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计量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放射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相关应用的学科,在医学、工业、科研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即将参加放射物理学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以下知识点至关重要。

一、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电离辐射是指能够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如 X 射线、γ 射线)和粒子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中子等)。

了解电离辐射的特性,如能量、波长、频率等,是理解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

电离辐射的剂量学量是衡量辐射对物质作用程度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剂量学量包括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吸收剂量是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电离辐射能量,单位为戈瑞(Gy)。

当量剂量则考虑了不同类型辐射的生物效应差异,通过乘以相应的辐射权重因子得到,单位也是戈瑞。

有效剂量则进一步考虑了不同器官或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通过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得到,用于评估辐射对人体产生的总的健康危害,单位为希沃特(Sv)。

二、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光电效应是指光子与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将其全部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成为光电子。

此效应在低能光子与高原子序数物质相互作用时较为显著。

康普顿效应是指光子与物质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光子将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自身改变方向并损失能量。

这是 X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

电子对效应是指当光子能量大于 102 MeV 时,在原子核场的作用下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

这种效应在高能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

三、辐射源的种类和特点常见的辐射源包括放射性核素源、X 射线机和加速器。

放射性核素源如钴-60,能自发地发射γ射线。

其特点是能量单一、半衰期固定,常用于远距离治疗。

X 射线机通过高速电子撞击金属靶产生 X 射线。

其能量可调,但强度相对较低,常用于诊断和浅层治疗。

加速器如直线加速器,能产生高能电子束和 X 射线,能量高、剂量率大,适用于深部肿瘤的治疗。

辐射剂量学知识点总结

辐射剂量学知识点总结

在低原子序数取介质中 D E .P

L

dE
(5)过渡平衡
5、比释动能与注量的关系(单能、具有能谱分布的推导)
①.对单能单向的不带电粒子辐射场
在体积元dadl中:
d tr ( tr ) E dadl
dm dadl
K ( tr / ) E ( E tr / ) E
6、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体模中射束轴上某一深度z处的吸收剂量 Dz与最大值点的吸收剂量Dm以百分数表示的比值,用p(z)表示。 7、组织-空气比(TAR)定义:体模中射束轴上给定点的Dz与空气中同一 点处小块体模材料达到电子平衡时D0之比。 8、衍生辐射场:为使定义的剂量当量有明确的涵义,需要对辐射场加以 说明,实际的辐射场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由实际辐射场抽象出来的, 具有某些规定特性的辐射场。 9、在弗里克剂量计中,辐射化学产额? • 答; 电离辐射授与某一物质的平均能量为1J时,产生、破坏或变化了的 某一特定实体X的物质的平均量,用G(x)表示,mol.J-1 或 mol.kg.Gy-1,也有时用(100eV)-1作单位,1mol.J1V)-1 =9.648×106(100eV)-1。以弗里克剂量计为例, 足氧的情况下,在弗里克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产额与氢基、羟基、过 氧化氢产额关系 :
质量辐射阻止本领(S/ρ)r
1 ( S / ) r dEr / dl
总质量阻止本领S/ρ定义:设带电粒子在质量密度为ρ的介质中、穿过距离dl时损失能 量的期望值为dE,则dE除以ρdl的商叫做物质对带电粒子的总质量阻止本领,记作S/ρ。
总线阻止本领S:S=dE/dL
S dE / dl
Rout
Rin dV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知识要点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知识要点

1、实验室常用辐射源有哪几类?按产生机制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哪几种?β 衰变 内转换 俄歇电子α 衰变 自发裂变X 射线(α ,n )源、光致中子源、加速的带电粒子引起的反应2、选择辐射源时,常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答:能量,活度,半衰期。

3 、252Cf 可做哪些辐射源?答:重带点粒子源(α 衰变和自发裂变均可)、中子源。

以使靶物质原子电离或者激发的方式 而损失其能量而发生了能量的离散;这种 能量损失的统计分布,称为能量歧离。

引起能量歧离的本质是:能量损失的随机性。

入射粒子的射程:入射粒子在物质中运动时,不断损失能量,待能量耗尽就停留在物质中, 它沿原来入射方向所穿过的最大距离,称为入射粒子在该物质中的射程。

1、主要为电离能量损失2、单位路径上有多次作用——单位路径上会产生许多离子对3、每次碰撞损失能量少4、运动径迹近似为直线5、在所有材料中的射程均很短(( dE z 2 E1、电离能量损失和辐射能量损失rad radS 忙 NZ 22、单位路径上较少相互作用——单位路径上产生较少的离子对 rad3、每次碰撞损失能量大4、路径不是直线,散射大(a) 电离损失-带电粒子与靶物质原子中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b) 辐射损失-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c) 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的弹性碰撞 (d) 带电粒子与核外电子弹性碰撞|忙 m 2 S NZ2 忙 E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受物质原子核的库仑作用,其速度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会伴有发射电磁波。

由于电子质量小, 于是散射的角度可以很大, 而且会发生多次散射, 最后偏离原来的运动方I - I入射电子 越0低,I反散射越严重; 对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 原子序数越高的材料,反散射越严重 0阻挠时间:正电子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能量损失机制和电子相同。

