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大写到小,先是水天一色,再是气蒸云梦,然后转到波撼城 池,是从虚写到实,写出了动态和活力。
首联相对是写静态的,颔联则是动态的,飞扬的,这是由静到动 的转化。 这种动态和活力,正是对初盛唐积极入世,充满活力和生命的精 神的反映。
一个“撼”字,由湖水的动荡反映了人的思想情感的动荡,由景 引出情,从而顺畅的引出下文,以抒发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比较赏析 ❖ 试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 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 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 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 的主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渴望向往已久
如愿以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强调登楼的喜悦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分裂。磅礴气势 漂浮。宏伟壮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忧国忧民的体现
探究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如愿以偿
楼对今 时照昔 的,的 喜强心 悦调情
哀江头 杜 甫
眼 前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从 前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现 实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平,是指洞庭湖水平且满,虚,太清,都是指 宇宙。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八月秋水大涨,涵容
着天宇,水天相接的阔大景象。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是极具个性的实写,具体描绘了在洞庭湖湖水的水气笼罩之下 的湖北、湖南低地,一片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充满生命力。
诗中的“撼”字充满活力,表现出盛唐的横冲直撞的霸气,这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诗句鉴赏
少陵野老吞声哭 曲江萧条、气氛恐怖、诗 春日潜行曲江曲 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
时间 不幸 地点
江头宫殿锁千门 千门——昔日之繁华 对
锁——今日之萧条 比
细柳新蒲为谁绿 乐景衬哀情
一: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
诗句鉴赏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总写往日繁华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用典,暗指唐玄宗不是“贤君”。
主旨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 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 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 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 哀思。
杜甫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 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 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 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 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 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 深沉感慨。
杜甫
鉴赏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
自叙以前事 以启发吴郎
委婉劝吴郎
民苦的根源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二: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
诗句鉴赏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对李杨二人自食恶果而酿成悲剧的感叹。
诗句鉴赏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以无情衬有情 黄昏胡骑尘满城
忧愤交迫
欲往城南望城北
意,化用典故,希望得到 对方的援引,不要使这种
愿望落空。 《淮南子.说林训》:“临
河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羡鱼,既表现了作者对建功 立业的无限向往,又表达了 一种不应羡慕,而应投入其 中,自己去付诸行动的可贵 精神。
作品总结
这首诗中四联,无论是起兴、比喻 还是用典,都巧妙的和湖水联系在一 起,这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功力。 这首诗区别于作者大部分的隐逸诗, 从中也能看到初盛唐的时代精神,它 符合当时的社会现象。这种诗可称作 “干谒诗”。
登作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 无垠,烟波 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 济世的博大胸 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 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 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 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比较赏析 ❖ 试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比较赏析
❖ 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 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 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 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写湖的丰 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 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 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 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 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 的主题。
杜甫草堂-----四川成都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其经历分四 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一联里哪两个字用得妙,为什 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 的感慨。
三、总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 末两句有两种解释:
❖ 一是诗人想回到城南住所,却反而走 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辨不清南北方 向;
❖ 一是诗人明知住所在城南,却驻足眺 望城北,翘首盼望官军的到来,因为 唐肃宗此时在灵武,灵武在长安以北。
主旨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之 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 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 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思想
普通的打枣小事
人民的水深火热
老泪纵横
说明: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
体例证!同时也说明,在此 艰难的岁中,人们更应该互 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渡 难关!
唐朝诗圣有杜甫, 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 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 向南漂泊。
妻子的望月之久 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念的痛苦生活。
❖ 小结: ❖ 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
❖ 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 眼,
❖ 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杜甫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春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 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 欲绝,写下这首名诗。
月 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五载(756)。当年六月,安 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 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 (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 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 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 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 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 下这首诗。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欲济无舟楫”比喻,暗示着作者 想出仕做官,但无人接引,这就表现了 当时“行路难”的主题。
“端居耻圣明”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感叹生在太平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 所以感到愧耻。这种情感转化的十分自Hale Waihona Puke Baidu然。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尾联以眼前的景生发, 由洞庭湖想到垂钓者,“垂 钓者”用来喻指当政者,在 政坛上活跃的人。申足上文, 表示自己愿意出仕。言外之
写作背景
月夜
思 情考感::对亲人的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念1之、情全诗和的对诗和眼平是哪生 活几的个向词往?为之什情么?
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 ❖ 2、请说说这首诗的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诗意,表达了什么情 感?
①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②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