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总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答案(dáàn):B A,D C,A C,B C,A D,B D
第十七页,共35页。
考点(kǎo 集合(jíhé)的基本关系及空集的妙用 diǎn)三
【例3】 设集合A={x|x2-3x-10≤0},B={x|m+1≤x≤2m -1},若B⊆A,求实数(shìshù)m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考查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关键搞清A,B两 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若B⊆A,说明B是A的子集,即集合B中元素 都在集合A中,注意B是∅的情况;同样若A⊆B,说明A是B的子集, 此时注意B是不是∅;若A=B,说明两集合元素完全相同.
A.A=B B.B=C C.C=E D.B=E
思路点拨:要注意分辨各集合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如果性质 相同,但代表元素不同,则它们所表示的集合也是不一样的.因此 对于集合问题(wèntí),要首先确定它属于哪类集合(数集、点集或某 类图形).
第十五页,共35页。
解析:集合 A 是用列举法表示,它只含有一个元 素,即函数 y=x2+2,集合 B,C,E 中的元素都是数, 即这三个集合都是数集,集合 B 表示的是函数 y=x2 +2 的值域2,+∞,集合 C 表示的是函数 y=x2+2 的 定 义 域 R, 集 合 E 是不 等 式 x - 2≥0 的 解集 2,+∞,集合 D 的元素则是平面上的点,此集合是 函数 y=x2+2 的图象上所有点所组成的集合.故只有 B=E.故选 D.
第七页,共35页。
2.并集. (1)定义: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 为(chēnɡ w集éi)合__(_j_íh_é_)_A_与__集__合__(_j_íh的é)并B集,记作___A__∪__B_____(读作 “A并B”).即 A∪B={ x|x∈A,或x∈B}. (2)性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复习pppt课件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复习pppt课件

• ak+2+(a+1)2k+1
• =(a+1)2[ak+1+(a+1)2k-1]+ak+2-ak+1(a
+1)2
27
=(a+1)2[ak+1+(a+1)2k-1]-ak+1(a2+a+1)能被 a2+a+1 整除.
即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于任意 n∈N+,an+1+(a+1)2n-1 能被 a2 +a+1 整除.

1 2k+1-1

1 2k+1
=k+1 1+k+1 2+…+21k+2k+1 1-2k+1 1
=k+1 2+k+1 3+…+21k+2k+1 1+k+1 1-2k+1 1

k+11+1+
k+11+2+…
+k+11+k+
1 k+1+k+1
=右边,
13
•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 综合(1)(2)知对一切n∈N* ,等式都成立.
• (2)(n归=k纳+1递推)假设当n=k(k∈N*,k≥n0)时 命题成立,推出当__________时命题也成 立.
3
•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n取 第一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上述证 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 质疑探究: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有什么关系?
• 提示:数学归纳法证明中的两个步骤体现了 递推思想,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 递推的依据,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否则就会 导致错误.
第十一章 复数、算法、推理与 证明
第5节 数学归纳法
1
•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
题.
2
• [要点梳理]
• 数学归纳法
•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 按下列步骤进行:

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六章 数列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六章 数列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典例突破
1
例 4.在数列{an}中,a1=2且(n+2)an+1=nan,则它的前 30 项和 S30=(
30
A.
31
29
B.
30
28
C.
29
19
D.
29
)
答案 A
解析 易知
+1
an≠0,∵(n+2)an+1=nan,∴

