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方法的准则——E·迪尔凯姆
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论准则的再思考——以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理论探索为研究视域
2021第1期·总第567期自19世纪中叶以来,社会学在不到200年的历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特别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基于人类社会所呈现出的空前动荡与多重危机,社会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学界就社会学的内涵、研究对象、研究方论等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讨。
尽管如此,学界在对社会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理解上仍存在较大争议。
例如,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域出发,分别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侧重为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现象、社会过程、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互动、社会变迁、社会文化等。
这些争议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元问题,即何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论准则等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相信通过某种“回溯”,通过回到问题的“原点”,特别是通过对古典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回顾与研究,会对此问题的澄清有所裨益。
这种相信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当代俄罗斯‘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研究”(项目编号:19YJC7101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暨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摘要:作为社会学理论的早期奠基人之一,迪尔凯姆力图通过对社会学研究对象、方法等的探索,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理论。
在他看来,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并非任意的、主观的构造。
社会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它虽不是“物”,却有着“物”一般的客观属性,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合成性、客观性、外在性等特性。
而在这些诸多特性中,迪尔凯姆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普遍性和强制性,其他特性都是从这两个特性中衍生出来的。
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迪尔凯姆进而探索了社会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并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准则。
可以说,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的探讨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迪尔凯姆与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与社会事实作者:王谦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6期摘要:《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是迪尔凯姆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精要所在。
其中论述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是什么,以及研究社会事实应遵循的几大准则。
迪尔凯姆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从而使社会学区别于其它学科成为了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关键词:迪尔凯姆落后《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事实研究对象迪尔凯姆作为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代表人之一,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更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研究什么,以及怎样研究作出了明确的说明。
社会事实作为其中的重要概念,对之进行理解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迪尔凯姆正是从将社会学建立成为一门脱离哲学母体,并又具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特征的独立学科的方面,提出了社会事实这一概念,并将社会事实作为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对之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社会事实的问题,书中曾给出这样的定义:社会事实是“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1]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的特征。
要想很好地理解对社会事实的这一界定,我们可以从迪尔凯姆提出社会事实这一概念的意义的角度来入手。
一、迪尔凯姆提出社会事实这一概念,并将之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为了促使社会事实更进一步地脱离其哲学母体的影响。
在迪尔凯姆之前,孔德、斯宾塞等一批学者就曾为将社会学建立成为一门像自然科学一样的实证科学,并使之脱离哲学这一母体而努力。
其中,孔德作为社会学的创始人,首先提出了将社会学建成一门实证科学,并对实证主义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真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肯定的而非犹豫的,精确的而非模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2]在实证主义这一前提下,孔德主张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也是有规律的,对之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将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法]E迪尔凯姆著读后感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法]E迪尔凯姆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法]E迪尔凯姆著读后感在阅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本书后,我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E迪尔凯姆通过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实例,向我展示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这本书首先明确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社会生活中独立于个体意志之外的存在,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这一定义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具有明确的对象和范围。
