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具制作与使用二例

合集下载

高中自制简易生物教具教案

高中自制简易生物教具教案

高中自制简易生物教具教案
教具名称: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通过制作简易显微镜,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适用对象:高中生物课程,适合课堂亲自制作和实验的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1. 介绍显微镜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2. 分发材料,让学生按照提供的图纸和说明书自行制作简易显微镜。

3.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调节焦距和观察样本。

4. 引导学生观察准备好的显微镜样本,让他们观察细胞结构或其他微观物体。

5. 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体会。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制作显微镜过程中的合作和动手能力。

2. 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时的操作技能和观察结果。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显微镜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延伸活动:
1. 让学生自行准备样本,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2. 设计更复杂的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3. 引导学生探讨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

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及应用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及应用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及应用案例《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及应用案例》嗨,你有没有想过,在高中生物的教学里,那些自制的教具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学生们理解知识的大门呢?就说咱班的张老师吧。

他讲细胞结构的时候,自己做了个细胞结构模型。

嘿,那可不是个普通的模型哦。

张老师用彩色的橡皮泥捏出了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这些细胞器。

细胞核就像个大球,被他染成了深紫色,仿佛在说:“我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呢!”他拿着这个模型在讲台上给同学们展示,同学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得不行。

有个同学好奇地问:“老师,线粒体为啥是这个弯弯的形状呀?”张老师笑眯眯地解释:“这线粒体啊,就像个小火炉,它的形状有利于产生能量呀。

你们想啊,要是它是方方正正的,怎么能好好工作呢?”还有李老师,讲到遗传规律的时候,他自制了一套染色体卡片。

这些卡片用硬纸板剪成,各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类型。

他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大家模拟染色体的分离和组合。

同学们一开始有点懵,这时候一个小组的组长喊起来:“哎呀,这就像把不同颜色的积木打乱再重新组合呀!”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扑克牌似的卡片在同学们手里传来传去,大家嘻嘻哈哈地争论着哪个组合是正确的,课堂气氛那叫一个热烈。

我觉得,这些自制教具比那些昂贵的、买来的教具更有生命力。

花里胡哨的商业教具像是被精心打扮却冷若冰霜的模特,而自制教具就像邻家能陪你聊天解闷的大姐姐。

自制教具里蕴含着老师们的心血,每一个小部件都是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它让生物知识从课本里走出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自制教具真的好处多多。

它们能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视化、可触摸,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

这就像一场冒险,老师们是冒险家,自制教具就是他们的工具,学生们在这场冒险中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生物学科的魅力。

总之,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觉得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里是超级棒的存在,应该被更多的老师使用呢!。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二、自制教具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模型、实验装置、实物展示等。

这些教具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制作,下面以细胞生物学为例,介绍一些自制教具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1. 细胞模型:细胞是生物学中的基本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往往比较难以理解。

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如纸板、塑料、泡沫等,制作细胞模型,分别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拆解模型,来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光镜实验:在细胞生物学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可以利用简单的材料,如透明玻璃片、水、玻璃盖片等,制作光镜实验装置。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装置来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特点和结构。

3. 细胞分裂模拟:细胞的分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观察。

可以利用简单的材料,如橡皮泥、线等,制作细胞分裂模拟器。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模拟器,来观察和模拟细胞的分裂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三、自制教具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自制教具可以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通过这些教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下面以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介绍自制教具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产生兴趣。

而通过展示细胞模型、进行光镜实验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操作是生物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学生往往缺乏实践机会。

通过自制的实验装置和模拟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生物自制教具的教学案例-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生物必修2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生物自制教具的教学案例-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生物必修2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生物自制教具的教学案例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指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科后获得的受益于终身的各种能力,是学生在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本章节将分别从仿真结构类教具、模拟演示类教具、探究发现类教具和生态瓶制作四个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策略。

严格意义上讲,每一种类型的教具的应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和提升,不同类型的教具制作和应用方法的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又有所侧重。

1 以学生制作仿真结构类教具强化生命观念仿真结构类教具侧重于静态呈现生命现象的本质,对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进化与环境的关系等生命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鉴于此类教具设计以仿真为主,不涉及太多逻辑思维,同时为确保设计的科学性,此类教具适合在教师完成相应章节新课讲授后布置任务,由学生课后制作完成。

