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总3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倾斜角与斜率【课时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掌握求直线斜率的两种方法.3.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1.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定义表示或记法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________时,我们取________作为基准,x轴________与直线l________________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α斜率直线l的倾斜角α(α≠90°)的____________k=tanα2.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图示倾斜角(范围)α=0°0°<α<90°α=____90°<α<180°斜率(范围)0大于0斜率不存在小于0一、选择题1.对于下列命题①若α是直线l的倾斜角,则0°≤α<180°;②若k是直线的斜率,则k∈R;③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④任一条直线都有斜率,但不一定有倾斜角.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 B.2 C.3 D.42.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点A(3,5)、B(a,7)、C(-1,b)三点,则a、b的值为( ) A.a=4,b=0 B.a=-4,b=-3C.a=4,b=-3 D.a=-4,b=33.设直线l过坐标原点,它的倾斜角为α,如果将l绕坐标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1,那么l1的倾斜角为( )A.α+45°B.α-135°C.135°-αD.当0°≤α<135°时,倾斜角为α+45°;当135°≤α<180°时,倾斜角为α-135°4.直线l过原点(0,0),且不过第三象限,那么l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 )A.[0°,90°] B.[90°,180°)C.[90°,180°)或α=0° D.[90°,135°]5.若图中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A.k1<k2<k3 B.k3<k1<k2C.k3<k2<k1 D.k1<k3<k26.直线mx+ny-1=0同时过第一、三、四象限的条件是( )A.mn>0 B.mn<0C.m>0,n<0 D.m<0,n<0二、填空题7.若直线AB与y轴的夹角为60°,则直线AB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__,斜率为____________.8.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且底边BC与x轴平行,则△ABC三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和为________.9.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α-20°,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0.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求菱形ABCD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一条光线从点A(-1,3)射向x轴,经过x轴上的点P反射后通过点B(3,1),求P 点的坐标.能力提升12.已知实数x ,y 满足y =-2x +8,当2≤x ≤3时,求y 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3.已知函数f (x )=log 2(x +1),a >b >c >0,则f ?a ?a ,f ?b ?b ,f ?c ?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1.利用直线上两点确定直线的斜率,应从斜率存在、不存在两方面入手分类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在解题中容易忽视,应引起注意.2.三点共线问题:(1)已知三点A ,B ,C ,若直线AB ,AC 的斜率相同,则三点共线;(2)三点共线问题也可利用线段相等来求,若|AB |+|BC |=|AC |,也可断定A ,B ,C 三点共线.3.斜率公式的几何意义: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开发“数形”的转化功能,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反映了某一代数式的几何特征,利用这种特征来处理问题更直观形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答案知识梳理1.相交 x 轴 正向 向上方向 正切值 2.90° 作业设计1.C [①②③正确.]2.C [由题意,得⎩⎪⎨⎪⎧k AC =2,k AB =2,即⎩⎪⎨⎪⎧b -5-1-3=2,7-5a -3=2.解得a =4,b =-3.]3.D [因为0°≤α<180°,显然A ,B ,C 未分类讨论,均不全面,不合题意.通过画图(如图所示)可知:当0°≤α<135°时,倾斜角为α+45°;当135°≤α<180°时,倾斜角为45°+α-180°=α-135°.]4.C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0°≤α<180°,直线过原点且不过第三象限,切勿忽略x 轴和y 轴.]5.D [由图可知,k 1<0,k 2>0,k 3>0, 且l 2比l 3的倾斜角大.∴k 1<k 3<k 2.]6.C [由题意知,直线与x 轴不垂直,故n≠0.直线方程化为y =-m n x +1n,则-m n >0,且1n<0,即m>0,n<0.] 7.30°或150°33或-338.0 9.20°≤α<200°解析 因为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所以0°≤α-20°<180°,解之可得20°≤α<200°.10.解 αAD =αBC =60°,αAB =αDC =0°,αAC =30°,αBD =120°.k AD =k BC =3,k AB =k CD =0,k AC =33,k BD =-3.11.解 设P(x,0),则k PA =3-0-1-x =-3x +1,k PB =1-03-x =13-x,依题意,由光的反射定律得k PA =-k PB ,即3x +1=13-x ,解得x =2,即P(2,0). 12.解y x =y -0x -0其意义表示点(x ,y)与原点连线的直线的斜率. 点(x ,y)满足y =-2x +8,且2≤x≤3,则点(x ,y)在线段AB 上,并且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3,2),如图所示.则k OA =2,k OB =23.所以得y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3.13.f?c?c >f?b?b >f?a?a解析 画出函数的草图如图,f?x?x可视为过原点直线的斜率.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课时目标】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2.能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关系确定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1.两条直线平行与斜率的关系(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1、k2,有l1∥l2?________.(2)如果直线l1、l2的斜率都不存在,并且l1与l2不重合,那么它们都与________垂直,故l1________l2.2.两条直线垂直与斜率的关系(1)如果直线l1、l2的斜率都存在,并且分别为k1、k2,那么l1⊥l2?__________.(2)如果两条直线l1、l2中的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个斜率是零,那么l1与l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以下几种说法:(l1、l2不重合)①若直线l1,l2都有斜率且斜率相等,则l1∥l2;②若直线l1⊥l2,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③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④只有斜率相等的两条直线才一定平行.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02.以A(-1,1)、B(2,-1)、C(1,4)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以A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D.以B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3.已知A(1,2),B(m,1),直线AB与直线y=0垂直,则m的值( )A.2 B.1 C.0 D.-14.已知A(m,3),B(2m,m+4),C(m+1,2),D(1,0),且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则m 的值为( )A.1 B.0 C.0或2 D.0或15.若直线l1、l2的倾斜角分别为α1、α2,且l1⊥l2,则有( )A.α1-α2=90° B.α2-α1=90°C.|α2-α1|=90° D.α1+α2=180°6.顺次连接A(-4,3),B(2,5),C(6,3),D(-3,0)所构成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 B.直角梯形C.等腰梯形 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7.如果直线l1的斜率为a,l1⊥l2,则直线l2的斜率为________.8.直线l1,l2的斜率k1,k2是关于k的方程2k2-3k-b=0的两根,若l1⊥l2,则b =________;若l1∥l2,则b=________.9.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为60°,直线l2经过点A(1,3),B(-2,-23),则直线l1,l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6,6),C(0,6),求此三角形三边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11.已知△ABC的顶点坐标为A(5,-1),B(1,1),C(2,m),若△ABC为直角三角形,试求m的值.能力提升12.已知△ABC的顶点B(2,1),C(-6,3),其垂心为H(-3,2),则其顶点A的坐标为________.13.已知四边形ABCD的顶点A(m,n),B(5,-1),C(4,2),D(2,2),求m和n的值,使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还是垂直要“三看”:一看斜率是否存在,若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则两直线平行,若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两直线垂直;斜率都存在时,二看斜率是否相等或斜率乘积是否为-1;两直线斜率相等时,三看两直线是否重合,若不重合,则两直线平行.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答案知识梳理1.(1)k 1=k 2 (2)x 轴 ∥ 2.(1)k 1k 2=-1 (2)垂直 作业设计1.B [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l 1或l 2可能斜率不存在.]2.C [k AB =-23,k AC =32,k AC ·k AB =-1,∴AB⊥AC.]3.B [直线AB 应与x 轴垂直,A 、B 横坐标相同.]4.D [当AB 与CD 斜率均不存在时,m =0,此时AB ∥CD ,当k AB =k CD 时,m =1,此时AB ∥CD .]5.C6.B [k AB =k DC ,k AD ≠k BC ,k AD ·k AB =-1,故构成的图形为直角梯形.]7.-1a 或不存在8.2 -98解析 若l 1⊥l 2,则k 1k 2=-b2=-1,∴b=2.若l 1∥l 2,则k 1=k 2,Δ=9+8b =0,∴b=-98.9.平行或重合解析 由题意可知直线l 1的斜率k 1=tan 60°=3,直线l 2的斜率k 2=-23-3-2-1=3,因为k 1=k 2,所以l 1∥l 2或l 1,l 2重合. 10.解由斜率公式可得k AB =6-?-4?6-?-2?=54,k BC =6-66-0=0,k AC =6-?-4?0-?-2?=5.由k BC =0知直线BC∥x 轴,∴BC 边上的高线与x 轴垂直,其斜率不存在. 设AB 、AC 边上高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 由k 1·k AB =-1,k 2·k AC =-1,即k 1·54=-1,k 2·5=-1,解得k 1=-45,k 2=-15.∴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不存在;AB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为-45;A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为-15.11.解 k AB =-1-15-1=-12,k AC =-1-m 5-2=-m +13,k BC =m -12-1=m -1.若AB⊥AC,则有-12·⎝ ⎛⎭⎪⎫-m +13=-1,所以m =-7.若AB⊥BC,则有-12·(m-1)=-1,所以m =3.若AC⊥BC,则有-m +13·(m-1)=-1,所以m =±2.综上可知,所求m 的值为-7,±2,3. 12.(-19,-62)解析 设A(x ,y),∵AC⊥BH,AB⊥CH,且k BH =-15,k CH =-13,∴⎩⎪⎨⎪⎧y -3x +6=5,y -1x -2=3.解得⎩⎪⎨⎪⎧x =-19,y =-62.13.解∵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有2种情形: (1)AB∥CD,AB⊥AD, 由图可知:A(2,-1). (2)AD∥BC,AD⊥AB,⎩⎪⎨⎪⎧k AD =k BC k AD ·k AB =-1?⎩⎪⎨⎪⎧n-2m -2=3-1n -2m -2·n +1m -5=-1∴⎩⎪⎨⎪⎧m =165n =-85.综上⎩⎪⎨⎪⎧m =2n =-1或⎩⎪⎨⎪⎧m =165n =-85.§3.2 直线的方程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课时目标】 1.掌握坐标平面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2.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3.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名称 已知条件示意图 方程 使用范围 点 斜 式 点P (x 0,y 0) 和斜率k________ ________斜率 存在斜 截 式斜率k 和在y 轴上的截距b________存在 斜率2.对于直线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 (1)l 1∥l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l 1⊥l 2?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方程y =k (x -2)表示( ) A .通过点(-2,0)的所有直线 B .通过点(2,0)的所有直线C .通过点(2,0)且不垂直于x 轴的所有直线D .通过点(2,0)且除去x 轴的所有直线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60°,在y 轴上的截距为-2,则此直线方程为( )A .y =3x +2B .y =-3x +2C .y =-3x -2D .y =3x -23.直线y =kx +b 通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b <04.直线y =ax +b 和y =bx +a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形可能是( )5.集合A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则集合A 、B 间的关系是( )A .A =B B .B AC .A BD .以上都不对6.直线kx -y +1-3k =0当k 变化时,所有的直线恒过定点( ) A .(1,3) B .(-1,-3) C .(3,1) D .(-3,-1)二、填空题7.将直线y =3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直线为______________.8.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P (1,2)且与直线y =2x +3平行,则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________.9.下列四个结论:①方程k =y -2x +1与方程y -2=k (x +1)可表示同一直线;②直线l 过点P (x 1,y 1),倾斜角为90°,则其方程是x =x 1; ③直线l 过点P (x 1,y 1),斜率为0,则其方程是y =y 1; ④所有的直线都有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 正确的为__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10.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经过点A (2,5),且与直线y =2x +7平行; (2)经过点C (-1,-1),且与x 轴平行.11.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 (-5,0),B (3,-3),C (0,2),求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能力提升12.