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7a71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2.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2b374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7.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方式,它通过振动的方式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物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特性。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就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从而传播声波,产生声音。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
1. 声源振动最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是物体的振动。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根木棍时,木棍会发生振动,振动会传播到周围空气中,形成声波,最终我们就能听到敲击的声音。
2. 声带振动人类的声音是通过喉部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经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波。
通过舌头、嘴巴的调节,声波经过共鸣腔体的放大和变化,形成不同的语音和音调。
3. 电信号转化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声音的产生也可以通过电信号转化实现。
例如,音响和手机等设备中的扬声器,是通过电信号的转化使扬声器内的薄膜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非常重要。
声音是通过媒质的振动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形式。
它是由一系列的纵波构成,通过振动的形式在媒质中传递能量。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声波,但在真空中声波无法传播。
2. 声速的影响因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媒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其次是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此外,声速还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速越快。
3.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
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向周围空间传递能量,导致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
另外,媒质的吸收和散射也会对声音的衰减产生影响。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有趣的声音现象,如回声、共鸣和多普勒效应等。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9eb74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2.png)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1f4cb2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5.png)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1]、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固>v液>v气。
[2]、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3]、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2]、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1]、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e3567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8.png)
探究点四 回声及其利用 1.请计算一下,当你和同学去爬山时,你大声呼喊远离你680
米山崖处的同学,你发声后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你的喊声?你 还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他大约在2秒后能听到我的喊声,我还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2.请计算:在课堂里老师和坐在后排的你相距7米时,你的讲 话声经多长时间老师才能听到?如果也能听到回声的话,你发 声后多长时间可以听到回声?(回声到达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情势传播。 3.声速:
(1)15℃时,v声 =340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介质有关。
水波
振动、发声、听声三者的关系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不一定发出声音(处于人耳 的听觉范围以外)。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立刻消失,因为声音 传播也需要时间。
探究点三 声速 1.阅读P30小资料可知:在15℃和2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分
别是 340m/s 和 346m/s,这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 温度 有
结论: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介质 ,它 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 液体 或 固体 ;真空 不能 传 声。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
3.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回顾 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水滴落入水中时出现了什么 现象?水波是怎样产生的?)
这说明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波 的情势传播。
坏(非听觉神经和大脑破坏),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
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到声音,这种 感知声音的方式我们叫做 骨传导 ,这说明利用的是 固体 (选 填“固体”“液体”或“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物理八年级第3章 声的世界
![物理八年级第3章 声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50a4d2d776a20029bd642d2f.png)
学习方法导航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例如:触摸自己的喉头,(这也是实验)然后发声,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声音可能仍然在向远处传播。
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拓展:(1)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3)振动一定发声,但不一定能听见。
(4)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如弹吉他时,振动的弦的声源,吹笛子时,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
(5)“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要勤于观察、善于探索、勇于提问。
观察时,除了认真看外,还可以借助于耳听、手触、脑想等多种手段,使观察更准确、更全面,同时还要注意交流和合作。
(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声音的传播(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物质,真空不能传声。
(2)当物体振动发声时,就会使介质形成波动并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就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15℃)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减弱,所以,有时我们离发声体较远时,传来的声音太弱而不能引起听觉。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外界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由听觉神经转化为一种信号传给大脑。
人耳在感知声音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故障,都会引起耳聋。
耳聋分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是由于听觉神经受损而的,后者是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而引起的,如鼓膜受损。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f42a227c1cfad6195fa7f4.png)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发声体,也叫声源。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3.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①老师讲课学生能听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②用塑料袋包好正在发声僧的电话放入水中,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③敲击课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④玻璃罩内的闹钟,随着空气不断减少,响声越来越弱,直至听不见,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靠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传播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往外传播的。
4、声速:①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
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④公式为v=s/t5、能听清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或者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 以上时。
反之的话,回声与原声就会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7、空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通俗“粗细”):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常见描述音调:男高音、女生声音高、这首歌音太高、脆如银铃、螺丝松动、水牛哞哞的叫是响度大,蚊子嗡嗡的叫是音调高。
①影响音因素: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②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e7ca3c8555270722182ef767.png)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59378c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0.png)
变式 自然界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 能发出“笑声”.这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 孔,如图1-1所示,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 使其__振__动____发声,这种声音再通过_空__气_____传入我 们的耳中,我们就听到了“笑声”.