E迪尔凯姆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必须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
他提出了“集体表象”的概念,用以描述社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共识性的认知和观念。
通过对集体表象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揭示社会规律。
E迪尔凯姆强调了比较研究应该遵循的原则,如公平比较、同类比较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这本书还强调了统计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
E迪尔凯姆认为,统计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为社会规律的发现提供有力支持。
他提倡研究者应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严谨的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社会结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E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严谨态度。
他提倡研究者应具备批判精神,不断质疑和检验现有的理论,以推动社会学的发展。
这一观点使我深受启发,明白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不断探索和求证。
第二篇范文:《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法]E迪尔凯姆著读后感——社会学的探索与启示在阅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本书后,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作者E迪尔凯姆通过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实例,向我展示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从而使我重新审视了社会学的探索与启示。
这本书首先明确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社会生活中独立于个体意志之外的存在,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这一定义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具有明确的对象和范围,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现象的实质。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涂尔干
一、社会现象的两种类型:
① 正常现象: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② 病态现象: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二、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标准:
①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对 于出现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 ②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 系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③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个检验就 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章 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必须从社会本身的性质中
去寻求对社会生活的解释。
具体准则:
①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 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 ②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 之中去寻找。
第六章 关于求证的准则
一 比较方法或间接的实验方法是社会学的求证 方法。 二 在各种比较方法中,共变法是社会学研究的 最好手段。 (一)共变法含义 (二)共变法的优越性
行分类。以数量有限的类型代替数量无限的个体进行研究和 做全面的分析。
二、社会类型的划分:
1、简单的多环节社会和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这是由 斡 尔朵或氏族的简单再现而形成的社会。 2、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这种社会是由若干简单合成 的多环节社会的并存或融合而产生的。 三、划分社会类型的原则: 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 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 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来区分出各类 变种。
第四章 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试评述迪尔凯姆的_社会学方法的准则_
2007年第23卷第5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3 N o.5 2007 (总第95期)JOURNAL OF NORTH UN IVERSIT Y OF CH INA(S OC I AL SC IENCE ED ITI ON)(Sum.95)文章编号:167321646(2007)0520015204试评述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Ξ杨 光(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 对迪尔凯姆著作之一《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进行了简单评述,介绍了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包括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如何去观察和解释研究对象的原则,以及社会学求证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社会事实;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共变法;社会种 中图分类号: C91206 文献标识码: AO n D urkhe i mΕs The Ru le s of S oc io log ica l M e thodYANG Guang;Ph ilo sophy and Soci o logy Co llegeΚShanxi U niversityΚT aiyuan030006ΚCh inaΓAbstractΠT h is p ap er m akes a b rief in troducti on and review of T he R u les of S ociolog ica l M ethod by E.D u rkhei mΚand review s h is soci o logical m ethodo logyΚincluding refinem en t of research ob ject of soci o logyΚp rinci p le of ob servati on and in terp retati on to research ob jectΚand detailed m ethod of soci o logical p robe.Key wordsΠsocial factΜT he R u les of Soci o logical M ethodΜcovariance m ethodΜsocial sp ecies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是社会学重要奠基人之一,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1858~1917年)社会学研究成果的代表作之一,在1895年正式出版。