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空间活力定量评价及影响要素分析-蒋金亮
基于网络数据的街道活力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五角场区域为例
![基于网络数据的街道活力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五角场区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045c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8.png)
基于网络数据的街道活力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五角场区域为例发布时间:2021-04-25T15:53:54.87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3期作者:许琛[导读] 街道是居民日常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联系城市各种功能的纽带许琛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082摘要:街道是居民日常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联系城市各种功能的纽带。
文章基于多元数据对五角场区域街道活力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影响街道活力的因素以及不同街道类型与街道活力因子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街道两侧功能混合度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除此之外,不同类型街道活力的关键影响因子也不同,街道绿化率对生活型街道的影响较大,周围土地开发强度对商业街道的影响较大,街道功能密度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街道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街道活力;网络数据;街道绿化率;上海五角场 1.引言街道是居民日常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联系城市各种功能的纽带。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道路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但在道路规划设计中,以机动车为主导的方式使得道路的交通功能越来越突出,反而忽视了人的使用。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引导下,重塑街道人本属性尤为重要,那么哪些要素会影响人群使用街道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0世纪初,简?雅各布斯认为长度短、行人多、功能混合、建筑多样是影响街道活力的4个基本条件[[]]。
扬?盖尔从功能混合、开敞空间等方面分析对街道活力的影响[[]]。
戈登卡伦认为城市街道空间的多样性将带来生机与趣味[[]]。
国内学者基于大数据对街道活力作了相关研究[[],[],[]],探索街道活力与各活力因子之间的关系,但研究尺度较为宏观,本文选择数据更为精细的人群定位数据,以及增加街道绿化率、街道可达性等量化分析指标,从中微观尺度探索影响街道活力的因子以及影响程度。
2.研究范围与数据2.1研究范围本文选择上海市五角场及周边区域为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北至殷行路、南达周家嘴路、西至逸仙路和曲阳路以及大连路、东临军工路,面积约35.08平方公里。
城市街道空间活力要素分析[权威资料]
![城市街道空间活力要素分析[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6bc5a3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7.png)
城市街道空间活力要素分析摘要:当前的城市建设带来的种种问题已使得许多街道空间变得毫无活力,如何重塑街道空间的活力,从而激发整个城市的活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此为前提,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方法,总结出城市街道空间的几点活力要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对研究城市街道活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活力;街道空间;要素分析1调研情况分析本文选取天津市作为城市活力现状调研的样本城市,因其人口众多、拥有大量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活力的状态可提供对比数据,同时较易提取城市街道空间活力影响因子,选取天津六区调研地点12处进行实证研究。
采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和“质性研究”中深度访谈的方法,详细调研了所选取案例。
问卷发放采取随机发放、面对面填写的方式。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6份有效问卷。
2街道空间活力现状与问题分析2.1对街道空间活力的认知和需求现状与问题城市居民对街道空间活力的认知存在广泛性与局限性并存的矛盾。
一方面,广大的城市居民对街道空间活力都有所了解,从问卷分析来看,72%的城市居民知道什么是街道空间活力,84%的城市居民认为提高街道空间活力非常必要。
可见,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享受精神生活,提高街道空间活力已经被广大居民普遍接受。
另一方面,居民对街道空间活力的理解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大部分都将塑造街道空间活力与提高人车共存、增强公共设施便利性结合到一起,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认知比较模糊。
2.2街道空间活力物质层面的现状与问题物质层面是营造街道空间活力的硬件设施和物质载体。
物质层面可以分为物质设施和物质环境两个层面。
其中,物质设施指直接承载街道空间的活动场所、设施等,物质环境指能体现街道居民风貌特色的物质环境设施。
在物质设施配套上,通过走访调查12处街道空间,归纳总结了居民对各类设施的需求程度,经调查发现,所有街道基本都考虑了设置路灯。
新街道的设施较老街道齐全,如垃圾箱、休闲座椅、公共厕所、报刊亭等。
基于空间数据的城市街道活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聊城市东昌路为例
![基于空间数据的城市街道活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聊城市东昌路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7f6156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1.png)
2021年第02期现代园艺基于空间数据的城市街道活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聊城市东昌路为例袁敏(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街道是串连城市各个节点的载体,是城市中的线性景观。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街道是城市不同基质和斑块之间的廊道,提升街道景观风貌不但有利于优化城市整体视觉效果,而且有利于城市生态格局的构建。
以街道为基本单元,聚焦于评价城市空间形态质量的关键指标———活力,以聊城市东昌路为例,对其街道活力及可能受到的空间影响因素做出量化评价,分析活力对于街道和城市的具体影响,并探讨基于研究成果的规划设计建议。
