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

合集下载

国发【2012】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二十)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对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十四)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对已设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公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加快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治面源污染,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备用水源。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十二)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完善和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建设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充分考虑不同工业行业和工业企业的用水状况和节水潜力,合理确定节水目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并公布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名录。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开展节水示范工作,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和微咸水开发利用、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网建设,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比例。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淮河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与存在问题分析

淮河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与存在问题分析
站 点 的河 流 , 过 可 以接 受 的水 文 技术 获 得 。公 式 为 : 通
湿周 , 对非 临界 区域 的栖息地提供足够 的保护的假定。 通过
建 立 湿周 与流 量 的关 系 曲线 , 由 曲线上 的 临界 点 确 定 MEF IR,一般适合 于在宏 观水资源管理 中确定最小 生态需
水生态保护 l 《
淮 流 重 河健 评 试 工 的施 存 问 分 河 域 要 湖 康 估 点 作 实 与 在 题 析
舒 卫先


韦翠珍
(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河 流湖泊 系统是人类 的生命线 ,更 以其特殊的空间异 质性 为数以百万计 的物种提供 了栖息地 ,是 自然界最重要
的 生态 系统 之 一 。
时需要 2 0世 纪 8 0年代 ,甚 至 5 一 0年代 的监测 O6
重金 属污染状 况
大型 无 脊椎 动物 生物
完 整 性 指数
富营养状 况
浮 游植 物 数 量
浮 游 动 物 生物 损 失 指 数
数据作为基准值 , 但这些数据 收集很 困难 , 的缺 有 失, 为最后 的健康评估 带来 了不确定性。鱼类 生物
24进 度 问题 .
河 流健康评估 中的流量过程 变异程 度 (D) F 指标 的评 估需要根据实测 月径 流量进行径流还原计算 。 目前可行的 办法是利用各地水 资源公 报 ,但要 到次 年的 9月份左 右才 有相关数据和公 报 ,因此 在次年 3月份 以前 完成 此项 指标 的评估存在很大困难 。湖泊健康评估 中入 湖流量 变异程度 (F 指标也是如此 , ID) 而且涉及入湖 的多条河流 , 难度更大 。
年均天然径流量的百分率 , 可用于 陕速估算河流生态流量。

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1年我国气候旱涝交织、多灾连发。

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大范围严重干旱;全国有260多条江河发生超警线洪水,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同时发生严重秋汛,先后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

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调度,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心组织、全力抗灾救灾,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广大军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战,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有效解决了旱区2055万群众临时饮水困难,抗旱减免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主要指标比1990年以来均值偏少4~8成。

2011年是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迈开步伐,确定“三条红线”,分流域、分省区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基本完成了25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对水资源和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编制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修订了火电、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了生活用水器具强制性节水标准,宁夏作为第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通过验收。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公布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启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果,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重点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河北向北京、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应急调水,开展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石羊河水量调度以及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

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

《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送审稿)送审资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8年11月资料清单1.《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编制工作说明;2.《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处理汇总;3.《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送审稿)《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编制工作说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8年11月《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编制工作说明徐志侠、唐克旺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合同字[2003]第2号和《生态环境需水评价技术导则》的制定合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承担《生态环境需水评价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

2. 编制目的生态需水是协调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保护生态和管理的技术依据,是改善我国面临的生态系统状况恶化的技术基础之一。

我国生态需水评估工作已经在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论证、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等工作中开展,但是,尚缺乏专门的生态需水评估技术标准,给生态需水评价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为满足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需水评估工作的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导则。

3. 工作过程为作好导则编制工作,成立了导则编制工作组,联合人民大学等单位进行起草工作。

于2005年9月编制完成导则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并以通讯方式,通过了由10位生态需水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审查。

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大纲进行了修改,在2005年11月完成了导则大纲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生态需水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资料,包括水资源规划、生态需水科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领域中生态需水评价情况;广泛收集国外生态需水研究和生产实践情况,包括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某些州、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生态需水评估等相关标准及资料。

分析总结我国生态需水生产和研究情况,借鉴了国外生态需水导则编制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征求意见稿。

