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5e6ee1a58da0116c1749a8.png)
实验 变化前 序号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
1-1 液态的水 逐渐减少,玻璃片上 液态的水 无
出现小水珠
1-2
蓝色块状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 蓝色粉末 的胆矾 细小的蓝色粉末 状胆矾
无
1-3
蓝色的 胆矾溶液
蓝色溶液中有蓝色 沉淀出现
蓝色的氢 氧化铜沉
现象: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玻璃片上出现 小水珠。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
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规律?
水的沸腾: 液态水 气态水 液态水
胆矾的研碎: 块状
粉末状
实验 变化前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 变化后有
4.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 变化的一组是( D )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 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 牛奶变酸
二
【实验1-1】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 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C、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D、既是物理变化又文化,古诗
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
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D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练习6]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空气液化 物理变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选择题)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26209ebb4cf7ec4afed075.png)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成冰D、木材燃烧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瓦斯爆炸D、锅炉爆炸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C、光合作用D、海水晒盐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该变化的类型是, 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改变7.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B、瓷碗摔碎C、食物腐烂D、面粉发酵8.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发光、发热现象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D、有其它物质生成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煤的燃烧C、矿石粉碎D、钢铁生锈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钢铁生锈C、钢锭轧成钢条D、蜡烛熔化11.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12.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B、爆炸C、熔化D、冷凝1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蒸发水B、干冰升华C、水变成冰D、煤炭燃烧14.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15.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9d4a2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9.png)
随着学习的深入,你又产生了哪些
新的物疑理惑变,化或与者化又学有变化了的什区么别新与的联发系 现,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共同探
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本质区别
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同时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吸热
电灯通电发光是什么变化?
× 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总结: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 看“是否生成新物质”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展1,口头)
3、完成表格实验1-1(3)(4) (展3,口头) 4、根据实验1-1(3)(4)概括这类变化的特征?伴随的现象?
(展4,口头)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组长做好笔记(5min)
1、完成表格实验1-1(1)(2) (展2,评价5)
2、根据实验1-1(1)(2)概括这类变化的特征?伴随的现象?
4、根据实验1-1(3)(4)概括这类变化的特征?伴随的现象?
还有哪些相似的变化?
(展4,评价3)
1.概念: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_化__学_反__应__
举例 如: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蜡烛燃烧等
2. 特征:有其他(新)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 沉淀;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还有哪些相似的变化?
(展1,评价6)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c299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5.png)
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把 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 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 生成
液态的水 无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固态的石蜡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石蜡熔化成液态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 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___生__成__其_他__物__质_的__________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化__学__反_应________
。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
(2)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喝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水的沸腾 水(液态)变为水蒸气(气态)
木材的燃烧 木材变为木炭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 凝结成液态的水
【答案】C 【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9feadf240c844768eaee02.png)
教材分析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教材特点
4.体现了“注重学科渗透”的理念 蜡烛融化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和物理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 什么?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化学来 源生活,化学服务社会”的理念。
教材分析
氧气制取 和性质
空气成分 和用途 化学反应 类型
五个主题
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 催化剂 1、3、4、6、7、9、11、13、15、17 、20 理变化是 , 硬水和软 2、5、8、10、12、14、16、18、19。 、21、22 地球周围的空气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水
水的组成
学 物 质
谈一谈:
组成 表的运用 常见符号 元素 分类
教材分析
五个主题
学完了本课题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物质 元素周期
碳单质
1冰雪融化、 水的净化
2白磷自燃、 3电灯发光、 4玻璃破碎、 碳和碳的 5钢铁生锈、 6汽油挥发、 7石蜡熔化、 8煤气爆炸、 二氧化碳制 水 取和性质 9湿衣服晾干 10食物腐败、11干冰升华、 12燃放爆竹、 化合物 身 13海水晒盐 14火药爆炸、 边 15铁铸成锅、16镁带燃烧、 物质分类 17水结成冰、18酒精燃烧、 的 19锅炉爆炸、20铁矿石粉碎 一氧化碳 21木材燃烧、22石蜡燃烧 化 甲烷
教材分析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现象: 挥发、状态改变、形状改变
内容组成
应 讨 情 实 2.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用 论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境 验 常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结 交 引 探 论 流 入 究
2020-2021下半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2020-2021下半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9481e1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d.png)
(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总结)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物
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 变液体
液态的水
无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的 胆矾
无
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 . 两种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联系:化学变化中 一定 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
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那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现象:石灰石逐渐减少, 表面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aCO3+2HCl=CaCl2+H2O+CO2 ↑
CO2+Ca(OH)2=CaCO3 ↓ +H2O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 有无新物质
序号
的物质
生成
实验13
胆矾、氢氧化 钠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有
实验1- 石灰石、稀 产生气泡,石灰水
4
盐酸
变浑浊
二氧化碳等
有
2.4化人学小组变讨化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25c4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c.png)
随堂练习
4 . 下列古代生成工艺中,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B ) A.瓷器烧制 B.井水煮盐 C.钢铁冶炼 D.火药发明
5 . 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B ) A.吸附 B.爆炸 C.升华 D.蒸馏
6 . 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看到的现象是 __变_浑__浊__,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是 _ 化_学__变__化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 化”),判断的依据是 _有_新物质__生__成_。
观察生成物的 颜色、状态
实验1-1 水的沸腾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变化时的现象 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遇到冷的玻璃片, 液化成小水珠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2 胆矾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块状胆矾
蓝色块状固体被研 磨成粉末
粉末状胆矾 无新物质生成
(C)
A.光合作用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制作碳酸饮料
2.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下列关于正
丙醇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
A.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
B.易燃
C.沸点为95.8℃
D.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等
物质
变化
决
反
定
映
用途
随堂练习
3.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D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C.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D.氮气可用于生产氮肥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1.1.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1.1.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最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8bc2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b.png)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的概念。 2.能运用概念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 1-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 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 直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 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 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等
生成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通常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举例: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矿石粉碎等。
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举例:燃烧、变质、呼吸、光合作用等。
【思考】这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之后还和原来的物质一样吗? 它们属于什么变化?