2 3

∴an=a1·
· ·
…·
1 2
-1
=
1 1 2
2-1-2 , ≥ 2.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考点一
利用an与S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多考向探究)
考向1.已知Sn求an
典例突破
例1.(1)(2023北京朝阳二模)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是2n-1,则a5=(
)
A.9
B.16
C.31
D.33
(2)若数列{an}对任意n∈N*满足a1+2a2+3a3+…+nan=n,则数列{
∴{an}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a4 023=1+(4 023-1)×1=4 023.故选B.
(2)因为 + -1 =an=Sn-Sn-1=( + -1 )( − -1 )(n≥2),所以
− -1 =1.又 1 = √1 =1,所以数列{ }是首项为 1,公差为 1 的等差
(+1)
1+2+3+…+n=
.
2
考向2.已知an与Sn的关系式求an
典例突破
例2.(1)(2023河南名校联考改编)已知正项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十二章概率12.2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十二章概率12.2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数.
2.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即圆心到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半径,由此得
出a≤b,则满足a≤b基本事件个数就能求出来,从而转化成与概率
基本事件相关问题.
3.f(x)在区间(-∞,-1]上是减函数可转化成开口向上二次函数f(x)图
象对称轴与x轴交点横坐标大于或等于-1,从而得出b≤a,从而不难
得出b≤a包含基本事件数.所以也转化成了与概率基本事件相关问
②等可能性:每个结果发生含有等可能性.
(3)公式: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P(A)=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
4.随机模拟方法
使用计算机或者其它方式进行模拟试验,方便经过这个试验求出
随机事件概率近似值方法就是随机模拟方法.
3/36
-4知识梳理
考点自测
1.任一随机事件概率都等于组成它每一个基本事件概率和.
C 35 C 13 C 25 C 23
3 (C 1 C 3 A(2)B
2
1 2 2
C(1)D
5 3 5 2 +C 3 C 5 C 3 )
C 25 C 23
C 23
5
D.7
关闭
3
= C 3 A 2 +C 2 C 2 = A 2 +C 2 = 5.
5 2
5 3
2
3
解析
答案
12/36
-13考点1
考点2
考点3
与圆(x-2)2+y2=2有公共点概率为
.
思索怎样把直线与圆有公共点问题转化成与概率基本事件相关
问题?
关闭
依题意,将一颗骰子先后投掷两次得到的点数所形成的数组(a,b)有
(1,1),(1,2),(1,3),…,(6,6),共 36 种,其中满足直线 ax+by=0 与圆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主题二 函数 第六章 数列-第三节 等比数列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主题二 函数 第六章 数列-第三节 等比数列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解由 + = 1,得−1 + −1 = 1 ≥ 2 ,
1
2

1
0,所以 =
−1
2
两式相减得 − −1 + = 0 ≥ 2 ,即 = −1 ≥ 2 .
1
2
当 = 1时,21 = 1,得1 = ≠
1
1
所以{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故
{ }是等比数列
前项和公式 若数列{ }的前项和 = ⋅ − (为常数且 ≠ 0, ≠ 0,1),则{ }是等比

数列
角度2 等比数列的判断
典例3已知数列{ }满足1 = 1,+1 = 2 + 1 ,设 =

.

(1)求1 ,2 ,3 的值;
+1
由条件可得
+1
=
2
,即+1

= 2 ,
又1 = 1,所以{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求{ }的通项公式.
+ = + = ,所以 > , = ,所以 + = ,解得 = ±.当
= 时,由 = = ,可得 = ;当 = −时,由 = = ,可得 = −,所
以ቊ
= −,
= ,
或ቊ
解由条件可得+1 =
2 +1

⋅ .
将 = 1代入,得2 = 41 ,而1 = 1,所以2 = 4.将 = 2代入,得3 = 32 ,所以3 = 12.
从而1 = 1,2 = 2,3 = 4.
(2)判断数列{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高考总复习二轮数学精品课件 专题1 函数与导数 第2讲 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

高考总复习二轮数学精品课件 专题1 函数与导数 第2讲 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

3.函数的零点问题
(1)函数F(x)=f(x)-g(x)的零点就是方程f(x)=g(x)的根,即函数y=f(x)的图象与
函数y=g(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2)确定函数零点的常用方法:①直接解方程法;②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③
数形结合,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求解.
温馨提示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实数,而不是几何图形.
质与相关函数的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对点练2
9 0.1
(1)(2023·广东湛江一模)已知 a=(11) ,b=log910,c=lg
A.b>c>a
B.c>b>a
C.b>a>c
D.c>a>b
11,则( A )
解析 根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
可得
9 0.1
9 0
a=(11) < 11 =1,b=log910>log99=1,c=lg
1 1
B. - 2 , 2
1
C. 0, 2
1
1
D. - 2 ,0 ∪ 0, 2
(3)换底公式:logaN= log (a,b>0,且 a,b≠1,N>0).