河湖健康评价总结及计划

河湖健康评价总结及计划

河湖健康评价总结及计划河湖健康评价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我国近年来河湖健康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评价计划,以期为我国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一、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总结1.评价方法及指标近年来,我国河湖健康评价工作主要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河湖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包括水质、水量、生物、生态、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共计数十个指标。

2.评价成果通过河湖健康评价,我们掌握了我国河湖的基本状况,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下:(1)水质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部分河湖水质超标现象较为普遍。

(2)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湖生态水量不足,导致生态退化。

(3)河湖生物多样性下降,部分河湖生态系统受损。

(4)河湖周边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河湖健康产生较大压力。

3.评价成果应用河湖健康评价成果为我国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河湖保护规划编制,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2)为河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3)促进河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河湖管理水平。

(4)加强河湖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河湖问题。

二、河湖健康评价计划1.评价目标未来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将以“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为实现我国河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评价范围及周期评价范围将覆盖全国各类河湖,包括大型河流、湖泊、水库等。

评价周期为5年,每年对部分河湖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继续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结合河湖特点,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增加生态红线、水资源承载能力等指标。

4.评价工作计划(1)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技术培训,提高评价人员业务水平。

(2)加强河湖健康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3)定期发布河湖健康评价报告,推动评价成果应用。

(4)结合河湖保护规划,制定针对性的河湖保护措施。

总结:河湖健康评价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对于保护我国河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河湖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研究

河湖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研究

收稿日期:2018-06-20基金项目:中国水科院领军人才专项(WE0145B532017)作者简介:彭文启(1967-),男,湖南双峰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与生态过程研究。

E-mail :pwq@文章编号:1672-3031(2018)05-0394-1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6卷第5期河湖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研究彭文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河湖健康评估是河湖生态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重点介绍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的技术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了包括水文水资源、河湖物理形态、水质、水生生物及河湖社会服务功能五个方面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5个等级的河湖健康分级标准,形成了系统的河湖健康调查评价方法,采用该标准与方法,在全国36个河湖(库)水体进行了河湖健康评估。

实践证明,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提出的河湖健康内涵及评估指标体系能够系统表征我国河湖生态及功能特点,指标总体科学合理,整套技术方法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关键词:河湖健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doi :10.13244/ki.jiwhr.2018.05.0081引言随着水资源消耗性利用、水污染、水工程不合理调控等影响的加剧,世界各国的河湖生态系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损害,普遍出现水污染、水文条件恶化、形态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害以及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维持及恢复河湖健康逐步成为河湖管理的重要任务,并纳入到河湖保护管理实践,如美国《清洁水法》规定的维持及恢复水体的完整性[1],欧盟《水框架指令》提出的生态良好状况目标[2]。

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在河湖管理中开始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河湖健康逐渐成为河湖管理的重要目标。

进入21世纪,水利部及其流域机构应成为河流代言人的共识逐步形成[3],并先后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4],“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5],“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6],“湿润海河、清洁海河”[7]等管理目标。

甘肃省河流健康调查与评估技术大纲(试行)

甘肃省河流健康调查与评估技术大纲(试行)

甘肃省河流健康调查与评估技术大纲1总则健康的河流可依靠自身能力维持其结构和功能,并支撑当地生物群体(包括人类)的生存,可提供饮用水、工农业用水,具有分解和转移废物、防洪、发电等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河流健康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2017年6月,甘肃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分解落实全面推进河长制第一阶段工作任务的通知》(甘水建管发【2017】144号),明确由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开展我省河流健康调查与评估工作。

为了统一我省河流健康调查评估的技术要求,指导各河流评估工作,我单位参照《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1.0版),借鉴《甘肃省渭河河流健康评估》经验,并结合甘肃省重要河流实际状况,编制了《甘肃省河流健康调查与评估技术大纲(试行)》(简称《技术大纲》)。

1.1目标与任务1.1.1 评估目标我省河流健康调查评估的目标是了解我省主要河流水生态状况,掌握河流水生态变化规律,发现河流水生态问题;建立我省河流健康调查评估体系与方法;建立我省河流健康评估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建立我省河流健康评估定期制度及其方法。

1.1.2 评估任务河流健康调查评估主要任务是:(1)调查甘肃省河流健康整体状况;(2)确定河流不健康的主要表征;(3)调查导致河流不健康的原因;(4)提出河流生态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方法;(5)提出河流健康的管理对策。