关键词:城市街道;空间数据;活力;影响因素1研究背景阐述街道犹如城市的血脉,连接着各个功能区划地块,将城市中的新鲜血液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优化城市这个庞大的可循环系统,使其具有生命力。
随着交通方式、互联网等科技的革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出行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活力”成为人们评价一座城市及一个空间的常用语。
以往关于城市活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且以定性研究为主。
定性研究针对客观物质空间提出,定量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先进的大数据技术等,获取城市空间特性与人们感受之间的关系[1]。
2研究范围与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清华大学裴昱、龙瀛等分析北京二环内夜间街道活力及影响因素发现,街道活力受到形态和功能的显著影响[2]。
同济大学王江波运用SD 法,从人的感知情况出发,对南京市区的9条街道空间活力进行评价,表明功能多样性、环境舒适度和交通可达性是街道富有活力的重要保证[3]。
以聊城市东昌路为例,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城市街道活力的直接表现对其进行研究。
2.1研究范围本次研究的空间范围是聊城市东昌路的街道空间,包括道路红线内范围及对街道空间活力有影响的沿街建筑。
聊城市东昌路是一条位于聊城市中央的东西向道路,是城市的主要发展轴线,全长11.7km,路面宽60m。
为使研究对实际项目设计更具可行性,以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或主要街道与河道交叉点为分界点,将东昌路全长划分为7个街段,具体划定范围以道路中心线为基础,左右各扩展200m的缓冲区域。
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
![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bc8881ec8d376eeafaa31e5.png)
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作者:郝新华,龙瀛,石淼,王鹏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郝新华龙瀛石淼王鹏文章编号1673-8985(2016)03-0037-09 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摘要对北京五环内街道活力展开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分别对比了3套指标体系对3种类型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并将北京的街道活力影响要素与成都街道活力影响要素进行了对比。
3套指标体系分别是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和二者都考虑的指标体系。
3种类型的街道分别是A类(公共管理与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
研究表明,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对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远大于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而二者都考虑的指标体系对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略大于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
通过与成都街道活力的案例对比,发现北京3类街道活力均与功能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等。
此外还对街道功能布局进行了识别,并且对街道功能布局与街道活力的相关关系做了初步探索,发现业态均匀分布在街道的街道活力最高。
关键词街道城市主义 | 街道活力 | 街道功能布局 | 数据增强设计 | 北京作者简介郝新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师,硕士龙瀛(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数据增强设计研究室主任石淼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数据分析师,硕士王鹏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0 引言在步行和马车时代,街道呈现小尺度、小路宽、网络交织的形态特点,此时,街道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1]。
然而街道的这种繁荣在小汽车兴起后逐渐没落,街道被设计为优先机动车使用,而机动车引发的安全性、噪音和污染等问题使得当代城市主干道活力凋零。
城市街区活力评价及影响机制研究
![城市街区活力评价及影响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3b816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2.png)
城市街区活力评价及影响机制研究摘要:以成都三环内街区为研究对象,使用百度热力图分析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力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32个指标对街区活力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街区活力工作日大于休息日,活力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在一环形成活力中心。
商业服务类设施和公共管理类设施密度对街区活力产生的影响最大。
交互类型存在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在内部交互后,对街区活力的解释力会提升,多个因子相互作用能够提供街区活力。
关键词:街区活力;影响机制;地理探测器;成都0引言现有研究从社会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分析,对街区活力变化特征、影响机制、活力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研究。
龙瀛通过构建街区活力的影响因素框架,从内在和外在表征,探讨了各影响因子对街道类型的影响力大小特征[1]。
张雨洋构建了街区活力评价体系,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对白天和晚上街区活力影响机制进行研究[2]。
1研究区概况本文从山水条件、历史文化条件、都市条件、资料易获取度四方面入手进行城市选取,最终选取成都三环为研究目标区域。
成都具有青城山、沱江、岷江、都江堰等丰富的山水资源,三环内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
且成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道路走向、街道要素、街道名称体现着原有历史积淀。
2数据来源(1)百度热力图获取的百度热力图为PNG格式,一个包括4个通道,选取第四通道的不受纯黑白干扰的灰度值Alpha通道作为街区活力源。
将其配准后采用分区统计街区内栅格数值作为街区活力值。
(2)POI数据POI数据来自高德地图,按照张玲[3]分为9个一级、27个二级、60个三级分类,用于街区活力指标量化。
(3)街区数据通过Open Street Map获得街区道路、建筑轮廓、河流水系、建筑高度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经过实地考察后对以上数据进行修改。