氢氧化铜 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 成
实验1- 4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实 验现象。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 序号
1-4
变化前的 物质
块状的 大理石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大理石表面产 生气泡,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有新物质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是什么? 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发生着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A_B__D__E_J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C__F_G_H__I_。
A.水结冰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鞭炮爆炸 D.车胎爆炸
E.玻璃破碎 F.纸张燃烧
G.食物腐烂 H.铁生锈
I.植物光合作用
J.氧气经过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气
序号 物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5508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4.png)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瓷碗被打碎
折纸艺术
天然气燃烧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本质是否相同?
食物腐烂
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要从哪些方面观察?
实验前
有几种物质 参加反应; 物质的颜色、 状态、气味 等
实验过程中
实验记录与分析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 生成蓝色 酸铜溶液等 沉淀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 生成
实验1-1
(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 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与分析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对比辨析,思考回答 思考一: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化 学 变 化
木柴燃烧
物 理 变 化
灯泡通电发光
结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对比辨析,思考回答 思考二: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思考: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中哪些是 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蜡烛熔化,即化学 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5cfdc7cd184254a353561.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教材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学生走入化学世界的第一步。
本课题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出发,通过老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揭示物质变化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学会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学科,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是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
如何将生活中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重点。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归纳能力不足,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让他们敢于张嘴,也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1)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2)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五、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学生动手进行试验探究,进行讨论分析,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深层次的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试验仪器与药品等七、教学过程【引入】魔术“大象牙膏”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碘化钾、洗涤剂混合,学生看到大量泡沫像牙膏一样喷涌而出,特别震撼,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生锈了,纸燃尽后就成了灰,一到秋天,大量树叶发黄,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3276a4cc1755270622086b.png)
探究一、化实学验变现化象和的物记理录变化
序号 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1-1 液态的水 水沸腾,有蒸汽, 液态的水 玻璃片有水滴
1-2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胆矾
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
溶液
化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 有气泡放出, 二氧化碳气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 化学就变表化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铁磁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
化学中变表化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
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物理性质
⑴ 熔点和沸点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矾溶液
1-4石灰石与盐 酸反应
颗粒状石 灰石(或 大理石)
实验一:水的沸腾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表面皿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石(或大理石) 石灰水变浑浊
体等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物
理 变 化无有源自化 学变化
有
[讨论1、交实流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思考
21、.什实么验是3物和理实变验化?4有什什么是么化共学同变特化征??
32、.物实理验变1化、与2化与学实变验化3分、别4有有什什么么特本征质? 的区别?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ef8ccaccbff121dc36833d.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f19f65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71.png)
第11页
阅读书本归纳出化学反应中常见现象:物质颜色改变、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让学生学习观察、描述试验现象及统计试验结果,深入 培养学生观察试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第12页
第13页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第9页
学生分组讨论:(1)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概念和区分。 独立思索或小组讨论:(2)比较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及例 子 让学生学习观察、描述试验现象及统计试验结果,从而培 养学生观察试验能力和统计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建立新概念,引导认识新概念。
第10页
【讲述】怎样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其实 化学反应不但生成了新物质,同时往往伴随有一定现象。
化学 九年级上册 人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改变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
第1页
了解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概念,了解物质两种性质。
物理化学改变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第2页
我们生活世界是物质,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厨房 里柴米油盐,盖房木料、水泥、织布棉花、制造汽车钢 铁、农田施用化肥等都是物质。世界上千千万万种不一 样物质,它们颜色、状态、气味都一样吗?改变情况又 是怎样?相关物质这些问题正是这索自然界中物质改变形式。
第5页
【过渡】物质是怎样发生改变,物质改变有几个形式?做 试验,要学会观察试验现象,怎样观察?
