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台风“灿鸿”、“莲花”和“浪卡”共存期间路径、强度及相互作用分析
台风“灿鸿”、“莲花”和“浪卡”共存期间路径、强度及相互作用分析吴丹;黄泓;吕梅;王春明【摘要】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西太平洋洋面上台风“莲花”“灿鸿”“浪卡”三者共存期间的路径特征、强度变化及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莲花”与“灿鸿”发生互旋,导致强度较弱的“莲花”路径发生逆时针转向;“灿鸿”与“浪卡”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2)“莲花”的低层水汽通道在互旋过程中被“灿鸿”夺走,后者产生反馈气流补充前者;“浪卡”与“灿鸿”在对流层高层通过水汽“连体”通道进行水汽交换.3)与“莲花”互旋过程中“灿鸿”产生的反馈气流远比相互作用过程中“浪卡”对“灿鸿”的补充气流强,因此相互作用过程结束后“莲花”暖心与涡度继续维持,而“灿鸿”迅速衰弱.4)两个台风相互作用过程的水汽“连体”通道高度不同,台风“莲花”与“灿鸿”相互作用位于对流层低层,而台风“灿鸿”与“浪卡”相互作用发生在对流层高层.【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7(040)004【总页数】10页(P282-291)【关键词】台风;相互作用;路径;强度;物理量场【作者】吴丹;黄泓;吕梅;王春明【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1;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1;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1;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7.80 引言近年来,热带气旋已经成为全球十大自然灾害之首,中国是受其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
掌握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条件,准确预报其路径和强度,是广大气象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当两个台风距离较近时,可能出现“藤原效应”。
吴限(2011)等在对西北太平洋双热带气旋进行分类研究时,采用1 600 km作为台风发生相互作用的间距阈值。
包澄澜(1985)等研究指出,双台风相距7个纬距以内时“藤原效应”起主要作用,7—15个纬距时环境流场引导气流起主要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课件
真题研析
考查角度 副高的影响
(2020·海南卷)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 。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2.。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
冬季,强度减弱,范围缩小。
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压单体,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压(脊),简称副高。
在副高区内,气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见、气温偏高,天气炎热;副高边缘则多降水天气。
真题研析
考查角度 副高的影响
(2021·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 空(海拔约5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命题预测
台风的位置和移动与副高密切相关,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多在副高南侧形成,并 受副高气流牵引移动。副高的气流在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因此台风在副高南 侧一般向西或西北方向呈弧形移动,并且在西脊点附近开始拐弯。2022年7月28 日至8月1日受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影响,河北多地区出现了极端强降水天气,发 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为7月29日我国海平面大气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4.台风杜苏芮对河北影响较大的根本原因是( )
高位于雨带 以南5-8°
此时长江干流没有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降
水量较大,时间较长,因此是鄱阳湖补给长
江。
【参考答案】乙 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2024.1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作图除外),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江西省三清山及周边地区的沉积岩和花岗岩广布,花岗岩的垂直和水平节理发育,峰林地貌典型,形态多样。
图1示意三清山地区花岗岩地貌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图 11.由 P 到Q 登山途中,岩层年龄的变化特点是A. 由老到新B. 由新到老C. 新~老~新D. 老~新~老2.花岗岩峰林地貌的主导作用①冻融风化作用②重力崩塌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侵蚀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四川省某地以丘陵、盆地为主,部分地层含有可溶性膏盐。
浅层地下水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特点,形成相对独立的水循环系统。
由于含盐量差异,地下水分为淡水层、咸水层和微咸水层,垂直分层现象显著。
图2为某小盆地的浅层地下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 23.可稳定开采优质淡水的钻孔是A.甲B.乙C.丙D. 丁4.咸水层A.中部厚度小B.更新周期长C.排泄条件好D.埋藏深度季节变化大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位置与形态是影响台风路径的首要因素,北上路径的台风还受到中高纬度气压系统的影响。
图3示意“影响北上路径台风的气压系统可能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气压系统的可能位置,有利于北上路径台风发育的是A.H1—L1B.H1—L2C.H2—L1D.H2—L26.北上路径台风A.沿着副高系统的东侧移动B.登陆地西侧常现凉爽天气C.等级在北上途中逐渐提高D.极端暴雨的出现概率较小秦岭冷杉枝叶繁茂,喜温凉,幼苗成活率低且所需的生境条件严苛,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的中高海拔山地北坡和南坡沟谷。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摘要:副高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的进退与中国夏季旱涝有极密切的关系。