3街区活力特征使用百度热力图日分析工作日和休息日两天的街区活力空间分布,发现工作日整体的街区活力整体大于休息日活力。
26970554_基于多元数据的城市活力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26970554_基于多元数据的城市活力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da51ae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7.png)
基于多元数据的城市活力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王宇 晏琪坤 肖心雨 汤运凯 石杰 西藏大学摘要:本文采用微博签到数据和业态POI数据,将活动活力作为城市活力的直观体现,功能活力作为城市活力的客观体现,从两个层面对沈阳市主城区城市活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沈阳市主城区的活动活力呈现向中心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有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2)沈阳市主城区功能设施密度在空间分布上与活动活力大体一致,功能设施混合度在二环内整体水平较高,二环外侧逐层递减。
关键词:城市活力;微博签到数据;POI数据;沈阳市主城区;定量分析城市活力具有多方面的表征形式。
对于城市活力的定性研究多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开展,缺乏数据支撑,主要凭借分析者主观判断对城市活力的特点进行研究,面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难以支撑复杂多变的城市发展。
早期的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德尔菲层次分析法等方式进行,可获取到的数据量较小,难以打破空间局限的壁垒,无法同时兼顾大尺度和高精度的分析要求。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兴起,GPS、位置服务社交网络(LBS)、兴趣点POI、公交卡、出租车、大众点评、夜间灯光(DMSP/OLS)等数据在城市活力的研究中掀起一股热潮。
目前对于城市活力的研究,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城市已经取得相对成熟的成果,但是对于寒地城市的活力研究仍然是空白。
寒地城市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城市活力的营造更具挑战性,因而对寒地城市的城市活力研究亟须进行。
基于此,本文将人的活动活力定义为城市活力的直观体现,功能活力定义为城市活力的客观体现,对沈阳的城市活力从两个层面进行了定量研究,希望可以弥补寒地城市活力研究的空白。
并希望为日后城市活力的营造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为城市活力的定量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区域本文选择沈阳市作为典型寒地城市,选取了沈阳市9个市辖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以及苏家屯区,总计3948平方千米。
生活性街道构成要素对活力的影响——以深圳典型街道为例
![生活性街道构成要素对活力的影响——以深圳典型街道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d1350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3.png)
生活性街道构成要素对活力的影响——以深圳典型街道为例黄丹; 戴冬晖【期刊名称】《《中国园林》》【年(卷),期】2019(035)009【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风景园林; 街道活力; 行为调查; 街道设计【作者】黄丹; 戴冬晖【作者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51800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生活性街道是城市中最常见的街道类型,也是人们感知城市活力最基本的空间载体。
然而,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在“以车为本”的规划理念影响下,生活性街道的建设往往被忽视。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们对生活空间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活性街道作为承载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必将回归以人为本,如何营造更具活力的街道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国外相关研究聚焦于探讨影响街道活力的要素,如尤因(Ewing)等通过拍摄街景视频并让专家打分的方法,得出9个影响街道活力的要素[1];萨哈尔(Sahar)等利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布阿利(Buali)街道活力的要素进行研究,得出清洁度、绿化、可达性、安全性和使用者结构多样性等对街道活力有较大影响[2]。
也有学者探讨街道活力的计算方法,坦(Tan)等通过分析相关的OWS(Occupy Wall Street)发文,研究推特(Twitter)量和相关社会活动的关系,得出推特量与OWS短期趋势之间存在正相关[3]。
国内则侧重于对街道活力策略的研究,通过对街道空间的实地调研,得出营造有活力的街道的模式和方法,并以城市代表性街道和传统历史街道[4]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生活性街道的研究较少。
也有少数学者研究街道活力的影响要素,如徐磊青研究商业性街道的空间与底层建筑界面特征对步行停留活动的影响,得出人行道的宽度和高差是影响各类步行停留活动的关键因素,街道底层建筑界面的透明度对于吸引商业性逗留活动具有积极影响[5]。
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
![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40cd9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4.png)
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交通往来的基本功能,更是城市文化、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聚集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街道空间的活力与品质逐渐成为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街道空间活力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引入SD法(语义差异法)这一心理学研究方法,构建街道空间活力评价体系,为城市规划和街道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首先对街道空间活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引入SD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接着,结合SD法的理论框架和街道空间的特点,构建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物质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活动和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本文将运用SD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
