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数论初步和有限域-2014

合集下载

有限域

有限域
i i =0 i =0 M M
定义
f (x).g (x)= ( a j bi -j )x i .
i =0 j =0
M
i
设f (x),g (x) F[x],有 0 (f (x)+g (x)) max ( 0 f (x), 0 g (x)) [什么时候<成立?] 0 (f (x).g (x))= 0 f (x)+ 0 g (x) 由此可推导出: F[x]中的元素对于所定义的加法和乘法不能成为域. 本章将利用域上的多项式,通过多项式求余和 有理分式的方法来构造域.
系理1 设F 是个域,而F0是F 的一个子域.那么F 的零元和单位元 一定都属于F0 ,而且分别就是F0的零元和单位元. 证:设0是F 的零元, 00是F0的零元. 因为00 F ,所以00 0=00 . 又因为00 F0 , 所以00 00 =00 . 由此, 00 0=00 00,所以0=00 . 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单位元. 系理2 设F 是个域,a F 而a a 0,那么a -1 0. 证:假定a -1 0, 那么e aa 1 a 0 0, 与域的定义不符.
有 限 域 (Finite Fields)
信息安全实验室
参考书目
• 《代数与编码》万哲先,科学出版社出 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影印。
• 《有限域》冯克勤,走向数学丛书,湖 南教育出版社。 • 《近世代数》熊全淹,武汉大学出版社。
一、域的基本性质
1.0 有限域的起源
•17世纪起,费尔马(Fermat,1601-1665)、欧拉(Euler,17071783),勒让德(Legendre,1752-1833)和高斯(Gauss,17771855)等大数学家研究数论得到了同余式的许多性质,实质上 也就研究了p元有限域的许多性质。 •第一个明确讨论任意有限域的是法国年青数学家伽罗华 (Galois,1811-1832),1828年《关于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问 题》,产生群的概念,1830年《关于数论》在p元有限域的基 础上,利用扩张方法构造了全部可能的有限域。所以有限域 通常也叫伽罗华域。

有限域离散数学

有限域离散数学
证明:F既然包含х q - 1-1所有的根,自然也包
含Φq-1 ( х ) 的根,故由定理7.6.1和上节定理
7.5.4(定理7.5.4 设n不是F的特征的倍数,并设
Φn(х)在F中有根。于是,F中恰有n个n次单位
根,它们在乘法下作成一个n元循环群,其
(n)个生成元素恰是Φn(х)的所有的根。) ,
xk∈Rp[х],使 σ(хk)=ξk=α. 所以σ是R [ х ] 到F上的映射。
证明
(2) 往证σ是Rp [х ]到F的同态映射。 σ(ƒ(x)+g(x))=ƒ(ξ)+g(ξ)=σ(ƒ(x))+σ(g(x)),
σ(ƒ(7x)g(x))=ƒ(ξ)g(ξ)=σ(ƒ(x))σ(g(x)) (3) 设σ的核为主理想ρ ( х ) R p [ х ](见7.2习题4) 因ξ是ψ ( х ) 的根,σ(ψ(х))=ψ(ξ)=0,所以
=tr (tm-1)(tsm-m + tsm-2m + … + 1)+tr-1 若m∣n,则r=0,tr-1=0。故tm-1 ∣ t n - 1。 若m不整除n,则0<r<m,因之tr-1非0,
当t 是文字时, 次 ( tr-1)< 次(tm-1), 当t 是大于1的整数时,tr-1< tm-1, 所以tm-1不整除tn-1。
除同构的域外,唯一确定的pn元有限 域通常记为GF(pn)。
定理7.6.4
Φpm-14(x) 在Rp[x]中的任意质因式ψ(x)必
是m次多项式。因此,对任意m≥1,Rp 上有m次质式。
证明:命F=GF(pm)。设次ψ(х)=n。
根据引理的证明,F的元数应是pn。因之, n=m。
引理1

有限域基础选讲

有限域基础选讲
不可约多项式的阶
设 f(x)Fq[x]是 m 次不可约多项式, f(0) 0, 则 f(x) | qm 1. 本原多项式
设f(x)Fq[x]是 m 次不可约多项式, f(0) 0, 如果 p(f) qm 1, 则称f(x)为Fq[x]中本原多项式.
作业
• 作业3:克莱茵4元群克表示为G={1, a, b, c},其运算为 :1x=x, x∈G, ab=c, ac=b, bc=a, 请实现上述运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有限域基础
1. 群
群的定义 设G是一个集合, G上定义了一种运算, 记为“•”, 如果该运
算满足
i) a, bG, (a b)c a (b c); ii)存在一个eG, 对于aG, 有ae ea a成立, 称e为G的 单位元; iii) aG, 存在a1G, 使得aa1 a1a e成立, 称a1为a的 逆元; 则称G在定义的运算下构成一个群. 若该运算还满足条件 iV) a, bG, a b b a; 则称G在定义的运算下构成一个交换(abel)群.
若环R的每个理想都是主理想, 则称R为主理想整环, 易知, 剩余类环和多项式环都是主理想整环.
3. 有限域
3.1 有限域的概念 在有限集合F上定义了两个二元运算:
加法“”和乘法“•”, 如果(F , )是交 换群, F的非零元素对乘法构成交换群, 而 且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则称(F , , •) 是有限域.
设R是一个交换环且J是R的理想, 如果存在 aR, 使J (a) {ka | kJ}, 则称J为R的主理想, a为J的生成元.
例2.1: 全体整数Z对于数的加法和乘法构成一个环, 通常称 为整数环. 但全体正整数对于加法和乘法就不构成一 个环, 因为不满足加法条件iii, iv.