(4)对数值符号规律:已知a>0,且a≠1,b>0,则logab>0⇔(a-1)(b-1)>0,
logab<0⇔(a-1)(b-1)<0.
1
温馨提示对数的倒数法则:logab= log

(a,b>0,且a,b≠1).
11>lg 10=1,
又由 2=lg 100>lg 99=lg 9+lg 11>2 lg9 × lg11,所以 1>lg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ppt)目录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ppt)目录

Page 12
目录 CONTENTS
第二章
2.1 函数及其表示 2.2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2.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2.4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2.5 指数与指数函数 2.6 对数与对数函数 2.7 幂函数 2.8 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 2.9 函数与方程
函数
2.10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第一讲:三角函数
S ABC=1/2bcsinA=1/2absinC=1/2ah,可得sinA=√15/8,sinC=√15/4。
∴cosA=7/8,cosC=1/4,
∴cos(A-C)=7/8 x 1/4 + √15/8 x √15/4
=11/16 c=2
A
b=2
h=√15/2
Page 21
B
C 1/2 a
1/2
C、﹙1,+∞﹚
D、[1,+∞﹚
解析:由于3x>0,所以3x+1>1,所以f(x)>0,集合表示为(0,+∞),答案为A
2、已知函数y=2x+1的值域为(5,7),则对应的自变量x的范围为(

A、[2,3)
B、[2,3]
C、(2,3)
D、(2,3]
解析:根据题意:5<2x+1<7,解得2<x<3,用集合表示为(2,3),答案为C
A [1,2]
解析:解二元一次不等式x2 +2x-8≤0,可得-4≤x≤2,所以M为[-4,2]; 解不等式3x-2≥2x-1,可得x≥1,所以N为[1,+∞﹚。此时我们可以应用数轴马 上解决问题:
-4 0 1 2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答案:A 启示:掌握好数轴工具,在集合、函数问题( B
B、﹙-∞,5]

D、[5,+∞﹚

高考数学总复习函数的极值与导数PPT课件

高考数学总复习函数的极值与导数PPT课件
互动 1 满足 f′(x0)=0 的点 x0 是函数 f(x)的极值点吗? 【解析】 不一定,必须再加上 x0 左右导数的符号相反,才能 断定函数在 x0 处取得极值.
互动 2 函数 y=f(x)在给定区间(a,b)内一定有极值点吗? 【解析】 不一定.若函数 y=f(x)在区间(a,b)内是单调函数, 就没有极值点.
(3)已知函数 y=|x2-2|x|-3|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指出该 函数的极值.
【解析】 由图像可知:当 x=±3 时,函数取极小值 0;当 x =0 时,函数取极小值 3;当 x=±1 时,函数取极大值 4.
注:这个函数有五个极值点,其中三个极小值点处的导数均不 存在.
题型二 利用导数求极值
令 f′(x)=0,得 cosx=12或 cosx=-1.
π

当 0<x<2π时,x1= 3 ,x2=π,x3= 3 .
当 x 在区间(0,2π)内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f′(x)
f(x)
π (0, 3 )

π 3
0 极大值
33 4
π ( 3 ,π)

π
5π (π, 3 )
要点 2 极大值:(对可导函数) 如图,若 b 为极大值点,f(b)为极大值,则必须满足: ①f(b)≥f(x0)(f(x0)表示 f(x)在 x=b 附近的函数值); ②f′(b)=0; ③在 x=b 附近的左侧,f′(x)>0,函数单调递增; 在 x=b 附近的右侧,f′(x)<0,函数单调递减.
题型一 根据图像求极值
例 1 如图观察,函数 y=f(x)在 d、e、f、g、h、i 等点处的 函数值与这些点附近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y=f(x)在这些点处 的导数值是多少?在这些点附近,y=f(x)的导数的符号有什么规 律?