在它的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
它还通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它类型的天气。
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字: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强度变动中国天气气候影响1、副高概述西太平洋副高是指出现在西太平洋(180度以西洋面)副热带地区的暖性深厚高压。
副高具有明显的季节位移,冬季位置偏南,夏季偏北,南北变化约为20度,这种位移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很大。
平均而言北半球副高的强度在暖季要比冷季强大的多,尤其是在盛夏最为强大,其面积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暖季较冷季的位置更偏西而维度更偏高。
在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因而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变动都对我国雨带的进退造成较大影响。
2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动副高强度的年变程呈双峰型,第一峰值在6月,第二峰值在9月。
而副高位置的年变程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
副高强度的年变程与我国雨带活动有关,而副高位置的年变程和太阳辐射的年变程十分一致。
所谓副高的季节性变动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发生的变化。
一般来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冬到夏位置北移,强度增大;从夏到冬,位置南撤,强度减弱。
一般在8月份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点,8月以后,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如图5.11所示。
需要强调的是,副热带高压一年中北进与南撤过程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表现为稳定少变、缓慢移动与跳跃三种形式。
平均而言,冬季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N附近,3、4月份开始缓慢北移,5~6月间(一般在6月中旬),出现第一次北跳,脊线北跳到20°N以北,并稳定在20°~25°N之间达一月左右。
到7月中旬,脊线再次北跳,越过25°N,在7月底或8月初,副高到达一年中的最北位置,9月以后,副高向南撤退。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活动与变异研究进展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活动与变异研究进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是位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对于东亚的夏季降水、台风活动以及气候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WPSH的季节内活动与变异的研究进展迅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气候系统的运行机制和预测未来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季节内活动是指WPSH在季节内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气象环境的影响。
在西太平洋地区,WPSH在夏季表现为强盛,冬季减弱消散。
研究发现夏季WPSH的加强与暖水团的形成有关,而冬季减弱与冷水团的生成相对应。
夏季WPSH的加强会导致暖气流上升,形成台风季节,而冬季WPSH的减弱则会导致冷气流下沉,形成冬季降水不足的现象。
WPSH的活动与西太平洋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在夏季WPSH加强时,东亚地区的降水通常较少,气温较高。
而当WPSH减弱时,东亚地区的降水量会增加,气温相对较低。
这种相反的变化模式使得WPSH在东亚地区成为决定夏季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WPSH的变异研究是关于WPSH活动模式与其对外界影响的多样性研究。
研究发现,WPSH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的变动、强度的变化以及持续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等方面。
例如,WPSH在东亚盛行期开始时间的提前或延后、结束时间的提前或推迟,都会对东亚地区的降水、气温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WPSH的强度变化也会对台风活动、风暴潮和海洋渔业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卫星遥感观测、动力学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WPSH的季节内活动与变异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卫星遥感观测提供了大范围、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为揭示WPSH季节内活动特征和演变规律提供了有效手段。
动力学和数值模拟则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WPSH的形成、演化以及对环境的响应,进一步揭示了WPSH的活动机制和变异特征。
研究人员发现,在WPSH的交汇点上,存在西太平洋季风、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副热带反气旋等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doi:10.11676/qxxb2024.20230095气象学报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张 强1,2 李栋梁3 姚玉璧4 王芝兰1 王 莺1 王 静1 王劲松1 王素萍1 岳 平1 王 慧3 韩兰英5 司 东6 李清泉7 曾 刚3 王 欢8ZHANG Qiang1,2 LI Dongliang3 YAO Yubi4 WANG Zhilan1 WANG Ying1 WANG Jing1 WANG Jinsong1 WANG Suping1 YUE Ping1 WANG Hui3 HAN Lanying5 SI Dong6 LI Qingquan7ZENG Gang3 WANG Huan8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2. 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4.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气象学院,兰州,7300215.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兰州,730020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7.