密码学——第4章 数论与有限域基础 ppt课件

密码学——第4章 数论与有限域基础  ppt课件
一般地,由 c = gcd(a, b)可得: 对每一素数p, cp = min(ap, bp)
PPT课件
数论基础
第8页/共131页
►素数与互素
如果 gcd(a, b) = 1,则称 a 和 b 互素 整数 a, b 互素是指除 1 之外它们没有其它公因子,
例如:8 与15 互素
8 的因子:1, 2, 4, 8 15 的因子:1, 3, 5, 15 1 是 8 与15 唯一的公因子
PPT课件
数论基础
第6页/共131页
►素数与互素
称 c 是两个整数 a、b 的最大公因子,当且仅当: ① c 是 a 的因子也是 b 的因子, 即 c 是 a、b 的公因子 ② a 和 b 的任一公因子,也是 c 的因子
表示为 c = gcd(a, b)
PPT课件
数论基础
第7页/共131页
#: if Y3=妨0设thbe<na)re,tu即rn存X在3x=(gxc<da()f,, d使);得nbox≡i1nvmeordsea;。 if Y►3=扩1展thEenucrliedtu算r法n 可Y求3=出gcdgc(df,(ad,)b;),Y当2=gdc-d1 (ma,obd) =f;1, Q=X3还/Y得3到;b 的逆元。 (T1, T2, T3)←(X1-QY1, X2-QY2, X3-QY3); (X1, X2, X3)←(Y1, Y2, Y3); (Y1, Y2, Y3)←(T1, T2, T3); goto #;
3
x4
都有54乘00法逆54 元20。74
0 4
4 1
0 6
4 3
667012345 606420642
770123456 707654321 PPT课件

数论初步PPT课件

数论初步PPT课件

04 素数与合数
素数的定义与性质
素数的定义
素数是大于1的自然数,且只能被 1和它自身整除的数。
素数的性质
素数是无穷多的,最小的素数是2, 所有偶数(除了2)都不是素数, 任何素数的因数都只有两个。
合数的定义与性质
合数的定义
合数是除了1和它自身以外,还有其 他整数能够整除的整数。
合数的性质
合数一定是大于2的偶数或大于3的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合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 自身外,至少还有一个其他的因数。
素数的分布与猜想
素数的分布
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比较稀疏,它们的出现似乎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尚未被完全证明。
素数的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是关于素数的两个著名数学猜想,至今仍未被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是猜想任何一个 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孪生素数猜想是猜想存在无穷多对相邻素数,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 个给定的常数。
代数数域的构建
代数数域的定义
代数数域是具有某种代数结构的域,通常是由有理数域通 过添加代数数得到的。
代数数域的构建方法
通过添加代数数,可以得到不同的代数数域,如添加二次 方程的根可以得到二次数域,添加更高级的方程的根可以 得到更高级的代数数域。
代数数域的性质
代数数域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封闭性、完备性等,这 些性质对于研究代数数论和数学其他分支都有重要的意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代数数论基础
代数数论简介
代数数论的定义
代数数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 要研究代数数域和代数整数环的理论。
代数数论的发展历程
代数数论的基本概念
代数数论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如代 数数域、代数整数环、素数、分解整 环等。