湮没,放出Y 光子,或者,它与一 个电子结合成正电子素,然后再湮没,放出Y 光子。

两个湮没光子的能量相同,各等于Y 光子是通过次级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或者原子核外电子作用,一旦光子与物质发生作用,光 子或者消失或者受到散射而损失能量,同时产生次电子;产生次级粒子主要的方式有三种, 即Y 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中束缚电子作用,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去 K 层电子上。

上海交大辐射防护考试重点总结

上海交大辐射防护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1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2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3原子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4同位素:Z相同,A不同的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5放射性衰变: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成别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现象。

α射线是氦核,带正电荷,贯穿本领小,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贯穿本领较大,原子核自发地发射电子或正电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变化,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大。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自发地向基态跃迁,也称为γ跃迁,在γ跃迁中通常放出γ射线6指数衰减规律是各种放射性原子核单独存在时都遵守的普遍规律。

N (t)=N 0e-λtλ的物理意义:在时间t附近单位时间内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几率,是一个确定常数,并且只与核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影响核外电子性质的化学、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因素皆无关7半衰期T1/2:通过衰变,放射性原子核数目衰减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的时间。

T1/2=ln2/λ=0.693/λ平均寿命: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τ=1/λ8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或核跃迁数的期望值A(t)=-dN(t)/dt=λN(t)=A(0)e-λt单位居里(Ci)Bq[贝克(勒尔)]1Ci=3.7x1010Bq9重带电粒子:凡静止质量大于电子的带电粒子,μ介子、α粒子、被加速的原子核10电离:壳层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克服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原子便被分离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正离子(合称离子对)的过程。

原电离:带电粒子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导致原子的电离或激发。

次电离:由原电离产生的电子如果具有足够的动能,它也能使原子电离。

比电离:带电粒子在单位路程上产生的离子对数,比电离应包括原电离和次电离产生的离子对11激发:壳层电子获得的能量较小,不足以使它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但由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较高的轨道上去的现象退激: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发地跃回基态。

辐射剂量学笔记2

辐射剂量学笔记2

四、.,c a m K x D 和的关系 ..m c m k c a D K f K == m x D f X =()/()k en m en a f μρμρ=()()/()()k a en m en a k a w W f f e e μρμρ==习题:11、12、16第四讲 辐射防护学量(Quantities used i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 一. 剂量学量描述的内容及特点1. 电离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a. 能量转移多少,作用的强弱,x κ。

b. 作用介质接受能量大小D 。

2. 特点:.没有跟生物效应相关联。

.没有考虑辐射类型和能量对生物效应的影响。

.没有考虑对于辐射的相对敏感性。

二. 当量剂量H r1. 器官剂量D T (Organ dose )TT TD m ε=--T ε授与组织或器官的总能量,T m 组织或器官的质量(<10g —>70kg for the whole bady ) 2. 品质因数(Quatity factor )Q•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概率跟辐射的类型和能量以及电离辐射授予物质的能量在微观空间分布上的那些特征(辐射品质)有关的。

引入品质因数Q 来描述之。

•Q-L 关系Q 是L 的函数,Q (L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简化R •ICRP 在1990年60号报告中指出:由于辐射生物信息的不确定性.用Q(L)修正的吸收剂量来反应受到高LET 辐射照射导致较高的损伤概率的详细而精确的内在联系是不合理的推断. •W R 代替Q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b. A variety of exposure circumstance.c. Inspection of the results of traditional.d. Calculations of the ambient dose equival out. •辐射类型和能量 W A 光子(所有能量) 1电子和μ子1中子 < 10kev 10kev to 100kev > 100kev to 2Mev > 2Mev to 20Mev > 20Mev 5 1020 10 5质子(不包括反冲质子)>2Mev 5α粒子、裂变碎片、重核20 •辐射权重因子同辐射种类和能量有关,但与器官或组织无关。

