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feab6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9.png)
专题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热度★★★★★【化学素养要求】【考纲导向】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命题分析】对原子结构、化学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各微粒数量间的关系,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化学键、化合物类型的判断等方面上,试题难度不大,一般属于了解层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为工具考查“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该部分内容既能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单独考查,同时也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综合度较高,命题的空间大。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
该部分内容是过去命题的热点,未来将是一个必考点。
题型依然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变化不大。
核心考点一微粒结构与化学键1.抓住描述对象判断“四同”(1)同位素——原子,如11H、21H、3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2.原子结构中易混淆的4个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3.理清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高三二轮复习化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
![高三二轮复习化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3315c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f.png)
高三二轮复习化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高三二轮复习化学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研究新课程,制订新计划根据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结合浙江省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化学)强调考察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形成对新课程中浙江省理综化学高考要求和命题原则的认识: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将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将会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突出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段式进度安排,复习过程有层次。
3月上旬,完成第一轮复习。
根据〈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5个模块的不同类别(2必修+3选修)(18选6模块的复习全段统一安排,此不纳入)。
确定了一轮复习的主线“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实验”,其中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三个模块比重深广度适当加大,基本理论中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2个必修模块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比重深广度适当降低。
3月上旬至4月中旬,完成第二轮复习。
复习内容以专题复习为主,训练以专题+综合并行。
就各个重要知识点,我们都将重新深入思索,加强指导和增加训练量。
同时尽量通过对高考题目和出题形势的研究,使学生更明确这些板块的知识内容和考查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空间的发挥。
5月上旬开始,进行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训练为主,以查缺补漏为辅。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复习效率总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说明为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在内容上:详细研究“浙江省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化学)中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比较新、旧课程高考知识点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去旧迎新、组合调整、重点到位、难点突破”。
高考第二轮复习——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含答案)
![高考第二轮复习——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6b0b1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1.png)
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苏教版内容标题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本讲教化信息】一. 教学内容: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二. 教学目标驾驭氯、氧、硫、氮、磷、碳、硅所在主族元素性质的相像性、递变规律和特别性;重点驾驭几种常见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驾驭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驾驭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氨气、氢气的试验室制法和气体的收集与尾气的汲取。
三. 教学重点、难点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 教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主体,这部分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与化学试验、化学计算联系紧密。
复习元素化合物,要运用规律、把握关键、抓住重点、联系实际、编织元素化合物的科学体系。
元素化合物学问复习中要留意相像、相近内容的总结归纳。
如SO2、CO2、SO3、P2O5、SiO2等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相像之处也有相异点。
高考命题时常会把这种关系编入试题中。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趋向比较明显,值得大家重视。
说明:1. 氯元素的学问网络2. 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常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实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lO + CO2+H2O=NaHCO3+HClO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l2+NaHCO3=NaCl+CO2↑+HClO(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3ClO-+Fe3++3H2O=Fe(OH)3↓+3HClO(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主题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为例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主题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81607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7.png)
图1主题式复习课的要素题意义流于形式,一节有深度的主题式复习课需要经历反复打磨(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
在第一次教学实践前,教师要依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课程标准》要求确定主题目标,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以能承载教学目标的合适的物质、反应或系统为突破口,多维、全面开发教学素材,筛选、整合适宜的情境线索,设计主题任务,并构建主题式教学设计框架。
在第一次教学实践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诊断,分析主题目标的达成度,突出主题线索的发展,调整主题活动设计的梯度,进行主题教学的再设计和再实践。
三、铝及其化合物的主题式复习课教学案例笔者以高三“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老厨房伴‘铝’,新厨房无‘矾’”为例,具体阐述深度学习视域下主题式复习课的实施细节。
(一)教学内容分析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并没有把“铝及其化合物”设立为单独的一节,而是分散在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的“金属材料”、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和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以及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中。
细查《课程标准》,又能发现该内容明确罗列在“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两个主题中。
教学用书中提到,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分散教学难点。
但在复习课中,将各教学难点分散复习显然不合适。