探究2 声音的特性
例2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
区别
(2)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 响
(3)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 响度会随传播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声的 类型
超声波
次声波
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声,频率范围 范围 为20 Hz ̴ 20 000 Hz
高于20 000 Hz
低于20 Hz
方向性好、穿透能 传播远、易于绕
举例 (传递 能量)
对人耳大声说话,耳膜 超声波去污、超 使机器设备破裂、
发疼等
声波除结石、超 建筑物坍塌等
声波加湿器等
考点4 噪声及其控制
物理学角度:声源做㉑ 无规则 振动产生的. 来 源 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
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危害:噪声除了使人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妨碍工
(4)钢琴师对钢琴进行调音是为了调节钢琴的音色
( ×)
(5)调节播放器的声音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 ×)
(6)向暖水瓶中灌水,根据声音的音色可知道水是否快满 ( ×)
(7)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 ×)
(8)医生使用听诊器听诊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 )
(9)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就会越响亮
制
如:道路两旁种行道
树、路边的房子安装双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45fc25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3.png)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声音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ef14c4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d.png)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声音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声音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常用来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在物理学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通常通过空气和其他物质传播。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八年级上学习的一些物理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向下挤压,并向上形成稀薄的区域,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可传递的机械波。
一般来说,当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一种叫做长波的机械波传播的。
当声波进入气体或液体时,它们会引起分子的振动,这些分子会向其他周围的分子传递振动,直到整个媒介被完全振动。
声波还可以通过固体传递,比如当你在一个混响比较严重的房间里敲击墙壁,你可能会听到墙壁传来响声。
3.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高,频率越高,音高就越高。
一般来说,人类可以听到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的频率。
而音量大小则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4. 回声和混响回声和混响都是声音反射的结果。
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时,一些波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在一些较空旷的地方,回声效应尤为明显。
而混响则是指声波反射在表面上多次后形成的效果,例如在一个装有大量吸音棉的录音室中,声波的混响就会变得很小。
5. 声音的吸收和放大声音的吸收和放大与表面的材料和大小有关。
质地柔软、富有细碎的孔隙和褶皱的物体可以吸收声音,例如吸音棉和泡沫。
而声音的放大则取决于反射板的大小和形状,这往往是演出声音的场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6. 噪音的危害噪音对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受到噪音污染会导致耳聋和失聪,并影响人们的睡眠和精神健康。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噪音污染,比如佩戴耳塞和控制噪音来源。
总结起来,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的振动引起,通过空气和其他媒介传播。
声音的音高和音量取决于其频率和振幅,而声音的回声和混响反映了声波反射的结果。
八年级上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上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a7889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5.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集结知识元声音的产生知识讲解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是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例如敲击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例题精讲声音的产生例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传播速度变小B.声波和光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只是传播速度最小D.声波和光波遇到障碍物时都会发生反射现象例3.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音调高例4.三国时期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B.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C.马蹄声在空气中传播比在土地中快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例5.如图是日常生活中的电话机示意图。
用手机拨打电话时,手机和电话机之间主要是通过_____来传递信息。
而小鹏同学听到电话铃声,铃声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
声音的传播条件知识讲解一、声音的传播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体都可作为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2.2.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3.3.声速的影响因素:∙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是v固>v液>v气,但不绝对(一般出题时,“软木”出得很多,软木传声不如水快)∙②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变大;∙③平常我们讲的空气中的声速,一般指的是340m/s,这个数值应作为常数记住。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2022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2022](https://img.taocdn.com/s3/m/cd9de2f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76.png)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乐音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HZ~ HZ。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08337a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e.png)
音调与音频
音频是指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可 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 20Hz到20kHz之间,其中1kHz的 音调被定义为基准音调。
音调的感知
人类对音调的感知受到年龄和听力 损失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 耳对高频声音的敏感度逐渐降低。
响度
响度的定义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 动的幅度决定。幅度越大,响度
人的发声原理是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通过口腔和鼻腔的调制形成不同的音色。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如树叶、昆虫等,其产生的声音原理也各不相同,但都与物 体的振动有关。
声音的传播
02
声音传播的介质
பைடு நூலகம்01
02
03
固体
声音通过固体传播时,振 动以波的形式传递,如铁 轨之间的震动传递。
液体
在液体中,声音通过液体 的流动和压力变化传播, 如水中的声波。
气体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通 过气体分子的振动和相互 碰撞传递,如空气中的声 波。
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速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温度、压强和密度。在标准大 气压和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3米/秒。
影响声速的因素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以及介质的温度等因素有关,例如在水中 声速约为1430米/秒,而在钢铁中声速可达到约5000米/秒。