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16,且和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3,求l 的方程.13.等腰△ABC 的顶点A (-1,2),AC 的斜率为3,点B (-3,2),求直线AC 、BC 及∠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1.已知直线l 经过的一个点和直线斜率就可用点斜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时,必须保证该直线斜率存在.而过点P (x 0,y 0),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方程为x =x 0.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kx +b 是点斜式的特例.2.求直线方程时常常使用待定系数法,即根据直线满足的一个条件,设出其点斜式方程或斜截式方程,再根据另一条件确定待定常数的值,从而达到求出直线方程的目的.但在求解时仍然需要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形.§3.2 直线的方程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答案知识梳理1.y -y 0=k(x -x 0) y =kx +b2.(1)k 1=k 2且b 1≠b 2 (2)k 1k 2=-1 作业设计1.C [易验证直线通过点(2,0),又直线斜率存在,故直线不垂直于x 轴.] 2.D [直线的倾斜角为60°,则其斜率为3, 利用斜截式直接写方程.] 3.B 4.D5.B [一次函数y =kx +b(k≠0);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kx +b 中k 可以是0,所以B A .] 6.C [直线kx -y +1-3k =0变形为y -1=k(x -3), 由直线的点斜式可得直线恒过定点(3,1).]7.y =-13x +13解析 直线y =3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直线方程为y =-13x ,再将该直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直线方程为y =-13(x -1),即y =-13x +13.8.y -2=2(x -1) 9.②③10.解 (1)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为2, 所以其点斜式方程为y -5=2(x -2).(2)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k =tan 0°=0,所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1)=0,即y =-1. 11.解 设BC 边上的高为AD ,则BC⊥AD,∴k AD ·k BC =-1,∴2+30-3·k AD =-1,解得k AD =35.∴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0=35(x +5),即y =35x +3.12.解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6x +b ,则x =0时,y =b ;y =0时,x =-6b .由已知可得12·|b|·|6b|=3,即6|b|2=6,∴b=±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16x +1或y =16x -1.13.解 直线AC 的方程:y =3x +2+3.∵AB∥x 轴,AC 的倾斜角为60°, ∴BC 的倾斜角为30°或120°.当α=30°时,BC 方程为y =33x +2+3,∠A 平分线倾斜角为120°,∴所在直线方程为y =-3x +2-3.当α=120°时,BC 方程为y =-3x +2-33,∠A 平分线倾斜角为30°,∴所在直线方程为y=3 3x+2+33.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2.掌握直线方程的截距式.3.进一步巩固截距的概念.名称已知条件示意图方程使用范围两点式P1(x1,y1),P2(x2,y2),其中x1≠x2,y1≠y2y-y1y2-y1=x-x1x2-x1斜率存在且不为0截距式在x,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且ab≠0斜率存在且不为0,不过原点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设P(x,y)是线段P1P2的中点,则⎩⎪⎨⎪⎧x=y=.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y-y1x-x1=k表示过点M(x1,y1)且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B.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的直线方程为xa+yb=1C.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bD.不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一定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2.一条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则它的方程( )A.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B.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C.可以写成点斜式或截距式D.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3.直线xa2-yb2=1在y轴上的截距是( )A.|b| B.-b2 C.b2 D.±b4.在x、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4的直线方程是( )A.x-3+y4=1 B.x3+y-4=1C.x-3-y4=1 D.x4+y-3=15.直线x m -y n =1与x n -y m=1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6.过点(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是在y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 )A .2x +y -12=0B .2x +y -12=0或2x -5y =0C .x -2y -1=0D .x +2y -9=0或2x -5y =0二、填空题7.已知点A (1,2),B (3,1),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点斜式方式为______________.8.过点P (6,-2),且在x 轴上的截距比在y 轴上的截距大1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9.过点P (1,3)的直线l 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若P 为AB 的中点,则直线l 的截距式是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6,且被两坐标轴所截得的线段长为37,求直线l 的方程.11.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0,4),B (-2,6),C (-8,0). (1)求边AC 和AB 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AC 边上的中线BD 所在直线的方程; (3)求AC 边上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能力提升12.已知点A (2,5)与点B (4,-7),点P 在y 轴上,若|PA |+|PB |的值最小,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13.已知直线l 经过点(7,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零,求直线l 的方程.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都可以用来求直线的方程,但各有自己的限制条件,应用时要全面考虑.(1)点斜式应注意过P (x 0,y 0)且斜率不存在的情况.(2)斜截式,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3)两点式要考虑直线平行于x 轴和垂直于x 轴的情况.(4)截距式要注意截距都存在的条件.2.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都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在求直线方程时,应抓住这些几何特征,求直线方程.3.强调两个问题:(1)截距并非距离,另外截距相等包括截距均为零的情况,但此时不能用截距式方程表示,而应用y =kx 表示.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横截距和纵截距,如直线y =1没有横截距,x =2没有纵截距.(2)方程y -y 1=y 2-y 1x 2-x 1(x -x 1)(x 1≠x 2)与y -y 1y 2-y 1=x -x 1x 2-x 1(x 1≠x 2,y 1≠y 2)以及(y -y 1)(x 2-x 1)=(x -x 1)(y 2-y 1)代表的直线范围不同(想一想,为什么).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答案知识梳理 1.x a +y b=1 2.x 1+x 22 y 1+y 22作业设计 1.A 2.B3.B [令x =0得,y =-b 2.] 4.A5.B [两直线的方程分别化为斜截式:y =nmx -n ,y =mnx -m ,易知两直线的斜率的符号相同,四个选项中仅有B 选项的两直线的斜率符号相同.]6.D [当y 轴上截距b =0时,方程设为y =kx ,将(5,2)代入得,y =25x ,即2x -5y =0;当b≠0时,方程设为x 2b +y b =1,求得b =92,∴选D .]7.y -32=2(x -2)解析 k AB =-12,由k·k AB =-1得k =2,AB 的中点坐标为⎝ ⎛⎭⎪⎫2,32, 点斜式方程为y -32=2(x -2).8.x 3+y 2=1或x2+y =1 解析 设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为x a +1+y a =1,则6a +1+-2a=1,解得a =2或a =1,则直线的方程是x 2+1+y 2=1或x 1+1+y 1=1,即x 3+y 2=1或x2+y =1.9.x 2+y 6=1 解析 设A(m,0),B(0,n),由P(1,3)是AB 的中点可得m =2,n =6, 即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6).则l 的方程为x 2+y6=1.10.解 方法一 设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 ∵k=6,∴方程为y =6x +b .令x =0,∴y=b ,与y 轴的交点为(0,b);令y =0,∴x=-b 6,与x 轴的交点为⎝ ⎛⎭⎪⎫-b 6,0. 根据勾股定理得⎝ ⎛⎭⎪⎫-b 62+b 2=37,∴b=±6.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6x±6.方法二 设所求直线为x a +yb=1,则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0)、(0,b).由勾股定理知a 2+b 2=37.又k =-ba =6,∴⎩⎪⎨⎪⎧a 2+b 2=37,-ba=6.解此方程组可得⎩⎪⎨⎪⎧a =1,b =-6或⎩⎪⎨⎪⎧a =-1,b =6.因此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6=1或-x +y6=1. 11.解 (1)由截距式得x -8+y4=1,∴AC 所在直线方程为x -2y +8=0,由两点式得y -46-4=x-2,∴AB 所在直线方程为x +y -4=0.(2)D 点坐标为(-4,2),由两点式得y -26-2=x -?-4?-2-?-4?.∴BD 所在直线方程为2x -y +10=0.(3)由k AC =12,∴AC 边上的中垂线的斜率为-2,又D(-4,2),由点斜式得y -2=-2(x +4), ∴AC 边上的中垂线所在直线方程为2x +y +6=0. 12.(0,1)解析 要使|PA|+|PB|的值最小,先求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2,5),连接A′B,直线A′B 与y 轴的交点P 即为所求点.13.解 当直线l 经过原点时,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截距均等于0,故直线l 的斜率为17, ∴所求直线方程为y =17x ,即x -7y =0.当直线l 不过原点时,设其方程x a +yb=1,由题意可得a +b =0, ①又l 经过点(7,1),有7a +1b=1, ②由①②得a =6,b =-6,则l 的方程为x 6+y-6=1,即x -y -6=0.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7y =0或x -y -6=0.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时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2.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之间的关系.1.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其中A ,B ________________)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形式 方程 局限各常数的几何意义点斜式 不能表示k 不存在的直线 (x 0,y 0)是直线上一定点,k 是斜率斜截式 不能表示k 不存在的直线k 是斜率,b 是y 轴上的截距 两点式 x 1≠x 2,y 1≠y 2(x 1,y 1)、(x 2,y 2)是直线上两个定点 截距式 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及过原点的直线a 是x 轴上的非零截距,b 是y 轴上的非零截距一般式无当B ≠0时,-A B 是斜率,-C B是y 轴上的截距一、选择题1.若方程Ax +By +C =0表示直线,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 ) A .A ≠0 B .B ≠0C .A ·B ≠0D .A 2+B 2≠02.直线(2m 2-5m +2)x -(m 2-4)y +5m =0的倾斜角为45°,则m 的值为( ) A .-2 B .2 C .-3 D .33.直线x +2ay -1=0与(a -1)x +ay +1=0平行,则a 的值为( ) A .32 B .32或0 C .0 D .-2或04.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4=0垂直,则l 的方程是( ) A .3x +2y -1=0 B .3x +2y +7=0 C .2x -3y +5=0 D .2x -3y +8=05.直线l 1:ax -y +b =0,l 2:bx -y +a =0(a ≠0,b ≠0,a ≠b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形大致是( )6.直线ax +by +c =0 (ab ≠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 ,b ,c 满足( ) A .a =b B .|a |=|b |且c ≠0 C .a =b 且c ≠0 D .a =b 或c =0二、填空题7.直线x +2y +6=0化为斜截式为________,化为截距式为________.8.已知方程(2m 2+m -3)x +(m 2-m )y -4m +1=0表示直线,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9.已知A (0,1),点B 在直线l 1:x +y =0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直线AB 的一般式方程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直线的方程,并化为一般式方程: (1)斜率为3,且经过点A (5,3); (2)过点B (-3,0),且垂直于x 轴; (3)斜率为4,在y 轴上的截距为-2; (4)在y 轴上的截距为3,且平行于x 轴; (5)经过C (-1,5),D (2,-1)两点; (6)在x 轴,y 轴上截距分别是-3,-1.11.已知直线l 1:(m +3)x +y -3m +4=0,l 2:7x +(5-m )y -8=0,问当m 为何值时,直线l 1与l 2平行.能力提升12.将一张坐标纸折叠一次,使点(0,2)与点(4,0)重合,且点(7,3)与点(m ,n )重合,则m +n 的值为( )A .8B .345C .4D .1113.已知直线l :5ax -5y -a +3=0.(1)求证:不论a 为何值,直线l 总经过第一象限; (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1.在求解直线的方程时,要由问题的条件、结论,灵活地选用公式,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捷.2.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是直线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的表现形式,要掌握好各种形式的适用范围和它们之间的互化,如把一般式Ax +By +C =0化为截距式有两种方法:一是令x =0,y =0,求得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B 和在x 轴上的截距A ;二是移常项,得Ax +By =-C ,两边除以-C (C ≠0),再整理即可.3.根据两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判定两直线垂直的方法:①若一个斜率为零,另一个不存在则垂直.若两个都存在斜率,化成斜截式后则k 1k 2=-1.②一般地,设l 1:A 1x +B 1y +C 1=0, l 2:A 2x +B 2y +C 2=0,l 1⊥l 2?A 1A 2+B 1B 2=0,第二种方法可避免讨论,减小失误.