1.2 调查与评估思路(1)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为指标层、准则层、目标层3级体系,健康评估采用分级指标评分法,逐级加权,综合评分。

(2)根据各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形态、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状况以及河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结合行政区划,将评估河流分为若干评估河段。

水利部关于修订印发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修订印发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修订印发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2.07.13•【文号】水国科〔2022〕297号•【施行日期】2022.07.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水利部关于修订印发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水国科〔2022〕297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修订后的《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已经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水利部2022年7月13日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规范和加强水利标准化工作,满足保障国家水安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对标准的需求,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规定,结合水利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利标准是指水利行业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电、水库及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水旱灾害防御、水文、调水管理、水利信息化等领域。

水利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行业标准一般为推荐性标准,工程建设类可以制定强制性标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及监督管理。

水利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管理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水利标准化工作主要任务包括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开展水利标准化研究,组织制定水利标准化有关政策制度、发展规划、标准体系和年度计划,组织制定、实施标准并进行监督。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彭文启【摘要】通过介绍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背景和必要性,在分析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内涵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指标的确定依据以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评估体系内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技术体系,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对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内涵【作者】彭文启【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100038,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保护标准的水域。

水功能区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单元,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是保障水体功能达标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建立和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尤其重要。

一、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必要性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体系中明确要求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水资源节约”的目标,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河湖健康评价

河湖健康评价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解读一、概况河湖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检验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的重要手段。

结合我国的国情、水情和河湖管理实际,基于河湖健康概念从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生态系统抗扰动弹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从“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等4个准则层对河湖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有助于快速辨识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帮助公众了解河湖真实健康状况,为各级河长湖长及相关主管部门履行河湖管理保护职责提供参考。

二、原则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合理,体现普适性与区域差异性,评价方法、程序正确,基础数据来源客观、真实,评价结果准确反映河湖健康状况。

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符合我国的国情水情与河湖管理实际,评价成果能够帮助公众了解河湖真实健康状况,有效服务于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为各级河长湖长及相关主管部门履行河湖管理保护职责提供参考。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所需基础数据应易获取、可监测。

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开放性,既可以对河湖健康进行综合评价,也可以对河湖“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或其中的指标进行单项评价;除必选指标外,各地可结合实际选择备选指标或自选指标。

三、工作流程(1)技术准备。

开展资料、数据收集与踏勘,根据本指南确定河湖健康评价指标,自选指标还应研究制定评价标准,提出评价指标专项调查监测方案与技术细则,形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大纲。

(2)调查监测。

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调查与专项监测。

(3)报告编制。

系统整理调查与监测数据,根据本指南对河湖健康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赋分,评价河湖健康状况,编制河湖健康评价报告。

四、报告内容1.河湖健康资料收集。

流域概况和水文气象资料搜集与复核主要包括:河湖所在流域内的地形、地质、植被、土壤分布、水系、降水、蒸发、气温、风向、风力等基本资料;河湖所在流域与相关区域的暴雨、洪水、冰情特征等资料,相关雨量站的降雨资料,相关水文(位)站历年实测洪水资料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参数的影响资料;河湖上、下游其他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资料。

左江流域健康评估与思考

左江流域健康评估与思考

左江流域健康评估与思考杨志凌;苏英【摘要】以水利部《河流健康评估技术导则》为指导,对广西左江干流及流域内集雨面积大于1000 km2的一级支流进行河流健康评估.构建了左江流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并从河流系统生态完整性(包括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和生物4个准则层)、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及其相互协调性对左江健康进行综合评估,最终明确左江流域主要河流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左江及主要支流健康变化规律.此外,还探讨了河流健康评估的一些技术问题.【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8页(P55-62)【关键词】河流系统;生态;功能;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左江流域【作者】杨志凌;苏英【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南宁 530023;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南宁 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TV882.4左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第三大支流,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水文、物理结构、水质、生物等特征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水量分配不均、河岸带破坏、河流连通性降低、天然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污染风险增加、水生生物种群衰退等方面,已经影响了广西左江流域河流健康发展。

