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教案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社会学》教材第六章“贫困与反贫困”展开,详细内容包括:贫困的定义与分类、我国贫困状况及特点、精准扶贫政策解读、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贫困的定义、分类及我国贫困状况,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提高政策执行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贫困群体的责任感,激发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贫困的定义与分类、我国贫困状况及特点、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贫困地区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贫困状况,引发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贫困的定义与分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贫困状况。
3.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分析我国贫困状况及特点,引入精准扶贫政策,详细解读政策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 随堂练习:设计关于精准扶贫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贫困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贫困状况及特点3.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4. 精准扶贫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答案示例:优点:政策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持续性,有利于提高扶贫效果。
不足: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一刀切”现象,部分扶贫措施不够精准。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以及如何参与扶贫工作。
答案示例:精准扶贫是针对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旨在提高扶贫效果,实现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扶贫工作,关爱贫困群体。
精准扶贫学习教案

精准扶贫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原理》第八章“贫困与发展”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 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2. 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与政策;3. 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意义及主要措施;2. 使学生掌握我国精准扶贫的政策及实践案例;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精准扶贫的概念、措施及我国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案例资料、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贫困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贫困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精准扶贫。
2. 知识讲解(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2)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与政策;(3)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3.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一个贫困山村的精准扶贫案例,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2. 内容:(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2)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与政策;(3)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精准扶贫的概念及其意义;(2)列举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3)分析一个你了解的精准扶贫案例,谈谈其成功之处。
2. 答案:(1)精准扶贫是指针对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现扶贫目标的一种扶贫方式。
其意义在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人口。
(2)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
(3)成功之处在于: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扶贫合力;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取材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关爱他人”的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精准扶贫、关爱贫困人口等方面,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知道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关心贫困人口,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参与精准扶贫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学会如何参与精准扶贫活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心贫困人口,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贫困地区孩子生活现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精准扶贫。
2. 讲解:介绍我国精准扶贫政策,让学生了解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方法和途径。
4. 实践演练: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参与精准扶贫活动,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关爱他人2. 内容:a. 精准扶贫的定义和内涵b.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c. 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 精准扶贫的方法和途径e. 学生的参与和责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参与精准扶贫活动,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2.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关爱贫困人口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改进。
精准扶贫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精准扶贫政策与实施课时: 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意义。
2. 熟悉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
3. 掌握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方法和途径。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1. 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意义。
2. 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
3. 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 理解精准扶贫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 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对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贫困问题的严重性。
2.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贫困?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引发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兴趣。
二、讲解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意义1. 介绍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历史背景。
2. 解释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三、分析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1. 介绍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框架,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政策。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四、讨论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法和途径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政策落到实处。
2. 讨论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精准扶贫的背景、政策体系、实施方法和途径。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和感悟。
二、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家庭中践行精准扶贫?- 如何在社区中参与精准扶贫?- 如何在个人成长中体现精准扶贫?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贫困问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估其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精准扶贫教案