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答案知识梳理1.Ax +By +C =0 不同时为0 2.y -y 0=k(x -x 0) y =kx +b y -y 1y 2-y 1=x -x 1x 2-x 1x a +yb=1 Ax +By +C =0 作业设计 1.D2.D [由已知得m 2-4≠0,且2m 2-5m +2m 2-4=1, 解得:m =3或m =2(舍去).] 3.A4.A [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为-32,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2=-32(x +1),即3x +2y -1=0.]5.C [将l 1与l 2的方程化为斜截式得: y =ax +b ,y =bx +a ,根据斜率和截距的符号可得C .]6.D [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可分为两种情形: (1)截距等于0,此时只要c =0即可;(2)截距不等于0,此时c≠0,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c a 、-cb.若相等,则有-c a =-cb,即a =b .综合(1)(2)可知,若ax +by +c =0 (ab≠0)表示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 =b 或c =0.]7.y =-12x -3 x -6+y-3=18.m ∈R 且m ≠1解析 由题意知,2m 2+m -3与m 2-m 不能同时为0,由2m 2+m -3≠0得m ≠1且m ≠-32;由m 2-m ≠0,得m ≠0且m ≠1,故m ≠1. 9.x -y +1=0解析 AB ⊥l 1时,AB 最短,所以AB 斜率为k =1, 方程为y -1=x ,即x -y +1=0.10.解 (1)由点斜式方程得y -3=3(x -5), 即3x -y +3-53=0. (2)x =-3,即x +3=0.(3)y =4x -2,即4x -y -2=0. (4)y =3,即y -3=0.(5)由两点式方程得y -5-1-5=x -?-1?2-?-1?,即2x +y -3=0.(6)由截距式方程得x -3+y-1=1,即x +3y +3=0.11.解 当m =5时,l 1:8x +y -11=0,l 2:7x -8=0.显然l 1与l 2不平行,同理,当m =-3时,l 1与l 2也不平行. 当m ≠5且m ≠-3时,l 1∥l 2?⎩⎪⎨⎪⎧-?m +3?=7m -53m -4≠85-m,∴m =-2.∴m 为-2时,直线l 1与l 2平行.12.B [点(0,2)与点(4,0)关于直线y -1=2(x -2)对称,则点(7,3)与点(m ,n )也关于直线y -1=2(x -2)对称,则⎩⎪⎨⎪⎧n +32-1=2⎝ ⎛⎭⎪⎫m +72-2n -3m -7=-12,解得⎩⎪⎨⎪⎧m =35n =315,故m +n =345.]13.(1)证明 将直线l 的方程整理为y -35=a (x -15),∴l 的斜率为a ,且过定点A (15,35).而点A (15,35)在第一象限,故l 过第一象限.∴不论a 为何值,直线l 总经过第一象限.(2)解 直线OA 的斜率为k =35-015-0=3.∵l 不经过第二象限,∴a ≥3.§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课时目标】 1.掌握求两条直线交点的方法.2.掌握通过求方程组解的个数,判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3.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体会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解析思想.1.两条直线的交点已知两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若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有唯一解⎩⎪⎨⎪⎧x =x 0y =y 0,则两直线______,交点坐标为________.2.方程组的解的组数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方程组的解交点两直线 位置关系 方程系数特征无解 两直线____交点 平行 A 1B 2=A 2B 1 B 1C 2≠B 2C 1 有唯一解 两条直线有 ______个交点 相交 A 1B 2≠A 2B 1 有无数个解两条直线有 ________个交点重合A 1B 2=A 2B 1 B 2C 1=B 1C 2一、选择题1.直线l 1:(2-1)x +y =2与直线l 2:x +(2+1)y =3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垂直 D .重合2.经过直线2x -y +4=0与x -y +5=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x -2y =0的直线的方程是( )A .2x +y -8=0B .2x -y -8=0C .2x +y +8=0D .2x -y +8=03.直线ax +2y +8=0,4x +3y =10和2x -y =10相交于一点,则a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4.两条直线l 1:2x +3y -m =0与l 2:x -my +12=0的交点在y 轴上,那么m 的值为( )A .-24B .6C .±6D .以上答案均不对5.已知直线l 1:x +m 2y +6=0,l 2:(m -2)x +3my +2m =0,l 1∥l 2,则m 的值是( )A .m =3B .m =0C .m =0或m =3D .m =0或m =-16.直线l 与两直线y =1和x -y -7=0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的中点为M (1,-1),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32B .23C .-32D .-23 二、填空题7.若集合{(x ,y )|x +y -2=0且x -2y +4=0}{(x ,y )|y =3x +b },则b =________.8.已知直线l 过直线l 1:3x -5y -10=0和l 2:x +y +1=0的交点,且平行于l 3:x +2y -5=0,则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9.当a 取不同实数时,直线(2+a )x +(a -1)y +3a =0恒过一个定点,这个定点的坐标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求经过两直线2x +y -8=0与x -2y +1=0的交点,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x 轴上截距的两倍的直线l 的方程.11.已知△ABC的三边BC,CA,AB的中点分别是D(-2,-3),E(3,1),F(-1,2).先画出这个三角形,再求出三个顶点的坐标.能力提升12.在△ABC中,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1=0,∠A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若点B的坐标为(1,2),求点A和点C的坐标.13.一束平行光线从原点O(0,0)出发,经过直线l:8x+6y=25反射后通过点P(-4,3),求反射光线与直线l的交点坐标.1.过定点(x0,y0)的直线系方程y-y0=k(x-x0)是过定点(x0,y0)的直线系方程,但不含直线x=x0;A(x-x0)+B(y-y0)=0是过定点(x0,y0)的一切直线方程.2.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By+D=0(D≠C).与y=kx+b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y=kx+m(m≠b).3.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A1x+B1y+C1+λ(A2x+B2y+C2)=0(λ∈R),但此方程中不含l2;一般形式是m(A1x+B1y+C1)+n(A2x+B2y+C2)=0(m2+n2≠0),是过l1与l2交点的所有直线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答案知识梳理1.相交 (x 0,y 0) 2.无 1 无数 作业设计1.A [化成斜截式方程,斜率相等,截距不等.]2.A [首先解得交点坐标为(1,6),再根据垂直关系得斜率为-2,可得方程y -6=-2(x -1),即2x +y -8=0.]3.B [首先联立⎩⎪⎨⎪⎧4x +3y =102x -y =10,解得交点坐标为(4,-2),代入方程ax +2y +8=0得a =-1.]4.C [2x +3y -m =0在y 轴上的截距为m3,直线x -my +12=0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m ,由12m =m3得m =±6.] 5.D [l 1∥l 2,则1·3m =(m -2)·m 2, 解得m =0或m =-1或m =3. 又当m =3时,l 1与l 2重合, 故m =0或m =-1.]6.D [设直线l 与直线y =1的交点为A (x 1,1),直线l 与直线x -y -7=0的交点为B (x 2,y 2),因为M (1,-1)为AB 的中点,所以-1=1+y 22即y 2=-3,代入直线x -y -7=0得x 2=4,因为点B ,M 都在直线l 上,所以k l =-3+14-1=-23.故选D .]7.2解析 首先解得方程组⎩⎪⎨⎪⎧ x +y -2=0x -2y +4=0的解为⎩⎪⎨⎪⎧x =0y =2,代入直线y =3x +b 得b =2. 8.8x +16y +21=0 9.(-1,-2)解析 直线方程可写成a (x +y +3)+2x -y =0,则该直线系必过直线x +y +3=0与直线2x -y =0的交点,即(-1,-2).10.解 (1)2x +y -8=0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4和8,符合题意. (2)当l 的方程不是2x +y -8=0时, 设l :(x -2y +1)+λ(2x +y -8)=0, 即(1+2λ)x +(λ-2)y +(1-8λ)=0. 据题意,1+2λ≠0,λ-2≠0.令x =0,得y =-1-8λλ-2;令y =0,得x =-1-8λ1+2λ.∴-1-8λλ-2=2·⎝ ⎛⎭⎪⎫-1-8λ1+2λ解之得λ=18,此时y =23x .∴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 -8=0或y =23x .11.解如图,过D ,E ,F 分别作EF ,FD ,DE 的平行线,作出这些平行线的交点,就是△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由已知得,直线DE 的斜率k DE =1+33+2=45,所以k AB =45.因为直线AB 过点F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 -2=45(x +1),即4x -5y +14=0.①由于直线AC 经过点E (3,1),且平行于DF , 同理可得直线AC 的方程 5x -y -14=0.②联立①,②,解得点A 的坐标是(4,6).同样,可以求得点B ,C 的坐标分别是(-6,-2),(2,-4). 因此,△ABC 的三个顶点是A (4,6),B (-6,-2),C (2,-4). 12.解如图所示,由已知,A 应是BC 边上的高线所在直线与∠A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交点.由⎩⎪⎨⎪⎧x -2y +1=0y =0,得⎩⎪⎨⎪⎧y =0x =-1,故A (-1,0).又∠A 的角平分线为x 轴,故k AC =-k AB =-1,(也可得B 关于y =0的对称点(1,-2). ∴AC 方程为y =-(x +1), 又k BC =-2, ∴BC 的方程为y -2=-2(x -1), 由⎩⎪⎨⎪⎧y =-?x +1?y -2=-2?x -1?,得⎩⎪⎨⎪⎧x =5y =-6,故C 点坐标为(5,-6).13.解 设原点关于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为(a ,b ),由直线OA 与l 垂直和线段AO 的中点在l 上得⎩⎪⎨⎪⎧b a ·⎝ ⎛⎭⎪⎫-43=-18×a 2+6×b 2=25,解得⎩⎪⎨⎪⎧a =4b =3,∴A 的坐标为(4,3).∵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A (4,3),又由反射光线过P (-4,3),两点纵坐标相等,故反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 =3.由方程组⎩⎪⎨⎪⎧y =38x +6y =25,解得⎩⎪⎨⎪⎧x =78y =3,∴反射光线与直线l 的交点坐标为⎝ ⎛⎭⎪⎫78,3.3.3.2 两点间的距离【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熟练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体会解析法的思想.1.若平面上两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P 1(x 1,y 1),P 2(x 2,y 2),则P 1、P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P 1P 2|=________________.特别地,原点O (0,0)与任一点P (x ,y )的距离为|OP |=________. 2.用坐标法(解析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已知点A (-3,4)和B (0,b ),且|AB |=5,则b 等于( ) A .0或8 B .0或-8 C .0或6 D .0或-62.以A (1,5),B (5,1),C (-9,-9)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3.设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上,AB 的中点是P (2,-1),则|AB |等于( ) A .5 B .42 C .2 5 D .2104.已知点A (1,2),B (3,1),则到A ,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 ) A .4x +2y =5 B .4x -2y =5 C .x +2y =5 D .x -2y =55.已知A (-3,8),B (2,2),在x 轴上有一点M ,使得|MA |+|MB |最短,则点M 的坐标是( )A .(-1,0)B .(1,0)C .⎝ ⎛⎭⎪⎫225,0D .⎝⎛⎭⎪⎫0,2256.设A ,B 是x 轴上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A |=|PB |,若直线P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为( )A .x +y -5=0B .2x -y -1=0C .2y -x -4=0D .2x +y -7=0二、填空题7.已知点A (x,5)关于点C (1,y )的对称点是B (-2,-3),则点P (x ,y )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8.点M 到x 轴和到点N (-4,2)的距离都等于10,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9.等腰△ABC 的顶点是A (3,0),底边长|BC |=4,BC 边的中点是D (5,4),则此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直线l :y =-2x +6和点A (1,-1),过点A 作直线l 1与直线l 相交于B 点,且|AB |=5,求直线l 1的方程.11.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能力提升12.求函数y =x 2-8x +20+x 2+1的最小值.13.求证:x 2+y 2+x 2+?1-y ?2+?1-x ?2+y 2+?1-x ?2+?1-y ?2≥22.1.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利用它可以求平面上任意两个已知点间的距离.反过来,已知两点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条件求其中一个点的坐标.2.平面几何中与线段长有关的定理和重要结论,可以用解析法来证明.用解析法解题时,由于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是不依赖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而改变的,但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会使计算有繁简之分,因此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必须“避繁就简”.3.3.2 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知识梳理1.?x 2-x 1?2+?y 2-y 1?2 x 2+y 22.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进行有关代数运算 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作业设计1.A [由?-3?2+?4-b ?2=5,解得b =0或8.] 2.B3.C [设A (a,0),B (0,b ),则a 2=2,b2=-1,解得a =4,b =-2, ∴|AB |=25.]4.B [设到A 、B 距离相等的点P (x ,y ), 则由|PA |=|PB |得, 4x -2y =5.] 5.B[(如图)A 关于x 轴对称点为 A ′(-3,-8),则A ′B 与x 轴的交点即为M , 求得M 坐标为(1,0).]6.A [由已知得A (-1,0),P (2,3),由|PA |=|PB |,得B (5,0),由两点式得直线PB 的方程为x +y -5=0.]7.17。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方程的表达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o学生能够理解直线方程中斜率、截距的概念,并能根据给定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o学生能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求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直线方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o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够熟练进行直线方程的推导和计算。