广西左江流域河流健康状况评估,是全面贯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依法科学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推进左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左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估以左江干流及集雨面积大于1000 km2的一级支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左江流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从河流系统生态完整性(包括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和生物4个准则层)、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及其相互协调性进行左江健康综合评估;本次评估范围共划分为22个评估河段,通过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生物、社会服务功能5 个准则层15 项指标定量分析,在河段健康各项指标评估形成结果后,运用权重法整合数据,形成左江流域主要河流生态完整性评估和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评估,最终得出左江流域综合健康评估总结论,并达到了解左江流域主要河流生态状况和存在问题,掌握左江及主要支流健康变化规律目的。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估制度 , 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 公
加 快 实施 全 国城 市 饮 用 水 水 源地 安 全
保障规划 和农村饮水 安全 工程规 划 。
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 、 自治 区 、 直辖 市
用 水 总 量 的依 据 之 一 ,对 省 界 水 质 的
力 , 理 确 定 节 水 目标 。 合 有关 部 门要 抓 紧 制 定 并 公 布 落 后 的 、耗 水 量 高 的 用 水 工 艺 、 备 和 产 品 淘 汰名 录 。 大 城 设 加
米 以 内 ;万 元 工 业 增 加 值 用 水 鼍 比 J 各 省 、 自治 区 、 辖 市 要 按 照 汀 河 流 域 直
水 量 分 方 案 或 取 用 水 总 控 制 指
理 , 过 健 全 制 度 、 实 责 任 、 高 能 I 2 1 通 落 提 0 0年 下 降 3 %以 上 , 田 灌 溉 水 有 0 农 力 、 化 监管 , 格控 制用水 总量 , 强 严 全 面提 高 用 水 效 率 ,严 格 控 制 入 河 湖 排
四 、加 强水 功能 区 限 制纳 污 红 线
立 生 态 用 水 及 河 流 生 态 评 价 指 标 体
基 , 多水 少 、 资 源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是 J 利用 控制 红线 , 2 3 人 水 到 0 0年 全 国 用 水 总 J 市 总 体 规划 的 编 制 、 重大 建 设项 F 的 1
我 国 的 基 本 国情 和 水 情 。 当前 我 国水
量 控 制在 70 0 0亿 立 方 米 以 内 ; 立 用 确 水效 率控 制 红 线 , 2 3 到 0 0年 用 水 效 率
达 到 或接 近世 界先 进 水 平 ,万 元 工 业 l 增加 值 用 水 量 ( 2 0 以 0 0年 不变 价 汁 , 下同 ) 低 刮 4 降 0立 方 米 以 下 , 田灌 农

水利部. 第43号 河湖健康评价指南引用

水利部. 第43号 河湖健康评价指南引用

水利部. 第43号河湖健康评价指南引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水利部推动绿色治理的新里程碑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国政府在水资源管理和河湖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计划范文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计划范文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计划范文一、前言河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河湖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其生态系统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对河湖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河湖健康评价工作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二、评价目标1. 了解河湖水质状况,掌握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变化情况。

2. 评估河湖水生态系统的状况,包括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群的种类和数量。

3. 掌握人类活动对河湖健康的影响,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

4.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计划,促进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评价内容1. 水质评价:通过对水质的监测,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氮磷比等指标的监测,评估水质的优劣状况。

2. 生态系统评价:通过鱼类和水生植物的调查和监测,评估河湖生态系统的状况,包括物种多样性和数量分布情况。

3. 污染源调查:对周边的工业排污口、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进行调查,评估污染源的种类和排放情况。

4. 社会经济调查:了解周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评估人类活动对河湖健康的影响。

四、评价方法1. 采样监测:通过定点采样和实时监测的方法,对河湖水体进行监测和采样,获取水质、生态系统和污染源的信息。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周边居民和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评估其对河湖健康的影响。

3. 实验分析:对采样的水样和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具体数据。

4. 模型模拟:借助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模拟河湖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提供预测和预警信息。

五、评价程序1. 确定评价范围:确定评价的河湖范围和评价对象,包括重点监测断面、生态系统关键地点和污染源分布范围。

2. 采样监测:根据评价范围和对象,进行定点采样和实时监测,获取水质、生态系统和污染源的信息。

3. 调查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周边居民和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评估其对河湖健康的影响。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浙水保[2013]13号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浙水保[2013]13号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浙水保〔2013〕13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统一我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规范和指导各地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水资源水保处。