辐射剂量学知识点

辐射剂量学知识点

一、填空、简答所涉及的重点:1、注量(尤其注意各向同性场)2、立体角的辐射度3、各个量的谱分布4、注量与径迹长度关系(注意推导)5、带电粒子与物质作用方式、沉积方式、能量损失因素6、高能中子损失能量方式7、分清哪些量是表征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8、不带电粒子与物质作用的三个重要效应(八字)9、比释动能概念知道其与注量关系、点源的比释动能计算、不同介质比释动能的表达式10、照射量定义及单能光子场的表达式P54、X、r射线的理解、点源照射量率的计算11、吸收剂量的概念12、自由空气电离室(设计、条件)13、吸收剂量与比释动能的区别和联系(注意什么情况下吸收剂量表示比释动能)14、腔室理论中B-G腔室成立条件、腔室理论中介质吸收剂量与室壁吸收剂量的关系(厚壁与薄壁)、照射量关系P11115、腔室中带电粒子描述16、刻度因子只需要了解大概是什么个情况(估计不考)17、中子与r辐射场如何测量18、剂量计主要指标19、量热计的类型及量热计在计量计中的地位(对于基准传递做大致了解就好啦)20、化学剂量计中要掌握伏里克剂量计(组成与配置)及三价铁、二价铁产额关系式、辐射化学产额21、吸收剂量计算(这个不考)22、热释光剂量计超限性解释(估计会考成简答题的概率很大)23、固体核计量计(SSD)能探测什么,不能探测什么24、外照射中体模概念机RCRU球(大小、指标)(它的推导不用看)25、体模中剂量、参考点(绝对)测量(这个两颗星重点推荐)26、百分深度剂量(两颗星重点推荐)及组织空气比(可与吸收剂量联系)27、外照射中射野中某一深度计算(P212例题,此类型必考但不是原题)28、内辐射中衍生辐射场概念、内辐射计量学中滞留函数及参考人、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待积当量与有效剂量29、工作环境居留因子分布情况30、ICRP模型计算、照射分为哪三类、人工辐射源分类、开放性辐射区分类及中国是如何划分的、外辐射防护三要素、内辐射防护原则(八字原则)、辐射防护限值、放射性污度的定义31、互异定理解释、放射性核素的分组及常见核素32、天然辐射源、环境监测使用量、X、r对人体的影响33、窄束衰减规律、宽束对积累因子的影响、积累因子的选取、不同辐照下不同屏蔽材料的选择34、不确定性效应与受照的关系35、天然辐射(2.4msv)36、控制区橙区的环境剂量率(2-100msv/h)37、中子与人体组织有哪几种作用类型(一颗星重点推荐)38、知道哪种剂量计不需刻度39、内照射防护基本原则(5条)及各原则意义与相应条件40、核事故的分类(5种)41、库室模型二、计算(可能涉及到的重点计算)1、化合物中组织本领计算2、比释动能计算3、点源计算4、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的计算、5、半价层厚度及屏蔽层厚度的计算6、空腔电离室、介质、室壁吸收剂量的计算7、线源的计算8、照射率计算9、库室模型(估计必考)P251、子孙衰变P25410、X射线机的发光常数。

辐射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

辐射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

辐射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辐射测量是核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放射性物质的检测、评估和控制。

以下是一个辐射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供学习者参考。

一、单选题1. 辐射测量中,哪种类型的辐射是最常见的?- A. X射线- B. 伽马射线- C. 贝塔射线- D. 阿尔法射线答案:B 伽马射线是最常见的辐射类型之一,因为它在自然界和人为活动中都广泛存在。

2. 以下哪个设备常用于测量伽马射线?- A. 盖革计数器- B. 闪烁计数器- C. 热释光剂量计- D. 氡探测器答案:B 闪烁计数器是专门用于测量伽马射线的设备。

3.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 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 B. 尽可能增加辐射暴露- C. 忽略辐射暴露- D. 只关注高剂量辐射答案:A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

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辐射测量的准确性?- A. 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 B. 环境背景辐射- C. 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 D. 测量时间的长短答案:A, B, C 设备校准、环境背景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辐射测量中,哪些单位可以用来表示辐射剂量?- A. 格雷(Gray)- B. 贝可勒尔(Becquerel)- C. 希沃特(Sievert)- D. 库尔(Curie)答案:A, C 格雷和希沃特是辐射剂量的单位,贝可勒尔是放射性活度的单位,库尔是放射性强度的单位。

三、判断题1. 所有类型的辐射都是有害的。

- 答案:错误并非所有类型的辐射都是有害的,例如,低剂量的辐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健康有益。

2. 辐射测量时,测量人员应该尽可能靠近辐射源。

- 答案:错误测量人员应该保持安全距离,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四、简答题1. 描述辐射测量的基本步骤。

- 答案:辐射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校准设备,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X光考试题

X光考试题

X射线辐射源计量检定人员考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4分)1、X射线照射量的法定计量单位是库仑每千克(C/kg),而大多数照射量计以往使用为单位,它等于C/kg。

2、带电粒子穿过物质运动时,损失能量的主要方式是和。

3、X射线的质是指其特性,常用的大小来表示。

4、控制外照射危害的三个要素是、和屏蔽。

5、辐射剂量测量按量值范围可分为由高到低的下列四个水平(量级),即:辐射加工水平、、和环境水平。

二、选择题:(每题4分)1、辐射的能量一般是指()A 辐射的总能量B 辐射交给物质的能量C 物质从辐射吸收的能量D辐射粒子具有的动能2、按照射量的定义,照射量适用于()A 带电粒子辐射B X、γ辐射C非带电粒子辐射 D 中子辐射3、测定X射线的半值层时,吸收片的最佳位置是()A尽量靠近辐射源 B 尽量靠近探测器C离开射线源和探测器的距离大致相等4、激发电压为100kV的过滤X射线,其半值层通常用()的厚度表示。

A 铝B 铜C锡D铅5、检定X射线辐射防护仪器的非线性时,为了给出不同的照射量率,下列欲采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改变X光机高压B 改变X光机附加过滤C 改变X光机电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1、X辐射防护仪器的检定项目中,哪些属于常规检定,哪些属于专项检定?并分别说明其检定周期。

2、在检定或使用电离室剂量计时,通常应注意的仪器安全问题是什么?四、计算题:(每题20分)1、为检查某剂量仪表的测量重复性,在恒定照射条件下,测量仪表十次读数分别为:78.5;78.0;79.0;78.0;79.5;78.5;78.0;77.0;78.5;78.0,求此仪表的重复性。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含中子探测一章〕1.什么是射线?由各种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光子束流。