表-1是适宜制作此类教具的内容分布。

表4-1适宜制作仿真结构类教具的内容分布Table 4-1 Content distribution suitable for making simulation structure teaching aids《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氨基酸的结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器的结构细胞核的结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ATP的结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染色体结构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DNA分子平面结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单倍体与多倍体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内环境模式图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体温调节模式图水盐平衡调节模式图1.1运用案例1——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1.1.1 制作背景能够在微观层面上认识细胞,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学会构建和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的关系,认识到细胞与各细胞器之间是相互协调和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通过细胞水平完成,是研究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生物教具制作高中教案及反思

生物教具制作高中教案及反思

生物教具制作高中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生长素的作用与制作生长素实验教具
教学目标:了解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实验的制作方法与操作过程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讲解生长素的作用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
2.介绍生长素实验:讲解生长素实验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意义
3.分组制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生长素实验教具,包括玻璃试管、生长素溶液、植物样本等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生长素实验教具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5.讨论与总结: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生长素的作用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展示成果: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生长素实验教具和实验结果,并互相交流分享经验
7.反思与评价: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老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建议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生长素实验教具制作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生长素的作用及实验操作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解不深,存在工具使用不熟练等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细致地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培养更多的科学创新人才。

高中生物 基因表达磁铁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高中生物 基因表达磁铁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基因表达磁铁教具的制作与使用基因表达即转录与翻译属于分子生物学部分的知识,知识点抽象、繁多且细碎,过程较复杂,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难点之一。

结合学生的特点自制教具是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1制作材料用于制作DNA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白色纸条:长约85 cm,宽约16 cm;用于制作核糖核苷酸的白色纸条:长约12 cm,宽约4 cm;白色纸条可用素描纸剪,也可用废弃的广告纸。

A4纸用于制作tRNA;彩色卡纸;大、小标签纸;记号笔;背胶软磁铁;剪刀;双面胶等。

2 制作方法tRNA的制作:先用A4纸打印tRNA的形状,一端的反密码子用长约12 cm宽约4 cm的纸条表示,相隔1 cm,纸条末端剪成相应形状,并写出碱基及转运的氨基酸,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固定和移动,用形状相似的硬纸板加以支撑,再用背胶软磁铁固定于黑板上。

脱氧核苷酸链制作:将长约85 cm宽约16 cm的白色纸条剪成相连的每隔lcm的宽4 cm长12 cm的纸片,用红色记号笔书写碱基A 和G,用黑色记号笔书写碱基C和T,在纸片的末端将不同碱基剪成不同形状,以表示各碱基空间结构的不同,如图2所示。

将长约12 cm、宽约4 cm的白色纸条的一端也剪成上述相同的形状,以表示不同的核糖核苷酸,T与U的形状相同。

用彩色卡纸剪出RNA聚合酶和核糖体的形状,均用背胶软磁铁固定于黑板上。

3使用说明3.1转录的动态模拟用背胶软磁铁将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固定于磁性黑板上,两者碱基互补配对。

绿色的圆环表示RNA聚合酶,也用磁铁固定。

将绿色圆环移至DNA处以模拟RNA聚合酶与DNA的启动部位结合,此时移动磁铁将DNA的2条链分开,以表示DNA解旋的过程。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相应的核糖核苷酸与模板链中的脱氧核苷酸结合,用小标签纸表示连接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形成RNA-DNA杂交区域,如图2所示。

随着绿色圆环即RNA聚合酶的移动,RNA链逐步延伸,完成转录的部分RNA链可以离开杂交区域与模板链分开,该区域的DNA双螺旋可以重新形成,如图3所示。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制作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制作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制作
课题: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
2. 掌握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生长必备条件;
2. 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1. 实验设备:盆栽、土壤、水壶、灯具等;
2. 实验材料:豆子种子、水、光源、温度计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必备条件,引出今天实验的主题;
2. 实验设计:学生组成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控制变量和实验变量;
3. 实验操作:每个小组依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4. 讨论: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巩固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了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设计模板
教具设计模板:
教具名称:细胞结构模型
教具材料:乙烯基乙烯、透明胶、颜料、剪刀、模具
教具制作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乙烯基乙烯、透明胶、颜料、剪刀、模具。

2. 将乙烯基乙烯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的方块,并利用模具制作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3. 将剪好的乙烯基乙烯部分用透明胶粘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结构模型。