联系人:姚水萍;联系电话:*************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2013年3月27日浙江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下发稿)(浙江省水文局二〇一三年三月)目录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二)规划思路(三)规划范围(四)基本规定二、现状调查与评价(一)基本要求(二)水质现状评价(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六)水生态状况评价(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三、总体规划(一)基本要求(二)总体规划构架(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四)规划控制指标(五)总体布局及对策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一)基本要求(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一)基本要求(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三)入河排污口整治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一)基本要求(二)污染调查与估算(三)控制措施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一)基本要求(二)控制断面选取(三)计算方法(四)生态用水配置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一)基本要求(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九、地下水资源保护(一)基本要求(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基本要求(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一)基本要求(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一)基本要求(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一)基本要求(二)法规与制度建设(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四)考核评估(五)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一)基本要求(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四)投资需求(五)实施效果分析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基本要求(二)组织保障(三)资金保障(四)监督考核(五)技术保障(六)协作机制(七)社会参与附表附录附录1 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附录2 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附录3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附录4 全省水资源分区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河湖健康评价指南

河湖健康评价指南

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目次前言 (I)一、总体要求 (1)(一)总则 (1)(二)基本规定 (2)(三)工作流程 (3)二、评价指标体系 (5)(一)评价指标 (5)(二)指标评价方法与赋分标准 (8)三、河湖健康调查监测 (32)(一)监测范围与监测点位 (32)(二)指标获取方法与计算频次 (39)四、评价 (48)(一)评价赋分 (48)(二)评价分类标准 (52)(三)河湖健康综合评价 (53)五、河湖健康评价报告编制 (54)(一)河湖健康评价报告内容 (54)(二)河湖健康评价专题图 (56)(三)河湖健康评价报告附表 (56)附件:1.参考点确定方法 (57)2.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58)3.河湖健康评价公众调查样表 (61)4.河湖健康评价赋分表 (62)5.河湖“四乱”问题认定及严重程度分类表 (66)前言河湖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检验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的重要手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要求,指导各地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水利部河湖管理司组织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充分征求了各流域管理机构和省级河长制办公室、水利(水务)厅(局)的意见,并通过了专家审查。

本指南结合我国的国情、水情和河湖管理实际,基于河湖健康概念从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生态系统抗扰动弹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从“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等4个准则层对河湖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有助于快速辨识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帮助公众了解河湖真实健康状况,为各级河长湖长及相关主管部门履行河湖管理保护职责提供参考。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各地可参考本指南提出的河湖健康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结合本地河湖自然地理、社会环境和服务功能等差异性特征,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工作。

河湖健康评价的实施方案

河湖健康评价的实施方案

河湖健康评价的实施方案河湖健康评价是对河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实施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水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反映河湖健康状况。

在确定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文等特点,确保评价指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采集监测数据在评价河湖健康状况时,需要充分采集监测数据。

监测数据可以包括水质监测数据、水量监测数据、水生态监测数据等多种类型。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确保监测点覆盖面广,监测频次合理。

三、开展生态调查除了监测数据外,生态调查也是评价河湖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生态调查内容可以包括水生物种类、数量调查,湿地植被调查,鸟类、昆虫等生物多样性调查等。

生态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河湖生态系统的状况,为健康评价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四、综合评价分析在采集了监测数据和生态调查数据后,我们需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综合评价分析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模型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对河湖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

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可以客观地了解河湖的健康状况,为后续的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制定保护措施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可以包括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河湖健康状况,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河湖健康评价的实施方案包括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集监测数据、开展生态调查、综合评价分析和制定保护措施。

