疗、支持性护理等。
严密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 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营养不良、 贫血等,应在日常护理中加强预防, 如定期评估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及时 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Leabharlann 0203保持清洁卫生
经常清洗新生儿衣物、床 单、毛巾等,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
合理喂养
遵循医生指导,确保新生 儿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增强免疫力。
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为新生儿进行 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新生儿,如肺 炎、心脏疾病等,应积极配合医生进 行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和监测。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新生儿,家长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 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为新生 儿提供心理支持。
早期症状
新生儿出现发热、嗜睡、食欲不 振、黄疸等症状,家长应密切关
注并及时就医。
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血液培养和相关检查, 确诊新生儿败血症。
治疗过程
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 注意护理和监测病情变化。
案例二: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经验分享
护理要点
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刺激,注意保暖,遵医嘱治 疗和护理。
家庭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其中以大肠杆 菌最多见。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败血症课件,儿科护理学课件
• 累及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 泌尿系统等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叁
【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 白细胞(WBC)在出生12小时后采血结果较准确,WBC<5×10 9 /L为WBC减少,≤3天者WBC>25×10 9 /L,>3天者WBC> 20×10 9 /L为WBC增多;血小板<100×10 9 /L有意义。由于新 生儿出生后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范围波动很大,应根据采血的日龄 行具体分析。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大于等于0.16。
2.C反应蛋白
• 炎症、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在急性感染6~8小时迅速增高,有助 于早期诊断。
3.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 血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严格消毒下采集。
4.其他检查
• 病原菌抗体检测、脑脊液检查、血沉检查、血清降钙素原(PCT) 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肆
【诊断】
1.确诊败血症
3.感染途径
• ①产前感染:
• ②产时感染:如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分娩消毒不严等均可使胎儿 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多见;
• ③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经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或呼吸道、消 化道侵入,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多见。
贰
【临床表现】
1.一般状况
• 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尤其早产儿。一般表现为反应低下、食欲 欠佳,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体重不增等,病情发展迅速可进展 为不吃、不哭、皮肤颜色较差,精神萎靡、嗜睡。
3.合理喂养
• 病情许可鼓励母乳喂养,应少量多次,耐心喂养。不能进食时可行 鼻饲或静脉补充能量和水,必要时输注新鲜血、血浆等。每日测量 体重1次。
4.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 加强巡视,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面色、神志、意识等。如果患儿 出现面色青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双眼凝视、眼睑及面肌小抽 动等表现,提示有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如出现口渴、皮肤弹性降 低、尿量减少等症状表明患儿有水电解质紊乱,遵医嘱及时补充液 体和电解质。
叁
【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 白细胞(WBC)在出生12小时后采血结果较准确,WBC<5×10 9 /L为WBC减少,≤3天者WBC>25×10 9 /L,>3天者WBC> 20×10 9 /L为WBC增多;血小板<100×10 9 /L有意义。由于新 生儿出生后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范围波动很大,应根据采血的日龄 行具体分析。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大于等于0.16。
2.C反应蛋白
• 炎症、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在急性感染6~8小时迅速增高,有助 于早期诊断。
3.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 血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严格消毒下采集。
4.其他检查
• 病原菌抗体检测、脑脊液检查、血沉检查、血清降钙素原(PCT) 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肆
【诊断】
1.确诊败血症
3.感染途径
• ①产前感染:
• ②产时感染:如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分娩消毒不严等均可使胎儿 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多见;
• ③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经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或呼吸道、消 化道侵入,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多见。
贰
【临床表现】
1.一般状况
• 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尤其早产儿。一般表现为反应低下、食欲 欠佳,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体重不增等,病情发展迅速可进展 为不吃、不哭、皮肤颜色较差,精神萎靡、嗜睡。
3.合理喂养
• 病情许可鼓励母乳喂养,应少量多次,耐心喂养。不能进食时可行 鼻饲或静脉补充能量和水,必要时输注新鲜血、血浆等。每日测量 体重1次。
4.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 加强巡视,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面色、神志、意识等。如果患儿 出现面色青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双眼凝视、眼睑及面肌小抽 动等表现,提示有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如出现口渴、皮肤弹性降 低、尿量减少等症状表明患儿有水电解质紊乱,遵医嘱及时补充液 体和电解质。
新生儿败血症 ppt课件
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常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
死亡率较早发型低
ppt课件
12
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 —“五不” ※ v 反应差、嗜睡(不动) v 发热或体温不升 v 不吃 v 不哭 v 体重不增
ppt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13体征高度怀疑败血症
黄疸
肝脾肿大
有时是唯一表现
轻至中度肿大(出现较晚)
特异性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IgG 来自母体,胎龄愈小,含量愈低 →早产儿更易感染 IgM和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含量很 低→对G- 杆菌易感
ppt课件 8
细胞免疫
未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处于naï ve状态
→细胞因子↓→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
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ppt课件
9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拭子、脐残端等培养阳性仅证实 有细菌定植不能确立诊断
ppt课件
20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ppt课件 21
诊断
高危因素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 周围血象、CRP ↑ 、PCT ↑ 败血症?