2.射线与物质作用的分类有哪些?重带电粒子、快电子、电磁辐射〔γ射线与*射线〕、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电离损失、辐射损失、能量损失率、能量歧离、射程与射程歧离、阻止时间、反散射、正电子湮没、γ光子与物质的三种作用电离损失:对重带电粒子,辐射能量损失率相比小的多,因此重带电粒子的能量损失率就约等于其电离能量损失率。

辐射损失:快电子除电离损失外,辐射损失不可忽略;辐射损失率与带电粒子静止质量m 的平方成反比。

所以仅对电子才重点考虑辐射能量损失率:单位路径上,由于轫致辐射而损失的能量。

能量损失率:指单位路径上引起的能量损失,又称为比能损失或阻止本领。

按能量损失作用的不同,能量损失率可分为"电离能量损失率〞和"辐射能量损失率〞能量歧离(Energy Straggling):单能粒子穿过一定厚度的物质后,将不再是单能的〔对一组粒子而言〕,而发生了能量的离散。

电子的射程比路程小得多。

射程:带电粒子在物质中不断的损失能量,待能量耗尽就停留在物质中,它沿初始运动方向所行径的最大距离称作射程,R。

实际轨迹叫做路程P。

射程歧离(Range Straggling):由于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是一个随机过程,因而与能量歧离一样,单能粒子的射程也是涨落的,这叫做能量歧离。

能量的损失过程是随机的。

阻止时间:将带电粒子阻止在吸收体所需要的时间可由射程与平均速度来估算。

与射程成正比,与平均速度成反比。

反散射:由于电子质量小,散射的角度可以很大,屡次散射,最后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电子沿其入射方向发生大角度偏转,称为反散射。

正电子湮没放出光子的过程称为湮没辐射γ光子与物质的三种作用:光电效应〔吸收〕、康普顿效应〔散射〕、电子对效应〔产生〕电离损失、辐射损失:P1384.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子探测的特点、根本方法和根本原理中子本身不带电,主要是与原子核发生作用,与γ射线一样,在物质中也不能直接引起电离,主要靠和原子核反响中产生的次级电离粒子而使物质电离。

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必考点

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必考点

剂量当量:是用适当的修正因数对吸收剂量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更好地和辐射所引起的有害效应联系起来。

定义为在组织内所关心的一点上的吸收剂量D 、品质因数Q 、修正因子的三项乘积。

这组辐射物理量适用于度量在各种介质中的各种射线。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空气辐射场的X 或γ射线,可通过下式将照射量X 换算为吸收剂量D :其中:g 表示发生韧致辐射而逃逸出去的能量(未发生电离产生离子对);W 为平均电离能;e 为电子电量。

2、简要说明放射性物质的常用重量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的活度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的含量单位有哪些?放射性物质的重量(常将重量和质量称呼一致)单位常用的有克、千克,适用长寿核素;常用的活度单位有Bq 、Ci ,适用长寿和短寿核素。

固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克/克、克/100克(%)、克/吨(g/t )、ppm ;液体或气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g/L, mg/L ,Bg/L,Bg/m3。

3、说明放射性活度与射线强度的区别。

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

射线强度: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放出某种射线的个数。

4、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经过多少个半衰期以后,可以减少至原来的15%、7%、0.1%?根据: ,依次类推。

5、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距一个活度为1居里的60Co 放射源一米远处的伽玛射线照射量率(注: 60CO 每次衰变放出能量为1.17MeV 和1.33MeV 的光子各一个,在空气中的质量吸收系数为2.66×10-3m2/Kg )。

解法一(查表法):查表知解法二(物理法):6、简述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内照射防护的最根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N Q D H ⋅⋅=W e g D W e g dm dE dm dQ X ⋅-=⋅-==)1()1(2/12ln T =λtT t e A e A t A 2/121ln)0()0()(==-λ2/121ln 3.0ln )0()0(15.02/1T t e A A t T =⇒=118-11121810109.25)1(10503.2107.31------∙⋅⋅⨯≈⋅⋅⋅⋅⨯⨯⨯⨯=Γ⨯=s kg C m s Bq kg m C Bq R A X 24R E An πψγγ= 118-19123261102109.2585.3310602.11066.2)1(1415926.3410)33.117.1(107.314------∙⋅⋅⨯≈⨯⨯⋅⨯⨯⨯⨯⨯+⨯⨯⨯=⎪⎪⎭⎫ ⎝⎛=⎪⎪⎭⎫ ⎝⎛=s kg C eV kg m m eV s We R E An W e X a en aen Cρμπρμψγγ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资料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资料

欢迎阅读名词解释:1. 光电效应:光子被原子吸收后发射轨道电子的现象。

2. 康普顿效应:γ光子与轨道电子相互作用使得γ光子只改变方向而不损失能量。

3. 电子对产生效应:当r 光子能量大于1.02Mev 时,r 光子经过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核附件时,与原子核发生电磁相互作用,r 光子消失而产生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

4. 电子吸附效应:电子在运动过程中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可能被分子俘获,形成负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吸附效应。

5. 复合:电子和正离子相遇或者负离子和正离子相遇能复合成中性原子或中性分子。

6. 漂移:电子和正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正、负电极方向运动,这种定向运动叫做漂移运动。

7. 平均电离能:带电离子在气体中产生一对离子所需的平均能量称为平均电离能。

8. 轫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原子核电磁场使电子动量改变并发射出电磁辐射而损失能量,这种电磁辐射就是轫致辐射。