铝盐是铝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枢纽,其可供学生学习的角度丰富,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因此,本节课以KAl(SO4)2〔或NH4Al(SO4)2〕为研图2主题式复习课的实施路径图5图6图7图8学生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两组的反应速率、反应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在不同的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反应不同。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和面、醒面的过程中,主要利用NaHCO3和Ca(H2PO4)3产生气体,使面团松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如在蒸煮、油炸的过程中,主要利用NaHCO3和KAl(SO4)3产生大气泡,使面制品蓬松。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认识过程,你对化学反应有何深度认识?学生总结:认识一个物质的性质,不仅要从其反应方程式知晓其变化规律,还要结合反应原理中动力学与热力学知识来洞悉反应的效果。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dff9b7376baf1ffc4fada7.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钠及其化合物钠是“极其活泼”金属的代表,学习钠的性质可类比知道第ⅠA族、第ⅡA族活泼金属的一般性质,复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1)理清知识主线Na→Na2O→Na2O2→NaOH→Na2CO3→Na HCO3(2)形成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规范书写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怎样处理钠屑?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写出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2H2O+Cu2+===Cu(OH)2↓+H2↑+2Na+。
(3)怎样将Na2CO3溶液转化为NaOH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Ca(OH)2===CaCO3↓+2NaOH。
(4)向NaOH、Na2CO3、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H-+H+===H2O;CO2-3+H+===HCO-3;HCO-3+H+===H2O+CO2↑。
(5)怎样除去CO2中的SO2气体(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SO 2+2HCO -3===2CO 2↑+SO 2-3+H 2O 。
(6)怎样除去Na 2CO 3溶液中的NaHCO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HCO -3+OH -===CO 2-3+H 2O 。
(7)怎样除去NaHCO 3溶液中的Na 2CO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O 2-3+H 2O +CO 2===2HCO -3。
高中化学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ef6bd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3.png)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第二章元素与物质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 了解物质简单分类法的意义2. 理解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3.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4. 掌握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发生的条件5. 理解氧化还原反、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6. 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难点:离子反和氧化还原反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在单质中的存在形式为游离态;在化合物中的存在形式为化合态。
在自然界中即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有:N2, O2, C, S, Fe;只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有:Na, Cl2, Al, Mg, P, Br2, Si。
2.物质分类其中,化合物按照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 与酸反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
与碱反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4.体:(1)溶液、体、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液中分散质颗粒<1nm, 体中分散质颗粒>100nm, 浊液中分散质颗粒处于1~100nm之间。
(2)丁达尔现象用于区别溶液和体,体中有明亮的光区,溶液中没有。
空气、云、雾、烟尘都是体,有丁达尔现象。
(3)体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向移动,这种现象成为电泳。
电泳表明体微粒吸附电荷,从而带电,Fe(OH)3体带正电荷。
用:电泳电镀。
(4)向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体聚沉,加热和搅拌也能引起体的聚沉。
Fe(OH)3体聚沉得到Fe(OH)3 沉淀。
用:向豆浆中加入CaSO4或卤水(MgCl2)制豆腐。
(5)分离体微粒与溶液中的离子的方法:渗析,用半透膜。
只有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通过滤纸,只有溶液中的微粒能通过半透膜。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28c3c409284ac850ad0242a8.png)
专题四元素及其化合物【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金属元素,特别是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以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Na2O2、NaHCO3、Na2CO3)的性质为载体的推断题或实验题、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Fe2+与Fe3+之间的转化关系、铜的冶炼及Cu(OH)2的性质等。
钠及其化合物、合金与硝酸的反应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
由于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很丰富,在高考命题中立足点也多种多样,如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等,也可以出推断题,还可以出实验题。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铝三角”、“铁三角”,同时在复习时要加强化合物知识与理论部分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部分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H、C、N、O、Si、S、Cl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化学的重点。
由于非金属元素存在多种价态,所以不同价态的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这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均有体现。
另外,这部分知识往往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因此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在注意特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及知识点间的联系,要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知识归纳】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一)金属元素1.金属的通性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显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c2287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5.png)
第一篇:最新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1 教学内容分析(略) 1.2 设计意图 1.2.1 复习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将“巩固知识”当做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
1.2.2 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知识主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主线: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方法) →建立并完善认知结构(思维形式) →科学地探索知识规律(思维态度)。
1.2.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过程中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索”建构元素周期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提供向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纠错、把舵。
2 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谈一谈】对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认识?学生:①变形的"凹"字;②7 个横行 7 个周期, 18 个纵行 16 族。
③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幻灯展示] (无完整边界的周期表)板书:一张表|- 7 个周期|- 16 族【活动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份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学生操作)……板书:一张表|- 7 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 16 族:七主七副0 和Ⅷ[幻灯展示] (分区域的周期表)教师: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 A、B、C、D 哪一区域全部是金属元素?【活动二】在上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并观察分析每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何周期、何族?学生:除氢外,其它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第 n 周期n主族、主族数等于周期数。
教师:在分界线的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左下方为金属元素。
过渡:人类发现元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也将被不断扩充。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二元素与化合物(铁)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二元素与化合物(铁)](https://img.taocdn.com/s3/m/5712ebd4aaea998fcd220ec1.png)
《元素与化合物(铁)》教案一、考纲要求1.掌握铁和铁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学会检验Fe"的方法。
3. 了解铁的合金(生铁、钢)的种类、成分、性能。