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8.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1. Lanzhou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Key Open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Lanzhou 730020,China2. Gansu Meteorological Bureau,Lanzhou 730020,China3.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4. School of Meteorology,Lanzhou Resources & Environment Voc-Tech University,Lanzhou 730021,China5. Lanzhou Regional Climate Center,Lanzhou 730020,China6.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7. National Climate Centre,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8.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Science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6,China2023-06-25收稿,2023-09-14改回.张强,李栋梁,姚玉璧,王芝兰,王莺,王静,王劲松,王素萍,岳平,王慧,韩兰英,司东,李清泉,曾刚,王欢. 2024.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气象学报,82(1):1-21Zhang Qiang, Li Dongliang, Yao Yubi, Wang Zhilan, Wang Ying, Wang Jing, Wang Jinsong, Wang Suping, Yue Ping, Wang Hui, Han Lanying, Si Dong, Li Qingquan, Zeng Gang, Wang Huan. 2024.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drought 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related risk assessmen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2(1):1-21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roughts are increasing. The regularity of drought occurrence and the complexity of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re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which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the mechanism study on drought formati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rought prediction and changes in disaster risk. They also restrict*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230611)。
对于台风气象的一点研究
对于台风气象的一点研究【摘要】本文对台风气象进行了一点研究,主要包括台风的形成与发展、台风的移动路径、台风的影响因素、台风的气象预警系统以及气候变化对台风气象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台风的形成机制和规律,预测其移动路径和影响范围,进而提升气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本文还对未来研究展望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台风气象的影响,为更好地防范和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的科学化、精准化。
【关键词】台风气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台风形成、发展、移动路径、影响因素、气象预警系统、气候变化、结论、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台风的形成、发展和移动路径的分析,以及对气象预警系统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气候变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台风气象的变化规律也在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这对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台风灾害、减轻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台风气象的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台风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移动路径规律、影响因素、气象预警系统以及气候变化对台风气象的影响,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台风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自然界中一种破坏力极大的灾害天气系统。
研究台风气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加深人们对台风的认识、提高台风预警能力、减少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台风气象的研究,探讨台风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台风的移动路径规律,分析影响台风的因素,了解台风气象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探讨气候变化对台风气象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气象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台风风险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台风气象,可以促进我国气象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安全和国家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简称WPSH)是指位于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于副热带地区,常年存在。
WPSH的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夏季降水分布:WPSH主要控制中国夏季季风的变化,其位置和强度的变动直接影响中国的降水分布。