9. 截面: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粒子与靶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

10. 活化:原子核吸收中子后,变成同一种元素的另一种核素,这种现象叫做活化。

11. 真符合计数:时间上有关的事件产生的脉冲引起的符合计数称为真符合计数。

12. 偶然符合计数:在时间上没有必然联系的事件产生的脉冲引起的符合计数称为偶然符合计数。

13. 衰变常数:表示某种放射性核素的一个核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衰变的概率。

14. 碘逃逸峰:当r 射线在NaI(Tl)晶体表面发生光电效应时,碘的KaX 射线很容易逃逸出晶体,形成一个碘逃逸峰。

(28.61KeV )15. 本征效率:探测器记录到的射线数与入射到探测器灵敏体积内的γ光子数的比。

16. 辐射损失率:电子在物质中通过单位长度路径,由于轫致辐射而损失的能量为辐射损失率。

17. 电离损失率:入射粒子因原子的激发和电离在单位路径上引起的能量损失。

18. 能量分辨率:探测器微分脉冲幅度分布谱中的特征峰半高宽与峰值所对应的脉冲幅度之比:0355.2E Fw V V =∆=η 探测效率:光子数源发射的记录到的脉冲数源γε= 光子数积内的入射到探测器灵敏区体记录到的脉冲数本征γε= 19. 仪器谱: 20. 能谱:记录粒子能量和单位能量间隔内计数的谱。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知识要点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知识要点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知识要点1. 辐射单位:核辐射的单位有剂量当量(简称剂量)、剂量率和活度。

剂量是衡量辐射对人体或物体的能量沉积的量度,单位为戈瑞(Gray,Gy),也可以用辐(Rad)来表示。

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单位为戈瑞每小时(Gy/h)或辐每小时(Rad/h)。

活度是指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核变的次数,单位为贝可勒尔(Bq)或居里(Ci)。

2.伽玛射线测量原理:伽玛射线具有高能量、高穿透力和无电荷的特点,它们的测量可以通过闪烁体、场效应管、固态探测器等方法进行。

闪烁体通过吸收伽玛射线后产生光子,可以利用光电倍增管放大光信号进行测量。

场效应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其导电性能受到入射辐射的影响,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来获得伽玛射线的剂量。

固态探测器利用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导特性,可以直接将入射辐射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3.α粒子测量原理:α粒子具有较大的电离能力和强大的破坏能力,但其穿透能力较差。

α粒子的测量可以采用闪烁体、气体探测器或固态探测器。

闪烁体通过吸收α粒子后产生光子,并通过光电倍增管放大光信号进行测量。

气体探测器利用气体经α粒子电离后导电性能的变化来测量α粒子的剂量,其中,流动计数管和泄漏计数管是常用的气体探测器。

固态探测器利用α粒子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或电荷收集来获得α粒子的剂量。

4.β粒子测量原理:β粒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较好的穿透能力,但其电离能力较弱。

β粒子的测量可以采用闪烁体、气体探测器或固态探测器。

闪烁体通过吸收β粒子后产生光子,并通过光电倍增管放大光信号进行测量。

气体探测器利用气体经β粒子电离后导电性能的变化来测量β粒子的剂量,其中,流动计数管和泄漏计数管是常用的气体探测器。

固态探测器利用β粒子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或电荷收集来获得β粒子的剂量。

5.辐射防护:核辐射对人体有害,如不正确处理可能引起辐射病或致癌。

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B
39.
.大型辐照装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辐射污染源主要有:()
①γ射线穿过屏蔽墙进入环境中,可能对辐照室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辐射影响。
②由于源包壳密封性能欠佳或者长期浸泡在水中被腐蚀,造成钴源泄漏。
③穿过屋顶被大气反散射(称为天空反散射),在辐照室周围构成一个附加辐射场。
④γ射线经迷道多次散射后仍射出迷道口外,对迷道口附近的环境和人员产生影响
A. X-γ辐射监测仪B.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C.中子监测仪
A
17.
γ辐射剂量率测量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定,应在水深大于()的淡水面上进行。
A. 1 m B. 3m C. 2 m
B
18.
射频辐射场现场测量要求()。
①无雨②无雪③无浓雾④相对湿度小于80%
A.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C
19.
A.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
B
26.
一般环境?辐射测量仪器测量的能量下限为()。
A. 10~20keV B. 36~50keV C. 100~360 keV D.500~1000 keV
B
27.
γ辐射剂量率测量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定,应在距岸边大于()的淡水面上进行。
A. 100 m B. 500 m C. 1000 m
C
52.
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原野时,测点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无积水的裸露土壤上或有植被覆盖的地表上方1m处。在监测点位( )直径的范围内巡测的数据不应有显著的差异。
A.5m B .10m C.20m
B
53.
下列辐射探测器能响最好的是( )
A.气体电离探测器B.闪烁探测器C.半导体探测器
A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DOC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DOC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DOC放射物理学是一门既神秘又有趣的学科,对于准备相关考试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好知识点那可是相当重要!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放射物理学考试的那些重要知识点。

先来说说放射性衰变吧。

就像咱们平时吃的水果,放久了会慢慢变质一样,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时间发生衰变。