4. 使用颜料对细胞结构模型上色,以突出不同细胞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教学方法:
1. 展示和讲解细胞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细胞结构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会使用透明胶、颜料等材料制作细胞结构模型。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程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进行评分。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高中生物器械制作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器械制作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器械制作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生物器械,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和动手能力,并加深对生物器械原理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两个透明塑料杯
2. 透明胶带
3. 塑料吸管
4. 剪刀
5. 水
6. 染色液(可用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透明塑料杯底部打一个小孔,直径略大于塑料吸管的直径。

2. 将一个较长的塑料吸管通过其中一个塑料杯的小孔,使其半径部分朝上。

3. 用透明胶带将塑料吸管与塑料杯固定在一起。

4. 将另一个较短的塑料吸管插入另一个透明塑料杯中,使其半径部分朝下。

5. 将染色液倒入较长塑料杯中,直至吸管中的染色液。

6. 将水倒入较短塑料杯中,直至吸管中的水。

7. 删除透明胶带并杯中试验物品
实验原理:利用压力的原理,将染色液通过塑料吸管向短杯中流动,实现染色的目的。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大力气。

2. 实验结束后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将废弃材料分类丢弃。

延伸实验: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来制作不同的生物器械,观察其效果
的异同,并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动手操作,锻炼实验技能,加深对生物器械原理的理解,达到了实验目的。

高中生物教具制作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教具制作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2)掌握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3)学会使用简单的生物教具进行教学演示。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2. 染色体和DNA在细胞分裂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2. 如何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具。

教学准备:1. 教具材料: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透明胶带、细绳等。

2. 教学课件:细胞分裂过程动画、细胞分裂示意图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二、讲解1. 利用课件展示细胞分裂过程动画,讲解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

2. 分析染色体和DNA在细胞分裂中的变化规律。

三、制作教具1. 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种材料,如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

2. 根据讲解内容,制作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变化示意图。

3.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教具。

四、展示与交流1. 每组展示自己的教具,讲解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制作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特点的掌握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使用教具进行教学演示。

二、教具使用演示1. 教师展示如何利用制作的教具进行教学演示。

2. 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种教具进行教学演示。

三、评价与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教具制作和演示进行评价。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自制教具是指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现有材料自行制作的用于辅助教学的工具或装置。

自制教具能够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可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自制教具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自制教具及其应用策略。

首先是模型的制作。

生物学中有很多复杂的结构和过程,通过制作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可以制作细胞模型、骨骼模型、心脏模型等,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在制作模型时,应选取材料逼真、易操作、能够反映出结构特点的材料,比如用泡沫板、塑料、纸板等制作细胞膜、核糖体、细胞器等。

应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适当的展示方式,如制作一个简化版的细胞模型可以利用透明的玻璃箱展示,让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和了解结构。

其次是实验装置的制作。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自制实验装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对于光合作用的实验,可以利用玻璃烧瓶和竹蜡烛制作CO2吸收装置,用LED灯代替太阳光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在制作实验装置时,要注重安全性和操作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并且确保装置能够准确地模拟实际的实验条件。

还可以利用图表和图像来辅助教学。

绘制图表和图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可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图表,标明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和光敏反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相关的概念。

在绘制图表和图像时,应注重准确性和清晰性,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生物学概念。

利用一些生物实物的展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生物实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可以利用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显微生物,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植物和动物标本供他们观察和比较。

在展示生物实物时,需要确保实物的完整性和可观察性,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

高中生物教具仪器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教具仪器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教具仪器制作教案
主题:制作“紧密连结”的DNA模型
目标:通过制作DNA模型,让学生了解DNA的结构及功能。

所需材料:
- 4条不同颜色的管状橡皮筋
- 4个不同颜色的塑料珠
- 4根细长的木棍或竹签
- 胶水或胶带
步骤:
1. 将4条不同颜色的管状橡皮筋各自绑在一根木棍或竹签上,形成一条线状的结构。

2. 将4个不同颜色的塑料珠分别穿在木棍或竹签上,与管状橡皮筋呈交替排列的形式。

3. 将每个塑料珠作为一个碱基,使用不同颜色的管状橡皮筋代表磷酸二酯键,连接相邻的
碱基。

4. 最后使用胶水或胶带固定DNA模型的两端,确保模型稳固。

教学方法:
1. 教师向学生介绍DNA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碱基对的配对规则、DNA双螺旋结构等。

2.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动手制作自己的DNA模型。

3. 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用模型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和巩固有关DNA的知识。