夏季WPSH强盛时,其辐合作用加强,会抑制东亚季风的北抬,导致南方降水偏多,北方降水偏少;而当WPSH变弱或偏离正常位置时,东亚季风有利于北抬,北方降水增多,而南方降水减少。
2.暴雨、洪涝和干旱事件:WPSH的位置和强度变动对中国的暴雨、洪涝和干旱事件具有重要影响。
当WPSH位置偏北或偏东时,副高脊线北挤和西伸,可导致南方地区出现持续性暴雨和洪涝;相反,当WPSH位置偏南或偏西时,南方地区则可能出现干旱。
3.气温和热浪事件:WPSH的位置和强度变动对中国夏季气温及热浪事件的发生也有影响。
WPSH强盛时,副高脊线坚挺且偏北,可导致南方炎热天气持续,北方气温偏高;反之,WPSH偏弱时,南方气温较为凉爽,北方气温相对较低。
4.台风路径和频次:WPSH的位置和强度变动还影响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生成和路径。
WPSH强盛时,传统的台风路径主要集中在东亚附近,如台湾和华南沿海;而WPSH相对较弱时,台风路径则更容易偏离中国沿海,向东北方向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WPSH的位置和强度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海温 anomalies、环流波列活动、地表冷暖 anomalies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WPSH的位置和强度的变动,进而影响中国的气候。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WPSH的位置和强度的变动也可能会更加不稳定和复杂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更具挑战性。
因此,需开展更多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WPSH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台风“海燕”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夏爽
台风“海燕”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完成日期: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小组成员签字:台风“海燕”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摘要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于11月8日以超强台风登陆菲律宾,登陆前后的最大风速达到75米/秒,风力17级以上。
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包括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数据、最佳路径(Best track)资料、MTSAT-1R红外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13年11月4日至11月11日间于西北太平洋海域菲律宾群岛生成发展的强台风“海燕”进行了分析与模拟。
首先介绍了热带风暴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大尺度环流形势。
根据卫星云图的特征,将其演变过程划分为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段。
对成熟阶段风暴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垂直方向对流活动明显,气旋中心周围的各项天气要素形势基本对称,“暖心”结构特点突出。
最后通过WRF模式模拟了海温降低1℃,台风路径、移速与强度所受影响及其原因,并与观测做了对比探讨。
关键词:台风;西北太平洋;暖心结构;WRF模式Observation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yphoon “Haiyan”AbstractThe 30th typhoon of 2013 ‘Haiyan’ lands in the Philippine Islands at Nov.8 as a Super Typhoon. The maximum wind speed before and after landing hits 75ms-1, wind magnitude of 17.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tropical storm ‘Haiya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from 4 Nov to 11 Nov 2013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lmost all available observational data, including FN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 data, tropical cyclone best track data, MTSAT-1R infrared satellite imagery and sounding data. Firstly, the moving track and intensity change of this tropical storm were examined. Secondly,the whole life of ‘Haiyan’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developing ,mature and dissipation stages based on the satellite imagery. On the mature stage,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es of this storm ‘Haiyan’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rtical convection was strong and physical variables had symmetrical structure around the cyclone center. Also, a “warm core” structure of this trop ical storm was found. In the last part, WRF model was introduced to simulate all affection to the moving track and intensity change of ‘Haiyan’when SST decreased 1℃compared to observations.Keywords:tropical storm; western pacific ocean;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warm core;WRF model目录1 引言 (4)2 资料 (5)3 观测分析……………………………………………………………………………………5~63.1 “海燕”概况 (5)3.2 环流形式 (6)3.3 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 (7)3.4 卫星云图特征………………………………………………………………………………8~104 空间结构…………………………………………………………………………………10~144.1 水平结构.............................................................................................10~11 