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埃米尔·迪尔凯姆(Émile Durkheim)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社会事实的研究以及他提出的社会学方法论对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迪尔凯姆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研究,试图揭示出社会的规律和秩序,并通过提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它们是社会行动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的行动。
社会事实具有强制性和客观性,它们可以限制和引导个体的行为。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包括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等,它们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迪尔凯姆提出了一种集体意识的概念,即社会事实存在于社会中的集体意识中。
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化的过程,将社会事实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并通过遵守社会规范来实现社会秩序。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对个体的行动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个体的行动是社会事实的体现和延续。
为了研究社会事实,迪尔凯姆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即社会学方法论。
他强调要用社会实证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即通过实证和数据来验证社会理论。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应该是一门客观而科学的学科,它应该通过建立理论框架和进行实证研究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原因。
迪尔凯姆还提出了一种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即比较研究法。
他认为,通过比较不同社会的社会事实,可以揭示出社会现象的共性和特殊性,并进一步理解社会的规律和变化。
迪尔凯姆的比较研究法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它对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迪尔凯姆的方法论引领了社会学从哲学和历史学走向科学的转变,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提供了启示。
总之,埃米尔·迪尔凯姆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研究,揭示了社会的规律和秩序,并通过提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书笔记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生平诸多重要著作之一。
在这部书中迪尔凯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应该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区分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划分社会类型等实证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准则。
这些内容使社会学从对象、方法和基础概念同哲学、历史学和心理学划清了界限,从而使社会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全文共有六章,加上第一版序言、第二版序言、引言及结论。
第一章阐释了什么是社会事实,第二章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三章论述了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现象还是病态现象的准则,第四章论述了划分社会类型的准,第五章论述了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五章探讨了社会学的求证方法。
第一版序言,涂尔干主要澄清了他把社会事实作为物的方法及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表明了他的主要目的。
涂尔干并不承认把他看作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唯一接受“理性主义者”的称号,并指出,他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即让人们看到,把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
他说人们所说的他的实证主义,不外是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
【P3—4】第二版序言,他指出,他想借再版的机会,对他已做过的全部说明作一些补充,对某些批评做出回答,并对某些问题加以新的明确的阐述。
针对他的方法刚问世时所遭到的误解和抵制,他主要做了以下事情:①针对有人说他的观点是实在论和本体论,阐述了自己关于意识的看法,他认为意识,无论是个人意识还是社会的意识,都绝非实体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现象的或多或少系统化了总体,他认为他的社会学并未排除精神因素,并对那些把并非他的观点,而以那些观点“符合他的原理”为由,而归到他身上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担忧;【P5】②阐述了他关于方法的立场,他说:“说到方法,我们所能做到的,永远只能是暂时的,因为方法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进”;【P6】③对关于他的观点引发的最大的两个争论的回应:a.关于他的方法论基础—把社会事实视为物这个命题,针对反对者的误解,他首先对物作了界定,他指出,凡是智力不能自然理解的一切认识对象,凡是不能以简单的精神分析方法形成一个确切概念的东西,凡是精神只有在摆脱自我,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由最表面的、最容易看到的标志转向不易感知的、最深层的标志条件下才能最终理解的东西,都是物。
原著选读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迪尔凯姆的整体感知简介埃米尔•迪尔凯姆(1858年-1917年)•法国早期社会学家,欧美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
•大学教师的一生•焦虑的一生:(1)仍被同事看做外人,代表着一个无权要求合法地位的学说。
为社会学争取合法性地位和一席之地绝不是坦荡顺利的。
(2)对手来自大学内部而不是外部。
学术生涯及总体评价:(1)认为哲学脱离时代,纠缠于神秘而琐碎的枝节问题。
(2)道德情怀:希望献身于一门能将纷扰时代的主要道德问题澄清、能实际指导当代社会发展的科学。
(3)建立社会学学科:对社会进行科学的研究,建立学科体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指引社会道德方向的手段。
一诞生1858年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埃皮纳尔的一个小镇的犹太教土家庭。
13岁时接受了传统的犹太教受礼仪式,信奉犹太教。