4.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DNA模型进行解答和讨论。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制作DNA模型的过程,评判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和模型制作的技能。

2. 提问学生关于DNA的相关知识,检验他们对DNA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DNA模型,可以评估学生对彼此模型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延伸活动:
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尝试制作更加复杂的DNA模型,或制作其他分子结构的模型。

2. 学生可以参与研讨会或科普展示,展示他们制作的DNA模型和对DNA的理解。

磁性染色体教具制作使用

磁性染色体教具制作使用

磁性染色体教具的制作及使用一、教具装置图二、教具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依据生物学染色体结构设计,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携带方便;可直观模拟染色体的形态及变化,使微观问题形象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便于学生对有关染色体遗传知识的理解;不失科学严谨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轻松而富于探究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为自主学习创造出互动、合作的条件;亦可让学生的课外生活充满知识性。

2.用途:本教具可模拟高中生物所有关于染色体的教学。

(1)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复制及分裂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如:纺锤丝拉动下的位置变化及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

(2)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

(3)遗传规律:以染色体为基因的载体能加深对遗传定律的理解。

(4)对染色体组型及染色体组的理解,亦可应用于染色体变异的分析与理解。

三、制作材料0.6 cm厚的泡沫塑料若干、直径3 cm的玩具磁铁块若干、彩色黏性包装纸、透明胶带、白纸等。

四、制作方法1.模型结构名称如图1及关键部位尺寸如图2。

附注:上、下臂的结构及长度,应根据所需染色体的实际结构特点设计,染色体模型总长一般不宜超过30 cm。

2.制作过程(例:常见染色体)(1)取0.6 cm厚的泡沫塑料裁成如图3所示尺寸块状。

(2)塑料块加工成如图4,虚线部分用刀具切去。

(3)安放直径为3.0 cm的玩具磁铁块,如图5阴影部分。

(4)用某种颜色黏性包装纸包好如图6。

(5)磁铁区两面均粘上白色圆纸片透明胶带包好,并于一定位置粘彩色纸带,如图7。

五、使用方法本教具使用方法灵活、简单、多变,教师或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磁性黑板上进行操作。

1.减数分裂:用大小、形态相同,两种不同颜色的两组染色体模型(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母方,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开始让对应大小、形态、颜色相同的两染色体模型完整重叠吸附于黑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经过染色体复制后,将重叠两结构交叉意味复制完成后每染色体含两染色单体;之后教师或学生可通过染色体移动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亦可采用相应颜色彩纸粘贴染色单体模拟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通过染色单体的移开模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丝牵引两子染色体发生分离,可让学生清晰意识到本次两组染色体大小、形态、颜色都对应相同。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具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且尝试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自制教具就是其中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体验实验的有效教具。

一、自制教具介绍自制教具是指教师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条件,利用一定材料和工具,独立完成的用于教学的教具。

它在形式、款式、大小、材质等方面都比较灵活,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进行改进设计。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技巧,是自制教具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自制教具的优势(一)创新教学方法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使用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挥。

教师在使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实验教学自制教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充实验手段,使得实验环境更加真实、具有参与性。

自制教具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实现多种实验方法,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自制教具的设计和制作需要学生进行手工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工程设计意识。

(四)减少教材制作成本教材教具都需要高额资金投入,而自制教具可以更经济实惠,不仅可以减少教材制作成本,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加有意义。

(一)研究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需求,确定自制教具的种类和数量。

(二)确定教具的制作材料和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储存和管理。

(三)某区县某中学开设了“ 生物制药技术”这门选修课,该课程的一项重点内容是细胞培养。

为此,该学生制作了两个自制教具:1、电子温度计:用于维持细胞培养温度;2、无菌操作箱:用于维持细胞培养环境的无菌状态。

(四)在实验过程中,自制教具的使用效果显著。

在实验结果的确认和整理中,学生对自制教具的使用进行总结,发挥相应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制教具,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自制教具的特点和应用自制教具是在教学实践中,由教师或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的各种辅助教学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是从废旧材料中拼凑而成的简陋物品,也可以是由专业机械加工而成的精细设备。

而这些自制教具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自制教具成本低廉,制作过程不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也适合学生自行制造和创新设计。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自制教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科的原理和知识点,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1. 模拟实验仪器: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仪器,带领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植物、昆虫等生物的结构,提高他们的视觉观察能力。

2. 模拟生物环境: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环境有关,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自然环境模型,让学生观察、体验各种自然现象和生物互动的关系。