本文将注重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构建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街道空间活力的评价结果,探讨影响街道空间活力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城市规划和街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提升和品质改善。
二、文献综述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力评价一直是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愈发受到关注。
本文基于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法)对街道空间活力评价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街道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机制。
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的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主要从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对街道空间的活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d66937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9.png)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龙瀛;周垠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街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在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成都全市街道活力展开定量探索,明确了"街道""活力"和"街道城市主义"的概念,构建了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了A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街道活力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街道的活力影响因子差异较大:A类街道活力受天府广场距离制约明显,B类街道活力则与地铁口紧密关联,R类街道活力更多受功能混合度影响.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龙瀛;周垠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
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3
【相关文献】
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的量化评价研究 [J], 任帅;林世平;陈隆
2.城市转型中的街道重塑—黄石市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分析 [J], 王润珏; 王江萍
3.街道城市主义:武汉市街道活力量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黄生辉; 王存颂
4.基于空间数据的城市街道活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聊城市东昌路为例 [J], 袁敏
5.基于居民心理感受的街道空间品质量化评价——以重庆市主城区街道为例 [J], 徐小童;龚华凤;赵聪霄;江楠;肖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活力测度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城市活力测度及其空间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81f80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f.png)
城市活力测度及其空间特征研究作者:姜奕帆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21年第03期城市活力描述了一个地方的吸引力、多样性和可达性等方面特征,能反映出当地人群活动与空间实体的交互作用、居民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活动,还能够体现城市高质量生活的基本要素,因此与良好的城市形态、发达的城市功能和充足的城市活动紧密相关。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活力的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的地理数据和信息数据便于人们从不同角度捕捉城市的发展。
本文利用兴趣点(POIs)、签到记录等大数据,结合现有研究,建立评价城市活力的指标体系,以期能够在更精细的空间尺度中对城市活力进行研究。
一、城市活力指标构建(一)指标选取本文以城市活力理论为基础,借鉴已构建的简指数框架,结合数据可获得性和我国城市现实情况,对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将其分为集中性指标、多样性指标、连接性指标、可达性指标和虚拟活力指标五部分,加权求和,从而得到城市活力指数(UV)。
1.多样性指标(DS)土地利用多样化是影响城市活力的第一个条件,城市活力理论认为,土地主要用途最好由两种以上充分混合,住宅、办公场所、小商店和仓库,以及其他功能的场所,都是同等必要的。
本文通过计算POI点的密度和混合程度进行衡量。
POI点所包含的信息量比传统的地块信息更多,POI密度(Poi D)可以反映出区域提供不同类型城市服务的潜力,POI点混合度(Poi H)越高则表示城市功能越丰富。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j表示网格j内POI点的数量,Aj为网格面积。
POI点混合度计算公式参考了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Pij表示网格j内第i种类型POI点数量m占该网格POI点总数M的比重。
2.集中性指標(CS)简指数框架强调人口集中的重要性,人在街道上的生活构成了城市活力的核心。
街道生活不仅仅受到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受到带有其他目的路过或抵达该区域的居民的影响。
同时,要实现丰富的街道生活,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建筑密度。
072.城市空间活力的理论框架及量化评价方法——基于“人—空间”视角
![072.城市空间活力的理论框架及量化评价方法——基于“人—空间”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11550fb915f804d2a16c1af.png)
城市空间活力的理论框架及量化评价方法——基于“人—空间”视角王玉琢摘要:随着城市通讯、交通等新技术的冲击,城市人口、物资、信息的流动日益频繁,城市生活更加高效丰富,城市结构特征更加复杂多变。
与此同时,在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市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出现了许多“城市病”,如城市交通拥堵、公共空间缺乏、场所认知度降低……这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共同引发了城市空间品质下降、城市活力消解的难题。