高考总复习数学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ppt课件

高考总复习数学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ppt课件

2tanα
sin2α=___2_s_in_α_c_o_s_α___;tan2α=____1_-__t_a_n_2α__.
3.降次公式
1+cos2α
1-cos2α
cos2α=_______2_____;sin2α=________2____.
5
4.辅助角公式 asinx+bcosx= a2+b2sin(x+φ). 其中 cosφ= a2a+b2,sinφ= a2b+b2, tanφ=ba,角 φ 称为辅助角.
8
考点 1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例 1:已知函数 f(x)=sincoxs+2xπ4. (1)求函数 f(x)的定义域; (2)若 f(x)=43,求 sin2x 的值.
9
解:(1)由题意,sinx+π4≠0,∴x+π4≠kπ(k∈Z). 即 x≠kπ-π4 (k∈Z).
函数 f(x)的定义域为xx≠kπ-π4,k∈Z
1-sin2B=-
3 =-3 10
10 10 .
20
∴cos(A+B)=cosAcosB-sinAsinB
=-2
5
5×-3 1010-
55×
1100=
2 2.
又∵π2<A<π,π2<B<π,
∴π<A+B<2π,∴A+B=74π.
21
【方法与技巧】通过求角的某种三角函数值来求角,在选 取函数时,遵照以下原则:①已知正切函数值,选正切函数; ②已知正、余弦函数值,选正弦或余弦函数;若角的范围是
即ffxxmmainx==-2+1+a+a+1,1, ∴2a+3=3,即 a=0.
14
考点 2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例 2:化简求值:(1)tan15°; (2)1t-an4ta2n°4+2°ttaann1188°°; (3)11-+ttaann1155°°; (4)tan20°+tan40°+ 3tan20°tan40°. 解:(1)体会正用公式:tan15°=tan(60°-45°)= 1t+an6ta0n°6-0°ttaann4455°°=1+3-13=2- 3. (2)体会逆用公式:1t-an4ta2n°4+2°ttaann1188°°=tan(42°+18°)=tan60° = 3.又Biblioteka 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 S10=b1+b2+…+b10=21-12+12-13+…+110-111=2110.
答案
20 11
.
33
高考押题精练
12
n+2 1.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2nnn+1,其前 n 项和为 Sn,
若存在实数 M,满足对任意的 n∈N*,都有 Sn<M 恒成立,则 M押题的依最据小值数为列__的___通__项_.以及求和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也
又即Sa2an=+n+1+2S111+=22,(n≥a1=2),S1=1,

.
21
∴∴当a2n==31,时∴,aa①21++式11=也2成,立,
∴an+1=2n,即an=2n-1(n∈N*).
.
22
(2)若 bn=an+1n-an,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解 ∵an=2n-1,
∴bn=2n+1-1n-2n-1=2n+1n-2n=2nn,
.
12
当n为偶数时,
当Sn=n为2×奇1数1--时33n,+n2ln 3=3n+n2ln 3-1;
Sn=2×11--33n-(ln 2-ln 3)+n-2 1-nln 3
=3n-n-2 1ln 3-ln 2-1.
3n+n2ln 3-1,
n为偶数,
综上所述,Sn=3n-n-2 1ln 3-. ln 2-1, n为奇数.
.
19
思维升华
(1)错位相减法适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 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 (2)所谓“错位”,就是要找“同类项”相减.要注意的 是相减后得到部分,求等比数列的和,此时一定要查清 其项数. (3)为保证结果正确,可对得到的和取n=1,2进行验证.
.
20
跟踪演练2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n+1 =2Sn+n+1(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Sn+1=2Sn+n+1,当n≥2时,Sn=2Sn-1+n, ∴an+1=2an+1,∴an+1+1=2(an+1),
.
14
跟踪演练1 在等差数列{an}中,a3+a4+a5=84,a9=73.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因为{an}是一个等差数列, 所以a3+a4+a5=3a4=84,所以a4=28.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 则5d=a9-a4=73-28=45,故d=9. 由a4=a1+3d得28=a1+3×9,即a1=1, 所以an=a1+(n-1)d=1+9(n-1)=9n-8(n∈N*).
12
① ②
由故 所①{以a-na}n是=②首a,×项得aana-1n=1==aa,a×n.公an比-1等,于即aa的an-n 1等=比a,数列,
故a2=a2,a3=a3.
.
37
12
由4a3是a1与2a2的等差中项,可得8a3=a1+2a2, 即8a3=a+2a2, 因为a≠0,整理得8a2-2a-1=0, 即(2a-1)(4a+1)=0,
9×1-81m 1-9m 92m+1-10×9m+1
= 1-81 - 1-9 = . 80
.
16
热点二 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位相减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 法 , 这 种 方 法 主 要 用 于 求 数 列 {an·bn} 的 前 n 项 和 , 其 中 {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
15
(2)对任意m∈N*,将数列{an}中落入区间(9m,92m) 内的项的 个数记为bm,求数列{bm}的前m项和Sm. 解 对m∈N*,若9m<an<92m,则9m+8<9n<92m+8, 因此9m-1+1≤n≤92m-1,
故得bm=92m-1-9m-1. 于是Sm=b1+b2+b3+…+bm =(9+93+…+92m-1)-(1+9+…+9m-1)