语音识别
通过识别语音中的特征, 实现机器对人类语言的识 别和理解。
声纹识别
利用每个人独特的嗓音特 征,进行身份识别和安全 验证。
声音在乐器中的应用
弦乐器
如吉他、小提琴等,通过弦的振动产生声音。
打击乐器
如鼓、铙钹等,通过敲击产生声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39fb4169dc5022abea00b1.png)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知识点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5、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温度。
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6、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
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m)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则先听到击水声的是()A .鱼B .小鸟C .同时听到D .无法确定2、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 .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D .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传声C .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D .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敲门时,会发出声音,在此过程中()A .只有门在振动B .只有门周围的空气在振动C .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D .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 .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B .听到雨滴打屋顶上的“嗒嗒”声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6、如图所示,老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一现象充分说明()A .声音可以从空气向水中传播B .声音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C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D .声音在水面发生了反射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B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C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D .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8、如图所示玻璃缸内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上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 .鱼缸→水→鱼B .空气→水→鱼C .水→鱼缸→鱼D .水→鱼9、电影院四周的墙通常安装一层特殊材料或是设计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你认为这主要是为了()A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观众和电影产生的噪声B .增加漫反射,使观众在各个位置都能看到电影C .加强声音的反射,使观众能听到的声音更清晰D .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因为回声影响观影效果10、一个同学站在原地不动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 1.5s 后听到回声,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340m/s ,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A . 510mB . 255mC . 340mmD . 1020m1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 .钟声的回声B .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C .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 .大钟还在振动12、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依次覆盖不同的材料,在相同的位置比较听到闹钟声音的大小,该实验探究的是()A .声音的传播条件B .声能传递能量C .材料隔声性能D .声音与温度的关系13、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ad7a83d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3.png)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 s.二、声音的特性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3、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三、声音的利用1、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去,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响亮.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17m才能听到回声.(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3)应用:回声测距,如测海底的深度等等,在利用回声现象求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时,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声速,则s=vt/22、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声源,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了解)(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4)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不可能听见声音);(5)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立体声: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至少要将两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3、其他利用(1)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回声定位,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探测鱼群,利用回声测距离,雷声预示着雨的到来等等)(2)传递能量(清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除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题:1、大雪后,感觉四周寂静,雪多孔,以及会堂,影剧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原因都是: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对原声的干扰.2、敲击腹部来判断是否有积水称为叩诊,利用的是声音的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见课本25页.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最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36db94d551810a6f424860e.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吹树叶“哗哗”响时,观察树叶在振动;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让橡皮筋振动发声;把手放在音箱的纸盒上,感受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方法技巧: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①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如本节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很多声音发出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这是,可运用转换法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来体现发声体在振动。
在有的例子中把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具体的方法,使它放大便于观察,所以有人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
例如音叉的振动很小,放在水中使水花飞溅,振动就被放大便于观察。
①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本节中,通过比较物体正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从而确定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①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通过归纳大量的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①“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在振动,但是几秒种后,仍会听到回声,就是原来发出的声音继续存在并传播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塑料球碰音叉
• 观察塑料球 • 将塑料球悬
挂着接触不 发音的音叉
• 将音叉敲响 用塑料球再 接触
前后对比思考: 塑料球在什么 情况下跳动? 它为什么跳动?