在他12、13岁的时候,法国遭受到德国普鲁士军队的入侵,紧接着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
中学时代在法国最好的中学之一。
1879年,两次落榜之后,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79—1882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二大学时期的生活(一)同学,他认识重大影响的年轻人。
生机论哲学家的亨利•柏格森未来的社会主义领袖让•绕勒斯哲学家布隆戴尔心理学家埃尔•雅内和哲学家戈布洛。
(二)教师历史学家菲斯泰尔•德•库朗热和哲学家埃米尔•布特鲁。
•1.他崇拜并学习菲斯泰尔•德•库朗热历史研究中的严谨和批判性的方法。
•2.又得益于布特鲁的哲学研究方法,即强调不同水平的现象之间的基本不连续性,强调从一种水平的分析转向另一种水平的分析的新奇之处。
以后,这种方法称为迪尔凯姆社会学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入校后,并未感到兴高采烈。
学习认真、被戏称为“玄学家”倡导一种科学精神:渴望得到到的学说的引导和真正科学的教诲。
学校应该培养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思考能力的人才。
三中学教员留学德国(1882—1886年24-28岁)1.迪尔凯姆毕业后到省立中学教书,执教哲学。
2.1885—1886年,赴德国留学一年,研习教育学、道德哲学、伦理学,接触与熟悉滕尼斯、齐美尔的社会学以及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并深受他们的影响。
自相矛盾的“社会事实”——评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和宗教仪式 ,因为它们既是集体 的,又是 道 :“ 如果 我们可 以把 行为方式看 成是社
累世的创造 ,具有一种各 方面的教育都教 会 事实的话 ,那么相反 ,我们却难把思想 导我们 去承认 和尊崇 的特 别 权威 ” uJ 。 j 方式和感觉方式也视为 同质的东西 。因为
千丝万缕的联 系。于是 ,在关于社会事 实
于个人 的 “ 外在性 ” 。正是通 过社会 与个 定 义 的论 证 过 程 中 ,迪 尔 凯 姆 出现 了与 最 人之 间 “ ” 的差 异 的论 证 ,迪 尔 凯 姆 后结论前后 矛盾 、模棱 两可的论述 : “ 质 这 试图 断 绝 社 会 学 研 究 对 象 与 心 理 学 的 类事实 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 ,但又具有使
这样 ,社会学便不可避免地附着于生物学 基础 。对 此 ,迪 尔 凯 姆 将 “ 会 事 实 ” 社
和心理学 。
作如下界 定 : “ 一切 行为方式 ,无 论它是 固定 的还是不 固定 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
被称为社会学奠基人 的迪尔凯姆终生
实践 着 自己 “ 证理 性 主义 ” 社 会学 家 个人 以约束 的,或者换句话 说 ,普 遍存在 实 的学术理想 。百年间 ,作为社会学三大理 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 固有存在的 ,不管 论流 派之 一 的 “ 实证 主 义 ”社 会 学 理论 其在个人身上 的表现如何 ,都 叫做社会事 ” 3 4 社会事 实是一 曾被 人们 奉 为 圭臬 ,后 又遭 到 不 断 的质 实 。 【] 在这个 定义中 ,“ 疑 ,再到被重新认识 。学术浮尘落定 ,留 种行 为方式 ” ,并 且具有 从外 部给 予约束
Cno R 品 评 录 l 1 h ,也是迪 尔凯姆从社会学研 究对象 中清 却从它们 的功 能 和这 种 约束 本 身得 到好
迪尔凯姆与社会事实——读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并 不 敢 说 曲 高 和 寡 , 至 少 目前 还 比 较 稚 嫩 。 所 以 , 论 但 无
二 十世 纪 “ 音 乐 ” 内 部结 构 如何 划 分 , 少 都 带 有 一 新 的 多 点 自 娱 自乐 的 无 奈 , 怎 么 样 来 突 破 这 种 “ 我 ” 该 会 而 自 应
析 》此 书 的立 意点 大 体 可 以反 映 出叶 松 荣 近十 年来 的学 术 研 究 方 向 与 学 术 成 果 价 值 , 信 在 拜 读 完 此 书 后 , 一 相 每 位 读 者 都 会对 西 方 二 十 世 纪 “ 音 乐 ” 一个 崭 新 、 面 新 有 全 的理解
的 自 由 , 时 也 是 对 广 大 听 众 没 有 义 务 的 自 由 ” 我 们 同 。 现 在 对 于二 十世 纪 “ 音 乐 ” 研究 就像 是在 自己 的 “ 新 的 土 壤 ” , 同 的 “ 种 ” 相 补 给 “ 料 ” 小 团 体 活 动 。 随 中 不 物 互 养 的 着 现 代 中 国 经 济 的 E渐 崛 起 . 国 人 的 个 人 素 养 无 疑 也 在 t 伴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步 伐 不 断 提 高 ,但 是 与 现 代 文 明 的 发 展轨 道 似 乎契 合 的并 不 是非 常 完 整 ,因此对 于 上 述 问题
特 征 的 独 立 学 科 的方 面 , 出 了社 会 事 实 这 一 概 念 , 提 并
社 会 学 方 法 论 的 精 要 所 在 。 其 中论 述 了社 会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 社 会 事 实 是 什 么 , 以 及 研 究 社 会 事 实 应 遵 循 的 几 大 准 则 。 尔 凯 姆 把 社 会 事 实作 为 社 会 学 研 究 对 象 , 而 迪 从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三、内 容 介 绍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事实 (一)含义 (二)社会事实的特征 第二章 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基本准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第一、社会学研究要坚持价值中立原则。 第二、必须对研究对象下操作定义。
第三、社会学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第三章
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 现象的准则
一、 关于通常所用的评价、判断标准
(一)疾病与健康的对比 (二)正常现象与病态现象 (三)平均类型(正常类型)与特殊类型 (病态现象) (四)重视年龄的变化
二 找出关于事实的正常性即它的普遍性的原因有利于检 验前面所述方法之结果。 验前面所述方法之结果。
第四章 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一 划分社会种(社会类型) (一)划分的必要性 (二)划分的意义 (三)划分社会种的方法 二、翰尔朵 (一)关于简单社会的定义:翰尔朵
(二)分类原则的总结
三、社会种同生物种的区别
第五章 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一、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是迪尔凯姆社会学研 究的解释原则 二、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一)批判之前的社会学家所普遍采用的目的论方 法。
(二)迪尔凯姆对目的论会学解释中的意义
(一)社会内部环境 (二)社会内部环境中影响社会现象发展的 两个属性 (三)认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第六章
关于求证的准则
一 比较方法或间接的实验方法是社会学的求 证方法。 二 在各种比较方法中,共变法是社会学研究 的最好手段。 (一)共变法(相关分析)含义 (二)共变法的优越性 (三)多种比较方式的使用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迪尔凯姆
思考题
1. “社会事实”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事实” 2.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3.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4.如何理解迪尔凯姆的原因分析和功能分析? 4.如何理解迪尔凯姆的原因分析和功能分析? 5.《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5.《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的写作目的和 意义是什么?