通过科学实施这些方案,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河湖健康状况,为河湖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河湖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方案范文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方案范文英文回答:River and Lake Health Assessment Work Plan.I. Introduction.The health of rivers and lakes is vital for the ecological balance and human well-being. This work plan outlines the approach to assess the health of rivers and lakes in a comprehensive manner, encompassing multiple indicators and parameters.II. Objectives.The primary objectives of this assessment are to:Evaluate the overall health of rivers and lakes.Identify potential threats and stressors.Develop recommendations for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III. Methodology.The assessment will utiliz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ombining field surveys, data analysis, and modeling tools.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and parameterswill be considered:Physical: Flow regime, sediment transport, bank stability, riparian vegetation.Chemical: Water quality, nutrient levels,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s.Biological: Fish and invertebrate diversity, macrophyte abundance, aquatic habitat.Hydrological: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s, flow patterns, flood risk.IV. Data Collection.Data will be collec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Field sampling.Remote sensing.Historical data.Stakeholder interviews.V. Data Analysis.Data will b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tools and multivariate techniques to:Identify patterns and trends.Determ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cators and stressors.Develop health indices.VI. Reporting.The assessment results will be presented in a comprehensive report that includes: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health of rivers and lakes.Recommendations for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s.A monitoring plan to track progress.VII. Stakeholder Engagement.Stakeholders will be actively involved throughout the assessment process:Provide input on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Review assessment results.Participate in developing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VIII. Timeframe.The assessment will be conducted over a period of [specify timeframe].IX. Resources.The assessment will require collaboration among multiple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Funding and personnel will be secured to ensure successful completion.中文回答:河流湖泊健康评价工作方案。

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

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

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河湖水系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摇篮。

在大规模经济开发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因素作用下,一些河流、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水质恶化、形态、结构、水文条件变化、生境退化以及重要或敏感水生生物消失等问题。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河湖,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流域乃至全国整体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按照系统、严谨的技术体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对我国重要江河湖库健康状况“定期体检”,以评估河湖治理与保护策略,为制定河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水利部及其流域机构“河流代言人”的职责。

我国流域自然、社会条件复杂,河湖健康评估工作起步较晚,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估方法不统一、水生生物监测数据资料匮乏。

因此,在全国大规模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条件尚不成熟,现阶段有必要通过试点工作方式,积累经验、培养人才、联合公关、重点突破,总结凝练出我国河湖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最终实施对重要江河湖泊的“定期体检”。

为此,制定了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该工作大纲主要确定2010年到2016年试点期间有关工作要求。

该工作大纲将在试点工作完成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导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工作一、总体工作框架(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河湖健康保护目标,用6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制度,为定期开展我国重要江河湖库“健康诊断”提供坚实基础,为实现水利部及其流域机构“成为河流代言人”的职责提供技术支撑,为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按照满足国家需要,重点关注水生态问题,充分考虑监测能力和信息获取等,统筹规划分阶段工作目标和评估重点,稳步推进河湖健康评估工作。

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调查监测技术细则

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调查监测技术细则

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调查监测技术细则一、背景介绍为了保护和治理全国的重要河湖资源,全国启动了健康评估(试点)调查监测工作。

该工作旨在评估当前河湖资源的健康状况,为后续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技术细则旨在规范相关的调查监测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监测指标及方法1.水质监测a.对于水质监测,应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因子和监测点位,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等。

监测点位应覆盖整个河湖流域,并保持一定的时空分布。

b.监测方法应采用标准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和实验室,以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底质监测a.底质监测主要评估河湖底质的质量情况,包括颗粒大小、沉积物组成、营养物质含量等。

监测应选择合适的样点和采样方法,并结合实地调查,进行综合评价。

b.监测数据应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评估河湖底质的健康状况。

3.水生态监测a.水生态监测主要评估河湖的生物多样性、种群数量和结构等指标,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

b.监测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样本处理方法,并进行充分的样本鉴定和分类。

4.水量监测a.水量监测主要评估河湖的水量变化情况,包括水位、流量和涨落幅度等指标。

b.监测应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采样方法,并保持一定的时空覆盖。

三、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数据分析应包括数据质量评估、数据清洗和校正、主要指标计算和评价等步骤。

同时,还应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时空分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以评估河湖资源的健康状况。

四、调查监测报告的编制调查监测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内容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和对策建议等。

同时,还应提供数据的图表展示和统计分析结果,以便于相关部门和公众了解河湖资源的健康状况。

五、数据共享和应用调查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政策,数据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和标准进行共享,并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库,以方便相关部门和公众的访问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河湖水系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摇篮。