实验5:喉头的感觉
• 请同学们用手摸着喉头部分,然
后跟我一起朗读:风声,雨声,
声音的产生
关于声音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实验1:学生橡皮筋实验
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 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 拨动橡皮筋
⑴能听到什么?此 时橡皮筋处于什么 状态? ⑵当振动停止的 时候,还能听到声 音吗?
实验2:刻度尺振动实验
刻度尺的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三分
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
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发声时,声
请问摸着喉头的手有什么感
觉?
带在振动。
,发声的物 的振动产生体的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2)这些物体在发发声声时的,有物什 么相同的现象? 体都在振
动
(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 产生的?
1. 能听到声音吗?此 时的尺子处于什么 状态?
2. 当振动停止的时候, 还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3:鼓动纸屑实验
• 观察纸屑:将纸屑放在鼓面上 • 敲击鼓面 • 用手按住鼓面不发声
对比思考:纸屑在什么 情况下被弹起?它在什 么情况下静止?
神玉铁……大道两旁摇曳着成千上万的明晃晃,脆生生,透晶晶的猛……猛后面隐约生长排列着五彩斑斓、神仙静默的活像幽灵般的低矮植物和白嫩嫩,碧晶晶,水 嫩嫩的怪异瓜果……两列高高的电池模样的闪着玉光的花柱在怪物丛中突兀而立,只见从闪着玉光的花柱顶部垂下缕缕簇簇飘带般的光影,看上去美如纯红色的小河 伴随着火橙色的珍珠飘飘而下……大道左侧不远处是一片紫葡萄色的山岳,山岳旁边银、绿、灰三色相交的林带内不时出现闪动的异影和怪异的叫声……大道右侧远 处是一片淡黄色的黄花地,那里似乎还晃动着一片乳白色的玉枣树林和一片暗绿色的魔 树林……见有客到,随着一阵不易察觉的声响,大道两旁淡白色的妖光铁 基座上,正在喧闹的夜猪佛和毒熊妖立刻变成了一个个凝固的雕像……这时,静静的泉水也突然喷出一簇簇、一串串直冲云霄的五光十色的焰火般的水柱和光丝般的 水花……突然,满天遍地飞出数不清的宝石,顷刻间绚丽多姿的宝石就同时绽放 ,整个大地和天 空立刻变成了怪异的海洋……空气中瞬间奇闪出神奇的奇影之香…… 飞进主厦峨然的金红色星光形前门,无比空阔豪华的大厅让人眼前一亮,扑面而来的空气能飘出一种极珍贵的动听鸟声并散发着浓浓异香,这让人感觉有些迷茫怪异 ……大厅前方四尊巨硕的青兰花色琥珀坐姿神像神态诡秘地笑着,好像想出了一个得意的妙计。大厅两侧摆放着珍贵的文物奇石,在变幻幽淡的灯光下转动生辉…… 墙上巨硕的壁画凝重神秘……铺着地毯的通道两旁,五十多米高的,好似两队神气十足,一动不动的皇家卫队的紫金雕像威猛剽悍,神态冷漠。雕像之间九十多米高 的,巨盆的嫩黄色的冬曲玉米形的亿虹奇花,肃穆而淡雅……抬头看去,大厅顶部上亿颗焰火雾淞般的梦幻吊灯,把大厅装点得分外辉煌。大厅正面中央的宝座上仍 然坐着主l官F.茨希日贵族两旁还是坐着那些副l官和监l官!一阵的钟声响过,主l官F.茨希日贵族站起身来,然后看着蘑菇王子和知知爵士问道:“你们两个准 备好没有?”蘑菇王子答道:“我们准备好了!”主l官F.茨希日贵族大声道:“那就开始吧!”F.茨希日贵族刚刚说完,就见暗红色个穿着暗红色水云水云袍 的司仪官同时用手朝空中一指,随着六道闪光,整个大厅像菊花一样展开怒放,然后纷纷向远方退去,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之下……接着只见一座几乎无底透明、正在 凌空遨游的巨大病床形运动场,音速般地在蘑菇王子和知知爵士的脚下展现出来,而悬空遨游的巨大运动场下面竟然是一片迷朦沧桑、酷热中有些清凉的深青色海景 ……悬浮在半空的l场宏大巍峨、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