三、知识结构三、能力点、知识点提示L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λa∖ʌʌʌ铁位于第四周期第雌,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弓I。
(2)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常显+2、+3价,且Fe"比Fb稳定。
①铁三角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③Fe"与Fe"离子的检验;Γ (1)溶液是浅绿色;Fe1 2J (2)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I (3)加NaC)H溶液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1 (1)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Fe" j⑵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3)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铁的合金一般地说,含碳量在2%〜4. 3%的铁的合金叫做生铁。
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镒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煨。
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叫做钢。
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压延,也可以铸造。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就是普通的钢,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是适当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如镒、铭、银、鸨、铜等合金元素而制成的。
合金元素使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
4.炼铁(1)反应原理:利用氧化一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Co)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3)设备:高炉(4)生产过程①还原剂的生成占燃ʌC+0∕“'COz+热CO2+C 2C0②铁矿石还原成铁Fβ2θs+3CO △ 2Fe+3Cθ2 ↑③除脉石、炉渣的形成CaCO3^CaO+CO2↑SiOz+CaO®=晅CaSiO35.炼钢(1)设备:氧气顶吹转炉(2)主要原料:炼钢生铁、生石灰、氧气。
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260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f.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强化学生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表。
2. 实验室用具和化学试剂。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图像和化合物的名称,引发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激发学生思考和回忆相关知识。
二、知识回顾(15分钟)1. 复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等。
2. 回顾化合物的概念和命名规则,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一些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三、元素周期表的运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并填写一些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例如周期性和族的特点。
3.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问题。
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20分钟)1. 复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正离子、负离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前缀和后缀等。
2. 教师示范并解释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离子和离子之间的化学方程式。
3.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五、实验操作(20分钟)1. 教师进行一项简单的化学实验,例如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3.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6b8dc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3.png)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1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的内容﹑方法﹑要求。
2.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及科学评价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一、学习探究活动阅读课本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是:(2)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哪些方面入手(3)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哪几项要求二、总结与评价【总结】1.实验方案内容一般包括: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安全性好﹑药品易得﹑操作简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方案。
【评价】1.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原子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N2+3Cu+2H2O(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 CuO、m H2O]的方法进行测定,请用图示所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为 (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②列出计算Cu的原子量的表达式:。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CuO末全部还原的CuB.部份CuO受潮C.CuO 混有CuD.部份CuO还原为Cu2O(1)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A.m Cu和mCuOB.m N2和m H2OC.m Cu和m H2OD.m NH3和m H2O2.右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入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H2SO4,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噐。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卤族元素教案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卤族元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4b7c22561252d380eb6eee.png)
前言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
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
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
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卤族元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以氯元素为核心的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掌握卤族元素的单质、卤化氢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
能力培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认识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的归纳,认识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通过分析卤单质的制备,认识事物间普遍联系与制约的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设计实验、探索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事物和探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元素及化合物说课教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元素及化合物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033f42f60ddccdb38a04d.png)
2.命题趋向:①稳中求变;②衔接新课程;③知识难度稳定,能力考查增加;④命题角度融合,命题形式多样。
二、说学情1.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有所提高2.⎧⎪⎪⎪⎨⎪⎪⎪⎩易杂畏难情绪多乱散3.“四多四少”死记多,理解少;孤立多,联系少;积累多,比较少;分块多,综合少。
三、说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1)突破“块块”讲线索(2)突破“基础”讲题型(3)突破“识记”讲能力2.课时设计时间:一个半月(3月初至四月上旬)3.教学内容设计4.训练设计8+4形式稳定,与计算,实验融合性加强形式多样(图表、流程等)与生产、生活联系更紧密死记性质、规律多,理解性质原因少;孤立看待性质多,与基本概念、理论联系少;积累的各物质性质多,比较其相似性与特殊性少例如:Na2CO3与NaHCO3、CO2与SiO2、SO2与H2O2漂白性比较分块总结多,综合应用少例如:中学化学中常见工业制备原理的综合少例如:NH3→N2→NO→NO2(N2O4)→HNO3(NO3-)例如:元素及化合物与计算,实验题型,框图推断题型,离子共存推断题型例如:x xA B C−−→−−→(形式的递变总结)例如:无机推断之框图推断课程设计(附录课件)限时50分钟,8+4形式(附录试卷)四、说学法指导1.基础知识注重有序,网络化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或碱→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存在2.对规律注重理解.联系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理论找出相关物质的共性、异性及规律,尽可能加强理解,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
3.对解题方法注重总结,规律化4.对训练注重限时,规范化例:C →CO2 →Na2CO3→NaHCO3↓↑↓Si →SiO2→Na2SiO3→H2SiO3例:①Na、Mg、Al、熔沸点、硬度②H2O、H2S、H2Se、熔沸点③HNO3、H3PO4、H2CO3、H2SiO3、酸性例如:解离子共存类推断题:由题干→确定离子→排除离子→注意三原则: 电荷守恒,前后干扰,水解显性例如:按要求答题,规范作答(单位,有效数字,化学语言正确书写)。