o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

o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数学奥秘,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o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方程的表达及相互转换;斜率、截距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直线方程的应用,如求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等,直观展示直线方程的图形和推导过程。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多媒体资源:课件、直线方程推导动画、几何画板软件-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组成员水平均衡,指定小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和记录。

2.维持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打断他人讲话等,对违规行为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加分、小礼品等。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 直线的一般方程直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Ax + By + C = 0。

其中A、B、C是常数,A和B 不同时为0。

这个方程可以通过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来确定。

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 = kx + b。

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y轴截距。

通过斜截式方程,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3.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 - y1 = k(x - x1)。

其中(x1, y1)是直线上的一个已知点,k是直线的斜率。

根据点斜式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点和斜率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4.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 - y1)/(x - x1) = (y2 - y1)/(x2 - x1)。

其中(x1, y1)和(x2, y2)是直线上的两个已知点。

通过两点式方程,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点的坐标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5. 直线的斜率公式和截距公式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斜率公式来计算:k = (y2 - y1)/(x2 - x1)。

直线的截距可以通过截距公式来计算:b = y1 - kx1。

通过斜率公式和截距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6. 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如果直线1的斜率等于直线2的斜率,则直线1和直线2平行。

如果直线1的斜率与直线2的斜率的乘积为-1,则直线1和直线2垂直。

7.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与x轴的交点可以通过将y设为0得到,直线与y轴的交点可以通过将x 设为0得到。

8. 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倾斜角可以通过斜率来计算:θ = arctan(k),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

9. 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Ax + By + C = 0到点(x0, y0)的距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d = |Ax0 + By0 +C|/√(A²+B²)。

10. 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直线与线段相交•直线与线段不相交•直线与线段重合通过计算直线与线段的交点,可以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直线与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代数学又是几何学的一部分。

直线是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而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工具。

在直线与方程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直线的性质、方程的基本概念及解法,以及直线与方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直线的性质1.直线的定义:直线是由一点和一个方向确定的无限延伸的图形。

2.直线的特点:直线上的任意两点都可以确定这条直线;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直线上的向量,该向量表示了直线的方向。

3.直线与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来表示,方程形式多样,包括一般式、点斜式、斜截式和截距式等。

4.直线的倾斜性:斜率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重要指标,表示直线上一点到另一点的纵向距离与横向距离之比,不同的斜率代表不同的倾斜情况。

5.直线的截距:截距是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距离原点的距离,直线与x轴相交的点称为x截距,与y轴相交的点称为y截距。

二、方程的基本概念及解法1.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相等关系的陈述,它包含了等号、数和运算符号。

2.方程的分类:方程可分为代数方程和几何方程。

代数方程是指包含有变量的代数式,并且通过变量能满足等号关系;几何方程是指与几何概念有关的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形如ax+b=0的方程,可以利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将未知数从方程中分离出来,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4. 二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形如ax^2+bx+c=0的方程,可以利用求根公式和配方法等解法,求得方程的解。

5.系数与根的关系:通过分析方程的系数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方程的特征,包括判别式和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等。

6.方程的实根与虚根:根据判别式的值,可以判断方程的根是实数还是虚数,并进一步获取方程的解集。

7.方程的应用:方程是数学在现实问题中的重要应用工具,在物理、经济、工程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直线与方程的相互关系2.直线方程的求法:通过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可以得到直线的斜率,从而得到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了解直线方程与几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方程与几何问题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直线的方程形式及性质1. 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2. 直线的斜率与截距3. 直线的截距式和点斜式二、直线的方程求解1. 通过已知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2. 通过两点求直线方程3. 通过截距求直线方程三、直线方程的应用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 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实践。

教学过程:一、直线的方程形式及性质1. 引出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的定义及性质,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意义。

2. 通过实例演示直线的斜率与截距的计算方法。

3. 探讨直线的截距式和点斜式的应用及意义。

二、直线的方程求解1. 通过已知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例题演练,让学生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2. 通过两点和截距求直线方程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的求解方法。