北交大 密码学课件 第4章_数论初步和有限域

北交大 密码学课件 第4章_数论初步和有限域

模运算
设 n 是一正整数,a 是整数,如果用 n 除 a,得商为 q, 余数为 r,则 a=qn+r, 0≤r<n,
q a n
其中 x 为小于或等于 x 的最大整数。
a n a mod n a 用 a mod n 表示余数 r,则 n 。
算法中的变量有以下关系:
fT1+dT2=T3; fX1+dX2=X3; fY1+dY2=Y3
在算法Euclid (f, d)中,X等于前一轮循环中的Y, Y等于前一轮循环中的X mod Y。而在算法 Extended Euclid(f, d)中,X3等于前一轮循环中的 Y3,Y3等于前一轮循环中的X3-QY3,由于Q是Y3 除X3的商,因此Y3是前一轮循环中的Y3除X3的余 数,即X3 mod Y3,可见Extended Euclid(f, d)中 的X3、Y3与Euclid(f, d)中的X、Y作用相同,因此 可正确产生gcd(f, d)。
推广的Euclid算法先求出gcd(a, b),当gcd(a,
b)=1时,则返回b的逆元。
Extended Euclid(f, d) (设 f >d) 1. (X1, X2, X3)←(1, 0, f); 2. if Y3=0 then return 3. if Y3=1 then return 4. Q X 3 / Y3 ; 5. (T1, T2, T3)←(X1-QY1, X2-QY2, X3-QY3); 6. (X1, X2, X3)←(Y1, Y2, Y3); 7. (Y1, Y2, Y3)←(T1, T2, T3); 8. goto 2。 (Y1, Y2, Y3)←(0, 1, d); X3=gcd(f, d);no inverse; Y3=gcd(f, d);Y2=d-1 mod f;

数论-第四章

数论-第四章

51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第四章同余式、幂与费马小定理张志强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 51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2同余式•如果m 整除a-b ,我们说a 与b 模m 同余,并记为a ≡b( mod m)–例如,5|(7-2), 6|(47-35)–我们有7 ≡2( mod 5), 47 ≡35 ( mod 6)•如果a除以m得余数r,则a与r模m同余,注意0≤r <m,因此任意一个整数均与0‾m-1之间的一个数模m同余。

数m叫做同余式的模。

51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3同余式的性质•具有相同模的同余式与通常的等式类似a 1 ≡b 1(mod m), a 2≡b 2(mod m),则有a 1±a 2≡b 1±b 2(mod m), a 1a 2≡b 1b 2(mod m)•注意:用数除同余式并非总是可能的,即ac ≡bc(mod m),则a ≡b(mod m)未必成立。

–例如,15*2 ≡20*2(mod 10),但15≡20(mod 10)51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4同余式的性质•特别是–uv ≡0(mod m),–但u ≡0(mod m),且v ≡0(mod m)–例如6*4 ≡0(mod 12),但6 ≡0(mod 12),且4 ≡0(mod 12)•然而,当gcd(c,m)=1时,则可以从同余式ac ≡bc(mod m)两边消去c。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去证明一下这个结论。

51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5带未知数的同余式•如,x+12≡5(mod 8),要求解出满足上述条件的x–我们可以按照一般的解方程方法处理,如两边同时减去12,得x ≡5-12 ≡-7(mod 8),或者可用等价解x ≡1(mod 8)来表示–注意:-7与1对模8是相同的,因为他们的差被8整除–练习:解4x ≡3(mod 19)51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6带未知数的同余式•如果其他方法失效,存在一个通用方法“穷举法”。

数论群论有限域

数论群论有限域

数论群论有限域
数论、群论和有限域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们在现代密码学、编码理论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数论研究整数及其性质,群论研究代数结构中的群及其性质,有限域则是有限元素的代数结构。

在本书中,我们将介绍数论、群论和有限域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本书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数论基础
介绍整数、因数、素数、欧几里得算法、欧拉定理等基本概念和定理,以及它们在密码学、编码理论中的应用。

第二章:群论初步
介绍群的定义、基本性质、同态映射、置换群等概念和定理,以及它们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有限域
介绍有限域的定义、性质、构造方法,以及它们在编码理论中的应用。

第四章:数论与群论
探讨数论和群论之间的联系,介绍同余关系、同余类、剩余系、群同态等概念和定理。

第五章:有限域与群论
探讨有限域和群论之间的联系,介绍有限域上的加法群和乘法群,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本书适合于对数论、群论、有限域感兴趣的读者,以及从事密码
学、编码理论、信息安全等方向的学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阅读。

第一讲数论初步

第一讲数论初步
换句话说, 任意正整数n可以写成n=2a1*3a2*5a3*…,其中 a1,a2,a3等为非负整数
这个定理也叫做惟一分解定理。它是一个定理而不是公理! 虽然在大多人看来,它是“显然成立”的,但它的确是需要 证明的定理
除法和同余
令a为整数,d为正整数,那么有惟一的整数q和r,其 中0≤r<d,使得a=dq+r
素数判定
枚举法: O(n1/2), 指数级别 改进的枚举法: O(phi(n1/2))=O(n1/2/logn), 仍然是指数级别 概率算法: Miller-Rabin测试 + Lucas-Lehmer测试
对于奇数n, 记n=2r*s+1, 其中s为奇数 随机选a(1<=a<=n-1), n通过测试的条件是
可以用这个定理来定义除法:d叫除数,a叫被除数, q叫商,r叫余数。如果两个数a,b除以一个数c的余数 相等,说a和b关于模c同余,记作a≡b(mod c)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令a和b是不全为0的两个整数,能使d|a和d|b的最大整数称 为a和b的最大公约数,用gcd(a,b)表示,或者记为(a,b)。
整除关系具有传递性.
素数和合数
如果大于1的正整数p仅有的正因子是1和p, 称 p为素数(prime) 大于1又不是素数的正整数称为合数(compound) 如果n是合数, 则n必有一个小于或等于n1/2的素因