(完整版)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
![(完整版)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e866e5561252d380eb6e94.png)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以很大的比重,构成了现代中学化学教材的主体内容。
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大量叙述性材料为特征,它的学习是一种掌握事实的学习,易于产生兴趣,却难于保持注意;易于理解,却难于运用。
致此,本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归纳了如下三个设计要求:一、元素化合物课要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揭示知识内在联系以叙述性材料为主的学习内容,有知识分散。
记忆量大等特点。
及时将知识横向比较、纵向联系,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联线结网。
对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对于防“散”治“乱”,是很有效的。
但是,结构化的知识是要有理论作基础的。
因此,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用学生能接受的化学理论作为灵魂,将具体的化学事实统帅起来。
高中化学的教材顺序,以元素周期表为界,“表前元素”的学习采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将元素性质的理解向原子结构、向元素递变规律的方向归纳:而“表后元素”的学习,则采用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用元素周期表的理论知识指导各分族具体的元素性质学习,这是高中化学无机部分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有机化学部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应贯串始终。
一些比较成功的元素化合物课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
例如“硝酸”,整节课可以以氧化还原为主线,从硝酸中氮的化合价人手,以稀浓硝酸氧化性强弱比较连接各教学环节,最后归结出几个氧化还原的规律,在这条主线贯串和组织下,一个个精彩的实验很自然地将硝酸的化学性质铺展开。
高二化学中的“乙醛”,可以自始至终紧扣住“结构决定性质”,从醛基的结构入手去分析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以后又多处回应。
不难看出,这些课的教学设计之所以显得结构清晰紧凑,化学理论在这起了关键的作用。
虽然着“墨”不多,但灵魂却无处不在。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得“形散意不散”,理论的灵魂作用至关重要。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要抓住性质这个重点,而化合物的存在状态、制法和用途都与性质是直接相关的,或者说由性质所决定的。
《元素及其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预案)
![《元素及其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30c2bbb68a98271fefaf4.png)
《元素及其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预案)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必要调节机制之一。
但长期以来,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不能有效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少、慢、差、费”现象,学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繁、乱、杂、难”,教师罗列化学反应实事,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全部忘光,不用说通过学习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解释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连基本的独立、自主探究的意识也远没有形成。
教师的核心工作是进行有效教学,而教学的有效取决于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技能、学科知识、教学规划、课堂管理能力,还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选用、师生关系的营造、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培养等。
因此,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元素化合物部分教学中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状况,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呢?下面从教学策略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必修一有关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二是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此可见,必修1元素化合物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一些认知性学习目标,且层次相对较低,主要是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或典型的化学事实,如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物质的用途及物质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等,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
基于此,教师不应盲目拔高教学目标,更不应“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化学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按原来的课程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合理、清晰且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目标。
下表是所设置的部分章节教学目标:必修1元素化合物部分章节的教学目标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①学生能说出金属钠、铝等金属的典型物理性质,如硬度和密度等;②学生能说出金属钠、铝、镁、铁等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以及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学生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描述金属钠、镁、铁粉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以及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与综合形成有关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④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写出铝与强碱溶液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⑤学生基本掌握将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本专题的教学分为3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训练无机推断,通过复习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网络联系,增强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课时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资料在考情分析基础上,给出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知识压缩的网络化,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回忆,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练习,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复习无机推断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更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内容不十分难,较易掌握,但拓展的无机推断是学生感觉困难的一个课题。
所以就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课题的引入、复习、结论、练习巩固都鼓励学生参与,可轻松复习并应用知识。
3.考情分析
本课时复习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经常出现在推断题中。
二、命题新动向:
①将推断、计算、实验各题型融于一体,再糅合典型非金属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图象问题、数形结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新主题。
三、教学目标
常考知识点:
1.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 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4.培养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图表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设计(见下表)
(1)复习本专题的知识,最容易产生的感觉就是——乱,似乎各种知识混在一起,没什么头绪,各种知识显得似是而非,各种提法都有道理。
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掌握每一主族的知识,在此处要注意掌握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一主族内部应抓住典型的代表物(比如卤素中的氯、氧族元素中的硫等)的性质,要求一提到该物质,立刻能在脑海中反映出该物质包含的各条化学性质来。
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类似迁移,以掌握整个主族、单质的化学性质。
再根据同异的对比,将各主族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易混淆的部分,使知识成网络,这才是初步达到了复习的要求。
(2)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梳理,要以网络形式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存联系,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理论找出相关物质的共性与异性及规律,尽可能加强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把知识“盘熟”、“盘活”。
要将几种重要的非金属素化合物(如几种重要气体等)的性质融合到气体的制备、物质的鉴别、分离等实验原理中去,可以减少高考实验题中答题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