在大规模经济开发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因素作用下,一些河流、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水质恶化、形态、结构、水文条件变化、生境退化以及重要或敏感水生生物消失等问题。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河湖,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流域乃至全国整体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按照系统、严谨的技术体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对我国重要江河湖库健康状况“定期体检”,以评估河湖治理与保护策略,为制定河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水利部及其流域机构“河流代言人”的职责。

我国流域自然、社会条件复杂,河湖健康评估工作起步较晚,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估方法不统一、水生生物监测数据资料匮乏。

因此,在全国大规模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条件尚不成熟,现阶段有必要通过试点工作方式,积累经验、培养人才、联合公关、重点突破,总结凝练出我国河湖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最终实施对重要江河湖泊的“定期体检”。

为此,制定了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该工作大纲主要确定2010年到2016年试点期间有关工作要求。

该工作大纲将在试点工作完成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导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工作一、总体工作框架(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河湖健康保护目标,用6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制度,为定期开展我国重要江河湖库“健康诊断”提供坚实基础,为实现水利部及其流域机构“成为河流代言人”的职责提供技术支撑,为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按照满足国家需要,重点关注水生态问题,充分考虑监测能力和信息获取等,统筹规划分阶段工作目标和评估重点,稳步推进河湖健康评估工作。

评估范围逐步扩大,评估项目逐步扩展,评估成果逐步深入,评估水平逐步提高。

2、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在各流域推荐开展健康评估的试点河流(河段)或者湖泊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河湖开展工作,通过试点工作逐步完善信息采集和监测方法,建立河湖健康评估的技术体系和保障规程,最终建立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定期发布制度。

3、技术突破,夯实基础根据河湖健康评估中存在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专项研究,调动国家级科研院所力量,解决河湖健康评估的重大科学问题,突破河湖健康评估的瓶颈,夯实河湖健康评估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为形成一个科学、简便、适用的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技术体系提供支撑。

4、分工合作,兼收并蓄为做好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水利部组建河湖健康评估报告编委会和编写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报告的编制工作,督促各流域按时保质完成报告编制的各项任务;流域机构负责流域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报告编制的具体组织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流域机构开展流域试点河湖健康评估的资料收集、调查监测、技术评估和流域试点河湖健康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报告的资料来源,包括收集各有关部门已有资料,辅以必要的典型调查监测、观测试验和专题研究工作,有关信息应与水资源公报、水资源质量年报等一致。

(三)总体时间安排和预期成果评估工作遵照先试点再向全国推广的模式进行,初步确定开展二期试点工作。

第一期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时间为三年,第一年准备,第二年收集资料和开展监测,第三年上半年编辑完成全国试点河湖健康评估报告。

1、一期试点评估工作2010年~2012年为一期试点评估工作。

对已确定的试点河湖开展健康评估工作,2010年、2011年按照总体要求,部署工作,准备技术文件,收集资料、开展监测(特别是水生生物的监测),2012年编制2011年的试点河湖健康评估报告。

2010年底,各流域应完成试点评估的技术准备工作,有条件的还应完成必要的水质监测和一个周期的水生生物监测工作(具体时间安排详见附表)。

2、二期试点评估工作初步确定再用三年时间完成第二期试点评估工作。

在一期试点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类型和范围,另外选择一部分试点河流(河段)和湖泊开展试点工作。

总结一期试点评估工作经验,完善各项技术规定和要求,召开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成果研讨会。

(四)组织框架设计1、组织领导成立《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编委会和《报告》编辑部。

编委会由主管水资源工作的部领导任主编,有关司局领导担任编委,编委会主要负责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的组织指导、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评估报告的审定。

编委会办公室由水资源司会同综合事业局(水资源管理中心)、水文局、水规总院、水科院等单位组成,主要负责全国技术工作指导和协调、工作大纲和技术细则编写、技术专题攻关和组织报告编写等工作(有关组成人员另文通知)。

2、《报告》编辑部《报告》编辑部由水科院和综合事业局(水资源管理中心)、水规总院联合组成,《报告》编辑部办公室设在水科院水环境所。

各流域机构参照全国模式组建相应工作机构,成员单位应充分考虑流域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五)工作保障1、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涉及部门多,流域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从长计议做好系统内与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部门的合作与协调;系统外与林业、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