比如说,铀 238 经过一系列的衰变,最终变成稳定的铅 206 。

这里面可藏着不少学问,衰变的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就像是一个大块头跑出去了,β衰变呢,又分β+衰变和β衰变,有点像一个小粒子蹦出来或者被吸进去。

γ衰变则是能量的释放,就像放烟花一样,一闪一闪的。

给大家讲个我曾经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有一次在实验室里,我们在观察一个放射性样本的衰变过程。

那时候,仪器上的数字不停地跳动,每一次变化都让人既紧张又兴奋。

我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心里默默计算着衰变的速度,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再说说放射性活度。

这可是衡量放射性物质衰变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好比跑步比赛中运动员的速度一样。

单位是贝克勒尔(Bq),如果放射性活度大,那就意味着衰变发生得快,就像短跑健将,一下子就冲出去了;要是放射性活度小,那衰变就慢悠悠的,像个散步的人。

然后是辐射剂量学。

这可关系到我们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受到的影响大小。

比如说吸收剂量,它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

想象一下,就像给一块海绵吸水,吸得多不多就是吸收剂量的大小。

还有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这两个概念稍微复杂点,但其实就是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在学习辐射防护的时候,我还记得有一次去医院的放疗科参观。

看到那些厚厚的防护门和防护服,心里就明白了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医生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设备,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周围的人不会受到过多的辐射。

那认真的样子,让我深深感受到这门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严谨。

还有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比如说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光电效应就像是一个光子一头撞进原子里,把电子撞了出来;康普顿效应呢,则是光子和电子像两个小朋友撞在一起,然后各自弹开,还改变了方向;电子对效应就是一个高能光子变成了一对正负电子。

辐射剂量学考试专用

辐射剂量学考试专用

辐射剂量学考试专⽤辐射剂量学Nuaa王兵名词解释:1、互易定理:A 和B 是两束轴上深度Z 处的点,则射束a 在B 点产⽣的吸收剂量等于射束b 在A 处产⽣的吸收剂量。

2、去弹性散射:中⼦与原⼦核撞击,结果发射出的粒⼦不同于单个中⼦的相互作⽤,称为-。

3、吸收剂量:D 是d ε除以dm 所得的商,d ε是电离辐射授于质量dm 的物质的平均能量。

4、*事件频数:单位吸收剂量的平均事件数。

5、相对⽣物效应RBE :除吸收剂量和辐射类型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产⽣同样效应⼏率⽔平的辐射A (参考)与辐射B 的吸收剂量之⽐称作辐射B 对辐射A 的相对⽣物效应。

6、线衰减系数:光⼦穿过单位厚度物质层时发⽣各种相互作⽤的总⼏率。

7、质量衰减系数:光⼦穿过单位质量厚度时发⽣各种相互作⽤过程的总⼏率。

8、空⽓⽐释动能常数:单位活度的指定放射性核素点源在空⽓中1m 远处由能量⼤于δ的光⼦产⽣的⽐释动能率。

9、传能线密度LET :特定能量的带电粒⼦在介质中穿⾏单位长度路程时,由能量转移⼩某⼀指定值?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平均能量损失。

10、*法诺定理:受注量均匀的初级辐射照射的给定组成的介质中的次级辐射注量也是均匀的,且与介质的密度以及介质密度从⼀点到另⼀点的变化⽆关。

11、*点核函数:源发射的能量在距离点源r 处单位质量介质中的被吸收分数。

12、AMAD :如果在某⼀体系的所有⽓溶胶粒⼦中,空⽓动⼒学直径⼤于和⼩于某⼀空⽓动⼒学直径d 的粒⼦各占总活度的50%,则该直径d 被称作⽓溶胶粒⼦的活度中值空⽓动⼒学直径。

13、*等效厚度:如果平⾏射束垂直照射某⼀体模时深度A z 处的吸收剂量,与照射介质B 组成的体模时深度B z 处的吸收剂量相等,则称A z 为介质层B z 的等效厚度。

14、δ粒⼦:在带电粒⼦与物质相互作⽤中,如果释放的原⼦电⼦的能量⾜够⼤,则可能形成分枝径迹,这种能产⽣分枝径迹的电⼦叫—。

15、照射量:X 是dQ 除以dm 所得的商,dQ 是光⼦在质量为dm 的空⽓中释放的全部电⼦完全被空⽓所阻⽌时,在空⽓中所产⽣的⼀种符号离⼦总电荷的绝对值。

辐射剂量与防护(精简版)+重点

辐射剂量与防护(精简版)+重点

辐 射 剂 量 与 防 护 (精简版)1. 内照射与外照射的不同之处?答:内照射:体内放射性核素产生的照射。

开放源,持续照射,直至核素衰变完或排出体外。

外照射:体外放射性核素产生的照射。

封闭源,间断照射。

内、外照射的特点2. 内照射防护基本原则?答: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最优化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3. 待积有效剂量评价方法?答:利用ICRP78号出版物及其他资料提供的图表,可以方便地由生物分析数据和全身测量结果求得摄入量,进而计算出待积有效剂量。