算术基本定理
每个正整数都可以惟一地表示成素数的乘积,其中素数因子 从小到大依次出现(这里的“乘积”可以有0个、1个或多个 素因子)。
as≡1(mod n), 或者 存在0<=j<=r-1使得a2^j*s≡-1(mod n) 素数对于所有a通过测试, 合数通过测试的概率不超过1/4 只测试a=2, 3, 5, 7, 则2.5*1013以内唯一一个可以通过所有 测试的数为3215031751

有限域及其应用4

有限域及其应用4
组的系数行列式为(1, 2, , n)0,因此,必有x1=x2=
=xn=0。
det(jqCi-1o)r12i.,jn1,0。2,, n是Fqn在Fq上一个基底,当且仅当
基和多项式基
下面研究利用基进行有限域的代数运算。
设1, 2, , n是Fqn在Fq上一个基底。对于, Fqn,
xn


an1
an2
a1n x1
a2n


x2


ann


xn

其中,(x1, x2, , xn)与(x1, x2, , xn)为Fqn中一个元素分别 在基1, 2, , n和1, 2, , n下的坐标。
基和多项式基
因此,
(
)i

i1, (c1
i 0,1, 2,
n1 c2 n2

,
n

2
cn
0
),
i n 1
当q=2时,的对偶坐标就是下列n-LFSR进动一拍
以后各存储器中的内容:

cn
… cn-1
c1
0
1
… n-1
对偶基
更一般地,对于, Fqn,若在对偶坐标系中表达 = 00+11++n-1n-1、而在原始坐标系中表达=0+1 +22++n-1n-1,那么
k 1
k 1
对一切i,j=1, 2, , n。因此, 1, 2, , n是1, 2, , n的
一个对偶基。
我们可以把
Tr(ij)=i,j,对一切i,j=1, 2, , n
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数论基础

数论基础

⎛ Ti ⎜ ⎜S ⎝ i
Vi ⎞ ⎛ Ti ⎟ , 且⎜ ⎟ ⎜S Ui ⎠ ⎝ i
−1
Vi ⎞ Ai∗ ⎛ (−1) i U i ⎟ = =⎜ ⎜ (−1) i +1 S Ui ⎟ A ⎠ i i ⎝
−1
⎛ ri −1 ⎞ ⎛ Ti 于是有 ⎜ ⎟=⎜ ⎜ ⎜r ⎟ ⎝ i ⎠ ⎝ Si
Vi ⎞ ⎟ Ui ⎟ ⎠
我们有Ui=Si-1 , Vi=Ti-1 , 因而有Ui-1=Si-2 , Vi-1=Ti-2 (i>2)(*); 并 且还有Si=qiSi-1+Ui-1, Ti=qiTi-1+Vi-1(i≥2)(**). 将式(*)代入式(**)
- PAGE 200 -
得Si=qiSi-1+Si-2, Ti=qiTi-1+Ti-2 (i>2)(***). 补充定义U1=S0 ,V1= T0, 则式(*)和式(***)对i≥2 也成立; 而且从
⎛ a ⎞ ⎛ q1 ⎜ ⎜b⎟ ⎟=⎜ ⎜ ⎝ ⎠ ⎝1
1⎞ ⎛ b ⎞ ⎟⎜ ⎜ ⎟ ⎟, 0⎟ ⎠ ⎝ r1 ⎠
- PAGE 201 -
⎛ b ⎞ ⎛ q2 ⎜ ⎜ ⎜r ⎟ ⎟ =⎜ ⎝ 1⎠ ⎝ 1
1⎞ ⎟ 0⎟ ⎠
⎛ r1 ⎞ ⎜ ⎜r ⎟ ⎟, ⎝ 2⎠
…………………, 类而推之并得
- PAGE 200 -
法可求任意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 4.1.1 求 6731 和 2809 的最大公约数。 解: 由 6731=2×2809+1113, 2809=2×1113+583, 1113=1× 583+530, 583=1×530+53, 530=10×53+0 知(6731,2809)=53. 定理 4.1.2 整数 a,b 的最大公约数 d=(a,b)可以表示为 a,b 的 倍数和, 即存在整数 s,t 使有 d=sa+tb. 证明: 设在求取d(=(a,b)= rn)的辗转相除过程中得: a=q1b+r1, b=q2r1+r2, r1=q3r2+r3 ... … … … ri-2=qiri-1+ri, ………… rn-2=qnrn-1+rn, rn-1=qn+1rn. ' 为证定理, 只需证明对每个正整数i(i=1,2,3,…,n), 都存在整数s ' ' ' 和t , ri总可以表示为ri= s a+ t b的形式。 当i=1 时, r1=a-q1b=1a+(-q1)b. 当i=2 时, r2=b-q2r1=b-q2(a-q1b)=(-q2)a+(1+q1q2)b. ' ' ' ' ' ' ' ' 设对ri-1, ri-2,3≤i≤n, 分别有整数s , t 和s , t 使得ri-1=s a+t '' '' b, ri-2= s a+t b, 则ri也可表示为同样的形式: ' ' ' ' ' ' ' ' ' ' ' ri=-qiri-1+ ri-2=-qi(s a+t b)+ s a+t b=(s - s qi) a +( t - t qi)b. 由数学归纳法即知所证成立。 下面讨论如何使用矩阵知识 , 构造定理 4.1.2 的结论式 d=sa+tb 中的 s 和 t. 改写并扩展定理 4.1.2 证明中的辗转相除式为:

4-有限域-代数基础-域扩张 - 副本

4-有限域-代数基础-域扩张 - 副本



{1, u, u2,…, un1}是K(u)在K上的一组基;
[K(u) : K] = n; K(u)中每个元素可以唯一地表示成 a0 a1u an1un1, aiK.

任意 K(u)是 K上的代数元, 次数整除n.
10

单扩张(simple field extensions)
定理
设E和F是K上的扩域, uE和vF是K上的代数元,
若u和v是K上同一个不可约多项式的根, 则K(u) K(v).

分裂域 (splitting field)
分裂:
f(x)在该域中可分解成一次因子乘积。
f(x)
K[x]的分裂域在同构意义下唯一存在。
11
Field Extensions

子域( subfield )

F 是域, K是 F 的子集, 若K关于F 的运算构成域, 则K
称为F 的子域, F 称为K 的扩域.

若K是F的子域, 则1K = 1F 子域的交仍是子域 素域 素域同构于Fp 或 Q
1
Field Extensions

向量空间(vector space)
设F是域, F
X是F 的子集, K是F 的子域
中所有包含XK的子环的交称为X在K上生成的子环,
记为K[X]
若X

{u1, u2,…, un}, 则记K[X] = K[u1, u2,…, un].
={ f(u1,u2,…,un) | f(x1,x2,…, xn)K[x1,x2,…,xn]}
8

域扩张(field extension)
定理
设F是K上的有限扩域, 则F是K上的有限生成扩张

数论初步精品文档

数论初步精品文档
性质
整除具有传递性、加减性、倍数性等基本性质。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 中最大的一个。
最小公倍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倍数 中最小的一个。
性质与关系
两数的乘积等于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 乘积。
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及性质
素数
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 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家们得以对更大范围内的数进行验证 和计算。同时,一些新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的提出也为解决这些未解之谜提供了新 的思路。虽然仍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但数学家们对数论的研究热情从未减退。
THANKS
感谢观看
数论函数的应用
数论函数在数论、组合数学、密码学等领域 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利用欧拉函数可以求 解同余方程、利用莫比乌斯函数可以研究素 数的分布规律等。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 发展,数论函数也在算法设计和优化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6
数论中的著名问题
哥德巴赫猜想与孪生素数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虽然至今仍未被证明或证伪,但数学家们 已经验证了许多大偶数都符合这一猜想。
03
同余理论
同余式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若两个整数a和b除以正整数m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和b对 模m同余,记作$a equiv b pmod{m}$。
性质
同余式满足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以及加法、乘法等运 算性质。
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
剩余类
模m的剩余类是指模m同余的整数集合,即形如$bar{a} = { x mid x equiv a pmod{m} }$的集合,其中$0 leq a < m$。

数论初步精品文档

数论初步精品文档

性质:最大公约数 与最小公倍数之间 存在一定的关系, 即最大公约数乘以 最小公倍数等于这 两个数的乘积。
求法:最大公约数 可以通过辗转相除 法或更相减损法求 得,最小公倍数可 以通过最大公约数 求得。
应用:最大公约数 与最小公倍数在数 论中有广泛的应用 ,如求解线性方程 、分解因式等。
同余与模运算
20XX
数论初步
汇报人:XX
目录
01
数论的基本 概念
02
数论中的重 要定理
03
数论的应用
04
数论的进一 步学习
1
数论的基本概念
整数的性质
整数的定义:自然 数、零和负整数的
统称
整数的分类:奇数、 偶数、质数、合数、
正数、负数等
整数的运算:加法、 减法、乘法、除法

整数的性质:整除 性、余数性、分配
数论在数学竞 赛中的重要性
数论在数学竞 赛中的常见题 型和解题方法
数论在数学竞 赛中的创新应

数论在数学竞 赛中的发展趋
势和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密码学:数论在密码学中有广泛应 用,如RSA加密算法
游戏:数论在游戏中也有应用,如 数独游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算机科学:数论在计算机科学中 也有广泛应用,如算法分析和设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论与几何的联系:数论中的许多 问题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来解决,例 如用几何方法求解面积、体积等。
数论与分析的析方法求解极限、导数等。
数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数论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量子数、角动量等概念与数论紧密相关
数论在弦理学中的应用:弦理学中的对称性与数论中的群论有密切联系