4.2 垂直结构.............................................................................................11~14 4.3 “暖心”结构 (14)5 观测分析小结 (15)6 WRF数值模拟………………………………………………………………………………15~176.1 WRF模式及资料方法简介 (15)6.2 模拟试验设计 (16)6.3 模拟路径特征 (16)6.4 模拟大尺度环流特征……………………………………………………………………16~177 模拟试验小结 (17)8 参考文献 (18)9 致谢 (19)1引言在热带洋面上常发生一种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简称为热带气旋),并伴有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给所经过的地区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及异常特征分析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及异常特征分析许云凡;陈权亮;郑飞【摘要】利用NCEP/NCAR Reanalysis Ⅱ资料计算1979-2014年3项副高指数,并根据异常副高指数筛选副高异常年份发现副高在正位相年期间较气候态面积更大,西伸脊点偏西,脊线偏南;负位相年情况相反.此外,通过对副高异常年份海温异常场水汽通量场及环流形势分析得出结论:正位相年年间前冬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水汽通量在长江中下游集聚,东亚副热带季风环流偏弱、梅雨锋区环流加强并且500hPa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发展、200hPa南亚高压东伸偏东均有利于副高位置偏南,西伸加强;负位相年与正位相年环流形势相反.结果表明:西太副高异常不仅受前期海温影响,同期水汽通量、大气环流形势等对副高影响的同样不可忽视,这为副高预测提供了一定思路.【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8(035)006【总页数】10页(P24-33)【关键词】副高指数;副高异常;环流形势【作者】许云凡;陈权亮;郑飞【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029;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1 引言西太副高全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对我国气候与天气颇具影响,尤其是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意义重大;故而对于西太副高的活动,我国气象研究人员十分关心。
早在上个世纪,我国气象人员便展开了对西太副高的研究。
陶诗言等[1-6]深入研究了西太副高的季节内、年际及年代际变化与天气、气候的关系,分析了影响西太副高活动的因子(如亚洲夏季风等),并指出西太副高与我国江淮流域汛期降水紧密相关。
专题14 天气系统的动态分析(解析版)
专题14 天气系统的动态分析天气系统的考查难度大,焦点主要集中在天气系统的动态分析上,因此,大家对这部分内容学习需要再深入,并从考查的角度解读新情境、探索新问题、感悟新高考、培养新能力。
一、天气系统的静态特征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高(低)压中心、低压槽(高压脊)、冷(暖)气团、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
要想对天气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必须清楚天气系统的静态特征。
静态特征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区域(固定时空)的气象要素(温、压、湿、风)状况。
(一)锋锋的考察很少是在剖面图中,而是在气压分布图中判读,因此重点要理解锋的成因,锋控制下的天气变化。
【冷锋和暖锋控制下的天气】(二)气旋和反气旋(三)气压场的天气判读1.气压场的基本形式2.锋面气旋的判读该天气系统多见于温带地区,是造成温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近地面的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故也称锋面气旋。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在高压脊不能形成)。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将冷暖锋连接将系统分为两部分,低纬度部分受暖气团控制,高纬度部分受冷气团控制。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①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①处为偏南风,①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
冷气团一侧降水,暖气团一侧晴朗。
3.锋面反气旋生成和活动于中高纬、温带地区的高气压系统。
在合适的大气环流引导下,向南或东南移动(图示为:强高压南下前缘有一条冷锋作为引导)。
影响中、低纬地区,成为一次冷空气活动。
有时可达到寒潮强度。
所以,也称冷性反气旋。
1.(2019·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实习5 天气系统分析气旋锋面副高台风定位
实习5 天气系统分析:气旋\锋面\副高\台风定位1.实习目的1)在卫星云图上识别气旋天气系统,确定气旋位置,识别气旋的发生、发展等阶段;估计气旋附近的天气情况。
2)在卫星云图上分析识别我国大陆地区的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确定锋面位置;估计锋面的天气情况。
3)*在卫星云图上识别并画出西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位置、范围、脊线,分析副高位置、脊线和强度的变化特征。
2.实习方案1)下载含有气旋、锋面、副高和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
2)根据云图特征分析判断气旋天气系统,确定气旋的各个阶段。
3)根据云图特征分析判断锋面类型,分析云图确定冷锋、暖锋、锢囚锋锋面位置、并估计锋面附近的天气情况。
4)*分析识别卫星云图上副高位置和范围,分析副高位置的移动特征(南北移动和东西进退),分析副高强度及其变化。
3.实习结果1)在卫星云图上识别气旋天气系统,确定气旋位置,识别气旋的发生、发展等阶段;估计气旋附近的天气情况。
①气旋的发生阶段:有气旋性的涡旋云系出现②气旋的发展阶段:气旋性涡旋云系较上一阶段加强③气旋的成熟阶段:形成了成熟的气旋性涡旋云系④气旋的消亡阶段:云系的气旋性涡旋强度减弱,气旋即将消亡。
气旋附近的天气是:降温、降水、大风、雨雪等天气。
2)在卫星云图上分析识别我国大陆地区的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确定锋面位置;估计锋面的天气情况。
1.冷锋:2.暖锋3.锢囚锋4.静止锋锋面附近的天气现象大概是: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
3)在卫星云图上识别并画出西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位置、范围、脊线,分析副高位置、脊线和强度的变化特征脊线位置如图,脊线逐渐南移,强度变化不大。
4.实习结语通过本次实习学会了在卫星云图上识别气旋天气系统,确定气旋位置,识别气旋的发生、发展等阶段;估计气旋附近的天气情况。
