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三篇文章。
老师十分善于从文学的角度,知人论世,分析作者的写作特点。在《天才梦》中,老师指出张爱玲作品与同时代其他人不同的独到之处——写人内在的挣扎。过去作家只关注外在的斗争,如封建礼教等,而张爱玲作品往往与政治等外在环境无关。……老师通过举其作品《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上楼看小叔子离去的一段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挣扎。既让我体会到张爱玲文章的风格,也让我对其作品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对整个文章进行细节分析和整体分析。逐句逐段地讲解。然后整体解读,提升层次。
1、语文是什么?谈谈你对语言文字方面有什么理解?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以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之”。这就是语文,是语言(说的是语言)和文字(写的是文字)的统一。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因此具有工具性;语言又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进行交际与记载的,因此,语言又具有社会性。
是表达情感的枢纽,是生活的调和剂,是人生道路的指引者,是我们记住历史的有效方式,没有语文,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单调,也就不能阅读到优美的诗篇,不能牢记那些人,那些事。
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课文
表达情感,文化传承(记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临江仙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上片记事,下片抒怀。
上片写词人借酒浇愁、喝醉归家的情景。夜饮醒而复醉,醉后归来恍惚已近三更。家童熟睡,敲门无人应,正可谛听江浪声,融自己于大自然怀抱之中。
•“夜饮东坡醒复醉”,开始就点出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点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写词人已经回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营造了一个极其安静的恬淡境界。
•“倚杖听江声”这个富有启发性的句子很自然引出下片的内容。
词的上片还创造了一个极其安恬的静美世界。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是常用的诗家手法,从写家童“鼻息如雷”到进而写谛听江声,就把夜之深、夜之静完全衬托出来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安静也有利于人的思考
下片,词人用老庄哲学安慰自己,想归隐江湖,恬然自得,以此来表达自己豁达磊落的胸襟。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
“夜阑风静縠纹平”,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象征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象征词人追求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也恰恰是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思想发生了几度变化,他由积极用世转向消极低沉,又转而追求一种精神自由的、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下片写江涛引发对自我存在的反思,遗恨不能生命自主,而陷入尘世为利禄功名奔走钻营。面对大江,顿生超拔羁绊而遁身江海之遐想。一叶小舟从此去,寄身江海了残身,何等悠游洒脱。
本词形神互补,熔铸出一个风韵潇洒的抒情主人公,表现出苏轼超人的旷达和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体现了他昂首尘外、恬然自适的生命哲学。
(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105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
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苏轼作为一个典型儒家知识分子,其心态与其老祖宗几乎是一脉相承!我们看到,在词尾“穷则独善其身”在他的思想上居于主导地位,甚至有了隐居遁世的想法而染有道家的思想,从而使其思想呈现“儒道互补”之势。这点不由让我们想起另一个“儒道互补”的诗人陶渊明。苏轼晚年几乎把陶渊明诗全部和了一遍,这不仅使苏诗在艺术上攀升到了更新的高度,而且使苏轼与陶渊明一起,成为中国古代两个“儒道互补”人格模式的典范。达成儒,穷为道,反映了封建专制时代知识分子在有限的自由时空中寻求生命价值实现途径的独特心态。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就表现出急切的建功立业的进取心态。但是随着宋代以后封建君主个人独裁的加剧,文人士大夫们的人格被进一步压缩,其个人的理想往往被至高无上的皇权所粉碎,他们不得不通过恬淡生活的追求以自娱,退隐山林,保持品节,超然于物外。
苏轼是我最喜欢的诗人。这首词不是苏轼最成熟的作品,却是苏轼出世思想最突出的一首。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九死一生,当初的朋友故旧无一人敢再与之交往(陈季常除外),那种煎熬是可想而知的。余秋雨在散文《东坡突围》中做了极精彩的阐释。
苏轼不是圣人,他最可贵的地方是在痛苦彷徨挣扎中,总能把自己的心灵置于更广阔的天地中,如同《赤壁后赋》中横飞而去的老鹤,戛戛于星空夜月,长河大江之上,澄明清澈,皎然不滓。
其实,人的一生,总有矛盾困厄,挣扎之时,不同的是,有的人战胜了自己,有的人无法自拔。我一直对秦观的词兴趣不大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当然,因人的思想、性格的不同,面对外来的屈辱时,人们的反映是不一样的。翻译家傅雷在《约翰克里斯朵夫》前的序言中说,“人在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首先要战胜内在的自我”,然而傅雷在文革开始之时,因不堪屈辱,与妻子愤而自杀。随之而亡的老舍,邓拓等人,未必都是软弱。那是中国知识分子士可杀不可辱的傲气。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苛责他们.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道破了这两难抉择的原委,生存还是毁灭,这是
个问题。因为生存,意味着默默忍受那无涯的痛苦;想想文革中忍辱而存的黄永玉,还有那些被俘虏后获释归来,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志愿军们,人之渴望解脱,大抵是渴望能高贵自由的活着。不能够时,宁愿毁灭,求得解脱。可是,那是真正的解脱吗?
我相信,每个人都背负着爱与责任,即使有多少痛苦,也需要为所有爱你的人好好活下去。
苏东坡的伟大也就在于此,当他不再苟苟营营而生,从虚幻的追求中走出来,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他就给自己傲岸的心找到了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从此,风风雨雨都不能使他颓废了。
鲁迅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想是因为他大概与苏轼一样,在找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永远沉淀在浮华之下,所以选择了沉默。
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读后感
语言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功能。
从王蒙的《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当中显示,语言最常见的功能就是表达、交流、记录以及记忆的功能。
我们的日常对话就是语言在发挥表达,交流的功能。
我们把语言写到纸上,或雕刻在石板上,或出版成书刊的,就是语言的记录与记忆的功能。
其次,语言还有一种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表达了他对他的父亲深沉的爱。
再次,语言不仅仅有推动思想的作用,它还有很强烈的煽情的功能,有形、推动和发育人的感情的作用。
中国古代从散文、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对联等无一不把语言的审美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语言的艺术功能还表现在可以用语言解释其他形式的美。在许多方面,由于创作思想、创作技术以及创作文体的改变,总是使得这些形式的美艺术不能被一般人所欣赏。但是如果借助语言把抽象的形式上的美格式化,具体化,现实化,就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形式的美。而这便是王蒙笔下文学本身的艺术的功能。
另外,语言还有一种信仰的功能,有一种神学的功能,就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语言文字可以神圣到变成一种信仰,他可以变成神。
而其中,就有激发和动员的功能。像美国总统大选都要进行巡回演讲,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等。而语言发挥激发、动员作用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了。这篇演讲令许多人产生了坚定的信仰。
从文章来看,总的来说,有三方面的功能。意识显示有用的功能,第二个是生发和促进的功能,第三个是浪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