迪尔凯姆《社会学的方法准则》存在的两个问题——从“科学主义方
2019年第8期(总第158期)No.8-2019Serial No.158理论观察Theoretic Observation••社会学研究迪尔凯姆《社会学的方法准则》存在的两个问题从“科学主义方法论”和“独断的社会本体论”谈起秦文鹏,邸家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150028)摘要:迪尔凯姆创建他的社会学方法论的时候,强调了如何用科学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剪裁使之适应于科学方法论,但他忽略了依托"社会”这一不同于自然物的研究对象,对科学方法论进行相应的改造。
这就阻碍了对迪尔凯姆研究难以在其伟大发现基n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事实上,迪尔凯姆完成了用科学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切割适用的过程,但却没有进行必要的依托社会现象特性对其引入的科学主义方法论改造。
回顾这个过程,对深入理解g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流派、甚至对深受其影响的整个社会学学科理论框架都具有尤为重要的“自觉”意义。
关键词: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准则;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9)08—0095—04迪尔凯姆是社会学创始人之一,他对社会学的贡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社会学找到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尊严”。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可能泛泛的界定为“社会”,因为这个概念太大了,要是这么界定的话,所有的社会科学学科都是社会学的子学科了。
社会学必须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刻画出属于自己研究领地的“社会侧面”。
迪尔凯姆正是运用他的研究方法为这门学科确立了属于自己学科的研究对象一集体表象(不简单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结构性社会侧面)。
社会由人组成之后,就有了自己的运行规则,开始反过来制约人。
社会学研究的就是各种社会侧面中的这个由人组成反过来又制约人的结合状态。
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如果说“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从思想上指出了人创造了金钱,反过来金钱又将奴役人的可能”、是反抗物质性社会氛围对人的改变,那么迪尔凯姆社会事实的概念,就是直面这个物化的社会,了解这个异化了的个体间结合形式(结构),进而调控社会运行。
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由E.迪尔凯姆所著。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又名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第一版序言中,作者认为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可能最有妨碍于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要打破常规思维去研究社会学这门学科,要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散到人们的行为中去,把人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加工之后,作为行为准则。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事实,作者一直主张客观的看待社会事实。
在第二版序言中,作者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视为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并对从中引起的争议进行了辩驳。
读者由此不仅思考,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有几个问题急需解决:社会事实的定义是什么呢?物的理解是什么呢?社会事实与物之间又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呢?第一章,作者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事实。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的因自身的明显特征而又别于其他自认科学所研究的对象的现象群,即有一类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是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这类社会事实没有个人作为基础,就只能以社会为基础,例如教派、政治派别、文学流派或同业公会等。
通过对这类事实特征的描述与比较,得出社会事实的定义。
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是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固有存在的,不管其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第二章,论证了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的基本准则。
序言中,作者理解物是与观念对立的,是智力不能自然理解的一切认识对象,对物的理解不能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受自己观点的影响,要用客观公正的心态观察。
首先,作者批判了现有的社会学研究,他认为,时至今日,社会学所专门研究的几乎都是概念,而不是物。
社会学原著导读
社会学方法准则——解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内容摘要】:埃米尔·迪尔凯姆使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早期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他通过学科分析和论证,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他认为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要把社会事实当作可观的社会项研究,因为它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且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他还通过《社会分工论》提出了界定社会事实的客观标准。
同时,迪尔凯姆还强调要正确辨认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用科学的方法区分了社会现象,并确定了社会种是区分社会事实的关键。
此外,他指出社会事实可以用另一个社会事实来解释,而要用比较的试验方法来求证原因。
迪尔凯姆致力于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学奠定基础,使社会学在对象、方法和基础概念上同哲学、历史学和心理学划清了界限,并推动社会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①【关键词】:迪尔凯姆社会事实客观标准社会种比较方法【正文】:迪尔凯姆是早期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是法国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迪尔凯姆早期最基本的主要著作,奠定了他的思想理论基础。