4. 写出下列库室模型的动力学方程。

解:分析题意,得如下: 1121()r dq dt i q λλ=-+21212425232()r dq dt q q λλλλλ=-+++3232353()r dq dt q q λλλ=-+4242454()r dq dt q q λλλ=-+52524543535r dq dt q q q q λλλλ=++- 5.解:分析题意,得如下: ()11311q i dt dq λλγ+-=()225242322q i dt dq λλλλγ+++-= ()3342231133q q q dt dq λλλλγ+-+=()4462243344q q q dt dq λλλλγ+-+= ()5562255q q dt dq λλλγ+-=64465566q q q dt dq γλλλ-+= 6. 简述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的区别联系?答:适用范围:D 任何不带点与带电粒子和任何物质;K 不带电粒子如X 和γ光子等和任何物质;X 仅X 和γ射线,且仅限于空气介质。

计量学含义:D 表征辐射在所关心的体积内沉积的能量,可以来自体积内或外,K ,表征不带电粒子在所关心的体积内交给带电粒子的能量,不必注意这些能量在何处,以何种方式损失,X 表征X 或γ射线在所关心的体积内交给次级电子用于电离,激发的那部分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剂量学1.半衰期及放射性活度半衰期 (T 1/2)定义: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至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 定义: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 , 2.比释动能T 时间内,不带电的电离辐射在 r 点处的单位质量物质中释出的所有次级带电粒子初始动能之和的平均值。

或者,入射的光子束或中子束在单位质量物质中转移的平均辐射能量。

比释动能分为:碰撞比释动能(Kc)和辐射比释动能(Kr) /(碰撞)(辐射)c r K d tr dm K K ε==+ 3.辐射权重因子对辐射权重因子及组织权重因子的理解:辐射权重因子W R (辐射权重因子同辐射种类和能量有关,但与器官或组织无关)。

(1)第R 种辐射诱发生物效应的能力(2)对器官剂量D T,R 进行修正的一个因子(3)当量剂量:H T =ΣD R,T ×W R ;组织权重因子W T (与射到身体的辐射类型和能量无关):全身各器官均匀受到相同当量剂量时,个人蒙受的健康危害中T 器官所占的份额。

4.常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大小内照射和外照射下,α、β、γ射线的危险程度排序: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

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γ辐射和X 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在γ、x 射线照射下,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在数值上相等。

5.常见的辐射屏蔽6.电离辐射分类:带电粒子辐射和不带电粒子辐射(详见第二章ppt)⑴带电粒子进入物质后,主要受到物质中原子核和电子的电磁作用,致使运动着的带电粒子改变方向、减少能量。

若无能量形式的改变,则称:弹性散射或弹性碰撞否则表现为电离、激发、轫致辐射高能电子:主要通过轫致辐射损失能量。

电子:运动速度超过同一物质中的光速时部分能量变成可见光,契伦科夫辐射。

高能重粒子:主要通过核反应。

⑵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γ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能量损失与碰撞材料之间的关系(详见第二章ppt)碰撞阻止本领:碰撞过程中带电粒子能量损失,主要过程是电离和激发辐射阻止本领:带电粒子在轫致辐射过程中损失的能量8.工作人员体内居留情况和类型表示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停留情况的因子,分为全居留、部分居留、偶然居留三种情况。

9.人工辐射来源医疗照射、核动力生产、核爆炸10.内辐射防护基本措施基本原则:(1)围封,即把放射性物质限制在一定空间不让其外泄。

(2)保持清洁和对被污染的空气、水和物体表面采取措施。

(3)制定适宜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并要求工作人员格遵守,尽量减少人员吸入或摄入放射性物质。

(4)采用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要求工作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讲究个人卫生。

妥善储放放射性物品一般措施:八个字:包容、隔离、净化、稀释(1)包容:对源的操作→指在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密闭起来。

对操作人员→用工作服、鞋、帽、口罩、围裙、气衣等将操作人员围封起来,以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2)隔离:也叫分隔,根据放射性核素的大小,操作量多少和操作方式等,将工作场所进行分级、分区管理。

(3)净化: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储存衰变、去污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

(4)稀释: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的空气或水使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上。

11.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级及分区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级对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国际上分为四个区:(1)白色区:办公、休息、非或低放实验室场地(<3/10 剂量限值)(2)绿色区:屏蔽室或密封容器操作区,中、高活度实验室(<剂量限值)(3)橙色区:可在其中打开屏蔽室或密封容器进行维修,装卸和去污的场所(可能超过剂量限值)(4)红色区:屏蔽室、装源的密封闭容器、辐射室等(不接近、加以控制)。

我国的三个分区:(1)直接操作放射源物质的区域(2)进行废物处理和检修区域(3)工作人员经常逗留的操作区12.放射性活度的计算:根据指数衰变规律可得放射性活度等于衰变常数乘以衰变核的数目。

放射性活度亦遵从指数衰变规律。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可勒尔(Bq),常用单位是居里(Ci)A=dN/dt=λN N = N0e-λt13.半衰期与衰变常数的关系:T1/2=In2/λ14.给出不同类型的辐射的辐射方式15.单能单向不带电粒子能量注量与比释动能的关系在体积元dadl中:dεtr = ψ(μtr )E dadldm = ρ dadlK = ψ (μtr / ρ ) E = Φ (E ⋅μ tr / ρ)E(E ⋅μ tr / ρ)E:比释动能因子,比释动能K通过比释动能因子k与不带电粒子注量或其谱分布联系起来。