如何“以人为本”地识别并城市空间问题、重塑活力空间,是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城市空间活力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城市空间活力形成过程、主客体构成要素及其内涵的深入解析,确定了城市空间活力以人群活动为外在表征、以空间特征为内在机制的双重内涵,从人与空间的双重视角建构了城市空间活力理论框架,并从空间的静态维度、时间的动态维度及主体基本特征三个方面对城市空间活力的量化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筛选,提出了城市空间活力的量化评价方法,对后续城市空间活力的实证量化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与方法。
关键词:城市空间,空间活力,城市空间活力1引言在当今城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满足多样化的人群活动需求、优化市民的城市生活质量,真正做到“城市以人为本”是当代众多城市亟待解决却又常被忽略的问题。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重塑活力空间,为多样化的人群活动提供舒适的、充足的、优质的物质环境,建构以人为本的生活秩序是建设健康、生机、魅力城市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如何认识城市空间活力的现状、探索空间活力的营造要素及内在机制,进而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中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成为一个关键议题。
目前,已有关于空间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微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视角局限在微观空间环境品质的研究。
本文以广义上的城市空间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活力的形成机理入手,对城市空间活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定义与内涵解析,进一步提出城市空间活力的评价指标及量化方法。
基于大数据的街道活力量化评价及指标——以乌鲁木齐新市区为例
![基于大数据的街道活力量化评价及指标——以乌鲁木齐新市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a7070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c.png)
the street vitality. In addition, throug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established street vitality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can not full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POI types and various POI densities on street vitality index, and sports and leisure have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POIs.Key words street vitality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entropy weight metho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街道作为城市各类功能的载体、重要的公共空间,其规划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简·雅各布斯(Jacobs Jane)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道:“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当想到一个城市时,心里有了什么?它是街道。
” 简·雅各布斯提出:“城市空间的活力依赖于各种活动的重叠与交织,要把多用途的综合与混杂看作是‘本质现象’才能理解城市。
”[1]吸引人们在街道停留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最重要的是街道一定范围内的兴趣点,如餐馆、商店等,兴趣点种类越多,分布越密集,街道对人步行吸引力越大,街道人流量越大,街道也更有活力。
但这种情况,反过来看,也是街道缺乏必要功能的一种体现。
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街道逐渐丧失了绝大多数的功能属性,只剩下交通属性,供给居民游憩步行交往的空间日趋减少。
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街道作为城市的血脉亟待关注,因此有关街道活力的研究也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社区街道活力的影响因素及街道活力评价——以上海市鞍山社区为例
![社区街道活力的影响因素及街道活力评价——以上海市鞍山社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06894cf01dc281e53af0f8.png)
的活动在内的整体意向。 本文所讨论的社区街道,为城市社区居民主要步行活动空间内的街
道,其具体区间为 : 以道路中心线向两侧辐射,将机动车、非机动车道、 步行道等交通空间包括在内,止于街道两侧的垂直界面,如两侧建筑物的 底层商铺门面、墙体、围栏等。
31
ACADEMIC RESEARCH | 学术研究
图1 街道物质环境中能够引起活力水平变化的因素
图2 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
图3 8条最具代表性和调研价值的街道选段
必要性活动归入优质活动的范畴,[4] 以优质活动的发生强度来衡量街道的 活力水平,以街道优质活动强度作为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图2)。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位于鞍山社区。鞍山社区地处上海市杨浦区,内含以鞍山
社区街道活力的影响因素及街道活力评价
——以上海市鞍山社区为例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STREET VITALITY AND EVALUATION OF STREET VITALITY: A CASE STUDY OF ANSHAN COMMUNI划(2015—2040)纲要》指出,未来上海将以社
区为基本单元,着力打造城乡社区生活圈,营造更加便利、舒适、充满人 文关怀的城市氛围。社区被认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 同时它不仅仅是市民完成衣食起居的物质场所,也是百姓寄托情感需求的 精神领域。社区街道则是社区居民最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认知城 市和进行城市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区域文化与历史的空间载体。[1] 因而, 社区街道活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社区活力乃至城市活力的主要组成。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72ad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d.png)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街道活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街道活力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商业活动、交通流动、社区生活等,与城市中心的关系更加密切。