例如,制作一个小型的湿地环境,让学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3. 模拟实验场景: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各种实验,而许多实验都需要一些特殊设备。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模型场景,让学生模拟实验过程,并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例如,通过自制热量计模型,让学生了解热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教师或学生为自己的需要而自制教具,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制作目的:自制教具的制作目的应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或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们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制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2.设计和制图:根据制作目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设计教具的外观和功能。

设计好后可以通过绘图或制图软件进行表达,形成一个清晰的制作方案。

3.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教师和学生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例如废旧物品、木板、细木条、透明塑胶等等,然后进行筛选和处理,以适应教具的需要。

4.制作过程:在准备好材料之后,可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分步加工,一步一步制作出所需的教具。

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及应用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及应用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及应用案例摘要:生物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习生物学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终生受益。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具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和学生通过自制教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制教具的作用,巩固知识,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

自制教具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生物学核心素养。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自制教具的作用以及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自制教具作用应用高中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有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践。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通过文字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和学生一起自制教具将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自制教具20多件,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高中生物自制教具的作用1、将抽象转为生动,提升教学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单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可能不到位。

而且有一些知识点相对较为繁琐,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的速度过快,会让学生不好把握重点,缺少针对性,降低了教学效果,时间长了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生物教具,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为生动可视的图片、实物,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

2、有助于提升师生之间的配合度很多的高中生物教具可以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动手完成的,在教具制作过程中,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与,所以对于教具的制作目的、方法、步骤,都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直都要求学科之间互相融合进行教学,通过生物教具的制作,学生还可以了解到生物与化学、生物与物理相关联的知识。

同时,教具制作的时候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设想与弄不懂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跟学生讨论,从而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促进课堂活动的开展。

生物教具制作高中模型教案

生物教具制作高中模型教案

生物教具制作高中模型教案
目标:通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材料:各种颜色的软木块、封闭的塑料盒、胶水、彩色纸、剪刀、标签纸
步骤:
1. 准备工作: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2. 制作细胞膜:用软木块切割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模型,代表细胞膜。

3. 制作细胞质:在封闭的塑料盒里放入一些软木块,代表细胞质。

4. 制作细胞核:用软木块制作一个小的圆形,代表细胞核。

5. 制作线粒体:用彩色纸剪出一些小圆形,贴在细胞质上,代表线粒体。

6. 完成装配:将细胞膜、细胞核和线粒体放在封闭的塑料盒中,用胶水固定。

7. 标注:用标签纸写上各部分名称,并贴在相应的地方。

8. 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讨论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延伸活动:让学生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细胞结构模型,比如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评估: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评估其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血球计数板”演示教具的制作及使用

“血球计数板”演示教具的制作及使用
中 学 生 社 会 责 任 意 识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是 逐 步 成 熟 的开 始 ,教 学 时教 师 应 充 分 利 用 资 源 ,从 细 节 着 手 , 从 实 际 出 发 ,不 断 增 强 学 生 社会 责任 感 ,将 社 会 责 任 落 实 到平 时 的学 习和 生 活行 动 中 。
摘 要 笔者 设 计 的“血 球计 数板 ”演示教 具 能 帮助 学 生在 掌握原 理 和 结构 的基础 上 ,正确 地 使 用血 细
胞计 数板 ,并 准确 地 对微 生物 计数 。
关键 词 血 球计 数板 教 具 设计 制 作 使 用
中图分 类 号 G633.91
文献标 志码 B
1 理论支持
不 能 正确 领 悟 。遇 到题 目,教 师 多 是让 学 生记 答 案 , 学 生 对 这 些 问题 仍存 在 一定 的疑 惑 和 不 解 。为 解 决 这 一 问题 ,笔 者考 虑 制 作直 观 的教 具 模 型将 血 球计 数 板 放 大 展 现 出来 ,宏 观 展 现 血 球 计 数 板 的 结 构 、规 格 及 使 用 方 法 。学 生 在 明确 原 理 的基 础 上 再 进 行 实 际 操 作 ,更有 利 于对相 关 知识 的掌握 与应 用 。
实验 室 废弃 物 除 了 生物 材 料 、化 学 试 剂 ,往 往 还 有 一些 损 坏 的实 验 器 具 ,对 于此 类 物 品 的处 理 ,也 需 按 照器 具 材 料 、质 地进 行 分类 处理 ,如 金 属 器 具 可 回
收处 理 ,破 损 的 玻 璃 器 具 则 需 归类 分 离 。另 外 ,处 理 垃 圾 时必 须注 明玻璃碎 片 ,避 免伤 及环 卫 工人 等 。
有 毒 害 废 弃 物 的随 意 排 放 会 对 人 体 造 成 直 接 伤 害 ,严 重 污 染环 境 ,有 些 不 易分解 的物 质 甚 至会 随食 物 链 (网 )富 集 ,进 一步 影 响整 个 生 态 系 统 ,破 坏 生 态 平 衡 。 处 理 时 ,教 师 要 让 学 生 充 分 认 识 到 药 品 的危 害 性 和 随 意 排 放 后 果 的严 重 性 ,要 求 学 生 通 过 规 范 处 理 ,减 少 对 人体 的危 害 和 对 环境 的污 染 。 2.3 损坏 器具 废 弃 物 及 处 理 方 法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制作方法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制作方法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制作方法
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的能力。