病原菌或病原体抗原检出
确诊
ppt课件 22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ppt课件 23
u一般PCT>2.0ug/L为临界值
ppt课件
18
细菌培养 血培养 是金标准
应在用抗生素前做 严格消毒 取血量要足(至少 0 .5mL)
已用抗生素者作L型细菌培养
疑为肠源性感染者行厌氧菌培养
ppt课件 19
脑脊液培养 尿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免疫疗法 静注免疫球蛋白 交换输血 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者输粒细胞 血小板减少者输血小板
诊断
❖ 高危险因素
❖ 临床症状体征 ❖ 周围血象改变 ❖ C反应蛋白增高 ❖ 确诊:血培养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1. 早用药 2. 静脉、联合给药 3. 疗程足 4. 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二、处理严重并发症
1. 抗休克 2. 清除感染灶 3. 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4. 减轻脑水肿
• 三、支持疗法 保暖、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维持血糖 和电解质正常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5×109 /L或>20× 109 /L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20 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血小板计数<100×109 /L
❖病原学检查
1. 细菌培养 血培养 脑脊液培养 尿培养 其他
2. 病原菌抗原检测
❖ 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 ❖ 鳌试验:阳性提示G-杆菌感染
2.感染发生在出生时 或出生后
3.常有脐炎、肺炎或 脑膜炎等局灶性感 染
一般表现
❖ 反应差
❖ 嗜睡 ❖ 发热或体温不升 ❖ 不吃 ❖ 不哭 ❖ 体重不增
出现下列症状时高度怀疑败血症
❖ 黄疸
❖ 肝脾肿大 ❖ 出血倾向 ❖ 休克 ❖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 停、青紫 ❖ 合并症: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 性关节炎、骨髓炎
特异性免疫功能
❖ Ig G
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易感染。 ❖ IgM、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 易感G-杆菌。 ❖ T细胞 处于初始状态,产生细胞因子低 下。
IgG IgM
临床表现
❖ 早发型
1.生后7天内起病
2.感染发生在出生 前或出生后
3.常呈暴发性多器 官受累
❖晚发型
1.出生后7天后起病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病原菌
我国: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 菌、幽门螺杆菌
欧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李斯特菌
Hale Waihona Puke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屏障功能差
❖ 淋巴结发育不全 ❖ C3﹑ C5 、调理素等含量低 ❖ 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 ❖ 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儿科学》
新生儿败血症
定义
•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 血液循环,并在其 中生长、繁殖、产 生毒素而造成的全 身性反应。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诊断
❖ 高危险因素
❖ 临床症状体征 ❖ 周围血象改变 ❖ C反应蛋白增高 ❖ 确诊:血培养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1. 早用药 2. 静脉、联合给药 3. 疗程足 4. 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二、处理严重并发症
1. 抗休克 2. 清除感染灶 3. 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4. 减轻脑水肿
• 三、支持疗法 保暖、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维持血糖 和电解质正常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5×109 /L或>20× 109 /L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20 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血小板计数<100×109 /L
❖病原学检查
1. 细菌培养 血培养 脑脊液培养 尿培养 其他
2. 病原菌抗原检测
❖ 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 ❖ 鳌试验:阳性提示G-杆菌感染
2.感染发生在出生时 或出生后
3.常有脐炎、肺炎或 脑膜炎等局灶性感 染
一般表现
❖ 反应差
❖ 嗜睡 ❖ 发热或体温不升 ❖ 不吃 ❖ 不哭 ❖ 体重不增
出现下列症状时高度怀疑败血症
❖ 黄疸
❖ 肝脾肿大 ❖ 出血倾向 ❖ 休克 ❖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 停、青紫 ❖ 合并症: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 性关节炎、骨髓炎
特异性免疫功能
❖ Ig G
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易感染。 ❖ IgM、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 易感G-杆菌。 ❖ T细胞 处于初始状态,产生细胞因子低 下。
IgG IgM
临床表现
❖ 早发型
1.生后7天内起病
2.感染发生在出生 前或出生后
3.常呈暴发性多器 官受累
❖晚发型
1.出生后7天后起病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病原菌
我国: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 菌、幽门螺杆菌
欧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李斯特菌
Hale Waihona Puke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屏障功能差
❖ 淋巴结发育不全 ❖ C3﹑ C5 、调理素等含量低 ❖ 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 ❖ 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儿科学》
新生儿败血症
定义
•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 血液循环,并在其 中生长、繁殖、产 生毒素而造成的全 身性反应。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