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
诗词赏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诗词赏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https://img.taocdn.com/s3/m/4077377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6.png)
诗词赏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潺潺》《虞美⼈·春怨》《破阵⼦·四⼗年来家国》16⾸绝代词,写尽“千古词帝”李煜⼀⽣的绝世悲情李煜,五代⼗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于宋建隆⼆年(961年)李后主。
开宝⼋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汴京,封为右继位,史称李后主千⽜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律,诗和⽂均有⼀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
千古杰作《虞美⼈》、《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渔⽗·⼀棹春风⼀叶⾈》⼀棹春风⼀叶⾈,⼀纶茧缕⼀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由。
⽣在帝王家,⼈⼈觊觎帝王之位,他却⽆意争位,给⾃⼰取号钟⼭隐者、莲峰居⼠,期盼着晨钟暮⿎,书墨相伴的闲散⽇⼦。
与其当⼀国之主,他宁愿当⼀渔翁,⼀叶轻⾈,⼀壶酒,乐得万顷烟波之中潇洒⾃由。
只求远离纷乱,这国主谁愿当便当去罢。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声风约住,朦胧澹⽉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轻轻语。
⼀⽚芳⼼千万绪,⼈间没个安排处。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坠。
紫菊⽓,飘庭户,晚烟笼细⾬。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活在奢华的宫廷之中,⼼性坦然,⼜⽆⼼政事,⼜哪⾥想得起关⼼民间疾苦。
春有百花秋有⽉,夏有凉风冬有雪他只关⼼留不住的暮春悲秋。
⼀⽚春⼼涌起闲愁千万绪,⼀幅晚秋泛起悲凉咽寒声。
《梅花》殷勤移植地,曲槛⼩栏边。
共约重芳⽇,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不知。
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
![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c3e40be284ac850ac02421d.png)
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原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罗衾: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一会儿,片刻。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五代著名词人,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在位15年,李煜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他前期词写宫廷生活为主,后期词抒写被赵宋王朝所俘后的遭遇,虽然内容充满着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留念和亡国的哀伤,但毕竟已从狭窄、虚浮的小天地中突破出来,提高了词的抒情艺术表现力,在词史的发展上,自有着一定的地位。
作品鉴赏一: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
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李煜《浪淘沙》赏析
![李煜《浪淘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216f7d7e21af45b307a87e.png)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赏析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词人在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
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他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
“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像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的情境与此相似,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下阕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莫”与“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
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
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
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
“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
这一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a319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8.png)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454f8e960590c69ec37699.png)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李煜《虞美人》赏析中国历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爱女色,有些喜爱男色,有些喜爱花鸟虫鱼,有些喜爱书法,有些喜爱木匠,还有些喜爱诗词歌赋。
李煜就是最后一种。
作为一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日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对国家政治基本上一窍不通。
而作为词人,李煜是及其成功的,他的词意象奇特,用词别致,意境长远,在文学有极的高地位。
虞美人是李煜的流传最广的一首词,也是李煜最后一首词。
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人,假如李煜不亡国,假如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
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一个问句又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无可奈何。
接下来的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仍是对往日生活的怀念,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心,可惜大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人,李煜也没有福气享受了。
这句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一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日美好事情的追忆是每个人都有的。
“雕阑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不禁让人想起叶芝的当你老了那首诗。
时间荏苒,无论你贵为天子还是一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
于是李煜最后无奈的自问自答。
这句自问自答,是句千古名句。
把愁思比作江水,而且是春水。
春天之水意味着勃勃生机,可是李煜的生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李煜《浪淘沙》赏析熟悉李煜的人应该能知道,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他还是南唐君主,享受着软玉温香的时候,第二个就是南唐灭国,他被宋朝囚禁,整日神伤的时期。
而《浪淘沙》,就是他作于后半生的作品。
要赏析《浪淘沙》这首词,我们要从词上下阙慢分析它。
我们可以看出词的上阕用了倒叙。
在这里,李煜忘记了他现在的困境,也忘记了他俘虏的身份,享受着只属于他的安静的时间。
但这毕竟是梦境,而梦,总是会醒的。
窗外开始下雨,散进来的丝丝寒气惊醒了他的美梦。
李煜浪淘沙和虞美人对比赏析
![李煜浪淘沙和虞美人对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4c6a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a.png)
李煜浪淘沙和虞美人对比赏析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抒情之比较
这两首词都是词人一时感怀之作,或者由于“帘外雨潺潺”引起,或者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触发,因物感兴,表现了作者的幽怨忧思
在《虞美人》中,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感情极其哀痛。
昨夜里,春风又刮起了,又是明月当空,时间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可自己依然以泪洗面的生活,回首往事是多么的难堪啊!因为此时词人被囚,度日如年,对过往的岁月和被俘后节令的变换,极为敏感,所以很容易借反映时间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景物,来寄托自己的幽怨忧思。
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也是触景伤情,是幽怨忧思的发展和深化。
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这种情绪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的强烈表现。
在《浪淘沙》中,由于“帘外雨潺潺”的引起,抒写了自己凄凉的心境。
“帘外雨潺潺”是一种凄清音响,“春意阑珊”是一种凄苦的意识,“罗衾不耐五更寒”是一种寒冷的感觉。
因“帘外雨潺潺”引起的这种种感触,构成了一种非常凄凉的情调。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写梦中的片刻欢乐,是现实中哀痛心怀的一种有力反衬。
下阕,感伤情绪进一步发展。
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把其幽怨忧思更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这两首词,主旨和情调相同,表现方式都是因物感兴,情景交融,创造意境的基本手段也类似。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60342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6.png)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继位时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位。