三、直线方程的应用1. 通过例题演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理解直线与曲线的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直线方程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了解直线方程与几何问题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总复习学案 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一、知识点 倾斜角与斜率1.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把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则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0απ≤<.2.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的斜率,等于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即tan k θ=. 如果知道直线上两点1122(,),(,)P x y P x y ,则有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 特别地是,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x 轴垂直,斜率k 不存在;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y 轴垂直,斜率k =0.注意:直线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不存在,即直线与y 轴平行或者重合. 当α=90°时,斜率k =0;当090α︒<<︒时,斜率0k >,随着α的增大,斜率k 也增大;当90180α︒<<︒时,斜率0k <,随着α的增大,斜率k 也增大. 这样,可以求解倾斜角α的范围与斜率k 取值范围的一些对应问题.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l 、2l ,其斜率分别为1k 、2k ,有:(1)12//l l ⇔12k k =;(2)12l l ⊥⇔121k k ⋅=-.2. 特例:两条直线中一条斜率不存在时,另一条斜率也不存在时,则它们平行,都垂直于x 轴;….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 点斜式:直线l 过点000(,)P x y ,且斜率为k ,其方程为00()y y k x x -=-.2. 斜截式:直线l 的斜率为k ,在y 轴上截距为b ,其方程为y kx b =+.3. 点斜式和斜截式不能表示垂直x 轴直线. 若直线l 过点000(,)P x y 且与x 轴垂直,此时它的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时的直线方程为00x x -=,或0x x =.4. 注意:00y y k x x -=-与00()y y k x x -=-是不同的方程,前者表示的直线上缺少一点000(,)P x y ,后者才是整条直线.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 两点式:直线l 经过两点111222(,),(,)P x y P x y ,其方程为112121y y x x y y x x --=--, 2. 截距式:直线l 在x 、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其方程为1x ya b+=.3. 两点式不能表示垂直x 、y 轴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垂直x 、y 轴及过原点的直线.4. 线段12P P 中点坐标公式1212(,)22x x y y ++.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 一般式:0Ax By C ++=,注意A 、B 不同时为0. 直线一般式方程0(0)Ax By C B ++=≠化为斜截式方程A Cy x B B=--,表示斜率为A B -,y 轴上截距为C B -的直线.2. 与直线:0l Ax By C ++=平行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10Ax By C ++=;与直线0Ax By C ++=垂直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10Bx Ay C -+=.3. 已知直线12,l l 的方程分别是:1111:0l A x B y C ++=(11,A B 不同时为0),2222:0l A x B y C ++=(22,A B 不同时为0),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判别:(1)1212120l l A A B B ⊥⇔+=; (2)1212211221//0,0l l A B A B AC A B ⇔-=-≠;(3)1l 与2l 重合122112210,0A B A B AC A B ⇔-=-=; (4)1l 与2l 相交12210A B A B ⇔-≠.如果2220A B C ≠时,则11112222//A B C l l A B C ⇔=≠;1l 与2l 重合111222A B CA B C ⇔==;1l 与2l 相交1122A B A B ⇔≠.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 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2200A x B y C A x B y C ++=⎧⎨++=⎩. 若方程组有惟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数解,则两条直线有无数个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重合.2. 方程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为直线系,所有的直线恒过一个定点,其定点就是1110A x B y C ++=与2220A x B y C ++=的交点.两点间的距离1. 平面内两点111(,)P x y ,222(,)P x y,则两点间的距离为:12||PP .特别地,当12,P P 所在直线与x 轴平行时,1212||||PP x x =-;当12,P P 所在直线与y 轴平行时,1212||||PP y y =-;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线距离1. 点00(,)P x y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公式为d =.2.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推导出两条平行直线11:0l Ax By C ++=,22:0l Ax By C ++=之间的距离公式d ,推导过程为:在直线2l 上任取一点00(,)P x y ,则0020Ax By C ++=,即002Ax By C +=-. 这时点00(,)P x y 到直线11:0l Ax By C ++=的距离为d =二、直线方程对应练习 一.选择题1.(安徽高考) 过点(1,0)且与直线x-2y=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x-2y-1=0 B. x-2y+1=0 C. 2x+y-2=0 D. x+2y-1=02. 过点(1,3)P -且垂直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A. 012=-+y x B.052=-+y x C. 052=-+y x D. 072=+-y x 3. 已知过点(2,)A m -和(,4)B m 的直线与直线012=-+y x 平行,则m 的值为( ) A. 0 B. 8- C. 2 D. 104.(安徽高考)直线过点(-1,2),且与直线2x-3y+4=0垂直,则直线的方程是( )A . 3x+2y-1=0 B. 3x+2y+7=0 C. 2x-3y+5=0 D. 2x-3y+8=05.设直线ax+by+c=0的倾斜角为θ,切sin cos 0θθ+=则a,b 满足 ( ) A. a+b=1 B. a-b=1 C. a+b=0 D. a-b=06. 如果直线ax+2y+2=0与直线3x-y-2=0平行,则系数a= A 、 -3 B 、-6 C 、23- D 、327.点P (-1,2)到直线8x-6y+15=0的距离为( ) A 2 B 21 C 1 D 278. 直线mx-y+2m+1=0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1,-2) D (1,2)9. (上海文,15)已知直线12:(3)(4)10,:2(3)230,l k x k y l k x y -+-+=--+=与平行,则k 值是( )A. 1或3B.1或5C.3或5D.1或210、若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A 、K 1﹤K 2﹤K 3B 、K 2﹤K 1﹤K 3C 、K 3﹤K 2﹤K 1D 、K 1﹤K 3﹤K 211、与直线2x+3y-6=0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是( )A.3x-2y-6=0B.2x+3y+7=0C. 3x-2y-12=0D. 2x+3y+8=0 12. 若直线ax + by + c = 0在第一、二、三象限,则( )A. ab >0,bc >0B. ab >0,bc <0C. ab <0,bc >0D. ab <0,bc <013. 如果直线 l 经过两直线2x - 3y + 1 = 0和3x - y - 2 = 0的交点,且与直线y = x 垂直,则原点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A. 2B. 1C.2D. 22 14. 原点关于x - 2y + 1 = 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 ⎪⎭⎫ ⎝⎛52 ,54- B. ⎪⎭⎫ ⎝⎛54 ,52- C. ⎪⎭⎫ ⎝⎛52 ,54 D. ⎪⎭⎫ ⎝⎛54 ,52- 二、填空题1. 点(1,1)P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易错知识点总结直线与方程易错点1:忽略90°倾斜角的特殊情形例1:求经过点A(m,3)和B(1,2)的直线的斜率,并指出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错误解法】根据斜率公式,直线AB的斜率k为:k = (3-2)/(m-1)①当m>1时,k>0,因此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90°;②当m<1时,k<0,因此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90°<α<180°。

错误原因分析】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结果,最终解决整个问题。

本题的讨论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讨论斜率是否存在;第二个层次是讨论斜率的正、负。

也可以分为m=1,m>1,m<1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参考答案】详见试题解析。

易错点2:忽略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形例2:已知直线l1经过点A(3,a)和B(a-2,3-a),直线l2经过点C(2,3)和D(-1,a-5),若l1⊥l2,求a的值。

错误解法】由l1⊥l2⇔k1·k2=-1,所以a=0.k2 = (3-a-3)/(a-2+1) = (a-6)/(a-1),k1不存在。

错误原因分析】只有在两条直线斜率都存在的情况下,才有l1⊥l2⇔k1·k2=-1,还有一条直线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也要考虑。

试题解析】由题意知l2的斜率一定存在,则l2的斜率可能为0,下面对a进行讨论。

当k2=0时,a=5,此时k1不存在;当k2≠0时,由k1·k2=-1可得a=4或a=-2.因此,a的取值为4、-2或5.2.由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求参数的值:在解这类问题时,需要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可能性,是否需要分情况讨论;解题后,需要检验答案的正确性,看是否出现增解或漏解。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斜截式或一般式来表示。

《直线与方程》复习课件(17张ppt)

《直线与方程》复习课件(17张ppt)

方程组:
A1x+B1y+C1=0
A2x+B2y+C2=0的解
一组 无数解
无解
两条直线L1,L2的公共点 一个 无数个 零个
直线L1,L2间的位置关系 相交 重合
平行
5、3种距离
(1).两点距离公式 | AB | (x1 x2)2 ( y1 y2)2
(2)点线距离公式 设点(x0,y0),直线Ax+By+C=0,
a=1或-3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2,-1)且与直线2x+3y+12=0平行;
2x+3y-1=0
(2)经过点Q(-1,3)且与直线x+2y-1=0垂直; 2x-y+5=0
.
(3)经过点R(-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 x+y-1=0或3x+2y=0
直线的交点个数与直线位置的关系
6
D.
π
6
B
3、直线的5种方程
名 称 已知条件
标准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点P1(x1,y1)和斜率k y y1 k(x x1) 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斜截式 斜率k和y轴上的截距 y kx b 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两点式 点P1(x1,y1)和点P2(x2,y2) 截距式 在x轴上的截距a
在y轴上的截距b
d | Ax0 By0 C | A2 B2
(3)两平行线距离:l1:Ax+By+C1=0,l2:Ax+By+C2=0 d | C1 C2 | A2 B2
点(1,3)到直线3x 4 y 4 0的距离为
中点坐标公式
x0
y0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
A.x+3y=0

2

3
C. + =1
答案:C
1
3
1
D.y=- x+4
3
B.y=- x-12
)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首 页
1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2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平面上两点 P1(x1,y1),P2(x2,y2)间的距离为|P1P2|,则
-1
2-1
=
-(-3)
,
2-(-3)
首 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五
探究四坐标法的应用
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即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并最终解决几
何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作坐标法(或解析法),通过这种方法,把点与
坐标、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实现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结合.
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关键要结合图形的特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建立的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问题能否方便解决.建系的原则主要有
两点:
①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这样便于运算;②如果条件中有互相
垂直的两条线,要考虑将它们作为坐标轴;如果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可考虑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探究五
解:(1)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2+λ(3x-2y+2)=0.

高中数学第3章直线与方程3.2.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3章直线与方程3.2.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跟踪练习2〕 设直线l的方程为2x+(k-3)y-2k+6=0(k≠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k的 值: (1)直线l的斜率为-1; (2)直线l在x轴,y轴上的截距之和等于0. [解析] (1)∵直线 l 的斜率存在,∴直线 l 的方程可化为 y=-k-2 3x+2.由题
意得-k-2 3=-1,解得 k=5.
[解析] 分离参数得:(x-y-1)t+2x+y+3=0,
由2x-x+y-y+13==00 得xy= =- -5323.
∴直线过定点-23,-53.
忽视特殊情形,转化不等价致错
典例 6 已知两直线l1:x+my+6=0,l2:(m-2)x+3y+2m=0,当 l1∥l2时,求m的值.
(4)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组解都可以看成平面直 角坐标系中一个点的坐标,这个方程的全体解组成的集合,就是坐标满足二元一 次方程的全体点的集合,这些点的集合就组成了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与平面 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是一一对应的.
[归纳总结] AB>0 时,k<0,倾斜角 α 为钝角;AB<0 时,k>0,倾斜角 α 为锐 角;A=0 时,k=0,倾斜角 α=0°;B=0 时,k 不存在,倾斜角 α=90°.
〔跟踪练习4〕
已知2a1+3b1=1,2a2+3b2=1,则过点A(a1,b1),B(a2,b2)的直线方程为 _2_x+__3_y_=__1.
[解析] 由条件知,点A,B的坐标满足方程2x+3y=1,又经过A,B两点有
且仅有一条直线,∴过A,B的直线方程为2x+3y=1.
2.过直线定点
典例 5 直线(2λ+1)x+(1-λ)y+λ-4=0恒过定点_(_1_,3_)___.
[警示] (1)已知直线 l1:A1x+B1y+C1=0,直线 l2:A2x+B2y+C2=0,则 A1B2 -A2B1=0⇔l1∥l2 或 l1 与 l2 重合.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直线和方程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知识点,对于学习数学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