教具材料:
1. 瓶子或透明容器
2. 蔬菜、水果、植物叶片等材料
3. 剪刀
4. 色彩纸
5. 胶水
6. 画笔
步骤:
1. 准备好一个透明的瓶子或容器,作为细胞膜的模型。

2. 从蔬菜、水果或植物叶片中取一小部分作为细胞质,将其剪碎放入瓶子中。

3. 制作细胞核:用色彩纸剪出一个小圆圈,涂上颜色作为细胞核,并粘贴在细胞质中央。

4. 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用色彩纸剪出小块,并在细胞质中粘贴,表示不同器官。

5. 制作细胞壁和质壁:用色彩纸剪出细长形,粘贴在细胞膜外围,表示细胞壁。

再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制作一个小园圈,粘贴在细胞质中心,表示细胞核。

6. 制作液泡:用色彩纸剪出一个小圆形,粘贴在细胞质中,表示液泡。

7. 给模型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8. 提醒学生不要将模型碎片混杂在一起,以免影响观察和学习。

评估: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植物细胞模型,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程度,并引导他们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改进。

高中生物模型建构类自制教具实例三则

高中生物模型建构类自制教具实例三则

引起大腿相应的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
(
3)将小腿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将小锤(或
小磁铁)离开,切断电源,演示完毕.
2 实例二:叶绿体光合作用原理及影
响因素演示器
2.
1 教具装置图
叶绿体光合作 用 原 理 及 影 响 因 素 演 示 器 装 置
图如图 4 所示.
2.
2 仪器或特点及用途
(
1)特 点:本 教 具 借 用 直 观 形 象 的 LED 灯 光
演示器
2 个 灯 泡 亮,全 部 LED 灯 亮;
3 个 灯 泡 亮,全 部
LED 灯亮(饱和状态).
3.
1 教具装置图
干细胞与内环 境 物 质 交 换 演 示 器 装 置 图 如 图
泡代表光照强 度———1 个 灯 泡 亮,一 半 LED 灯 亮;
2.
3 制作材料
截面为 80cm×50cm 的方形铝塑板(或木板、
(
2)用途:本教具可模拟以下现象.
① 形态结构:叶绿体的结构及其与线粒体的关
系;② 分步讲解:光反应的物质变化、暗反应的物质
变化(原料、产物);③ 综合演示:光合作用完整过程
图 5 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中光反应、暗反应的 关 系;④ 影 响 因 素:左 上 方 灯
3 实例三:肝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
腿,使小腿向前运动.同时,小指示灯一明一暗(神
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动脊髓里的神经中区,神经
中区发出的神 经 冲 动,通 过 传 出 神 经 传 导 效 应 器,
图 3 实物图
1.
2 仪器或特点及用途
(
1)特点:本教具取材较方便,结构只有简单电
路,制作较简单,操作简便.使教学形象化,模拟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具制作与使用二例
人体膝跳反射过程模拟演示器制作与使用
江西省安义中学万晓军肖灵华
一、演示器制作
(一)制作原理和装置示意图:
人体膝跳反射有关内容是现行高中生物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膝跳反射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见图1)。

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过程;中枢的兴奋过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为了突出重点,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过多枯燥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神经反射弧结构和反射特点,我们设计制作了人体膝跳反射过程模拟演示器(图2)。

本教具取材较方便,结构只有简单电路,操作简便。

可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地演示人体神经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过程。