他认为社会学是对社会事实进行实证研究的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事实”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也是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定的研究对象。
他围绕着“社会事实”的概念,提出了确定社会事实的客观标准,并强调辨认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而作为中间媒介的社会种是关键。
对于社会事实的解释,迪尔凯姆更强调要以另一个社会事实,即用社会性来解释社会性。
他提出了论证社会事实原因的比较的试验方法,只有进行空间、时间上的比较研究,才能达到社会学论证的科学目的。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既不同于孔德所建立的那种包罗万象的带有思辨哲学色彩的宏大理论体系,也不同于那种在个体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对社会现象所做的推演和解释。
他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使社会学成为具有坚实基础的独立学科。
一、客观的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迪尔凯姆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社会学名著导读作业——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第二版序言》一、作者简介(一)生平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迪尔凯姆。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
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
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
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后面会发现他的著作中很多地方是与心理学做比较)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
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
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
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
(二)主要著作(四部)1、《社会分工论》又译《劳动分工论》,也就是他的博士论文。
这部著作主要研究“社会的秩序”问题,提出了一些著名的概念,如“机械团结”(对应传统社会)、“有机团结”(对应现代工业社会)等。
(1893年,当时35岁)2、《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篇序言即为本书而作。
(1895年,37岁)链接一:《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的结构(以狄玉明译法国巴黎费力克斯.阿尔冈出版社1919年版为参)全书结构:总的来说,本书分为“两序一引六章一总结”,即两篇序言(第一版序、第二版序),一篇引言,六个章节加一个总结。
主体部分(六章):第一章:什么是社会事实第二章: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三章: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第四章: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第五章: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第六章:关于求证的准则3、《自杀论》涂尔干最著名的著作,也是最能体现他的实证研究主张的著作。
浅评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学 术 论 坛247 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是社会学创始人之一迪尔凯姆的代表作,该书在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的发展历程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仅社会学具有的独特性质的社会实在,而社会实在则依赖各种社会事实赖以成立。
此书共分五章,分别介绍什么是社会事实,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以及求证的准则。
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1.1社会事实的定义迪尔凯姆认为所谓社会现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社会普遍现象。
日常语境中所谓社会现象通常指社会中发生的一般现象,如按此种理解,则社会现象的涵盖范围就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
丧失了其单独存在的意义。
但社会中的确存在一种既有的团体现象,即为“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具有特殊的性质。
它是存在于个人身体之外的行为模式,思维方法以及感觉方式,通过强制性的力量作用于每一个个人。
迪尔凯姆与孔德、斯宾塞等古典理论家机械研究社会现象相反,它将研究建立在社会所特有的“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的事实”之上。
1.2社会事实的特征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现象是外在于个人意识的。
换言之,个人意识状态与集体心灵结合所构成的集体意识状态,根本上完全不同。
社会虽然是由个人组成,但是这种由个人组合成的社会的性质具有了超越个人的独特异质。
这种异质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外在性或客观性。
社会事实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是客观和外在的,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
社会生活中例如法律、道德、风俗、宗教等制度都是外在于个人的意志之外而又必须遵守的。
相应地,个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意识中也含有一定程度的集体成分,并独立于个体之外。
第二,强制性。
迪尔凯姆发现在社会事实与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强制性的关系。
也即是表明社会事实对个体产生着极强的约束性作用。
社会学的方法准则读书报告
述评: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方法的背景社会学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由孔德在实证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
他的社会学既无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又无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继孔德之后,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宾塞试图明确社会学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开展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但也没有涉及方法问题。