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的背景、意义和实施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和实施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二、课程主体1.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介绍精准扶贫的定义、目标、原则和实施路径。
- 分析我国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2. 精准扶贫实践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如农村电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分析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角色和作用。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和想法。
3. 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 参加国家扶贫项目,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
- 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和帮扶工作。
- 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活动。
4. 精准扶贫实践技能培训-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开展公益活动等。
-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习借鉴。
三、课程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目标。
2.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15分钟)- 教师讲解精准扶贫的定义、目标、原则和实施路径。
3. 精准扶贫实践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 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15分钟)- 教师介绍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分享成功案例。
5. 精准扶贫实践技能培训(20分钟)- 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开展公益活动等。
6. 课程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 学生对精准扶贫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优质教案(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关爱社会,助力扶贫”的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掌握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关爱社会、积极参与扶贫行动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备参与扶贫行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积极参与扶贫行动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精准扶贫案例视频、扶贫政策文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精准扶贫的概念、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精准扶贫的优势。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精准扶贫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扶贫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参与精准扶贫行动。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设计一组扶贫方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贫困人群,传递正能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2. 主要内容:(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方法(2)我国扶贫政策的背景与意义(3)关爱社会,积极参与扶贫行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为贫困地区设计一份扶贫方案。
2. 答案:(1)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致贫原因。
(2)针对致贫原因,提出具体的扶贫措施。
(3)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长期扶贫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社会、积极参与扶贫行动的意识。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扶贫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精准扶贫+奉献爱心+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奉献爱心+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地区群众,增强社会责任感。
3. 通过爱心奉献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精准扶贫的含义和意义2. 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和成果3. 爱心奉献的方式和意义4. 班会活动安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精准扶贫的意义和重要性,爱心奉献的活动安排。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精准扶贫,激发他们的爱心奉献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和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与成果。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爱心奉献的方式和班会活动安排。
3. 实践法:组织爱心奉献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精准扶贫的含义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扶贫工作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和成果,让学生了解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贫困地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贫困群众的生活困境,激发他们的同情心。
4. 爱心奉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贫困地区群众奉献爱心,讨论爱心奉献的方式和班会活动安排。
5. 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爱心奉献的想法和活动安排。
6. 总结提升:总结班会内容,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爱心奉献活动。
8. 组织爱心奉献活动: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策划并组织一次爱心奉献活动,如捐款、捐物等。
9. 活动总结:对爱心奉献活动进行总结,表彰积极参与的学生。
10. 跟踪反馈:关注学生在课后对精准扶贫和爱心奉献的践行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精准扶贫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扶贫工作现状和成果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爱心奉献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资源:1. 精准扶贫相关资料:政策文件、贫困地区故事等。
2. 爱心奉献活动资源:捐款箱、物资捐赠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避免过于沉重的氛围。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七单元《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中的第3节“携手共进,消除贫困”。
具体内容包括:贫困的内涵与成因、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意义与实施、青少年如何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贫困的内涵、成因及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人口,积极参与消除贫困的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为消除贫困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贫困的成因、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意义。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积极参与消除贫困的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贫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贫困问题。
(2)提问:你们对贫困有什么了解?贫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2. 讲授新课(1)讲解贫困的内涵、成因及我国精准扶贫政策。
(2)分析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意义和实施情况。
(3)讨论:青少年如何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贫困地区青少年助力脱贫攻坚的事例。
(2)提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助力脱贫攻坚?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贫困的成因及我国精准扶贫政策。
(2)讨论: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为消除贫困贡献力量?(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除贫困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消除贫困的行动,为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六、板书设计1. 贫困的内涵与成因2.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意义实施3. 青少年在消除贫困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贫困的成因及我国精准扶贫政策。
(2)谈谈你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为消除贫困贡献力量。
2. 答案:(1)贫困成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等。
精准扶贫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

精准扶贫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第二章第五节“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与成效、如何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意义以及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与成效。
2.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及其成效。
重点:精准扶贫的概念、意义以及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与成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贫困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贫困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精准扶贫。
2. 新课内容:(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讲解精准扶贫的定义、背景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阐述精准扶贫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消除贫困的重要性。
(2)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与成效:介绍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分析成功案例。
(3)如何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如何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精准扶贫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2. 内容:(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2)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与成效(3)如何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精准扶贫的概念及其意义。
(2)结合教材,分析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
(3)请运用哲学原理,谈谈如何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
2. 答案:(1)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实现扶贫资源的精准投放,提高扶贫效果的一种扶贫方式。
精准扶贫方案教案

精准扶贫方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社会研究》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贫困与反贫困”,主要详细学习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策略及其在我国的具体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和策略,理解其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具体贫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参与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的策略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及其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扶贫工作的成果,引发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和策略。
3. 实践情景引入:引入一个具体的贫困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的贫困原因,提出精准扶贫的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策略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设计精准扶贫方案,并进行展示。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方案2. 内容:精准扶贫概念精准扶贫原则精准扶贫策略实践案例:某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本节课所学的贫困地区案例,设计一个精准扶贫方案。
贫困原因分析精准扶贫策略扶贫措施及实施步骤预期效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和策略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扶贫政策,了解不同地区的扶贫经验,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参与扶贫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精准扶贫的策略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教案

精准扶贫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和贫困原因;2. 掌握精准扶贫的定义和目标;3. 了解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政策;4.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材准备1. PowerPoint 幻灯片:贫困地区的情况和原因、精准扶贫的定义和目标、精准扶贫的措施和政策;2. 视频资源:关于贫困地区的纪录片片段。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贫困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和思考;2. 播放与贫困地区相关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并关心贫困地区的意愿。
主体:1. 贫困地区的情况和原因(15分钟)a. 通过幻灯片展示贫困地区的一些基本情况,如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等;b. 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贫困地区的原因,如自然灾害、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等;c. 引导学生讨论贫困地区的原因,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
2. 精准扶贫的定义和目标(10分钟)a. 通过幻灯片展示精准扶贫的定义和目标,即通过精准的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和民生福利等;b. 引导学生思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并与传统的扶贫方式进行比较。
3. 精准扶贫的措施和政策(20分钟)a. 通过幻灯片展示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如精准识别贫困户、分类施策、因户施策等;b.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其中的一项措施或政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c.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结合幻灯片进行全班讨论。
4. 自己为贫困地区发展贡献力量(10分钟)a. 提问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何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b.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进行班级分享和讨论。
总结:1.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2. 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对贫困地区的意义;3.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在未来为精准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贫困地区的情况和原因,理解精准扶贫的定义、目标以及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中学生精准扶贫教案