李煜在位15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沉湎于奢靡逸乐的宫廷生活。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阶下囚,相传三年后被宋太宗毒死。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a13e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f.png)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他的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李煜代表作鉴赏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李煜代表作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d58fd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9.png)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_李煜代表作鉴赏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煜经典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牌名:虞美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
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词牌名:浪淘沙令|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词牌名:子夜歌|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是五代南唐词人李煜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作于李煜国亡家破,身为囚虏之后。
词的上片,写对故国难回的伤心,下片,写对往事成空的哀叹,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无限思怀,对囚居生活的极端哀怨,词意凄惋,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愁恨。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f0b3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4.png)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2。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3。
别时容易见时难4。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5。
【注释】1.《草堂诗馀》、《古今诗馀醉》等调下题作《怀旧》。
2.潺潺:本水流貌。
这里形容细雨声。
阑珊:一作“将阑”,凋落、衰残。
3.莫:又作暮(见玄览斋本《花间集》、《全唐诗·附词》)。
俞平伯先生认为“下片从‘凭栏’出生,略点晚景,‘无限江山’以上,转入沉思境界,作‘暮’字自好”(《唐宋词选释》)。
4.别时容易见时难:《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
”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
”5.天上人间:极言相隔遥远,难于相见。
张泌《浣溪沙》:“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
”故有春归何处之意。
【译文】帘外雨声如泉声潺潺春意凋残。
薄薄的被子耐不住五更的严寒。
唉!梦里不知自己已是囚客,尚兀自贪恋那片刻之欢。
独自不要去登高倚栏,哪儿还有故国的万里江山?与故土相别容易,再见时真难。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春天已是如此的遥远,永隔天上与人间。
【赏析】此词与《虞美人·春花秋月》均为后主绝笔之作,同写回首故国之哀、感慨人生之痛。
《虞美人》当写于明月当空的夜晚,由看到一轮秋月而悲从心来,诗思驰涌,《浪淘沙》则当吟诵于夜阑清晓。
词人自成为囚徒后,整日以泪洗面,更惧怕夜长无寐的孤独,“夜长人奈何!”此次词人却睡在梦里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故国,又回到了“春殿嫔娥鱼贯列”(《玉楼春》)的君王生活的氛围里,也许是在与小周后幽会,“一晌偎人颤”,“教君恣意怜”,却被帘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千头万绪,各种酸楚的滋味齐上心头,于是,吟出此词。
上片从惊醒其梦的雨声写起,先之以衰飒悲凉之气,想到高墙外的世界,该已是春意凋残了吧!不知又吹落了几多春花,此亦“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的泛爱;再写“罗衾不耐五更寒”,点明此际之时间,并以其“寒”反比墙外之季候,暗示其囚徒身份。
李煜最出名十首诗词
![李煜最出名十首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d44af22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8.png)
李煜最出名的10首诗词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有谁知道往事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么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那棵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不断,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三,《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门帘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在迷梦中,才能忘记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容易,再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往事如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走了,今昔对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婉转凄苦的哀歌。
四,《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虞美人》和《浪淘沙令》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煜《虞美人》和《浪淘沙令》古诗词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7515e3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2.png)
李煜《虞美人》和《浪淘沙令》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这两首词均作于词人被囚汴京期间。
①阑珊:将尽,衰落。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事知多少”一句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B.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C.“一响贪欢”之“欢”只是梦里的片刻欢愉,有力衬托了梦醒之后的悲情。
D.曾经的无限江山再难见到,即使凭栏远鹏也是徒劳、因此劝自己“莫凭栏”。
2.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
请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答案】1.A2.①《虞美人》以乐景写哀情,景与情是对立的。
上阕中“春花”“东风”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悦此处却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徒增伤感。
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衬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①《浪淘沙令》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是一致的。
上阕的春雨、春寒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春意阑珊”更是写出美好春景的衰败凋残,衬托出身为异乡之客的悲伤和亡国之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理解错误。
“往事”既包括了往昔欢愉的宫廷生活,又包括了亡国惨象。
这一桩桩、一幕幕的往事,如今回忆起来,实在是太多了,心中悲苦至极。
并没有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的含义。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词情与景关系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两首词上阕借写春景来抒情的不同之处,考生就要分别分析两首词的情景不同之处。
《虞美人》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李煜《浪淘沙》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煜《浪淘沙》原文、注释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6fad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李煜《浪淘沙》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浪淘沙[南唐] 李煜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⑤。
独自莫凭栏⑥。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⑦。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本篇选自《南唐二主词》。
与《虞美人》同一时期所作。
②潺潺(chanchan蝉蝉),雨水声。
③阑珊,衰落、残尽。
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与此意同。
④衾(qin亲),被子。
罗衾,丝绸被子。
⑤一饷,一食之顷;即“片时”之意。
⑥莫,一作“暮”。
⑦《颜氏家训》:“别易会难,古今所重。
”此用其语意。
〔解析〕这首词,一般编集的人也都认为是李煜的绝笔之作,这大致是不错的。
李煜不堪被俘之后囚徒生活的一腔悲怨之情,在这首小令里得到了尽情的抒发。
全词分上下两片,文字也较浅显,没有太难懂的辞语,而意义却很深厚。
在写作手法上也有特色。
首句起笔“帘外雨潺潺”是实写,虽并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来,但不能让你不想:这帘外的雨声是谁感觉到的呢? 紧接着是交代了感觉到这一现象的人,谁呢?是“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人。
这个人在睡梦中,由于感到寒冷,冻醒了,梦破了。
于是听见“帘外雨潺潺”,从雨声想到春天将过,“春意阑珊”。
先点出景,再交代观景的人,并把这个人铺叙一番,这是倒叙法,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其次,这首词全篇只有一句“帘外雨潺潺”是写景,其余各句都是抒情,而在抒情中,景也自寓其中,无处不是情,也无处不是景,情景交融,自然妙合。
这首词,上下片的句数是一致的。
上片我们已经谈到它是以倒叙法写的。
这一具有特殊身份的作为亡国之君的人,感到夜深身寒被冻醒了,连甜梦也做不成了。
他多么留恋那梦里的一刹那的欢乐啊! 李煜这个荒乐的帝王,在江南小朝廷里,歌筵舞宴,软语偷情,多少荒唐事,在他认为是欢乐的。