16.对照射量的理解(不同射线及介质;公式;与比释动能的关系)定义:X、γ射线,在空气中,单位体积元内产生的全部电子均被阻留在空气中时,形成的总电荷除以该体积元空气质量。

公式:dQ: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电子(包括负电子和正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所产生的一种符号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

dm:体积元内空气的质量。

单位:C·kg-11R=2.58×10-4 C·kg-1针对射线:X、γ射线介质:空气照射量与比释动能关系:空气比释动能是照射量的能量当量,照射量是空气比释动能的电离当量17.了解吸收计量、比释动能、照射量之间的关系18.腔室理论中薄壁厚壁腔室的吸收剂量与介质的吸收剂量Dm的关系式在腔室理论中,薄壁和厚壁情况下,腔室吸收剂量Dg 与介质的吸收剂量Dm 有的关系(作业有):若充气腔室在电离辐射条件下单位质量空腔气体中的电离电荷为Jg,则:19.互易定理互易定理的理解:若含有同种放射性核素的两个源,其总放射性活度相同,则其中一个源在另一个源内产生的平均剂量率彼此相同,而和源的几何大小、形状及源的相互距离无关,这就是互易原理的基本概念。

由剂量互易原理得出:(1)在放射性物质均匀分布的无限大体积源内,每点的吸收剂量率,等于单位时间内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放出的辐射能量;(2)任意形状的体积源在某点的吸收剂量率,等于将该体积内的放射性活度集中在此点,它在该体积源中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率。

20.弗里克剂量计中各种辐射化学产额满足的关系弗里克剂量计中的化学产额定义:电离辐射授与某一物质的平均能量为1J 时,产生、破坏或变化了的某一特定实体X 的物质的平均量,用G(x)表示,mol.J-1或mol.kg.Gy-1,其中三价铁离子与氢氧根的产额关系:21.可以作为绝对剂量计的剂量计空腔电离室(空腔的有效体积或气体质量可以可靠确定)、量热计(热损可以忽略的,直接按吸收剂量定义设计的)、弗里克化学剂量计(阻值等效性好)22.随机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的理解随机性效应: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效应后果的严重程度与所收受剂量没有关系,防护水平下,把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的关系简化地假设为“线性”、“无阈”;确定性效应:有“阈值的效应,受到的剂量大于阈值,该效应就发生。

(1)确定性效应严重程度与所收的剂量大小有关,D 越高,后果越严重;(2)效应剂量阈值是相当大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只有在大的放射性事故下才可能发生。

换而言之:确定性效应专指有照射剂量的起点阈值而导致发生的效应,故只有大剂量照射才会发生这类有害组织反应;随机性效应被公认没有发生效应的剂量起点阈值23.待积有效剂量的计算⑴待积剂量当量:个人在单次摄入放射性物质后,于某一指定组织内接受的当量剂量率在摄入后50a内的时间积分。

⑵待积有效剂量:将摄入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待积器官或组织剂量当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WT,然后对全身求和,即是待积有效剂量。

24.了解我国辐射防护的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5.世界范围内人受到的天然辐照平均剂量世界范围内,天然辐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2.4msv26.辐射防护的目的(1)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2)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7. ICRP分组类型ICRP根据测定的肺实质区(P区)慢组分(即E、G和H库室)的半廊清期将放射性物质划分成D、W和Y之类。

D:Tc≤10d;W:10< Tc≤100d;Y:Tc>100dICRP对这三类物质指定了在呼吸系统各库室中的半廊清期Tc和库室分数F28.辐射损伤的随机性效应的特点:“线性”、“无阈”29.国家规定的职业照射剂量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d)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30.对于宽束射线中积累因子的定义⑴一般,积累因子是指在所考察点上真正测量的某一辐射量的大小同用窄束减弱规律算得同一辐射量大小的比值。

对不同的辐射量,相应有不同的积累因子。

⑵取决于:源的形状(准直条件),光子能量,屏蔽材料的原子序数,屏蔽层厚度,屏蔽层几何条件对于给定辐射源和屏蔽介质,积累因子只与光子能量和介质厚度(平均自由程数μd )有关。

31.双重屏蔽情况下积累因子的表示方式(1)双层介质的原子序数相差不大(2)两种原子序数相差很大*(低Z 在前,高Z 在后)32.β射线的防护常用防护β射线屏蔽材料及其组合顺序:铝、混凝土、纸、塑料、有机玻璃,石墨、铅、铜等(1)经验公式(或查图)计算最大射程(2)β射线的屏蔽要分两层:先轻Z ,后重Z (3)屏蔽材料的厚度一般应等于β射线在物质中的最大射程。

33.剂量计的指标a.绝对剂量计和相对剂量计。

b.能量响应和LET 响应。

c.重复性、均匀性和准确度。

d.灵敏度(探测限和测定限)e.量程和线性。

f.耐热性。

g.抗干扰能力。

34.B-G 腔成立的条件a.腔室的线度比撞击腔室的带电粒子的射程小得多,以致腔室的存在不会干扰带电粒子辐射场。

b.腔室内的吸收剂量完全是由穿过腔室的带电粒子产生的。

35.外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辐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基本方法:(1)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时间防护 (2)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距离防护(3)设置屏蔽---屏蔽防护36.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具体阐述)(1)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只有当辐射实践所带来的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时,才能认为该项辐射实践是正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