在卫星云图上分析识别我国大陆地区的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确定锋面位置;估计锋面的天气情况。
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作者:周伟灿罗丽君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1年第03期摘要采用NCEP FNL的客觀分析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的逐小时降水融合资料,对2015年8月23—24日发生在上海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并通过位涡反演方法对1515号台风“天鹅”在本次降水过程的具体作用进行了定量诊断分析,以探讨本次暴雨过程的发生机制。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位涡反演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西风槽、台风及副热带高压等重要天气系统的位置及强度,能够较为有效地再现系统的演变过程;2)北方冷空气与远距离台风外围的东北气流交汇是产生本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3)通过对比原始场与剔除台风后的分析场,可以发现台风“天鹅”本身的扰动对应的水汽通量占比53.3%,是本次降水过程的水汽输入的主要贡献来源;4)台风“天鹅”对降水区域提供了一定的热力条件,在扣除台风后原分析场的大值区和暖湿舌消失,相应的锋区也消失。
关键词台风暴雨;位涡反演;水汽贡献暴雨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天气,关于暴雨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一直是气象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马旭林等,2017;梅钦等,2018;王坚红等,2019)。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带,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盛行期间暴雨频发,其中长江流域和江淮流域是我国夏季暴雨的一个频发带(Matsumoto and Takahashi,1999)。
大量研究(郭其蕴,1983;黄荣辉等,1998;高国栋等,2002;胡国权和丁一汇,2003;闵锦忠等,2018;李崇银等,2019)对长江流域及江淮流域暴雨的水汽输送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区域内夏季暴雨与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副高西侧与西南侧转向的西南气流也是一个重要水汽输送带。
此外,中高纬西风带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整体来说长江流域的水汽输送主要由西南气流及偏西风支作为动力支持。
台风是造成中国夏季暴雨的另一重要天气系统。
台风“芭玛”数值模拟实验概要
台风“芭玛”天气过程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实验姓名:亓晨学号:S0*******台风“芭玛”天气过程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实验亓晨(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研究生三队211101)1 台风“芭玛”概况2009年第17号超强台风“芭玛”(0917号)9月29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30日迅速加强为台风,10月1日加强为超强台风,10月3日13时50分,“芭玛”首次登录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晚上入海后迴旋少动。
5日中午突然360度大转弯又折回到3日登陆地点。
7日“芭玛”一度减弱为热带低压,而后却又重新加强为热带风暴,再次西进挺进南海。
10日,在南海海域,它再次减弱为热带低压,并缓慢向西行进,靠近海南并逐渐加强,12日09时50分在海南万宁市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风速为23米/秒(9级)。
14日以热带风暴强度登陆越南,直到10月14日23时,中央气象台才停止对其编号,它是影响我国的长生命热带风暴之一。
一般热带气旋生命期在3~8天左右,但是芭玛在16天的生命史中,它路径诡异,强度反复无常,在菲律宾,海南及越南多次登陆,给菲律宾,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等地带来狂风暴雨,菲律宾数百人丧生。
本文用天气学原理对台风登陆过程进行分析,并采用WRF模式进行一次数值实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对台风进行初步的分析。
2 天气形势分析2.1天气图500hPa 700 hPa850 hPa限于篇幅,我以韩国气象厅提供的10月4日00时(UTC)天气图做简要的分析:500hPa 西太副高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48区,一部分在海上。
海上副高呈东西分布,脊线位于大约北纬30度,西脊点位于东经135度附近,受其南侧东风气流引导下0918号茉莉台风缓慢向西移动。
54区东亚大槽的加深,有利于经向环流的维持,整个大陆中高纬地区逐渐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西北冷空气的不断向低压区输送,从而使下游冷槽加深发展,这种大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台风降水的维持,使得台风不断的产生凝结潜热释放。
初夏85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分析
度偏东、偏南,华北夏季降水偏少。
夏季,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如Lu 2004)),其中除了典型的副热带雨带(梅雨雨带)和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对流等之外,涉及的大气环流系统分量还有中高纬环流(特别是东北亚阻高)、沿着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东传的大气准定常波(Lu等2002;E nom oto等2003;E no m otoZ oo4; Di ng an d W ang,2005)、西太平洋副高等。
这些因子所处的经度接近,均大体处在1100一160oE经度范围内,它们之间的关系突出表现为不同纬度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如图1所示)。
州|叫ll s le e l!个1.川J图1一1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利用不同纬度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正好可以把东亚季风系统的诸多分量有机地联系起来。
要想掌握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变化规律,包括这一系统如何对外强迫(如ENSO、全球增暖等)进行响应,我们必须对夏季东亚地区不同纬度间的相互作用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其中,副高与热带外环流的关系、副高与热带环流的关系、热带强迫影响副高的机理、副高在热带~热带外相互作用中所起到的中间环节作用等都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具体问题。