初等数论第四章课件

初等数论第四章课件

解:取模15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7, , -1, 0,1,7,直接代入检验知x 6,3是解,
所以同余式有两个解: x 6(mod15), x 3(mod15)
注:①同余式x x 0(mod p)有p个解
p
(由Fermat小定理可得)
②同余式f ( x) ms( x) 0(mod m)与(2)等价 特别地,一个同余式中系数为模的倍数的项去掉 后,同余式的解不变。
qd k x =x0 m d m x0 mq k d m x0 k (mod m),k 0,1, 2,, d 1 d
(3)
m 但x0 k , k 0,1, 2, , d 1是对模m两两不同余的,故 d (1)有d 个解,即(3)
例2
求解18x 30(mod 42)
一般地用数学归纳法不难证明同余方程
a1 x1 ak xk b(mod m)有解的充要条件为d b , d (a1 , , ak , m), 此时有m k 1d 个解
第二节
孙子定理
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里有问题如下: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 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这是一个求解同余式组的问题,《孙子算经》 已给出了求解方法,即为下面的孙子定理:
例3、求解9 x 21(mod30)
解: (9,30) 3 21, 同余式有3个解
将同余式化为9x 30 y 21 或3x 10 y 7
上述不定方程有一组解为x 1, y 1
则同余式的3个解为:x 1,9,19(mod30)
注:由ax b(mod m) 或my b(mod m),
第三四节高次同余式一质数模的同余式其中是质数1定理同余式与一个次数不超过的质数模同余式等价xqxrx利用带余除法及费马小定理可得出结论埃菲尔铁塔的整个塔体结构高耸上窄下宽给人以平衡稳定的美感

数论与有限域 第四章

数论与有限域 第四章

三、原根的存在性
并不是每个整数都有原根,例如由于小于12且与 12互素的整数只有1,5,7,11,即 φ(12)=4,而ord121=1,ord125=ord127=ord1211=2, 因而不存在模12的原根。 那么究竟哪些整数有原根呢?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在最初的100个正整数中 每一个素数,如2,3,5,7,11,13,…有原根; 每一个奇素数的幂次,如9,25,27,…有原根; 而2的幂次有原根的只有4; 另外,每一个奇素数或奇素数的幂次的2倍如6,9, 10,14,18,…也有原根。
n
反之,设ai≡aj(modn)且i≥j。由(a,n)=1,得到(aj,n)=1,因 而 ai≡ajai-j≡aj (mod n), 即ai-j≡1(mod n)。因而ordna|(i-j),即i≡j (mod ordna)。
a i a j k ordna a j (a ordna )k a j (mod n)
第四章原根和指数源自第一节 原根一、整数的阶
二、原根的定义和性质 三、原根的存在性 四、原根的求法
一、整数的阶
由欧拉定理,若正整数n与整数a互素,则 aφ(n)≡1(mod n)。 因而同余式ax≡1(mod n)至少有一个正整数解 x=φ(n)。 进而同余式ax≡1(mod n)必定有一个最小的正整数解 x。一般地: 定义4.1.1 设正整数a与n互素,则称同余式ax≡1(mod n)的最小正整数解x,为a模n的阶(或次数),记 为ordna。
一、整数的阶
定理4.1.3 设整数a与正整数n相对互素,则正整数x是同 余式ax≡1(mod n)的解当且仅当ordna|x。 证明:给定正整数x,若ordna|x,则由于此时存在正整 数k,使得x=k∙ordna,因而