中学生精准扶贫教案教案名称:中学生精准扶贫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贫困现象和扶贫政策的基本情况;2. 培养学生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和关心;3. 培养学生爱心和公益意识;4.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贫困地区的现状及成因;2. 扶贫政策的种类和具体内容;3. 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意义和方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资料;2. 扶贫政策宣传材料;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贫困地区的现状及成因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资料,引入贫困地区的现状和成因的讨论。
2. 学生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贫困地区现状的认识。
第二课时:扶贫政策的种类和具体内容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扶贫政策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2. 学生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对扶贫政策的种类和具体内容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意义和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意义和方式。
2. 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精准扶贫,并提供具体的参与方式和建议。
第四课时: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活动1. 学生小组选择一种参与方式,并提出具体计划。
2. 学生小组向全班汇报计划,并征求全班意见。
3. 学生小组按计划实施活动,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4. 学生小组向全班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时的表现;2. 学生参与精准扶贫实践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情况;3. 学生对贫困地区和扶贫政策的理解情况;4. 学生对精准扶贫意义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当地扶贫官员或相关人士到班级进行讲座和交流;2. 组织学生到当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活动;3.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助力当地的扶贫工作。
大学思政课精准扶贫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投身扶贫事业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一、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 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历程2.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3. 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和任务二、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1.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2. 精准制定扶贫措施3. 精准落实扶贫资金4. 精准考核扶贫效果三、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1. 积极参与扶贫实践,发挥自身优势2. 关注扶贫事业,宣传扶贫政策3. 培养社会责任感,助力脱贫攻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扶贫事业有多少了解?2. 引导学生思考:扶贫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二、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 介绍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2. 阐述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背景和重要意义,强调其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识。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1. 介绍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制定措施、精准落实资金、精准考核效果等。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精准扶贫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1. 讲解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如参与扶贫实践、宣传扶贫政策、培养社会责任感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扶贫事业,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作用的论文。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节“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重点学习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及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背景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及实践案例的理解。
重点: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贫困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贫困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入精准扶贫的话题。
2. 讲解新课(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背景介绍精准扶贫的定义、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详细讲解扶贫开发政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实践案例分析我国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如“扶贫车间”、“电商扶贫”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析精准扶贫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的概念、背景2. 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扶贫开发政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3. 精准扶贫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精准扶贫的概念及背景。
(2)列举我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
(3)分析一个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谈谈你的启示。
2. 答案:(1)精准扶贫是指针对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实现扶贫到户、扶贫到人。
(2)扶贫开发政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
(3)案例:扶贫车间。
启示: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精准扶贫初中教案

精准扶贫初中教案
课时:1课时
年级:八年级
教材:《道德与法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和目的。
2.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
3.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地区人民,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和目的。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播放我国扶贫工作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扶贫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和目的。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关爱贫困地区人民,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1. 教师展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
2. 学生分享自己从案例中学到的知识和启示。
五、实践与反思(10分钟)
1. 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贫困地区人民,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计划,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和行动。
3. 学生对贫困地区人民的关爱之情。
精准扶贫教案大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身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精准扶贫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1. 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目的。
2. 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
3. 大学生如何参与精准扶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精准扶贫政策。
2. 如何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
2. 学生提前收集精准扶贫政策的相关信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贫困现状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精准扶贫政策1. 教师详细讲解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如何参与精准扶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精准扶贫中的责任和使命。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心得体会。
2. 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精准扶贫活动,为贫困地区贡献力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是否得到提高。
3. 学生参与精准扶贫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效。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扶贫教案怎么写范文模板(3篇)

第1篇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例如:《精准扶贫政策解读与实践活动》)2. 教学对象:(例如:初二年级)3. 教学时间:(例如:40分钟)4. 教学地点:(例如:教室)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精准扶贫政策相关资料。
3. 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2. 学生准备:1. 收集有关贫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分组讨论,准备实践活动方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贫困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贫困问题的关注。
2. 提问:我们能为贫困地区做些什么?2. 讲解精准扶贫政策:1. 介绍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分析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3.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践活动方案。
2. 实施实践活动,如: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开展支教活动等。
3. 分享活动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4. 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感受,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3. 引导学生关注贫困问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教师评价: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 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资源1. 精准扶贫政策相关资料。
2. 贫困地区图片、视频等。
3. 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关注贫困问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1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六单元《关注社会,助力发展》中的第15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以及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措施,认识到精准扶贫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的原则和措施,以及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教学重点: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以及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精准扶贫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 知识讲解:(1)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
(2)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3)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真实的精准扶贫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例题讲解: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精准扶贫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8.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就精准扶贫的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2. 内容:(1)含义、意义(2)基本原则(3)主要措施(4)实践与成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
(2)列举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3)谈谈你对精准扶贫的认识和体会。
2. 答案:(1)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现扶贫到户、扶贫到人。
(2)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有: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
精准扶贫授课教案