热带海温的影响大体局限在低纬地区,但东亚地区不同纬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热带的影响向北扩展到中高纬地区。
因此研究西太副高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异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西太副高的变化不仅受到热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中高纬环流系统的影响。
不仅如此西太副高的变化还应涉及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目前的初夏850hP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分析2.2方法介绍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功率谱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
2.2.1单序列相关性T检验对于气候变量不同时刻的线性相关(自相关系数)和两气候变量的线性相关是否显著,即相关系数达到多少算是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必须进行统计检验。
副高和台风走向之间的关系一个不平静的对袂
副⾼和台风⾛向之间的关系⼀个不平静的对袂只要太阳公公⼀露脸⽚刻⼈间似⽕烧啊!在副热带⾼压的陪伴下我们进⼊了炎热的中伏伙伴们纷纷表⽰:希望能来个优秀且影响不⼤的台风下下⾬降点温就好!然⽽7⽉不受台风待见不过8⽉开场台风马上就来怒刷存在感了当华南沿海的⾼温正“享受”台风“森拉克”带来的降⽔时另⼀个台风“⿊格⽐”飞速到来8⽉是台风最活跃的⽉据国家⽓象中⼼预测今年8⽉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成的台风个数为4⾄6个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2⾄3个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台风,我们⼀点都不陌⽣热带⽓旋其本质就是⼀个热带⽓旋其本质就是⼀个热带⽓旋是发⽣在热带或副热带洋⾯上的低压涡旋,是⼀种强⼤⽽深厚的热带天⽓系统。
我国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旋按其底层中⼼附近最⼤平均风⼒(风速)⼤⼩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形成视频详解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每年6⽉⾄9⽉,台风季的到来都会让⽓象部门和公众⾼度警戒,台风的路径和强度预报⼀直是台风专家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家最关⼼的,便是台风到底去往何处,何时能⾄?要了解台风的移动路径和移速还要从导致台风移动的动⼒源说起台风移动的原理台风结构⽰意图从台风(北半球)本⾝来说,它是⼀团沿逆时针⽅向旋转着的⽓团。
在旋转时,空⽓质点的移动⽅向受到地球⾃转的影响⽽发⽣偏向,使台风向⾼纬度⼀侧的偏转⼒度⽐向⾚道⼀侧更⼤。
因此就整个台风来说,有向北移动的动⼒。
但我们看到的台风通常向西移动——这其中必然暗藏“幕后推⼿”没错,它就是副⾼!夏秋之际,西太平洋上常有⼀个独⽴的⾼⽓压——副热带⾼⽓压(以下简称副⾼)。
⽽影响我国的台风也⼤多⽣成于西北太平洋,且⼤多产⽣于副⾼的南缘,并沿着副⾼的外围移动。
副⾼引导台风⾛向七⼋⽉份的西北太平洋副⾼正处于强势期,在西伸加强后,控制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控制区域内以下沉运动为主,不利于台风的发展。
就如同给长江以北地区筑起了⼀道屏障,台风很难穿越这个地带到达更北的区域,反⽽在副⾼外围风向的引导下⼀路向西。
副高 影响台风的原理
副高影响台风的原理摘要:一、副高的概念与作用1.副高的定义2.副高的形成原因3.副高的作用二、台风的生成与影响因素1.台风的生成条件2.副高对台风生成的影响3.副高对台风路径的影响三、副高对我国台风影响的实例分析1.副高位置与台风生成数量的关联2.副高强度与台风强度的关联3.副高与台风路径变化的关联四、如何利用副高预测台风1.副高指数的计算与运用2.副高与台风路径预测的关系3.副高预测台风的局限性与完善方向正文: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每年给我国带来严重的风雨灾害。
副高是影响台风生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副高的概念、作用,以及副高对台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大家对台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副高的概念与作用。
副高,又称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15°范围内的暖性高压带。
副高的形成原因是赤道附近地表受到强烈太阳辐射,导致大气层内热量上升,形成低压。
而两侧的气流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从而形成副高。
副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副高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炎热,降水较少,干燥季节较长。
2.副高与赤道低压带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大气环流系统,促进了热量和物质的传输。
3.副高是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位置和强度对台风的发展和路径产生重要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台风的生成与影响因素。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生成于热带海域。
其生成条件包括:温暖的海水、足够的湿度、相对稳定的大气环境和适当的风向变化。
副高对台风生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副高控制下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台风生成的热量条件。
2.副高带来的下沉气流,使得热带辐合带(ITCZ)上的对流加强,从而促进台风的生成。
副高对台风路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化会带动台风的移动路径。
例如,当副高强度增强、位置偏北时,台风往往会沿着副高边缘向偏北方向移动;反之,当副高强度减弱、位置偏南时,台风路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影响吉林省的两次相似路径超强台风对比分析
影响吉林省的两次相似路径超强台风对比分析
李玥;张富龙;樊嘉璐
【期刊名称】《气象灾害防御》
【年(卷),期】2022(29)4
【摘要】利用吉林省区域气象站的常规观测数据、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数据和NCEP的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影响吉林省的两次相似路径台风“美莎克”和“海神”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强且位置偏北,其特殊的形状配合其西侧强盛的偏南引导气流是两次台风能够北上登陆的主要原因。