本文将对高二数学中与直线和方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直线的一般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可以由其一般方程表示,即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这个方程表示了所有直线上的点的集合。

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表示为y = kx + b,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 为直线与y轴的截距。

斜截式方程直观地表示了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以及直线的斜率。

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表示为y - y₁ = k(x - x₁),其中(x₁, y₁)是直线上的一点,k为直线的斜率。

点斜式方程表示了直线上两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已知一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四、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直线的截距式方程表示为x/a + y/b = 1,其中a、b分别为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

截距式方程可以快速确定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

五、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而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

平行和垂直关系是直线之间的重要性质,可以通过斜率的性质进行判断和证明。

六、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相交,平行和重合。

通过判断直线与线段的交点个数和位置可以确定其位置关系。

七、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与平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可以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

设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 = 0,点P的坐标为(x₁, y₁),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 = |Ax₁ + By₁ + C| / √(A² + B²)。

八、方程的根与解法在解方程时,我们常用到的方法有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等。

根据方程的形式选择合适的解法,通过化简方程逐步求解来确定方程的根。

九、一次函数方程一次函数方程表示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高中数学直线及其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及其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及其方程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直线的基本定义及性质;
2. 掌握直线的方程表示方法;
3. 熟练运用直线的方程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 直线的基本性质;
2. 直线的方程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 利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教案复印件;
3. 钢笔、白板、擦拭布。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如何表示直线的方程?
二、提出问题(10分钟)
1. 介绍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
2. 说明直线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3. 讲解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及解题方法。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1. 解答直线方程表示问题;
2. 演示如何根据直线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
1. 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相关问题;
2. 综合应用直线方程解决复杂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直线的方程表示方法及应用;
2. 提醒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勤加练习。

教学反馈:
1. 课后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
2. 下节课继续巩固直线方程的应用。

教学延伸:
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拓展直线方程的应用范围。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

新课标⾼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程3。

1知识表直线⽅程的概念及直线的倾斜⾓和斜率(1)直线的⽅程:如果以⼀个⽅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程的解,这时,这个⽅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程的直线.(2)直线的倾斜⾓:⼀条直线向上的⽅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最⼩正⾓叫这条直线的倾斜⾓.倾斜⾓的取值范围是0°≤α<180°.(3)直线的斜率:倾斜⾓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倾斜⾓是90°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过P 1(x1,y 1),P 2(x 2,y2)(x 2≠x 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特别地是,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x轴垂直,斜率k 不存在;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y轴垂直,斜率k =0。

注意:直线的倾斜⾓α=90°时,斜率不存在,即直线与y 轴平⾏或者重合. 当α=90°时,斜率k=0;当090α?<,随着α的增⼤,斜率k 也增⼤;当90180α?<1.特殊⾓与斜率※基础达标1.若直线1x =的倾斜⾓为α,则α等于()。

A .0 B.45° C.90° D.不存在2.已知直线l 3 ).A 。

60° B. 30° C。

60°或120° D . 30°或150° 3。

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1,2),则直线AB 的斜率为__________4。

经过两点)3,2(),12,4(-+B y A 的直线的倾斜⾓为1350,则y 的值等于() 5。

过点P(-2,m )和Q (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A。

1 B 。

4 C.1或3 D.1或46.已知两点A (x ,-2),B (3,0),并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则x =。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高二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高二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高二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直线和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广泛应用于几何学和代数学中。

了解直线和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对于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直线与方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直线的定义和性质直线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由一系列无限延伸的点组成,并且任意两点都能确定一条直线。

直线有以下性质:1.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是描述其倾斜程度的一个值,可以表示为一个数值或者一个代数表达式。

斜率可以用于计算直线上两点间的变化率,也可以用于判断直线的平行性和垂直性。

2. 直线的截距: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称为截距,分为x轴截距和y轴截距。

两个截距可以用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和方程。

3. 直线的方程:直线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常见的直线方程形式有点斜式、一般式、截距式等。

其中点斜式方程是通过直线上的一点和斜率来确定的,一般式方程是通过直线的系数和常数项来确定的,截距式方程是通过直线与坐标轴的截距来确定的。

二、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方程是用来表示等式的数学语句,包括代数方程、几何方程等。

在数学中,方程有以下重要概念和性质:1. 未知数和已知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是需要求解的变量,已知数是已知的常数或者已知的变量。

通过方程可以求解出未知数的值,从而使等式成立。

2. 方程的解:一个方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解,解是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解可以通过代入法、消元法、因式分解等方法求解。

3. 一元方程和二元方程:一元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例如x+3=7;二元方程有两个未知数,例如x+y=10。

三、直线与方程的关系直线和方程是密切相关的,直线可以表示为一个方程,并且方程可以描述直线的各种性质和特征。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与直线和方程相关的概念和定理:1. 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乘积为-1,那么它们垂直。

2. 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的交点是使得两个方程同时成立的点,可以通过联立方程求解来确定交点的坐标。

(人教A版)必修2课件: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人教A版)必修2课件: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BC:x-4y-1=0,AC:x-y+2=0.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专题三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已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l1:y=k1x+b1,l2:y=k2x+ b2,则l1∥l2⇔k1=k2,且b1≠b2; l1⊥l2⇔k1k2=-1; l1与l2相交⇔k1≠k2.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有|2x0-y0+3|= 5
52·|x0+y20-1|,
即|2x0-y0+3|=|x0+y0-1|, ∴x0-2y0+4=0或3x0+2=0;
由于P在第一象限,∴3x0+2=0不可能.
联立方程2x0-y0+123=0和x0-2y0+4=0,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由题意,得|AB|=5,
∴(
3k-2 k+1

3k-7 k+1
)2+(-
4k-1 k+1

9k-1 k+1
)2=52,解得k=0.
∴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1.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第三章 章末归纳总结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解析] 设AB、AC边的中线分别为CD、BE,其中D、E 为中点,
∵点B在中线y-1=0上, ∴设点B的坐标为(xB,1). ∵点D为AB的中点,又点A的坐标为(1,3), ∴点D的坐标为(xB+2 1,2). ∵点D在中线CD:x-2y+1=0上, ∴xB+2 1-2×2+1=0,∴xB=5.
[剖析]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以直线斜率存在为前提的,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建立和使用直线的点斜式方 程.在错解中,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1,已经默认了 直线l的斜率存在,从而漏去了直线l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而本 题中过P点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恰好符合题意,所以错解丢掉 了一个解.

高中直线与方程知识点解析及经典例题

高中直线与方程知识点解析及经典例题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直线与方程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

即0tan (90)k αα=≠。

斜率反映直线与x 轴的倾斜程度。

当[)90,0∈α时,0≥k ; 当()180,90∈时,0<k ; 当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例.如右图,直线l 1的倾斜角α=30°,直线l 1⊥l 2,求直线l 1和解:k 1=tan30°=33∵l 1⊥l 2 ∴ k 1·k 2 =—1 ∴k 2 =—3例:直线053=-+y x 的倾斜角是( )A.120°B.150°C.60°(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即不包含于平行于x 轴或y 直线两点轴的直线,直线两点()11,y x ,()22,y x ,当写成211211()()()()x x y y y y x x --=--的形式时,方程可以表示任何一条直线。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理解和掌握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方程及其相互转化。

o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并能利用直线方程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直线方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o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直线与坐标轴交点、两直线位置关系等问题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o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直线的三种基本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及其相互转换。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直线方程形式,以及利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分组讨论直线方程的应用场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直线方程的图形变化,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章节。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直线方程的动态演示软件、在线教学平台。

-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但可准备几何画板软件用于辅助作图。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轮流发言。