(二)制作材料:五合板(或有机玻璃板、泡沫板)(涂肉色)、干簧管、低速电机、节日流水彩灯(或小指示灯和蜂鸣器)、铁丝、磁铁块、导线等
(三)制作方法:
1、将五合板切成一条带足小腿形状,涂成肉色,在它的背面(在腿的膝关节部)安上固定轴(螺杆)。

小电机和彩灯固定在脊髓模型后面。

2个小指示灯,一个固定在传入神经节(细胞体)上,另一个固定在脊髓神经中枢灰质中,其它流水彩灯固定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经过线路上。

2、把制成的腿从背面在膝关节部挖一小洞,但不要挖通,把接好线的干簧管放进里边,或直接固定在背面,乙磁铁隔着五合板能吸合干簧管。

3、在小腿上打螺丝并用铁丝将其紧固在电机轴上,然后把线路连接起来。

4、在面板上根据制成的腿背面的小周,分别打孔,用螺丝固定。

且腿肚上的小轴的孔以膝轴为顶点由电机转动使小腿作意弧运动的孔。

5、自制带磁铁铁锤的小木锤(或小磁铁)。

(详见实物图)
二、教具使用方法
1、接通电源将带有磁铁的锤头(或小磁铁)一端靠近并轻轻敲击膝关节下方(有干簧管的地方),电机由于干簧管的吸合而接通(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腱和肌肉的感受器接受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

2、小电机转动并通过铁丝带动面板上的小腿,使小腿向前运动。

同时,节日循环彩灯一明一暗(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动脊髓里的神经中区,神经中区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导效应器,引起大腿相应的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

3、将小腿回到原来的位置。

此时,将小锤(或小磁铁)离开,切断电源。

三、课堂教学效果
本教具直观性、形象性、科学性强,本实物教具制作也比较简便,使用方便,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人体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及反射的动态过程。

适时合理运用本辅助教具和学具,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比单纯听老师使用挂图讲解或多媒体课件等更直观形象。

学生普遍认为比以往使用挂图或点击多媒体课件要更直观形象又记忆深刻,起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模拟装置的制作
江西省安义中学万晓军刘永才
一、模拟装置的制作
(一)制作原理和装置示意图:
渗透作用原理是现行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一节的教学重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是该原理的有力证据。

为了突出重点,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过多枯燥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情况,我们设计制作了洋葱细胞(图1)质壁分离和复原演示模型。

本教具取材方便,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可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地演示人体神经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过程。

(二)制作材料:塑料瓶、废旧血压计、气球2个、玻璃管等
(三)制作方法:
1.细胞壁:取一长方体有机玻璃染色缸,去掉隔板,以表示细胞壁。

在句活动的盖中央钻一直径6mm
的大孔,以插连接管。

2.连接管:取一长6cm、直径6mm的玻璃管,用以连接细胞壁、原生质层和血压计气球的橡皮管。

3.原生质层:取一浅色大气球表示细胞膜,深色小气球表示液泡膜,深色玻璃球表示细胞核。

大、小气球的颜色以能从吹起的大气球外看到套人其中的鼓胀的小气球为度;它们的弹性大小应一致,防止弹性小的气球不易吹起,影响观察效果。

首先,把小气球开口扎在连接管下端;再把装入玻璃球的大气球套在小气球外面;最后,在大小气球之间充气少许,迅速把大气球开口扎在连接管中间,以封闭其中的气体,这些气体所占空间表示细胞质。

4.组装:把连接管上端从细胞壁里面插入大孔,固定,并与血压计气球的橡皮管相连(见图2)。

(详见实物图)
二、模拟装置的使用
1.洋葱细胞模型:因为大小气球之间封闭有一定的气体,所以,用血压计气球通过连接管给液泡吹气时,液泡变大,原生质层也会逐渐紧贴细胞壁,表示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

2.质壁分离过程:缓缓放气,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渐渐分离,液泡也变小,表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渗透失水。

3.质壁分离复原过程:再缓缓吹气,液泡变大,原生质层也慢慢贴紧细胞壁,表示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渗透吸水。

三、课堂教学效果
本教具趣味性、科学性、直观性强,本实物教具简便易行,使用得心应手,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很好地了解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相关原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运用适宜的辅助教具和学具,可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比单纯听老师单调地讲解、使用挂图等更直观形象。

学生普遍认为比以往使用挂图或点击多媒体课件要更直观、简便,且印象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