登陆后受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和台风移动方向上风场的偏西分量增大影响,导致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
两次台风登陆后移入高空急流右后侧,高空急流为台风高层流出提供高速气流,且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
台风“美莎克”强降水发生在其中心西北侧,即东南气流与偏北气流交汇处附近;台风“海神”强降水发生在其中心北侧,即东南气流与东北气流交汇处附近。
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即能量锋区和垂直速度大值区的重叠区域对台风强降水发生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李玥;张富龙;樊嘉璐
【作者单位】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松原市气象局;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
【相关文献】
1.两次相似路径台风对浙江降水影响的对比分析
2.相似路径超强台风“尼伯特”(1601)和“莫兰蒂”(1614)对金华降水影响对比分析
3.2013年影响湖南的两次相似路径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4.两次相似路径北上台风对吉林省风雨影响差异的成因分析
5.两次相似路径北上台风对吉林省风雨影响差异的成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检验副高6篇专题报告
检验副高6篇专题报告一、引言副高是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副高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对副高的相关专题报告进行检验,旨在总结和评估这些报告的质量和价值。
二、副高的定义和特征副高是指位于中纬度地区的高压系统,通常呈现出环状的形态。
其特征包括: 1. 位置稳定:副高通常位于30°N和40°N之间的地区,且位置相对稳定。
2. 气压高:副高中心气压较高,通常在1015百帕以上。
3. 稳定的天气:副高区域天气晴朗、干燥,降水少。
4. 大风环流:副高周围呈现顺时针方向的大风环流。
5. 季节性变化:副高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位置和强度变化。
三、专题报告1:副高的形成机制1. 影响副高形成的因素副高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 大气环流:副高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有关,例如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相互作用。
- 地形因素:地形的起伏和山脉的分布会对副高的形成产生影响。
- 海洋温度:海洋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副高的位置和强度。
2. 形成机制的研究方法科学家们通过观测、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副高的形成机制。
观测数据可以提供实况资料,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副高形成的过程,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副高形成的规律。
3. 研究进展和发现研究表明,副高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大气环流、地形和海洋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副高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专题报告2:副高的变化规律1. 副高的季节性变化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在不同季节会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副高通常位于偏东的位置,冬季副高则向西偏移。
2. 副高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副高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是副高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对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3. 副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副高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任素玲1,2刘屹岷1吴国雄1
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LASG ,北京, 100029
2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
利用1958—1998年台风资料,对台风路径进行分类,挑选出3类常见路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分析,证实不同的台风路径所对应的副热带高压(副高)形势不同。
台风西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呈东西向带状,台风沿着副高南部西行,副高在整个过程中西伸;转向路径时,副高开始呈东西向带状,随着台风的移动副高主体东退,在160°E附近中间断裂;北上路径的台风对应的副高主体偏东。
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模式R42L9在不同的初始场中加入相同的温度扰动,成功模拟出西行和北上路径的台风,验证了不同副高形态对台风路径的不同影响。
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还发现,台风可以引起正压Rossby波向中高纬度的传播。
由于背景流场不同,不同移动路径的台风其波动能量的传播路径也不同,从而对中高纬度环流和西太平洋副高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北上台风不同,西行台风在其西北方向激发出正变高,使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
关键词:台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数值试验。
初稿时间:2005年5月31日;修改稿时间:2007年6月12日。
资助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3607),中国科学院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5027、40221503、40575028、40523001)。
作者简介:任素玲,主要从事台风方面的研究以及卫星资料在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E-mail:rensl@;sl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