因此,在中心城区,更容易形成具有高度活力和吸引力的街道,而在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街道往往缺乏活力,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
因此,通过对城市街道活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城市,也是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的城市街道活力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因此,本研究将以北京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中心地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城市街道活力进行研究,以期对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的时空特征,分析城市中心地区和远离中心地区的街道活力差异,并从多个角度探讨影响街道活力的因素。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1.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街道进行分类,分析城市中心地区和远离中心地区的街道活力水平,探究其差异,提高我们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认识。
2. 探讨影响城市街道活力的因素,如人口密度、道路网络、商业和文化设施等,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3. 基于研究结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以提高城市街道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基于中心地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数据采集和处理:收集有关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的相关数据,包括路网分析数据、商业、文化等设施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
2. 指标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建立城市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3. 空间分析:采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将被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单元,并将各空间单元的街道活力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城市街道活力的时空特征。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街道空间活力研究热点与特征探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街道空间活力研究热点与特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9279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4.png)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街道空间活力研究热点与特征探析发布时间:2022-12-28T01:40:44.681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7期作者:方靖文[导读] 街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研究其活力特征有利于城市局部活力营造和整体活力提升,方靖文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 110170摘要:街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研究其活力特征有利于城市局部活力营造和整体活力提升,为新区建设、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等规划实践提供新方向。
借助CiteSpace 工具对我国关于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而总结我国街道空间活力研究发展脉络和发展动态。
本文从热点、主题和发展阶段三个方面来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对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研究的发展特征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城市街道空间;空间活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引言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线性公共空间,街道是城市肌理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骨架,是人们感知城市形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规划管控中的重要抓手如何对城市街道空间进行合理安排来体现城市特色。
我国对于城市街道空间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
因此本文对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总结其发展脉络和研究规律。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知识图谱可以对大量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对文献结构进行展示,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科发展脉络和演技机制。
本研究采用 CiteSpace 软件来对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 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
采用主题的检索方式,将主题设置为城市‘城市街道空间活力’,搜索时间区间为所有年份,搜索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3 日。
经过初步筛选,通过提出新闻报道、卷首语等无效信息来对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共筛选出文献162条有效题录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
2.文献分布特征2.1 数量特征从文献的整体数量变化可以分析学科对于该研究主题的关注程度。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c731d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c.png)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