-课堂纪律: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保持安静等,确保课堂秩序。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创新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习动力。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巩固课堂所学。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倾斜角与斜率【课时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掌握求直线斜率的两种方法.3.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一、选择题1.对于下列命题①若α是直线l的倾斜角,则0°≤α<180°;②若k是直线的斜率,则k∈R;③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④任一条直线都有斜率,但不一定有倾斜角.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1 B.2 C.3 D.42.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点A(3,5)、B(a,7)、C(-1,b)三点,则a、b的值为()A.a=4,b=0 B.a=-4,b=-3C.a=4,b=-3 D.a=-4,b=33.设直线l过坐标原点,它的倾斜角为α,如果将l绕坐标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1,那么l1的倾斜角为()A.α+45°B.α-135°C.135°-αD.当0°≤α<135°时,倾斜角为α+45°;当135°≤α<180°时,倾斜角为α-135°4.直线l过原点(0,0),且不过第三象限,那么l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A.[0°,90°] B.[90°,180°)C.[90°,180°)或α=0°D.[90°,135°]5.若图中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A.k1<k2<k3B.k3<k1<k2C.k3<k2<k1D.k1<k3<k26.直线mx+ny-1=0同时过第一、三、四象限的条件是()A.mn>0 B.mn<0C.m>0,n<0 D.m<0,n<0二、填空题7.若直线AB与y轴的夹角为60°,则直线AB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__,斜率为____________.8.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且底边BC与x轴平行,则△ABC三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和为________.9.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α-20°,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0.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求菱形ABCD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一条光线从点A(-1,3)射向x轴,经过x轴上的点P反射后通过点B(3,1),求P点的坐标.能力提升12.已知实数x ,y 满足y =-2x +8,当2≤x ≤3时,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3.已知函数f (x )=log 2(x +1),a >b >c >0,则f (a )a ,f (b )b ,f (c )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1.利用直线上两点确定直线的斜率,应从斜率存在、不存在两方面入手分类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在解题中容易忽视,应引起注意.2.三点共线问题:(1)已知三点A ,B ,C ,若直线AB ,AC 的斜率相同,则三点共线;(2)三点共线问题也可利用线段相等来求,若|AB |+|BC |=|AC |,也可断定A ,B ,C 三点共线.3.斜率公式的几何意义: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开发“数形”的转化功能,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反映了某一代数式的几何特征,利用这种特征来处理问题更直观形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答案知识梳理1.相交 x 轴 正向 向上方向 正切值 2.90° 作业设计1.C [①②③正确.]2.C [由题意,得⎩⎪⎨⎪⎧k AC =2,k AB =2,即⎩⎪⎨⎪⎧b -5-1-3=2,7-5a -3=2.解得a =4,b =-3.]3.D [因为0°≤α<180°,显然A ,B ,C 未分类讨论,均不全面,不合题意.通过画图(如图所示)可知:当0°≤α<135°时,倾斜角为α+45°; 当135°≤α<180°时,倾斜角为45°+α-180°=α-135°.] 4.C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0°≤α<180°,直线过原点且不过第三象限,切勿忽略x 轴和y 轴.]5.D [由图可知,k 1<0,k 2>0,k 3>0, 且l 2比l 3的倾斜角大.∴k 1<k 3<k 2.]6.C [由题意知,直线与x 轴不垂直,故n ≠0.直线方程化为y =-m n x +1n ,则-mn>0,且1n<0,即m>0,n<0.] 7.30°或150° 33或-338.09.20°≤α<200°解析 因为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 所以0°≤α-20°<180°,解之可得20°≤α<200°. 10.解 αAD =αBC =60°,αAB =αDC =0°,αAC =30°,αBD =120°.k AD =k BC =3,k AB =k CD =0,k AC =33,k BD =-3.11.解 设P(x,0),则k PA =3-0-1-x =-3x +1,k PB =1-03-x =13-x,依题意,由光的反射定律得k PA =-k PB ,即3x +1=13-x ,解得x =2,即P(2,0). 12.解y x =y -0x -0其意义表示点(x ,y)与原点连线的直线的斜率. 点(x ,y)满足y =-2x +8,且2≤x ≤3,则点(x ,y)在线段AB 上,并且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3,2),如图所示.则k OA =2,k OB =23.所以得y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3.13.f (c )c >f (b )b >f (a )a解析 画出函数的草图如图,f (x )x可视为过原点直线的斜率.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课时目标】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2.能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关系确定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1.两条直线平行与斜率的关系(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1、k2,有l1∥l2⇔________.(2)如果直线l1、l2的斜率都不存在,并且l1与l2不重合,那么它们都与________垂直,故l1________l2.2.两条直线垂直与斜率的关系(1)如果直线l1、l2的斜率都存在,并且分别为k1、k2,那么l1⊥l2⇔__________.(2)如果两条直线l1、l2中的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个斜率是零,那么l1与l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以下几种说法:(l1、l2不重合)①若直线l1,l2都有斜率且斜率相等,则l1∥l2;②若直线l1⊥l2,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③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④只有斜率相等的两条直线才一定平行.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02.以A(-1,1)、B(2,-1)、C(1,4)为顶点的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以A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D.以B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3.已知A(1,2),B(m,1),直线AB与直线y=0垂直,则m的值()A.2 B.1 C.0 D.-14.已知A(m,3),B(2m,m+4),C(m+1,2),D(1,0),且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则m 的值为()A.1 B.0 C.0或2 D.0或15.若直线l1、l2的倾斜角分别为α1、α2,且l1⊥l2,则有()A.α1-α2=90°B.α2-α1=90°C.|α2-α1|=90°D.α1+α2=180°6.顺次连接A(-4,3),B(2,5),C(6,3),D(-3,0)所构成的图形是()A.平行四边形B.直角梯形C.等腰梯形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7.如果直线l1的斜率为a,l1⊥l2,则直线l2的斜率为________.8.直线l1,l2的斜率k1,k2是关于k的方程2k2-3k-b=0的两根,若l1⊥l2,则b=________;若l1∥l2,则b=________.9.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为60°,直线l2经过点A(1,3),B(-2,-23),则直线l1,l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6,6),C(0,6),求此三角形三边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11.已知△ABC的顶点坐标为A(5,-1),B(1,1),C(2,m),若△ABC为直角三角形,试求m的值.能力提升12.已知△ABC的顶点B(2,1),C(-6,3),其垂心为H(-3,2),则其顶点A的坐标为________.13.已知四边形ABCD的顶点A(m,n),B(5,-1),C(4,2),D(2,2),求m和n的值,使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还是垂直要“三看”:一看斜率是否存在,若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则两直线平行,若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两直线垂直;斜率都存在时,二看斜率是否相等或斜率乘积是否为-1;两直线斜率相等时,三看两直线是否重合,若不重合,则两直线平行.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答案知识梳理1.(1)k 1=k 2 (2)x 轴 ∥ 2.(1)k 1k 2=-1 (2)垂直 作业设计1.B [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l 1或l 2可能斜率不存在.]2.C [k AB =-23,k AC =32,k AC ·k AB =-1,∴AB ⊥AC .]3.B [直线AB 应与x 轴垂直,A 、B 横坐标相同.]4.D [当AB 与CD 斜率均不存在时,m =0,此时AB ∥CD ,当k AB =k CD 时,m =1,此时AB ∥CD .]5.C6.B [k AB =k DC ,k AD ≠k BC ,k AD ·k AB =-1,故构成的图形为直角梯形.]7.-1a 或不存在8.2 -98解析 若l 1⊥l 2,则k 1k 2=-b2=-1,∴b =2.若l 1∥l 2,则k 1=k 2,Δ=9+8b =0,∴b =-98.9.平行或重合解析 由题意可知直线l 1的斜率k 1=tan 60°=3,直线l 2的斜率k 2=-23-3-2-1=3,因为k 1=k 2,所以l 1∥l 2或l 1,l 2重合. 10.解由斜率公式可得k AB =6-(-4)6-(-2)=54,k BC =6-66-0=0,k AC =6-(-4)0-(-2)=5.由k BC =0知直线BC ∥x 轴,∴BC 边上的高线与x 轴垂直,其斜率不存在. 设AB 、AC 边上高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 由k 1·k AB =-1,k 2·k AC =-1,即k 1·54=-1,k 2·5=-1,解得k 1=-45,k 2=-15.∴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不存在;AB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为-45;A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为-15.11.解 k AB =-1-15-1=-12,k AC =-1-m 5-2=-m +13,k BC =m -12-1=m -1.若AB ⊥AC ,则有-12·⎝⎛⎭⎫-m +13=-1,所以m =-7.若AB ⊥BC ,则有-12·(m -1)=-1,所以m =3.若AC ⊥BC ,则有-m +13·(m -1)=-1,所以m =±2.综上可知,所求m 的值为-7,±2,3. 12.(-19,-62)解析 设A(x ,y),∵AC ⊥BH ,AB ⊥CH ,且k BH =-15,k CH =-13,∴⎩⎪⎨⎪⎧y -3x +6=5,y -1x -2=3.解得⎩⎪⎨⎪⎧x =-19,y =-62.13.解∵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有2种情形:(1)AB ∥CD ,AB ⊥AD , 由图可知:A(2,-1). (2)AD ∥BC ,AD ⊥AB ,⎩⎪⎨⎪⎧k AD =k BC k AD ·k AB=-1⇒⎩⎪⎨⎪⎧n -2m -2=3-1n -2m -2·n +1m -5=-1∴⎩⎨⎧m =165n =-85.综上⎩⎪⎨⎪⎧m =2n =-1或⎩⎨⎧m =165n =-85.§3.2 直线的方程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课时目标】 1.掌握坐标平面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2.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3.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对于直线l1:y=k1x+b1,l2:y=k2x+b2,(1)l1∥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1⊥l2⇔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方程y =k (x -2)表示( ) A .通过点(-2,0)的所有直线 B .通过点(2,0)的所有直线C .通过点(2,0)且不垂直于x 轴的所有直线D .通过点(2,0)且除去x 轴的所有直线 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60°,在y 轴上的截距为-2,则此直线方程为( ) A .y =3x +2 B .y =-3x +2 C .y =-3x -2 D .y =3x -23.直线y =kx +b 通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b <04.直线y =ax +b 和y =bx +a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形可能是( )5.集合A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则集合A 、B 间的关系是( )A .A =B B .B AC .A BD .以上都不对6.直线kx -y +1-3k =0当k 变化时,所有的直线恒过定点( ) A .(1,3) B .(-1,-3) C .(3,1) D .(-3,-1)二、填空题7.将直线y =3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直线为______________.8.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P (1,2)且与直线y =2x +3平行,则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________.9.下列四个结论:①方程k =y -2x +1与方程y -2=k (x +1)可表示同一直线;②直线l 过点P (x 1,y 1),倾斜角为90°,则其方程是x =x 1; ③直线l 过点P (x 1,y 1),斜率为0,则其方程是y =y 1; ④所有的直线都有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 正确的为__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10.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经过点A(2,5),且与直线y=2x+7平行;(2)经过点C(-1,-1),且与x轴平行.1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5,0),B(3,-3),C(0,2),求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能力提升12.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16,且和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3,求l 的方程.13.等腰△ABC 的顶点A (-1,2),AC 的斜率为3,点B (-3,2),求直线AC 、BC 及∠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1.已知直线l经过的一个点和直线斜率就可用点斜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时,必须保证该直线斜率存在.而过点P(x0,y0),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方程为x=x0.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是点斜式的特例.2.