然而这一切都成为过去了,只有在虚幻的梦里能求得再现,而梦又被冻醒了。
对他来说,真是“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浪淘沙》)。
浪淘沙李煜原文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李煜原文浪淘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69ae3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9.png)
浪淘沙李煜原文浪淘沙赏析作者:[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科合,壮气蒿莱。
晚肥天净月华上开。
想要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释>金剑:寓意南唐政权。
<韵译>可悲的追忆真的难以排解。
苔藓布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反正没有人去。
已就是国被家亡了,从前搞皇帝的一切都磨灭在蒿莱之中。
晚凉天静,满天月色,记起远方的金陵,那些过去属我的宫殿的影子,还照曝光在秦淮河的清波里,只是人回去殿空!<评析>此词下堂宋后抒发自闭时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
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
《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
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
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
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
室内也是死气沉沉。
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
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
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
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
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
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
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
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在极度寂寞中度日的李煜,消磨时光、排解迷茫的最出色方式就是回忆往事。
金剑沉埋入废墟,壮气疲惫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将就是一点儿也没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
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ed063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1.png)
【导语】李煜南唐李后主,可谓⽣不逢时,他的诗词书画均有极⾼的⽔平,其中他的词的造诣,被称为“千古词帝“。
其作品《虞美⼈》《浪淘沙》《乌夜啼》均在历史⽂坛上占有很⾼的地位。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李煜的《虞美⼈》及《浪淘沙》,欢迎阅读! 李煜《虞美⼈》赏析 中国历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欢⼥⾊,有些喜欢男⾊,有些喜欢花鸟⾍鱼,有些喜欢书法,有些喜欢⽊匠,还有些喜欢诗词歌赋。
李煜就是最后⼀种。
作为⼀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对国家政治基本上⼀窍不通。
⽽作为词⼈,李煜是及其成功的,他的词意象奇特,⽤词别致,意境深远,在⽂学有极的⾼地位。
虞美⼈是李煜的流传最⼴的⼀⾸词,也是李煜最后⼀⾸词。
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分能引起⼈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如果李煜不亡国,如果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
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往⽇美好⽣活的怀念,⼀个问句⼜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可奈何。
接下来的⼀句“故国不堪回⾸⽉明中”仍是对往⽇⽣活的怀念,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可惜⼤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李煜也没有福⽓享受了。
这句⼗分能引起⼈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美好事情的追忆是每个⼈都有的。
“雕阑⽟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读到这⾥,不禁让⼈潸然泪下。
不禁让⼈想起叶芝的当你⽼了那⾸诗。
时光荏苒,⽆论你贵为天⼦还是⼀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
于是李煜最后⽆奈的⾃问⾃答。
这句⾃问⾃答,是句千古名句。
把愁思⽐作江⽔,⽽且是春⽔。
春天之⽔意味着勃勃⽣机,可是李煜的⽣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李煜《浪淘沙》赏析 熟悉李煜的⼈应该能知道,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个时期是他还是南唐君主,享受着软⽟温⾹的时候,第⼆个就是南唐灭国,他被宋朝囚禁,整⽇神伤的时期。
⽽《浪淘沙》,就是他作于后半⽣的作品。
李煜词赏析
![李煜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4cfb27647d27284b7351d1.png)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
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
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 • 李煜,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为甚。谥文宪昭怀 孝愍皇帝。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 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煜为词,善白描,攻意象,词境阔达。 “凡俗万物且入词,悲欢离合皆为境。”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 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 可谓颠倒黑白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六:
数 声 和 月 到 帘 栊
无 奈 夜 长 人 不 寐
断 续 寒 小 深 砧 庭 院 断 空 静 续 风
李 煜
捣 练 子
《捣练子》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孤独的人,独居小院,在月明 的夜晚,听窗外风送捣衣声,无法入眠。 词以实境起。“深院静,小庭空”点明词人所居之地。词人没有 直写自己的孤独,却以只描写居所的空寂的无我之境加倍烘托出词人 的孤独和由孤独而产生的无法名状的痛苦。 “断续寒砧断续风”如果只是四下空静也没什么,也许词会很快 入睡,然而无奈的是,时断时续的风吹送着不知何处的捣衣声敲打着 词人的耳骨,更敲打着词人脆弱的神经。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捣 衣的寒砧已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对远游不归的人的一种思念。此时, 听到捣衣声,词人知道那不知身在何处的远人正被家人牵挂着、思念 着,然而,却不知远在长江边的故国还有没有人在怀念被迫远游于此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
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 的 风格。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75244b3de80d4d8d15a4fb1.png)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作者】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主题思想】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以此为名。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78304f10a6f524ccbf85ec.png)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地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地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地伤痛.精雕细刻地栏杆、玉石砌成地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地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地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地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地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地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地绝命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地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地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地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地美感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诚然,李煜地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地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地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地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地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地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地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地枨触,跌衬出他地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地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地阶下囚地作者地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地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地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地《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地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地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地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地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地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地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地情感.