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宝玉挨打》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思考并掌握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2.了解“宝玉挨打”的导火索

3.理解《红楼梦》“充分利用一个事件来塑造多个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1.《宝玉挨打》中主要人物想象的塑造

2.伏笔千里,余波荡漾的写法

【教学方法手段】讲解、提问、多媒体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设计及内容】

一、曹雪芹简介

播放视频短片,介绍曹雪芹的家世与皇室千丝万缕的联系。家族的巨变让曹雪芹饱尝人世冷暖,看透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终于将自己的对人生的所思所得倾注于《红楼梦》。

二、《宝玉挨打》文本分析

1.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宝玉挨打》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讲解和提问

A.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有哪些事件?

B.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C.贾政和王夫人、贾母对待宝玉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看到各自怎样的性格?

D.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凤姐的表现怎样?透露出各自怎样的性格?

3.分析曹雪芹“充分、巧妙地利用一个大事件塑造人物的写法”

4.提醒学生留意《宝玉挨打》中有些滑稽的小插曲,说说其作用

播放视频短片“宝玉挨打”中的小插曲

三、延伸阅读和讲解

1.思考: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具体分析,分析其来龙去脉,其思想的普遍性和时代性。

2.课外阅读《红楼梦》,谈谈你所看到的作者在书中寄托的人生感慨,结合作品,至少举出一例。

讲稿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可以说是一个高潮。艺术手法很高明,而且很隐蔽。把很多人物都卷到一个事件中来,逼迫这些人物,尤其是重要人物去行动。这种写法很经济,通过一个事件表现很多人。这种写法要求很高,需要很好地把握这些任务的思想性格,需要驾驭这种场面的功力,还需要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红楼梦》里,采用这种写法的有好几个事件:金钏的死、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林黛玉的死。

金钏的死和宝玉挨打,涉及到宝玉的人物性格。宝玉的两大问题:婚姻问题和人生道路问题。这两个问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可以说从结构上看,前面浮脉千里,后面余波荡漾的时间。从事件本身来看,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父亲教育儿子的事件。

宝玉挨打父子矛盾的爆发,酝酿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前面的描写,父子关系非常紧张,不是平等、融洽的关系。对宝玉而言,将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的问题。贾政比较苛刻严厉,王夫人贾母溺爱。贾政教育孩子不是骂就是打。不理解儿子,不了解儿子在想什么,缺乏思想的交流,内心非常疏远。王夫人和贾母当然也希望,分歧在教育方法上。贾母就是溺爱和纵容。万夫人和贾政都没有抓住宝玉的思想要害。王夫人的形象到了金钏致死猜得到深刻的表现,贾政的形象到了宝玉挨打才得到深刻的表现。宝玉在逐渐长大,叛逆的思想逐渐增长,和父亲的矛盾越来越深。很多事情凑在一起,点燃了贾政心中无名的怒火。

客观地说,贾政不像贾雨村那样功名之徒,也不像哥哥假设那样好色无耻,狠毒蛮横,很正派的一个正人君子。贾政思想并不高明,不明白儿子为什么痛恨仕途。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末世,儒家孔孟的那种伦理道德已经失去了维系信仰的力量,一个社会的道德需要不断地更新,但是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已经太陈旧了,特别是不能维持年轻人的信仰。在封建社会的晚期,越是有思想的人,越是能感觉到。在宝玉挨打中,作者对贾政的描写到了深入灵魂的程度。在教育宝玉的问题上,贾政和王夫人、贾母的之间的激烈矛盾,把这人的进退两难的痛苦写得淋漓尽致。贾政不是没有一个涵养的人,开始不满意,看到宝玉垂头丧气(宝玉对金钏的死有一种负罪感),接着是忠顺王府来要人(蒋玉菡),把父亲气得目瞪口呆,贾环又来添一把火。贾政不是一下子就能点燃的人,他的发怒有个过程。贾政在这里犯了个错误,太相信卑劣的贾环了。感情战胜理智。贾政已经意识到严惩宝玉的压力很大,把房门关好,谁也不能透露消息,他需要发泄他的愤怒。

王夫人的出现形成了第一道阻力。王夫人提醒贾政儿子该管但不该这么管。在

王夫人的警告下,贾政逐渐清醒了。贾母的到来使这种形势急转直下。贾母进来的第一句话,只知道袒护自己的孙子,贾母手里的武器是孝道,这种孝道使贾政陷入彻底的被动,三纲五常只讲服从,不讲是非,贾政的失败不可避免。

这场斗争,贾政只好向母亲认错,母子之间争夺教育权的斗争以贾政失败而告终。培养目标没有分歧,教育方法的矛盾也可以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红楼梦》对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少有描写,让贾政和王夫人在特殊情况下做了交流,在惩罚宝玉的事情上有了交流,代价太大,最后也没有解决问题,结果是父子之间感情更加疏远,内心更加隔膜。感情打掉了,教育更难。王夫人“母以子贵”,拼命保护宝玉,希望宝玉走所谓“正道”。前面已经有很多铺垫,凑在一起,最后贾环一点火,就这么爆发了。

而且把《红楼梦》中的一系列重要人物都卷入到事件当中,他们的表现形成了一种对比的关系。黛玉的表现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气噎侯堵,只说了一句话。林黛玉还想到了自己一个人孤苦无依。薛宝钗也少有的动情,带了药去,总是办实事,林黛玉是精神安慰,宝钗是个很现实的人。凤姐冷静、精明能干,逗贾母高兴。

宝玉挨打之后,婚姻问题也牵涉到其中。

主子和奴才的界限。王夫人因为金钏的死,怕人议论,这是一块心病。袭人不愿意“哪壶不开提哪壶”,

技巧非常高明,贾政准备要打宝玉时,高潮写得来势凶猛,碰到一个耳聋的老婆子,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高潮到来之前的一张一弛,老婆子对金钏之死的态度很冷漠,大观园里人情的冷酷、人心的麻木。作者对这件事情利用得非常的巧妙,非常充分,也很自然。

我认为很应该注意的就是,其实《红楼梦》开端,在《红楼梦》的第一回就说到这一块顽石,就是贾宝玉的前身。这个顽石上边刻了很多很多的文字,就是说这个顽石不是入世了吗?然后他把他的经历就写下来,在这个石头上,那么说的是什么呢?说这一块顽石,本来是当年神话上的传说,说是女娲补天,炼石来补苍天,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的炼石补天的传说了。说当时这个女娲就炼了多少,有一个数目,我现在记不得这个数目,多少多少块石头,都用来修补了苍天,可是最后就剩下这一块石头没有用它,就放在青埂峰下。有人说“青埂”两个字就是“情根”的谐音,这块顽石为什么入世?就因为它有一念的未死的情根。它如果果然从早就出世解脱了,它就不用再入世一遭了。所以是在青埂峰下的一个当年被炼的一块石,而没有用它去补天。我认为这个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刚才我们说了你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在哪里?你白白地活在世界上几十年,你成就了是什么?你的意义价值在哪里?所以左思写过一首诗,他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这块顽石,我顽石如果未经炼过,也还则罢了,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石头,根本就不能补天,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