精准扶贫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社会与文化》第二章第四节“精准扶贫,共圆小康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我国扶贫开发的背景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含义;掌握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认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含义及其背景。
2. 使学生掌握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了解其在我国的实施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精准扶贫的含义,掌握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扶贫开发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贫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精准扶贫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政策的发展。
3. 内容讲解:(1)精准扶贫的背景: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精准扶贫的含义:什么是精准扶贫,它与传统扶贫方式的区别。
(3)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
(4)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以实例介绍精准扶贫在我国的应用及成果。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所在社区开展精准扶贫活动,提出具体措施。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共圆小康梦2. 内容:(1)精准扶贫的背景(2)精准扶贫的含义(3)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4)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
(2)谈谈你对精准扶贫的理解。
(3)列举至少三种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略。
(2)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效果,实现扶贫目标。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到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地区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精准扶贫的定义和背景2. 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和成果3. 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案例4. 学生如何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贫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和同情。
2. 讲解精准扶贫:介绍精准扶贫的定义、背景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和成果。
3. 分析精准扶贫措施:讲解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4. 学生参与扶贫:讨论学生如何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如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精准扶贫的概念、背景和措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贫困地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情况。
3. 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扶贫工作现状和成果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精准扶贫措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活动1. 观看扶贫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精准扶贫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扶贫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每个小组提出具体的扶贫计划。
3.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扶贫计划,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或疑问,共同讨论完善扶贫方案。
七、教学资源1. 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文件2. 贫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扶贫纪录片4. 学生分组讨论的模板和指导性问题八、教学安全1. 在讨论敏感话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2. 确保学生在分享个人经历或观点时,不涉及隐私和不适当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资助政策宣传课教案
主题:宣传扶贫资助政策
目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宣讲政策,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扶贫资助政策知晓率,实施精准资助,今天开展“扶贫资助政策”宣讲课。
一、扶贫资助政策的内容
国家提出的扶贫资助政策涉及面比较广,政策也比较多,今天老师重点宣讲和你们密切相关的内容,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二、义务教育阶段
(一)免除学杂费: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现行标准每生每年小学685元、初中885元),学校相应降低义务教育学生收费标准。
(二)免费提供教科书:所有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
(三)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
资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
资助面:全省平均占在校寄宿学生的26%。
申请方式:每年9月份,学生向所在学校申请。
三、
3、学校的帮扶措施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进行扶贫。
除此之外。
学校还对特别贫
困的学生送棉被一套,送去学校的温暖和关心。
学校老师自发的向特别贫困学生进行衣物,书籍,食物等方面的捐助。
二、扶贫的意义
扶贫资助政策不仅成为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为我国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提升了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理论意义。
感恩教育之——“精准扶贫”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通过班会的召开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关心、帮助别人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引导学生自觉发扬关爱互助的精神,使他们以后能更主动地伸出手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从而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贫困山区的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上“献爱心”的具体事例,并进行宣传教育。
2、准备有关的图片。
班会过程:
一、班主任提出此次班会主题—感恩
二、班主任利用图片及相关文件简单介绍国家正在实行的“精准扶贫”这项政策。
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为“扶贫日”。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内容。
让我们一起关注留守儿童。
当我们牵着妈妈温暖的手,漫步在街头,谈天论地时,你会觉得很平常,当你躺在爸爸的怀里撒娇时,你会觉得很自然。
就这样既平常又自然的举动,可有的孩子是那么的渴望。
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丢下了他们的孩
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了贡献。
而他们的子女将远离父母的关爱。
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他们的目光中闪烁着期盼关爱的光芒。
他们茫然地观察着周围的人群,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多孩子在性格上变得内向。
孤僻,时时伴随着他们成长,在他们内心深处铸起了厚厚的防护墙。
其实他们渴望关爱,渴望爱的温暧,渴望亲情的呵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
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发出倡议,我们要从自身做起。
用爱心去温暖身边的留守儿童,手牵手帮助他们;用我们的一片真诚去打开他们早已关闭许久的心灵;让他们的脸上再次出现阳光灿烂的笑容;鼓励他们自强。
父母并不是不爱你们离你们而去,只是为了明天更美!留守并不是谁的错,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
同学们,有这样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其实这反复吟唱的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啊!那就是:同一片蓝天下,一方有难,应该八方支援。
三、随着《爱的奉献》的歌声,学生们共同演唱
四、班主任总结:
从现在起主动伸出手去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你的人,这份卷子希望能延续到明天、后天,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把它完成。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活着不能光为自己,主动地伸出双手去关心别人,彼此间互相帮助,我们的人生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
只要我们大家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宣传九年义务教育法及扶贫政策教案
莲
池
学
校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