而对于一门科学能否独立存在,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涉及到某种独特的“客观现实”,是否拥有独立的研究对象。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本论述社会学方法的著作中,迪尔凯姆意在说明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独特对象,以区别于其它的学科,以及它所使用的特别方法,从而使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成为可能。
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主要内容(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迪尔凯姆提出,应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社会事实是什么呢?在此,应对社会事实下一个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1]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是一种团体现象,是团体的信仰、倾向和习俗这类东西构成了社会事实,绝不能等同于纯粹的个体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对个人的强制性与社会事实的普遍性。
首先,社会事实的外在性表现在“它的存在不依存于它的团体内部扩散时表现于个体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在团体内部的扩散来界定它”。
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体之外,而不同于那些存在于个体身内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现象。
其次,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事实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最后,社会事实普遍性的普遍性指的是社会事实是全社会成员共有的特征,而不是个别人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E·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12月第一版,新图C91-03/5-1一、序言(P2)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可能最有碍于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所以大家应当警戒第一印象的影响。
(P3)我唯一能接受的称号是理性主义者。
实际上,我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即让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人们所说的我们的实证主义,不外是这种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
(P7)把某一类事实作为物来考察,并不是把它们归到这一或那一实在的范畴,而是以一定的心态观察它们。
在着手研究事实时,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事实的存在持完全不知的态度;事实所特有的各种属性,以及这些属性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内省去发现。
(P9)社会学家应该在进入社会世界时,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未知世界。
他们应该认识到,他们所要处理的事实的规律和生物学尚未形成以前生命的规律一样是不可预测的。
(P13)我非常清楚,社会生活的内容不能通过纯心理学的因素即个人意识的状态来解释。
(P16)我把能对个人意识产生强制作用这一特性上可以认识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视为社会事实。
(P18)社会强制之所以具有完全特殊的性质不是来因于社会分子的某种组合十分严密,而是来因于某种社会表象具有权威性。
社会约束观念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它承认集体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是存在于个人之外的现实。
二、什么是社会事实(P25)社会事实就是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P26)我们的大部分观念和意向并不是我们自己形成的而是来自于外界,所以,它们只能强制我们承认他们,尔后进入我们的头脑。
还有一些也具有同样的客观性,也同样对个人产生影响但没有结晶化形式的事实,即人们所说的社会潮流。
(P30)一种现象要成为集体现象,除非它是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现象,或者是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现象,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毫无疑问,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集体的(即多少带点强制性的),而不是因为它是普遍的,所以它才是集体的。
这是一种强加于个人而后再由个人重复的团体状况。
(P31)一个社会事实,只是由于它有或能有从外部施及个人的约束力才得到人们的承认,而这种约束力的存在则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惩罚的存在,或者由于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打算侵犯它的一切企图进行抵制,而得到人们的承认。
注意到社会事实还有第二个基本特点,即它的存在不依存于它在团体内部扩散时表现于个体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事实在团体内部的扩散来界定它。
(P34)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三、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P37)我们的思考不是设法去理解既有和现有的事实,而是企图去直接完成那些更加符合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的新事实。
培根所说的通俗观念或预断观念,他指出这两种观念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用它们代替了事实。
这些都是假象,即是一种使我们对事物的真相产生幻视而误认为事物本来就是这样的幻影。
(P40)一个民族代替另一个民族,不是使后者增加某些新的特点的简单延续。
它已是另一个民族,它的某些特性比原来多了,而另一些特性则比原来少了。
它组成一个新的个体,而所有这些单独的个体,由于各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不能把它们作为同样的个体排列成一个连续不断的系列,尤其不能把它们排列成一个唯一的这种系列。
(P43)正如我们对于可感知的物的表象是来源于这种物本身,并相当准确地反映着该物一样,我们对于道德的表象则是来源于我们现行的道德准则的作用本身,并概括地体现着它们;因此,跟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存在着的物体,而不是庶民百姓关于物体的观念一样,伦理学研究的材料是这些道德准则,而不是我们关于道德的粗浅看法。
由于没有达到这样的认识,人们就把只能作为道德的末节的东西,即道德在个人意识中持续存在并欲长期留存的方式作为道德的基础了。
(P47)社会现象是物,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物来研究。
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研究,就是把社会现象作为构成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实物论据来研究。