汪海;蒋涤非
【期刊名称】《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2(009)001
【摘要】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感受空间活力的角度,通过遴选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子,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借助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建立了量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为制定建设和发展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策略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汪海;蒋涤非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7
【相关文献】
1.基于行人步行感受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评价体系研究 [J], 张蕊;杨晨威;周晨静;杨静
2.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因子分析 [J], 陈菲;林建群;朱逊
3.基于公共空间活力的城市历史街区评价体系研究 [J], 韩乐;李铌
4.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J], 高旻;洪杰
5.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J], 高旻;洪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城市活力的物质空间因子分析报告
![影响城市活力的物质空间因子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9a253b1a37f111f0855b7d.png)
作业名称:影响城市活力的物质空间因子分析调查报告姓名:刘金彪班级:11建筑学(一)班学号:201指导老师:张磊摘要:城市的活力与建筑类型、街道形态、街区模式、开敞空间以及区域界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城市活力包含很多非物质空间的元素,不仅仅由这些指数来衡量,但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环境需要足够的功能、密度和适宜的行为尺度,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需要达到足够的密集程度关键词:城市活力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类型建筑数量容积率人行交叉口数量车行交叉口数量停车数量公交线路与站点街区数量主要交叉口单位小时通行车流量和人流量调查目的通过对地块的实地调研,对得到的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分析出哪些物质空间因子对城市活力有影响,并感受城市密度、尺度以及功能、交通形式和交通网密度等因子对城市活力的影响。
调查对象小组选择了3个功能定义均为居住用房的地块,临平附近地块(以下简称A 地块)、闸弄口附近地块(以下简称B地块)和城西银泰附近地块(以下简称C 地块),具体地块图示详见附件.具体调查了地块内的建筑密度、建筑类型、建筑数量、容积率、车行交叉口数量、人行交叉口数量、车行交叉口间距、停车数量、公交线路与站点、街区数量、主要交叉口单位小时通行车流量与人流量、调查数据A、B、C三个地块的建筑指标对比图分析与结论:上面图表的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指定区域的建筑密度和绿地率差距不大。
由图可知,A地块的容积率最小,其次是B地块,c地块最大。
停车数量公交站点分布A地块公交站点分布建筑密度(%)A地块B地块C地块停车位A地块B地块C地块B地块公交站点分布C地块公交站点分布地块交通组织A地块交通组织B地块交通组织总结C地块交通组织分析:上面三个图清晰的反映了地块的道路组织情况,其中B地块道路组织最为复杂,也最为繁忙,其次是C地块,在其次是A地块。
街区数量A地块街区B地块街区C地块街区分析活力因子,并赋权就本小组对三个所选地块活力的直观感受,赋予不同因子不同的权重。
基于大数据的扬州市新城西区街道活力综合评价
![基于大数据的扬州市新城西区街道活力综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d3a98b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7.png)
基于大数据的扬州市新城西区街道活力综合评价
徐艳;黄瑞;吕杰;王玉龙;杜明帅
【期刊名称】《现代信息科技》
【年(卷),期】2022(6)17
【摘要】文章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扬州市新城西区的各类POI数据和街道路网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和多重空间模型分析,研究各类指标对街道活力的量化影响程度,并综合测度新城西区街道活力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扬州市城市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空间优化策略及方案,注入城市活力和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从而更加精准衡量城市空间活力水平。
【总页数】3页(P140-142)
【作者】徐艳;黄瑞;吕杰;王玉龙;杜明帅
【作者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招商与投资促进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WebGIS的城镇集约用地评价系统设计与开发--以扬州市新城镇建设为例
2.重塑人性化街道——基于SD法成都市街道空间活力评价
3.多源数据下的古镇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评《城市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评论》
4.基于多源大数据的轨道交通站域街道品质多维评价分析
——以成都市三环内地铁站域街道为例5.多源数据下的古镇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评《城市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评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总结
基于人流活动规律的街道活力识别 - 区别于传统通过物理环境识别活力街道,结合互联网数据,根据人流活力实时识别活力街道
活力街道分类及设施活力度分析 - 采用时序聚类方法划分不同类型活力街道 - 提出设施活力匹配度指数分析活力街道特征
城市街道空间活力定量评价及影响要素分析
蒋金亮 张景源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大学
2019年8月 郑州
1 背景
活力城市成为城市发展趋势
活力城市日益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趋势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
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 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90后、95后线上消费大数据洞察》显示,90后、
雅各布斯《美国大都市的死与生》
对于街道活力的分析需要回答: 哪些街道比较有活力? 活力街道有哪几种类型? 活力街道有什么时空特征? 活力街道为什么有活力? 可以提出什么建议提升活力?
