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Q 0 Idt
表 4 恒电压时界面过整刻度时的数据
刻度/mL
t/s
I/mA
Q/C
0
174.881
6.625
0
0.10
382.006
5.801
1.09
0.20
624.582
5.079
2.21
0.30
881.039
4.493
3.34
0.40
1165.475
4.060
4.46
0.50
174.881
表 2 界面过整数刻度的时间及电流
V/mL
0
0.10
0.20
0.30
0.40
t
0
2’54’’881 6’22’’006 10’24’’582 14’41’’039
I/mA
6.561
5.801
5.079
4.493
4.060
注:时间格式为 min’s’’ms
0.50 19’25’’475
3.686
(2)恒电流测量
(2) 打开稳压稳流电源,选择开关拨到稳压,调节电流在 6~7 mA 之间。随着电解进行, 阳极镉会不断溶解变为 Cd2+,由于 H+离子的迁移,出现清晰界面。当界面移动到第一 个刻度时,立即打开秒表。此后,每隔一分钟记录时间及对应的电流值。每当界面移动 至第二、第三等整数刻度的时候,记下相应的时间及对应的电流值,直到界面移动至第 五个刻度(每刻度的间隔为 0.1 mL)。 关闭电源开关,过数分钟后,观察界面有何变化。再打开电源,过数分钟后,再观察之。 试解释产生变化的原因。
4 结论
本实验以 Cd2+为指示离子,用界面法测量了 25 ℃下 0.1005 mol/L HCl 溶液中的 H+迁 移数 t+。
恒电压法测得t+ = 0.866,恒电流法测得t+ = 0.860。
5 参考文献
[1]贺德华等.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6 附录
(1) 为什么在迁移过程中会得到一个稳定界面?为什么界面移动速度就是 H+离子移动速 度?
③恒定电压测量时,电流不断变小。 解释:电解总反应式
2H Cd H2 Cd 2
体系内的离子越来越少,导电能力下降,电阻变大,所以电流不断变小。
④关闭电源后,界面慢慢变模糊;重新打开电源后一段时间,界面又变清晰。 解释:关闭电源后,迁移管内没有电场,于是离子自由扩散:界面上方 Cd2+浓度低,所以 Cd2+向上扩散;界面下方 H+浓度低,所以 H+向下扩散。这样界面就变模糊了。可以想象, 如果放置一段时间,迁移管内溶液就比较均匀了,自然不会有界面。
U=138 V
表 1 不同时刻的电流值
t/min 0
1
2
3
4
5
6
I/mA 6.625 6.324 6.047 5.803 5.560 5.339 5.145
7 4.971
8 4.814
9 4.672
10 4.543
t/min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I/mA 4.422 4.313 4.214 4.118 4.032 3.945 3.869 3.790 3.723 3.655 3.593
(3) 以上实验是电压恒定,通过测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来得到迁移数的。试用恒电流的方法 重复上述实验。用电流恒定(I=3 mA)的方法,我们只需要记录电流值及界面迁移到 整数刻度时(即 0.1 mL、0.2 mL、…、0.5 mL)的时间即可。试比较两种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实验数据
所测量的 HCl 溶液浓度 0.1005 mol/L (1)恒电压测量
0.4
0.3
0.2
0.1
0.0
0
1
2
3
4
5
6
Q/C
图 4 恒电流操作的 V~Q 曲线
从而可以得到斜率������������ = 0.0887
������������
mL/C
相应的R2 > 0.999 所以
t+
=
cF
dV dQ
=
0.1005
×
96485
×
0.0887
×
10−3
=
0.860
3.3 讨论分析
I=3.012 mA
表 3 界面过整数刻度的时间
V/mL
0
0.10
0.20
0.30
t
0
6’11’’723 12’34’’425 18’46’’341
注:时间格式为 min’s’’ms
0.40 24’59’’119
0.50 31’8’’805
3.2 计算的数据、结果
(1)恒电压测量 根据表 1 数据,作出 I~t 图,并进行三次曲线拟合。
其中������+为H+携带的电量,Q为通过溶液的总电量,V为界面扫过的体积,������+为H+的迁移数, c为HCl溶液浓度,F为Faraday常数。
根据表4数据,作出V~Q曲线,并进行线性拟合,如下图所示。
0.5
V/mL
0.4 0.3 0.2 0.1
0.0
0
1
2
3
4
5
6
Q/C
图 3 恒电压操作的 V~Q 曲线
从而可以得到斜率������������ = 0.0893
������������
mL/C
相应的R2 > 0.999 所以
t+
=
cF
dV dQ
=
0.1005
×
96485
×
0.0863
×
10−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866
(2)恒电流测量
I=3.012 mA,保持不变,则Q = I ∙ t 根据上式求出 Q,结果见表 5。
测量方法 恒电压
t+ 0.866
相对误差 +4.2%
恒电流
0.860
+3.5%
可以发现两种方法都有一定误差,而且比较大。不过考虑到此浓度下的理论值会比上述 0.831 要大,实际误差可能没这么大。
②误差分析 本实验最大误差来自时间的测量。 a)虽然加入甲基橙可以指示出一个清晰的界面,但由于界面上方红色不深(是淡淡的粉
3.686
5.56
由������+
=
������������������,������+
=
������+,则有
������
������+
=
������+ ������
=
������������������ ������
=
������������

������ ������
或者可以写成
������������ ������+ = ������������ ∙ ������������
下方 0.1 mL 距离处,再将电流控制在 3 mA 附近的某个值。 ②向迁移管中加溶液时,要善于利用连通器原理进行操作:将盐酸溶液滴瓶套管接在迁
移管下端,把滴瓶举高,打开滴瓶活塞、橡皮管铁夹,溶液自然能充满迁移管。 ③如果直接把套着橡胶套的 Cd 电极插入迁移管下端,必然会带入气泡。所以先用滴管
给橡胶套加满溶液(橡胶套另一端已经插着 Cd 电极),然后再插入迁移管下端。
I/mA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0
5
10
15
20
25
t/min
图 2 恒电压操作的 I~t 曲线
曲线方程为 I = 2.22104t3 0.0127t2 0.313t 6.624
相应的R2 > 0.999 根据表2里的时间数据,根据下式积分,求出通过的总电荷量Q,结果见表4。
银电极放在上面,否则生成的气体就会进入迁移管,引起断路。
②通电后一段时间,迁移管中出现界面,界面上方为红色、下方为无色,且界面不断向上移 动。 解释: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d 2e Cd 2 ,阳极附近的溶液为CdCl2,本应使指示剂甲基橙 显浅橙色,但由于指示剂浓度很低,所以看上去是无色透明的。而HCl溶液呈较强酸性,使 甲基橙显红色,从而形成清晰界面。随着H+向阴极(迁移管上端)迁移,界面也不断上移。

v Cd
2
u
v H


Cd 2
uH 可推得界面下方电势梯度>上方电势梯度。因此
H+因扩散
作用落入 CdCl2 溶液层。它就不仅比 Cd2+迁移得快,而且比界面上的 H+也要快,能赶回到 HCl 层。同样若任何 Cd2+进入低电位梯度的 HCl 溶液,它就要减速,一直到它们重又落后 于 H+为止,这样界面在通电过程中保持清晰。
色),而且迁移管很细、刻度线与玻璃的对比度不是很高,这就给判断界面所移动到的位置 带来了困难。比如,我认为界面已经到达整数刻度并且按下秒表后,过了几秒,界面似乎还 停留在那个整数刻度处。解决方案可以是在界面快要到达整数刻度的时候一直盯着界面,不 过由于界面迁移得很慢,这样会比较累。如果时间测量不准,算出的电量也就不准了。
b)由于只有 1 个秒表,该秒表在计次后示数会停止几秒以便记录(但仍在计时)。如果 界面到达整数刻度的时间与应该记录电流的时间恰好离得很近,暂停的示数就会造成干扰, 也容易在回看数据时发生混乱。所以本实验用秒表记录的是界面到达刻度线的时间,而记录 I~t 数据时,没有准确记录时间(只是目测时间,也可以从表 1 中看时间的有效位数)。实验 室就应该配 2 个秒表,否则容易手忙脚乱的。
2 实验操作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2.1 仪器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迁移管,DC-0510 节能型智能恒温槽(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d 电极,Ag 电 极,UT56 优利德万用表,DHD 300 V/50 mA 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 厂),秒表,砂纸 HCl 溶液(0.1005 mol∙L-1),甲基橙溶液
另外,盐酸浓度没有经过准确标定,而且添加了几滴的指示剂,可能会对实际浓度造成 微小的影响。
恒电流的测量相对误差比较小,这应该就是因为时间记录相对准确,而且事实上电流变 化非常小(最大变化幅度也就 0.001 mA)。
(2)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①银电极上不断有气泡产生。
解释:电解时,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2H 2e_ H2 ,气体为氢气。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要把
表 5 恒电流时界面过整刻度时的数据
V/mL
t/s
0
0
0.10
371.723
0.20
754.425
0.30
1126.341
0.40
1499.119
0.50
1868.805
作出 V~Q 曲线,并进行线性拟合,如图 4 所示。
Q/C 0
1.120 2.272 3.393 4.515 5.629
V/mL
0.5
而当电源重新开启后,由于
u Cd
2

u H

(u为电迁移率)且界面下方电势梯度>上方电势梯
度,两种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又各自回到自己一方溶液中,清晰界面再次形成。
(3)对仪器装置、操作步骤、实验方法的改进意见 下面是一些操作技巧。 ①从开始通电到出现界面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可以适当调高电流,待界面移动到 0 刻度
(2) 实验过程中电流值为什么会逐渐减小? 已经在正文中作答。
(3) 如何求得 Cl-离子的迁移数?
因为 tH

t
Cl

1 ,所以,求得氢离子迁移数后,氯离子迁移数=1-氢离子迁移数。
7 收获与建议
测量迁移数的方法还有 Hittorf 法、电动势法。 Hittorf 法需要配置库仑计、三个区的溶液,处理数据也比较繁琐。电动势法需要准备带 液体接界的浓差电池,而且需要知道待测离子的活度。 相对而言,界面法测迁移数还是比较简单的。 感谢助教的讲解和指导!
(1)测定数据及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
①与理论值对比
文献[1]给出 25 ℃时,0.1 mol/L HCl 溶液中,H+迁移数为 0.831。
本实验测量的 HCl 溶液浓度为 0.1005 mol/L,与文献条件大致相同,可以用作对比。下
表汇报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和相对误差(近似认为t+ = 0.831为理论值)。 表 6 测量结果及相对误差
图 1 界面法测离子迁移数装置
2.2 实验条件
室温:20.0 ℃ 湿度:34% 大气压:1016.6 hPa
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
(1) 按图安装电路仪器。配制及标定浓度约为 0.1 mol/L 的盐酸。加入少许甲基橙,使溶液 呈红色。将超级恒温水浴温度调至 25 ℃。用少许盐酸溶液润洗迁移管两次,而后在整 个管中加满盐酸溶液。注意:切勿使管壁粘附气泡。将镉电极套管加满盐酸溶液(安装 前检查镉电极,如果电极表面被氧化,用砂纸将电极氧化层打磨干净),安装在迁移管 的下部。迁移管垂直固定避免振荡,照图连接好线路,检查无误后,再开始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