我们不能先验地知道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种不同的潮流,而只是沿着潮流上溯到源头以后,才能知道它们来源于什么观念和是否有这种观念。
我们应该使社会现象与在头脑中把他们表象出来的主体分开,而对社会现象本身进行考察。
我们要把社会现象作为外在的物从外部来研究。
(P51)对于社会学家来说,无论是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时,还是在进行论证的过程中,都必须绝对禁止实用科学之外的和不是为科学所需要而制造的概念。
(P54)我们要从外在的特点中去寻找基本定义的内容。
另外,这个定义显然应该毫无例外地和不加区别地包含具有这一相同特点的全部现象。
(P55)只应取一组预先根据一些共同的外在特征而定义的现象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把符合这个定义的全部现象收在同一研究之中。
(P63)原则上可以这样说:社会事实越是充分地摆脱体现它们的个体事实,就越能使人得到客观的表象。
因为一切客观性的条件,是要有一个固定的、始终如一的、使表象能够联系起来的、能使感觉排除一切变化不定的因素即主观因素的基准点。
四、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P66)一种是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另一种是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前者为正常现象,后者为病态现象。
(P68)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为事实本身所固有的、并能使我们科学地分辨出各类社会现象中的健康与病态的客观标准,科学就可以在忠于自己固有的方法的同时照亮实践。
(P70)在一个健康的机体内,每一个器官可以说都有其有用的职能;每一种内部状态都准确地反映在某一外部条件之一,从而,有助于保持生命的平衡和减少死亡的机会。
(P73)一切社会现象也同生物现象一样,可以在保持在本质的条件下因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态。
但这些形态只有两种,一种形态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全体,不是存在于所有的个人身上,而是散见于大部分个人身上。
另外的一种形态,则是特殊的形态,它们不仅只存在于少数个人身上,而且只存在于出现了这种形态的个人身上。
我称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为正常现象,称其他事实为病态现象或病理现象。
如果把以最常见的形态最平凡地出现于同一种内的属性归纳为一个整体,即归纳为一种抽象的个性,将由此得到的假设的存在称为平均类型,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平均类型是正常类型,而一切不符可健康标准的现象都是病态现象。
(P78)我们对于现象的正常性的解释必须与我们所研究的种的生存条件联系起来,即根据该现象是生存条件必然造成的机械性结果,还是使人的机体适应生存条件的手段,来解释现象的正常性。
(P79)社会学家通过观察证实事实是普遍的以后,再追溯过去曾决定过这个普遍性的条件,进而研究这些条件是否现在仍然存在,或者相反,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
(P82)三条准则A: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时,对于出现在这个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
B: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系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C: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检验就是必不可少的。
(P84)没有一种现象清晰地带有正常状态的全部标志,因为一种现象是与整个集体生活的条件有密切联系的。
(P91)社会学的直接目的在于研究正常;类型,但是,如果最普遍的事实也可以使病态的,那就有可能永远在事实中找不到正常类型。
五、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P96)真正的实验方法主张不用那些只是由于数量特多才有证明力,并由此往往得出可疑的结论的常见事实,而是愿意用不管数量多少,但本身具有科学价值和意义的决定性事实,或培根所说的“判定性或裁决性”事实。
(P99)“简单”一词只有在表示整体中完全没有部分时才有确切的意思。
因此,应当把简单社会理解为其中没有比它自己还简单的社会的一切社会,它不仅现在只有一个环节,而且不带有以往曾经有过无数个环节的任何痕迹。
(P102)每一高级类型都是通过同一类型里的社会,即最靠近它的低级社会的再现而形成的。
不过,以不同高度居于社会类型系谱上的不同种的社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种,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
(P103)分类的原则是: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区分出各类变种。
(P104)社会种的属性只能存在一代,因为不能逐代加强。
事实上,从原则上来说,新产生的社会与产生它的社会并不属于同一个种,因为后者系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的,是另一种全新的结构。
六、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P107)在社会学上,只要社会事实不因它的特殊的非物质性而使我们错误地以为它失去了全部固有的实在性。
因为每一社会事实都是一种力量,而且是一种支配我们的力量的力量。
(P109)只有个人差异的不断发展,就预示着个人的兴趣和嗜好将有更大的差异,从而必然造成分工的后果。
(P110)人的需求只有在自身也进化的条件下影响社会的进化,而它所经历的变化用本身没有任何目的的原因来解释。
(P111)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
应该确定的是,我们所研究的社会事实与社会机体的普遍需要是否一致。
(P113)要对社会生活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就必须指出反映在社会生活上的各种现象是怎样互相协助,以使社会自身达到和谐并与外界保持和谐的。
(P114)既然一切都来自于个人,所以一切解释也就必须由个人开始。
况且社会中除了个人的意识以外,再无任何东西存在。
因此,社会的全部进化的原因也只能存在于个人意识之中。
由此可知,社会学规律只能是更为一般的心理学规律的一个分支。
(P115)孔德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事实是进步的;而另一方面,这种进步又依存于纯心理因素,即依存于促进人性不断发展的倾向。
(P116)社会只是以个人在它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为媒介才具有了原因的效力。
因此,一切都永远只能来自人的原初的或派生的本性。
工业社会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个人的自由及其自然冲动,使个人摆脱一切社会束约。
(P118)必须从社会本身的性质中去寻找对社会生活的解释。
实际上,我们知道,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限地超越个人,所以社会能将被它的权威所神圣化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强加于个人。
这种压力由群体施于个体,是社会事实的特殊标记。
(P119)社会并不是个人相加的简单总和,而是由个人的结合而形成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则是一种具有自身属性的独特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