做到评估结论客观真实,评估工作基础扎实,合作部门广泛参与。

各流域机构要遵照工作大纲的部署和进度安排开展试点评估工作,分阶段突出重点,保证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

对难度大的工作要特别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保证人力和时间,确保按时完成。

2、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报告》编写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河湖健康评估的培训与交流,对参加试点河湖健康评估的技术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各流域机构要在此基础上开展试点河湖健康评估人员的岗前培训、交流和总结3、逐步加强河湖健康评估能力建设试点河湖健康评估中必要的监测工作采用分步走的方式逐步完善。

一期试点期间,监测工作特别是水生生物的监测工作,可以采用委托方式,与专业部门合作开展;二期试点期间,监测工作应力争做到委托和自测相结合,力争在6年试点工作完成后,河湖健康评估监测工作基本由流域机构自行承担。

流域机构河湖健康评估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包括仪器设备的完善,监测技术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以及监测技术要求的完善等。

4、确保《报告》成果质量严格按照工作大纲和技术细则的要求开展基础数据获取和合理性分析工作。

加强资料收集和监测工作的质量保证,注重实地调查和影像资料的收集,确保评估成果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主要工作任务(一)重要河湖健康评估一期(2010年~2012年)试点工作任务1、编委会办公室主要任务(1) 2010年~2011年,制定《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试点)》;指导和协调各流域机构开展试点河湖健康评估调查监测工作;部署开展试点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汇总各流域机构试点河湖健康评估调查、监测资料(数据);组织开展试点河湖健康评估调查、监测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专题工作。

(2)2012年,组织完成《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报告》(2011年),开展宣传和交流。

2、流域机构的主要任务(1)2010年~2011年,确定试点河流(河段)和湖泊;制定本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和实施方案;布臵并组织有关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完成从2010年~2011年一个完整水期的河湖健康评估调查监测计划;汇总流域内试点健康评估调查和监测资料(数据);培养流域内健康评估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水生生物监测人才,加强能力建设。

(2)2012年组织完成《XX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报告》(2011年)工作;初步形成一支河湖健康评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参与全国《报告》的编制和汇总工作。

3、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积极配合流域机构开展试点河湖健康评估监测计划和健康评估工作;培养河湖健康评估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力建设;参与《报告》的编制和汇总工作,有条件的省区可商流域机构增加参与评估的试点河湖,开展相关工作。

(二)重要河湖健康评估二期试点工作任务 1、编委会办公室主要任务(1)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估高层论坛;组织开展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一期成果宣传研讨和关键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关键技术专题研究,基本解决中国河湖健康评估的关键技术问题。

(2)在一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修订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和相关技术文件;指导和协调各流域机构开展试点健康评估调查监测工作;组织开展重要河湖健康评估二期试点工作。

2、流域机构的主要任务(1)组织开展流域河湖健康评估关键技术专题研究;开展能力建设,包括调查监测仪器设备、人才培养等,基本建成一支集人才、设备、技术比较成熟的水生态调查监测研究队伍,具备独立开展河湖健康评估调查监测的工作能力。

(2)在一期试点河湖工作基础上,重新选择第二期健康评估试点河流(河段)、湖泊,做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二期试点工作。

3、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积极配合流域机构开展试点河湖健康评估监测计划和健康评估工作;培养河湖健康评估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力建设;参与《报告》的编制和汇总工作,有条件的省区可商流域机构增加参与评估的试点河湖,开展相关工作。

(三)重要河湖健康评估一期试点工作主要成果1、主要工作成果(1)《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总结报告》(2010年、2011年);《XX流域XX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总结报告》(2010年、2011年);(2)《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报告(2011年)》(2012年上半年完成);《XX流域XX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报告(2011年)》(2011年底完成);2、主要技术文件(1)《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技术大纲》和《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调查监测技术细则》(2010年);(2)《XX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大纲》(2010年);《XX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实施细则》(2010年);(3)《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基本理论研究报告》(2011年、2013年)。

三、经费来源全国和流域的重点河湖健康状况(试点)评估工作经费从中央水资源费专项经费中列支;省区重点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经费由各省区负责解决,可在地方水资源费等相关经费中列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