(21×1 2-22×1 3)+
…+[2n-11n-
2nn1+1]=1-2nn1+1,
由于 1-2nn1+1<1,所以 M 的最小值为 1.
.
答案 1
35
12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a(Sn-an+1)(a为常数, 且a>0),且4a3是a1与2a2的等差中项. (1)求{an}的通项公式;
∴Tn=12+222+233+…+2nn,
12Tn=212+223+…+n-2n 1+2nn+1. ,
23
∴Tn=2(12+212+213+…+21n-2nn+1) =2-2n1-1-2nn=2-n+2n 2.
.
24
热点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
裂项相消法是指把数列和式中的各项分别裂开后,某些项可



∴an=2×(12)n-1=(12)n-2=22-n. .
18
(2)若bn=(2n-1)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解 bn=(2n-1)22-n, Tn=1×21+3×20+5×2-1+…+(2n-1)·22-n,
12Tn=1×20+3×2-1+…+(2n-3)·22-n+(2n-1)·21-n, ∴12Tn=2+2(20+2-1+…+22-n)-(2n-1)·21-n =∴2T+n=2[112-1--2(22-n-1+1n-31)]×-2(22-n-n. 1)21-n=6-(2n+3)×21-n,
所以 Tn=21[(1-13)+(31-51)+…+(2n1-1-2n1+1)]
=12(1-2n1+1)<12,
所以
1 Tn<2.
.
28
思维升华
(1)裂项相消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通项an分拆成an= bn+k-bn(k≥1,k∈N*)的形式,从而达到在求和时 某些项相消的目的,在解题时要善于根据这个基本 思想变换数列{an}的通项公式,使之符合裂项相消 的条件.
.
3
12
2 (2)设bn= an 2+n,求b1+b2+b3+…+b10的值.
解 由(1)可得bn=2n+n, 所以b1+b2+b3+…+b10 =(2+1)+(22+2)+(23+3)+…+(210+10) =(2+22+23+…+210)+(1+2+3+…+10)
=211--2210+1+120×10=(211-2)+55=211+53=2 101.
13
思维升华
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转化思想. 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 和,在求和时要分析清楚哪些项构成等差数列,哪些 项构成等比数列,清晰正确地求解.在利用分组求和 法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 需要对项数n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 一个公式.
1 n+1+
= n
n+1- n,
所以 Sn=a1+a2+a3+…+an-1+an=( 2-1)+( 3- 2)+ ( 4- 3)+…+( n- n-1)+( n+1- n)= n+1-1.
由 n+1-1=9,解得 n=99..
31
(2)(2015·江苏)设数列{an}满足 a1=1,且 an+1-an=n+1
.
29
思维升华
(2)常化的裂项公式
①nn1+k=1k(1n-n+1 k);
②2n-112n+1=21(2n1-1-2n1+1);


1 n+
n+k=1k(
n+k-
n).
.
30
跟踪演练 3
(1)已知数列{an},an=
1 n+1+
,其前 n 项 n
99
和 Sn=9,则 n=________.
解析
因为 an=
2n+1 (2押先)设利题用b依n=a据n,aS错nn的位,关相求系减数求法列an求{,bn和也}的是是前高高n考考项的出和重题T点的n.常和见热形点式,.本题
.
36
解 (1)当n=1时,S1=a(S1-a1+1), 所以a1=a, 当n≥2时,Sn=a(Sn-an+1), Sn-1=a(Sn-1-an-1+1),
.
17
例2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有a1=2,3Sn=5an-an-1 +3Sn-1(n≥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3Sn-3Sn-1=5an-an-1(n≥2),
∴又2∵ana=1=an2-,1,aan-n 1=12,
∴{an}是以 2 为首项,公比为21的等比数列,















{
1 anan+1
}

{ana1n+2}(其中{an}为等差数列)等形式的数列求和.
.
25
例 3 已知在数列{an}中,a1=1,当 n≥2 时,其前 n 项和 (S1n)满求足Sn的S2n表=达an(式Sn;-12).
得解2Sn当Sn-n≥1+2S时n-,Sna-n=1=Sn0-,S由n-于1 代Sn入≠0S,2n=an(Sn-12),
n+4 所以 Sn=2- 2n+1 .
.
12
7
考情考向分析
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 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一般数列 的和,体现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
8
热点分类突破 热点一 分组转化求和 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 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 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5
(2)求数列{a2nn}的前 n 项和. 解 设{a2nn}的前 n 项和为 Sn. 由(1)知a2nn=n2+n+21 ,则 Sn=232+243+…+n+2n 1+n2+n+21 ,
12Sn=233+244+…+n2+n+11 +n2+n+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