1 背景
可拓展的研究方向
内容:现有研究集中在活力测度(指标体系构建、测度方法)、影响要素、规划设计提升方面 方法:实地考察、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统计分析
- 其中A表示不同街道空间设施活力匹配度,Pop表示街道某一时段人流 聚集总数,Area为街道范围面积,Num表示某一类型POI设施总量。
- 空间设施活力匹配度数值越高,表明范围内人流活力与设施建设匹配 度较好,空间活力较强;反之数值越低表明设施建设较为密集和完善 ,但是相应的人流反映的空间活力未能相匹配。
建筑
2 数据
- 交通数据
- 出租车数据、地铁线路和站点、公交站点等
出租车轨迹
地铁线路和站点
公交站点
2 数据
- 空间数据
- 行政边界、道路、用地、建筑物等
道路
用地图
行政边界 建筑物
4 街道活力测度
- 活力街道测度
- 获取一周内每天24小时不间断签到数据 - 根据每小时签到数量,空间连接到相应街道,进行划分 - 计算街道活力指数
- 生活型活力街道
- 主要分布在设施配套较好、发展成熟、活力较高小 区附近
- 休闲型活力街道
- 集中在商业中心、步行街等商业活力较高地区
交通型 生活型 休闲型
4 街道活力测度 街道活力匹配度
- 以街道作为研究单元,通过不同类型POI数量反映街道 内城市设施建设情况,根据地图定位数据反映人流活力 情况,借助空间设施活力匹配度对城市活力建设进行评 估。具体公式如下:
设施活力匹配度
低
高
5 活力影响要素 影响因子测度
- 根据街道划分一定缓冲距离作为街道范围 - 计算影响范围内的各类因子,包括主导业态、离公交站点、地铁站点距离(步行距离)、人口密度、用地混合度、主导
用地类型、路网密度、交叉口密度、景点数量、建筑高度、建筑密度
- 其中业态功能混合度及用地混合度通过下面公式计算
5 活力影响要素
- 采用CART决策树进行回归,使用“基尼系数”划分属性。计算不同因子与街道活力相关度 - 街道周边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建筑物楼层、路网密度、景点数量、道路宽度、距离地铁站点距离、距离公交站点距离
对街道活力都有影响。
- 从业态类因子来看
- 业态混合度与街道活力相关度不高,街道范围内商务金融类设施、商业类设施、公共服务类设施数量与街道活力相关性较 高。其中商务金融、商业类设施对街道活力有较大影响,街道活力随着这两类设施的增加而增加。
活力
低
高
4 街道活力测度
- 活力街道测度
- 不同时间轴活力特征
10点 20点
17点 23点
活力
低
高
4 街道活力测度
- 假定功能类似的活力街道具有相似的人群活力曲线形态,基于这样的假设采用时间序列聚类法对不同类型活力街 道进行研究
- 交通型活力街道
- 在工作日早晚高峰峰值明显,而在休息日活力指数明显增大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囿于工作效率、技术手段,缺少对于大范围活力人群的统计和测度 在影响要素分析上,以多因子、线性分析为主 是否可以引入新数据素?
Y(活力)
X(要素)
2 数据
- 网络公开数据
- 人群活力、POI、建筑等
人群活力图
POI
- 从交通类因子来看
- 距离地铁站点、公交站点越近,街道活力值越高,地铁站点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程度大于公交站点。
- 从人口类因子来看
- 街道周边人口密度对街道活力促进作用较大
5 活力影响要素
- 街道周边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建筑物楼层、路网密度、景点数量、道路宽度、距离地铁站点距离、距离公交站点距离 对街道活力都有影响。
- 生活型活力街道
- 存在明显的早中晚高峰,休息日相比工作日活力指数明显较大
- 休闲型活力街道
- 在休息日白天高峰明显低于工作日,且休息日晚上活力指数明显较大
交通型、休闲型、生活型活力街道时间特征
4 街道活力测度
- 活力街道分类示意 - 交通型活力街道
- 主要以交通型主干路、次干路为主,主要是环线内 交通型干道
街道范围
- E表示混合度指数;H表示多样性指数;Pk为街道范围内第k类土地/业态使用类别出现频率,即不同性质用地/业态所占面积/数量比例;m为区域内土 地使用类别/业态数量总数。混合度值在0-1之间,当其值趋于1时,表示街道各种土地功能/业态分配越均衡,混合度越高,取值越小表明街道用地分 配/业态数量比较单一,混合度比较低。
95后是现场消费主流。 城市竞争的未来在于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吸引在于城市活力的营造
活 力
人
城
空
市
间
1 背景
活力城市从街道活力营造开始
街道是居民认识和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 对于街道活力的营造,需要对于街道活力的分布、类型、特征进行了
解,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街道活力提出建议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 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显得沉闷”
- 从用地类因子来看
- 用地混合度与街道活力相关程度不高,街道周边以商业用地为主,其活力值明显高于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 住用地为主的街道。
- 从路网类因子来看
- 街道路网密度对街道活力有促进作用,小街区的分布模式提升街道活力。路宽对街道活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并不明显。
- 从景观类因子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