数论初步

数论初步
– 既存在一个整数k,使k*a=b。 – a是b的一个因子。 – b除以a的余数为0
• 既b%a = 0;
取模(取余)
• 就是求余数,例如11除以4,商2余3,所以 11%4=3,11=3 (mod 4); • a%m=r,则0 <= r < m; • 若a%m=0,则m整除a。
素数(质数)与合数
筛法
const int N=1000;//判断出N以内的素数 int vis[N]={0}; int main(){ for(int i=2;i*i<N;i++)//从2开始 if(vis[i]==0)//如果没有被标记为1,则i是素数 for(int j=i*i;j<N;j+=i)//从i*i开始(为什么?)把i的倍数j全部标记为1 vis[j]=1; int n; scanf("%d",&n);//n要小于N if(vis[n]==0) printf("n是素数");
•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 一个整数a>1,若只有1和a是他的因子,则 这个数就是素数,例如2,3,5。 • 合数可表示为多个素数的乘积,例如4=2*2。
如何判断一个整数a(>1)是不是素数
• 若2~(a-1)有a的因子,则a不是素数。否则a是素数 int main() { int a,i; scanf("%d",&a); for(i=2;i<a;i++) if(a%i==0){ printf("a不是素数"); //找到了a的一个因子,判断完成了,跳出结束循环。 //此时,i<a; break; } //如果a不是素数,则结束循环的时候i<a; //若结束循环的时候i>=a,则说明a是素数。 if(i>=a) printf("a是素数"); //最坏的情况要循环a-2次,要是a很大,就很慢了。 return 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设 Z8={0,1,…,7},考虑 Z8 上的模加法和模乘法。
+ 0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1 1 2 3 4 5 6 7 0 2 2 3 4 5 6 7 0 1 3 3 4 5 6 7 0 1 2 4 4 5 6 7 0 1 2 3 5 5 6 7 0 1 2 3 4 6 6 7 0 1 2 3 4 5 7 7 0 1 2 3 4 5 6
算法中的变量有以下关系:
fT1+dT2=T3; fX1+dX2=X3; fY1+dY2=Y3
在算法Euclid (f, d)中,X等于前一轮循环中的 Y,Y等于前一轮循环中的X mod Y。而在算法 Extended Euclid(f, d)中,X3等于前一轮循环 中的Y3,Y3等于前一轮循环中的X3-QY3,由 于Q是Y3除X3的商,因此Y3是前一轮循环中的 Y3除X3的余数,即X3 mod Y3,可见Extended Euclid(f, d)中的X3、Y3与Euclid(f, d)中的X、Y 作用相同,因此可正确产生gcd(f, d)。
Euclid 算法描述: 因 gcd(a, b)=gcd(|a|, |b|),因此可假定算法的输入是两个正整 数,设为 d,f,并设 f >d。 Euclid(f, d) 1. X←f; Y←d; 2. if Y=0 then return X=gcd(f, d); 3. R=X mod Y; 4. X=Y; 5. Y=R; 6. goto 2。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子 推广的 Euclid 算法不仅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子, 而且当两个正整数互素时, 还可求出其中一个数关于另一 个数的乘法逆元。
求乘法逆元
如果gcd(a, b)=1 ,则b在mod a下有乘法逆元 (不妨设b<a),即存在一x (x<a),使得bx≡1 mod a。
定理:设 a∈Zn,gcd(a, n)=1,则 a 在 Zn 中有乘法逆元。
证明:首先证明 a 与 Zn 中任意两个不相同的数 b、c(不妨设 c<b) 相乘,其结果必然不同。 否则设 a × b ≡ a × c mod n ,则 存在两 个整数 k1,k2 ,使 得 ab=k1n+r,ac=k2n+r,可得 a(b-c)=(k1-k2)n,所以 a 是(k1-k2)n 的一个 因子。又由 gcd(a,n)=1,得 a 是 k1-k2 的一个因子,设 k1-k2=k3a, 所以 a(b-c)=k3an,即 b-c=k3n,与 0<c<b<n 矛盾。 所以|a×Zn|=|Zn|。又知 a×Zn Zn,所以 a×Zn=Zn。 因此对 a∈Zn,存在 x∈Zn,使得 a×x≡1 mod n,即 x 是 a 的 乘法逆元。记为 x a 。 (证毕)
推广的Euclid算法先求出gcd(a, b),当gcd(a, b)=1时,则返回b的逆元。
Extended Euclid(f, d) (设 f >d) 1. (X1, X2, X3)←(1, 0, f); 2. if Y3=0 then return 3. if Y3=1 then return 4. Q X 3 / Y3 ; 5. (T1, T2, T3)←(X1-QY1, X2-QY2, X3-QY3); 6. (X1, X2, X3)←(Y1, Y2, Y3); 7. (Y1, Y2, Y3)←(T1, T2, T3); 8. goto 2。 (Y1, Y2, Y3)←(0, 1, d); X3=gcd(f, d);no inverse; Y3=gcd(f, d);Y2=d-1 mod f;
加法:对每一 x,都有一 y,使得 x+y≡0 mod 8。如对 2,有 6,使得 2+6≡0 mod 8,称 y 为 x 的负数,也称为加法逆元。 乘法: 对 x, 若有 y, 使得 x×y≡1 mod 8, 如 3×3≡1 mod 8, 则称 y 为 x 的倒数,也称为乘法逆元。 并非每一 x 都有乘法逆元。