因为人们地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地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地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地国君,李煜是失败地;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地“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地著名诗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词刻画了强烈地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地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地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地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地亡国之君,这些美好地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地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地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地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地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地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地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地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地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地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地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地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地江山、旧日地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地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地.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地轮回更替和人生地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地无休无止和人间事地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地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词人地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地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地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地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地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地哀思所淹没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地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地感叹,诉说自己人生地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地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地皇帝地地位和权力,更残酷地是也失去了最起码地人身自由.残酷地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地悲与愁.这首词倾泻地就是作者地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地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地,可在李煜地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地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地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地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地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地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地春花秋月和报春地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地境遇是分不开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地比喻,贴切生动地将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地愁思变成了有形地、永无止境地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地地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地主要特点,对后人地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人心魄.全词写地是亡国之痛,抒地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地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目标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地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地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地绝命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地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地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地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地愉悦心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面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春花秋月”是美好地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地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地感情?明确:愁、大家说说李煜地“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现在—过去、物—人)比喻(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比喻: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对比:身份变化导致情感变化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地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地是对往昔繁华地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地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地看法. (分)、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地梦境进行有力地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地悲哀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地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地诗歌是最绝望地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地眼泪.”思考这句话地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字左右地文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愁”地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地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地《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地《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现地愁,这要数李煜地词中表现地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地情愁如李之仪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欧阳修地《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地:如辛弃疾地《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地《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地《涣溪沙》中地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产生于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地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地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地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本地区地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地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地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地方色彩地地方剧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真正把川剧地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大城市建立了茶馆地时期,它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重要地基础,由于有了固定地演出场所茶馆,这一市民固定地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地场所和较好地物质条件.