【讲述】可从三方面观察。 改变前观察:有几个物质参加反应,物质色态味。 改变时观察: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现象(发光、 发烧,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改变后观察:有几个物质生成,生成物色态味等。 思索并统计 让学生认识观察时统计是十分必要。详细、 准确而又真实地统计是分析思索,得出结论前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19张PPT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9de35ebe1e650e52ea99bb.png)
蓝色固体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 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思考:根据前面的观察,你能总结出硫 酸铜晶体有哪些性质吗?
1、硫酸铜晶体是能溶于水的蓝色固体
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3、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
4、遇水又重新变成蓝色 在这些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 性质?
物质变化的证据有哪些? 1、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2KI
无色溶液
=
PbI2↓+ 2KNO3
黄色沉淀
证据:颜色的变化、沉淀发生
小结:在这个变化中,两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2、绿叶的变化 你知道叶子为什么会发黄吗?
落叶的黄色是由于缺含镁的无机盐 或温度不适等因素引起叶绿素不能 形成而造成的
2 、 物 质 的 金属活动性、非金属 性 化学 只在化学变 活动性、氧化性、 质 性质: 化中表现出 还原性、酸性、碱
来的性质
性、稳定性、可燃 性、化合价
颜色、状态、气味、 光泽、导电性、导 不需要发生 物理 化学变化就 热性、延展性、熔 点、沸点、硬度、 能表现出来 性质: 密度、溶解性 的性质
物理变化 宏观区 别 微观区 别
无 新物质生成 ————
————新分子、
化学变化
有 新物质生成 ————
有 新分子生成 ———
无
新原子生成
原子重新组合
相互联 系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物 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伴随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空气液化 物理变化 ⑵铜器生绿锈 化学变化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变化 ⑷酒精挥发 物理变化 ⑸火药爆炸 化学变化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物理变化
第一单元课题1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课题1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c2192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2.png)
典例精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玻璃破碎 水的蒸发 石蜡融化 冰雪消融 干冰升华 汽油挥发 海水晒盐
木材燃烧 铁生锈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变化前
葡萄酒的酿造
变化后
变化前
湿衣服晾干
变化后
变化前
馒头的发变课桌
变化前
变化后
变化前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总结】在化学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同时,物质的 状态、形状、大小也改变,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 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1
物理变化
实 验 1 水 的 沸 腾
实验2
物理变化
定义
物 理 特征 形状发生改变或状态发生改变
变
化
汽油挥发
例如
配制溶液
蜡烛受热熔化
实 验 1 水 的 沸 腾
实验3
化学变化
实验4
化学变化
定义
化 特征
化
学
颜色改变
学
变 常表现为 放出气体
反
化
生成沉淀
常伴随现象 吸热 放热 发光
应
例如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导入新课
化学是在分 子、原子层 次上研究物 质的性质、 组成、结构 及其变化规 律的科学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课件(第1课时)(共14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课件(第1课时)(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35ce524693daef5ff73d45.png)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
我们周围的物质处在不断地变 化过程中。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 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 云,白云又可以变成雨滴重新降落 到地面。那么,在这些变化过程中 ,有新物质生成吗?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 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化学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 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等现象
判断依据 相互联系
__是__否__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 时伴随化学变化
12
【课堂练习】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D)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 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上发 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结论
液态水
试管口有水雾产生,玻璃片上冷凝 成水珠
液态水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思维拓展】
爆炸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请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
发光发热
【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共19张PPT素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共19张PPT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782b93f0b4e767f5acfcefc.png)
5.通过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⑴水和白酒 ; 气味 ⑵白醋和酱油 ; 颜色、气味 ⑶白糖和食盐 ; 味道 ⑷氧气和二氧化碳 。
是否有助燃性
课后巩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知识积累】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情境导入】
木条的破碎和燃烧的分析,什么发生了改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思考与交流】
(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列举的例子进行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
化学变化,颇有特征;新的物质,伴随而生;
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
奇异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激凌融化
B.苹果腐烂
C.玻璃打碎
D.海水晒盐
2. 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冬瓜腐烂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
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
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5.人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6.2010年5月18日,广州体育馆的爆破成为“中国爆破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城市控制爆破”,被称为“中国第一爆”。
数次爆破共使用炸药300多千克,其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请例举两例你知道的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
7、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______变化,如点燃蜡烛,石蜡熔化是________变化;同时石蜡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是________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_____________变化
【中考直通车】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白玉做床,金做马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业布置】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