如果gcd(f, d)=1,则在最后一轮循环中Y3=0, X3=1,因此在前一轮循环中Y3=1。 因为 fY1+dY2=Y3 成立,
即 即
fY1+dY2=1, Y2≡d-1 mod f。
所以 dY2=1+(-Y1)×f,dY2≡1 mod f,
例:求gcd(7, 5)。
Q 1 2
X1 1 0 1
k j p p 这是因为 只能被 ( j k ) 整除。
数 论 初步
• 如果将a,b都表示为素数的乘积,则gcd(a, b)极易确定。 • 例如: 300=22×31×52 18=21×32 gcd(18,300)=21×31×50=6
求解gcd(a,b)
欧几里得算法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子 推广的 Euclid 算法不仅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子, 而且当两个正整数互素时, 还可求出其中一个数关于另一 个数的乘法逆元。
例: 求gcd(1970, 1066)。
1970=1×1066+904, gcd(1066, 904) 1066=1×904+162, gcd(904, 162) 904=5×162+94, gcd(162, 94) 162=1×94+68, gcd(94, 68) 94=1×68+26, gcd(68, 26) 68=2×26+16, gcd(26, 16) 26=1×16+10, gcd(16, 10) 16=1×10+6, gcd(10, 6) 10=1×6+4, gcd(6, 4) 6=1×4+2, gcd(4, 2) 4=2×2+0, gcd(2, 0) 因此gcd(1970, 1066)=2。
X2 0 1 -1
X3 7 5 2
Y1 0 1 -2
Y2 1 -1 3
Y3 5 2 1
当 Y3=1 时,Y2=3 即为 5-1 mod 7.
如果(a mod n)=(b mod n), 则称两整数 a 和 b 模 n 同余, 记为 a≡b mod n。称与 a 模 n 同余的数的全体为 a 的 同余类,记为[a],称 a 为这个同余类的表示元素。 注意: 如果 a≡0(mod n),则 n|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余有以下性质: ① 若 n|(a-b),则 a≡b mod n。 ② (a mod n)≡(b mod n),则 a≡b mod n。 ③ a≡b mod n,则 b≡a mod n。 ④ a≡b mod n, b≡c mod n, 则 a≡c mod n。 从以上性质易知,同余类中的每一元素都可作为这个同余 类的表示元素。
此外还有以下性质: 如果(a+b)≡(a+c) mod n,则 b≡c mod n,称为加法的可约律。 该性质可由上式两边同加上 a 的加法逆元得到。 类似性质对乘法不一定成立。例如 6 × 3 ≡ 6 × 7 ≡ 2 mod 8 ,但
3 7 mod 8。
原因:6 乘以 0 到 7 得到的 8 个数仅为 Z8 的一部分。即如果将对 Z8 作 6 的乘法 6×Z8(即用 6 乘 Z8 中每一数)看作 Z8 到 Z8 的映射的 话,Z8 中至少有两个数映射到同一数,因此该映射为多到一的。 所以对 6 来说, 没有惟一的乘法逆元。 但对 5 来说, 5×5≡1 mod 8, 因此 5 有乘法逆元 5。仔细观察可见,与 8 互素的几个数 1,3,5, 7 都有乘法逆元。 这一结论可推广到任一 Zn。
一般地, 定义 Zn 为小于 n 的所有非负整数集合, 即 Zn={0,1, …,n-1}, 称 Zn 为模 n 的同余类集合。其上的模运算有以下性质: ① 交换律 ② 结合律 ③ 分配律 ④ 单位元 ⑤ 加法逆元 (w+x) mod n=(x+w) mod n (w×x) mod n=(x×w) mod n [(w+x)+y] mod n=[w+(x+y)] mod n [(w×x)×y] mod n=[w×(x×y)] mod n [w×(x+y)] mod n=[w×x+w×y] mod n (0+w) mod n=w mod n (1×w) mod n=w mod n 对 w∈Zn,存在 z∈Zn,使得 w+z≡0 mod n, 记 z=-w。
1
设 p 为一素数,则 Zp 中每一非 0 元素都与 p 互素,因此有乘法逆 元。 类似于加法可约律,可有以下乘法可约律: 如果(a×b)≡(a×c) mod n 且 a 有乘法逆元,那么对(a×b)≡(a× c) mod n 两边同乘以 a-1,即得 b≡c mod n
欧几里得算法
求最大公因子 定理:对任意非负整数 a 和正整数 b,有 gcd(a, b)=gcd(b, a mod b)。 证明: b 是正整数, 因此可将 a 表示为 a=kb+r≡r mod b, a mod b=r, 其中 k 为一整数,所以 a mod b =a-kb。 设 d 是 a,b 的公因子,即 d|a,d|b,所以 d|kb。由 d|a 和 d|kb 得 d|(a mod b), 因此 d 是 b 和 a mod b 的公因子。 所以得出 a,b 的公因子集合与 b,a mod b 的公因子集 合相等,两个集合的最大值也相等。 (证毕)
求余数运算(简称求余运算)a mod n 将整数 a 映射到集 合{0,1, …,n-1},称求余运算在这个集合上的算术运算为模 运算。 模运算有以下性质: ① [(a mod n)+(b mod n)] mod n=(a+b) mod n。 ② [(a mod n)-(b mod n)] mod n=(a-b) mod n。 ③ [(a mod n)×(b mod n)] mod n=(a×b) mod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