而且不仅是这些专业地班子,老百姓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业余地表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百姓重要地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可贵地群众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地表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地限制,在有限地空间,展现了广阔地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地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但使川剧本身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地《抢新郎》、韩非主演地《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地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地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地,如近年地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地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簇拥,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地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表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地喜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留、生存、发展,都必须要遵循继承中创新地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地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地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同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仅继承了戏曲母体地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现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地现代创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表演为中心地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地物态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地地域文化地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地标志地东西,通常是在长期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地,与当地居民地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地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化或消失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
• 春花秋月 • 小楼东风 • 雕栏玉砌 往事 故国明月 朱颜
小组讨论
• 1、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 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 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 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 么深刻含义?
写作背景
• 此词据说是促使 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 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诵读
春花秋月何时 了?往事知多少?小 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以乐景写哀情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 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 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 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 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 破灭!
“愁”
• • • •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这次第,怎一个愁 离家之痛 字了得?” 思家之苦
手法
1、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 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 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 愁、汹涌澎湃的愁。
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
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 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 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 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 情理之中。
虞美人
李煜
了解作者
•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第三任国君,史 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 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 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 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 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 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 “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 淘沙》、《 相见欢》《望江南》《子夜 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 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主要抒发了 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 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词人。李煜在中国 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千古词 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 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 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 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
小结: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念 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 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 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 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一个亡国之 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 杀身之祸,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 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 恨。
对比《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 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 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 片时的喜欢。 •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 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 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 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 天上一是人间。
•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 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 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 首去想念。 •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 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 流。
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讨论
虞美人浪 淘沙 共同点 不同点
内容
手法
对比
《虞美人》 与《浪淘 共同点 沙》 不同点
内容
《虞美人》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屈 都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强烈的怀 辱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 念感伤之情,都表达了作者的浓 《浪淘沙》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故 浓愁绪以及国破家亡,物是人非, 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 今不如昔的无限感慨 的千古遗恨。 都属于借景抒情之作;都是看到眼 前的景物从而引发了对故国的无 限思念,都在下片抒发了作者心 中的感慨 《虞美人》在修辞上侧重比喻和 借代;《浪淘沙》在修辞上则侧重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