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 (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乐器(里拉琴、阿夫洛斯管)音乐体裁(诗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特征,有史诗、抒情诗、颂歌、悲剧:代表人物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底斯《美狄亚》)音乐形态(自上而下排列的四音音阶,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音程可以变化)音乐思想(倡导音乐的道德感化作用,认为音乐对人的心灵、性格的完善有着显著的影响;反对用娱乐作为衡量音乐艺术的尺度,指出应将音乐列入青年的教育课程。代表人物有亚里斯多德、毕达哥拉斯、柏拉图。)
格里高利圣咏产生时间与基本特征:形成于8、9世纪(情绪肃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节奏自由,无明显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织体单声部音乐;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演唱方式对唱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等;较固定的音乐形式有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等;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世俗音乐的总类和音乐家:拉丁语歌曲、方言类歌曲。法国游吟诗人(康佐、晨歌、田园歌、传奇、叙事歌、莱歌)
新艺术产生时间及特征: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出现的新风格的复调音乐创作思潮,因其与12世纪前后的复调音乐有所区别,西方音乐史上将这一时期统称为“新艺术”时期。音乐家们采用与以往不同的复调音乐语言与音乐手法(主要是节奏),而对位音响也有了较大的不同。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艺术法国和意大利的代表人物:马肖(主要是世俗歌曲,写有23首,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经文歌创作的传统,主要采用3个声部,持续声部常由乐器担任。法文为歌词,在创作技巧上非常重视其节奏技术的运用。叙事歌、回旋歌、维勒莱三种固定形式。形成了四声部组合模式,晚年创作了新的“对应持续声部”,无歌词与持续声部间处于低音区,以四声部取代了常用的三声部织体)意大利主要世俗复调歌曲体裁有:牧歌、猎歌和巴拉塔。兰迪尼(盲人音乐家,世俗音乐作品以巴拉塔居多。“兰迪尼终止式”:乐句结束前导音下行到第六音后再进入主音)
勃艮第乐派的代表作曲家:迪费(勃艮第领域内的康布雷大教堂的神父。他创作的经文歌,大部分运用了等节奏手法,同时又采用三或四声部形式,;创作的尚松,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旋律以三声部回旋歌为主,三声部的三和弦因素有所增加;定旋律弥撒曲有二首采用世俗旋律为定旋律。后期创作的弥撒曲常使用四声部织体,率先将对应声部调置于定旋律声部下,由此确立了定旋律弥撒曲的创作规范。《脸色苍白》)、班舒瓦
弗兰德乐派的风格(1)强调复调中各声部地位平等,都具有呈现主题的功能。(2)喜好较为丰满的音响,出现简单的和声结构(三和弦形式完整出现),假低音技巧和兰迪尼终止式被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取代。(3)弥撒曲以四个声部为主,有时甚至采用五、六个声部,作曲家也常把四声部拆为二重声部,形成一种对比强烈的二重风格。
宗教改革对音乐的贡献:马丁路德,德国新教音乐的核心体裁是众赞歌。赞美诗不再用拉丁语而是译成德语演唱,曲调多选用民众熟知的德国古老圣歌和民歌,通俗易唱,朴素平和,便于填词传唱。众赞歌最初主要为单声部,后来采用四声部合唱的方式,旋律在高声部。
复调音乐基本发展历程:奥尔加农;节奏模式与迪斯康特;克劳苏拉;经文歌
帕勒斯特里纳的创作特征吸收弗兰德乐派的复调音乐创作技巧,创作多为风格和谐、庄重、清晰的无伴奏复调合唱,被各地教会音乐家视为“古代风格”之典范进行学习和模仿。代表作《马尔切洛斯教皇弥撒》6声部无伴奏合唱作品,复调织体,每一个声部音域都不宽,长气息的以级进为主的舒缓的拱形旋律线,音响丰富而美妙,温馨明亮,每个组内的声部构成模仿。虽然6个声部川流不息,此起彼伏,但由于总体上它们属于三个分组层次,所以音乐仍然显得有条不紊。
清唱剧是一种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为宗教歌词所作的长篇配乐。康塔塔包括了独唱重唱合唱,由乐队伴奏的大型套曲。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圣经福音书》中有关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古老的体裁,在复活节前一周期间演出。
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概况(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社会团体“卡梅拉塔”之中,当时的一些艺术家作家都热心于恢复古希腊戏剧,力图创造出能将诗歌、戏剧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生动的艺术,歌剧在这一背景下诞生。1597年由里努契尼编剧、佩里作曲的《达芙妮》上演,宣告了歌剧的诞生。现存第一部完整的歌剧《尤丽迪茜》已初步具有了意大利歌剧的一般特征。蒙特威尔第的创作《奥菲欧》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在歌剧中大量运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那不勒斯歌剧的特征1)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2)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3)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4)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
法国、英国歌剧的代表人物: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因擅长歌舞作曲而被任命为皇室作曲家,负责宫廷芭蕾音乐,作品大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强调宣叙调,极力发挥法语的音色变化。普赛尔,共创作49部戏剧音乐《迪多与埃尼阿斯》取材于古罗马诗人维尔吉的神话史诗。《当我长眠地下》17世纪歌剧咏叹调的经典之作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强调人的主观情感;崇尚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追求民族精神;“综合艺术”的理想。
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分类(大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最早的一种形式,以一个小独奏组与整个乐队合作进行演奏独奏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相互抗衡,大多为下提琴而作,代表维瓦尔第是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最重要的作曲家,创作协奏曲达500首,220为小提琴而作。确立并完善了独奏协奏曲体裁的结构特征,被公认为第一个将协奏曲导向成熟的音乐家。《四级》四首作品都由快慢快板三个乐章构成)键盘音乐的分类与体裁管风琴(托卡塔、赋格、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体裁)、古钢琴(托卡塔、赋格、变奏曲、奏鸣曲、组曲等)。
巴赫的音乐创作1)键盘音乐作品(管风琴a由托卡塔与赋格、前奏曲或幻想曲与赋格的组合而成的复调音乐套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结构严谨、内容丰富b以众赞歌为基础的单乐章的众赞歌前奏曲作品《管风琴小曲集》风格多样、音乐的寓意性强)(古钢琴:前奏曲的形式自由、流动,赋格则非常严密,两者一起即形成对比又互相补充,体现了“对比概念”与动力性。巴赫的创作充分展示了这种平均律在键盘乐上使用所有的调的可行性。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2)合奏音乐(舞曲组合自由,不严格按照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种舞曲为核心组成的形式,而可能采用其它的舞曲组合,在各舞曲的内部结构上,通常都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各自重复,即为AABB的二部性结构曲式《D 大调第三组曲》全曲共5个乐章,分别是序曲、咏叹调、加沃特舞曲、布雷舞曲和吉格舞曲,后改名为《G弦上的咏叹调》。《勃兰登堡第二协奏曲》)3)声乐作品(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经文歌)风格:充满对宗教的信仰热忱与追求,显示出德国民间传统音乐的影响。有宗教色彩又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内敛、富有个性、音乐语言丰富且富于哲理性,和声与对位完美平衡与统一。亨德尔的音乐创作:歌剧:是其最爱的体裁,约有40多部,绝大多数是正歌剧,取材于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浪漫体裁,以爱情为主,音乐有着深刻的戏剧性,非常重视管弦乐在歌剧中的作用,大部分作品常用宣叙调展开情节。咏叹调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