求直线方程时常常使用待定系数法,即根据直线满足的一个条件,设出其点斜式方程或斜截式方程,再根据另一条件确定待定常数的值,从而达到求出直线方程的目的.但在求解时仍然需要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形.§3.2直线的方程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答案知识梳理1.y-y0=k(x-x0)y=kx+b2.(1)k1=k2且b1≠b2(2)k1k2=-1作业设计1.C[易验证直线通过点(2,0),又直线斜率存在,故直线不垂直于x轴.]2.D[直线的倾斜角为60°,则其斜率为3,利用斜截式直接写方程.]3.B4.D5.B[一次函数y=kx+b(k≠0);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中k可以是0,所以B A.]6.C[直线kx-y+1-3k=0变形为y-1=k(x-3),由直线的点斜式可得直线恒过定点(3,1).]7.y=-13x+13解析直线y=3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直线方程为y=-13x,再将该直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直线方程为y=-13(x-1),即y=-13x+13.8.y-2=2(x-1)9.②③10.解(1)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为2,所以其点斜式方程为y-5=2(x-2).(2)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k =tan 0°=0,所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1)=0,即y =-1. 11.解 设BC 边上的高为AD ,则BC ⊥AD ,∴k AD ·k BC =-1,∴2+30-3·k AD =-1,解得k AD =35.∴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0=35(x +5),即y =35x +3.12.解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6x +b ,则x =0时,y =b ;y =0时,x =-6b .由已知可得12·|b|·|6b|=3,即6|b|2=6,∴b =±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16x +1或y =16x -1.13.解 直线AC 的方程:y =3x +2+3. ∵AB ∥x 轴,AC 的倾斜角为60°, ∴BC 的倾斜角为30°或120°.当α=30°时,BC 方程为y =33x +2+3,∠A 平分线倾斜角为120°,∴所在直线方程为y =-3x +2-3. 当α=120°时,BC 方程为y =-3x +2-33,∠A 平分线倾斜角为30°,∴所在直线方程为y =33x +2+33.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2.掌握直线方程的截距式.3.进一步巩固截距的概念.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设P (x ,y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则⎩⎪⎨⎪⎧x =y =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程y -y 1x -x 1=k 表示过点M (x 1,y 1)且斜率为k 的直线方程B .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的直线方程为x a +yb=1C .直线y =kx +b 与y 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bD .不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一定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 2.一条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则它的方程( ) A .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B .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C .可以写成点斜式或截距式D .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3.直线x a 2-yb2=1在y 轴上的截距是( )A .|b |B .-b 2C .b 2D .±b 4.在x 、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4的直线方程是( )A .x -3+y 4=1 B .x 3+y-4=1C .x -3-y 4=1 D .x 4+y-3=15.直线xm-yn=1与xn-ym=1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6.过点(5,2),且在x轴上的截距(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在y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A.2x+y-12=0B.2x+y-12=0或2x-5y=0C.x-2y-1=0D.x+2y-9=0或2x-5y=0二、填空题7.已知点A(1,2),B(3,1),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点斜式方式为______________.8.过点P(6,-2),且在x轴上的截距比在y轴上的截距大1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9.过点P(1,3)的直线l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A、B两点,若P为AB的中点,则直线l 的截距式是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6,且被两坐标轴所截得的线段长为37,求直线l的方程.11.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0,4),B(-2,6),C(-8,0).(1)求边AC和AB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AC边上的中线BD所在直线的方程;(3)求AC边上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能力提升12.已知点A(2,5)与点B(4,-7),点P在y轴上,若|P A|+|PB|的值最小,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13.已知直线l经过点(7,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零,求直线l的方程.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都可以用来求直线的方程,但各有自己的限制条件,应用时要全面考虑.(1)点斜式应注意过P (x 0,y 0)且斜率不存在的情况.(2)斜截式,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3)两点式要考虑直线平行于x 轴和垂直于x 轴的情况.(4)截距式要注意截距都存在的条件.2.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都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在求直线方程时,应抓住这些几何特征,求直线方程.3.强调两个问题:(1)截距并非距离,另外截距相等包括截距均为零的情况,但此时不能用截距式方程表示,而应用y =kx 表示.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横截距和纵截距,如直线y =1没有横截距,x =2没有纵截距.(2)方程y -y 1=y 2-y 1x 2-x 1(x -x 1)(x 1≠x 2)与y -y 1y 2-y 1=x -x 1x 2-x 1(x 1≠x 2,y 1≠y 2)以及(y -y 1)(x 2-x 1)=(x -x 1)(y 2-y 1)代表的直线范围不同(想一想,为什么?).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答案知识梳理 1.x a +y b=12.x 1+x 22 y 1+y 22作业设计 1.A 2.B3.B [令x =0得,y =-b 2.]4.A5.B [两直线的方程分别化为斜截式:y =nmx -n ,y =mnx -m ,易知两直线的斜率的符号相同,四个选项中仅有B 选项的两直线的斜率符号相同.]6.D [当y 轴上截距b =0时,方程设为y =kx ,将(5,2)代入得,y =25x ,即2x -5y =0;当b ≠0时,方程设为x 2b +y b =1,求得b =92,∴选D .]7.y -32=2(x -2)解析 k AB =-12,由k·k AB =-1得k =2,AB 的中点坐标为⎝⎛⎭⎫2,32, 点斜式方程为y -32=2(x -2).8.x 3+y 2=1或x2+y =1 解析 设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为x a +1+y a =1,则6a +1+-2a=1,解得a =2或a =1,则直线的方程是x 2+1+y 2=1或x 1+1+y 1=1,即x 3+y 2=1或x2+y =1.9.x 2+y 6=1 解析 设A(m,0),B(0,n),由P(1,3)是AB 的中点可得m =2,n =6, 即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6).则l 的方程为x 2+y6=1.10.解 方法一 设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 ∵k =6,∴方程为y =6x +b .令x =0,∴y =b ,与y 轴的交点为(0,b);令y =0,∴x =-b6,与x 轴的交点为⎝⎛⎭⎫-b 6,0. 根据勾股定理得⎝⎛⎭⎫-b62+b 2=37, ∴b =±6.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6x±6.方法二 设所求直线为x a +yb=1,则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0)、(0,b).由勾股定理知a 2+b 2=37.又k =-ba =6,∴⎩⎪⎨⎪⎧a 2+b 2=37,-b a=6.解此方程组可得⎩⎪⎨⎪⎧ a =1,b =-6或⎩⎪⎨⎪⎧a =-1,b =6.因此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6=1或-x +y6=1.11.解 (1)由截距式得x -8+y4=1,∴AC 所在直线方程为x -2y +8=0,由两点式得y -46-4=x-2,∴AB 所在直线方程为x +y -4=0.(2)D 点坐标为(-4,2),由两点式得y -26-2=x -(-4)-2-(-4).∴BD 所在直线方程为2x -y +10=0.(3)由k AC =12,∴AC 边上的中垂线的斜率为-2,又D(-4,2),由点斜式得y -2=-2(x +4),∴AC 边上的中垂线所在直线方程为2x +y +6=0. 12.(0,1)解析 要使|PA|+|PB|的值最小,先求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2,5),连接A ′B ,直线A ′B 与y 轴的交点P 即为所求点.13.解 当直线l 经过原点时,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截距均等于0,故直线l 的斜率为17,∴所求直线方程为y =17x ,即x -7y =0.当直线l 不过原点时,设其方程x a +yb=1,由题意可得a +b =0, ①又l 经过点(7,1),有7a +1b=1, ②由①②得a =6,b =-6,则l 的方程为x 6+y-6=1,即x -y -6=0.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7y =0或x -y -6=0.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时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2.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之间的关系.1.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其中A ,B ________________)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一、选择题1.若方程Ax +By +C =0表示直线,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 ) A .A ≠0 B .B ≠0 C .A ·B ≠0 D .A 2+B 2≠02.直线(2m 2-5m +2)x -(m 2-4)y +5m =0的倾斜角为45°,则m 的值为( ) A .-2 B .2 C .-3 D .33.直线x +2ay -1=0与(a -1)x +ay +1=0平行,则a 的值为( )A .32B .32或0C .0D .-2或04.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4=0垂直,则l 的方程是( ) A .3x +2y -1=0 B .3x +2y +7=0 C .2x -3y +5=0 D .2x -3y +8=05.直线l 1:ax -y +b =0,l 2:bx -y +a =0(a ≠0,b ≠0,a ≠b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形大致是( )6.直线ax+by+c=0 (ab≠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b,c满足()A.a=b B.|a|=|b|且c≠0C.a=b且c≠0 D.a=b或c=0二、填空题7.直线x+2y+6=0化为斜截式为________,化为截距式为________.8.已知方程(2m2+m-3)x+(m2-m)y-4m+1=0表示直线,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9.已知A(0,1),点B在直线l1:x+y=0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直线AB的一般式方程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直线的方程,并化为一般式方程:(1)斜率为3,且经过点A(5,3);(2)过点B(-3,0),且垂直于x轴;(3)斜率为4,在y轴上的截距为-2;(4)在y轴上的截距为3,且平行于x轴;(5)经过C(-1,5),D(2,-1)两点;(6)在x轴,y轴上截距分别是-3,-1.11.已知直线l1:(m+3)x+y-3m+4=0,l2:7x+(5-m)y-8=0,问当m为何值时,直线l1与l2平行.能力提升12.将一张坐标纸折叠一次,使点(0,2)与点(4,0)重合,且点(7,3)与点(m ,n )重合,则m +n 的值为( )A .8B .345C .4D .1113.已知直线l :5ax -5y -a +3=0.(1)求证:不论a 为何值,直线l 总经过第一象限; (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1.在求解直线的方程时,要由问题的条件、结论,灵活地选用公式,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捷.2.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是直线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的表现形式,要掌握好各种形式的适用范围和它们之间的互化,如把一般式Ax +By +C =0化为截距式有两种方法:一是令x =0,y =0,求得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B 和在x 轴上的截距A ;二是移常项,得Ax +By =-C ,两边除以-C (C ≠0),再整理即可.3.根据两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判定两直线垂直的方法:①若一个斜率为零,另一个不存在则垂直.若两个都存在斜率,化成斜截式后则k 1k 2=-1.②一般地,设l 1:A 1x +B 1y +C 1=0, l 2:A 2x +B 2y +C 2=0,l 1⊥l 2⇔A 1A 2+B 1B 2=0,第二种方法可避免讨论,减小失误.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答案知识梳理1.Ax +By +C =0 不同时为0 2.y -y 0=k(x -x 0) y =kx +b y -y 1y 2-y 1=x -x 1x 2-x 1x a +yb=1 Ax +By +C =0 作业设计 1.D2.D [由已知得m 2-4≠0,且2m 2-5m +2m 2-4=1,解得:m =3或m =2(舍去).] 3.A4.A [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为-32,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2=-32(x +1),即3x +2y -1=0.]5.C [将l 1与l 2的方程化为斜截式得: y =ax +b ,y =bx +a ,根据斜率和截距的符号可得C .]6.D [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可分为两种情形: (1)截距等于0,此时只要c =0即可;(2)截距不等于0,此时c ≠0,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c a 、-cb.若相等,则有-c a =-cb,即a =b .综合(1)(2)可知,若ax +by +c =0 (ab ≠0)表示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 =b 或c =0.]7.y =-12x -3 x -6+y-3=18.m ∈R 且m ≠1解析 由题意知,2m 2+m -3与m 2-m 不能同时为0,由2m 2+m -3≠0得m ≠1且m ≠-32;由m 2-m ≠0,得m ≠0且m ≠1,故m ≠1. 9.x -y +1=0解析 AB ⊥l 1时,AB 最短,所以AB 斜率为k =1, 方程为y -1=x ,即x -y +1=0.10.解 (1)由点斜式方程得y -3=3(x -5), 即3x -y +3-53=0. (2)x =-3,即x +3=0.(3)y =4x -2,即4x -y -2=0. (4)y =3,即y -3=0.(5)由两点式方程得y -5-1-5=x -(-1)2-(-1),即2x +y -3=0.(6)由截距式方程得x -3+y-1=1,即x +3y +3=0.11.解 当m =5时,l 1:8x +y -11=0,l 2:7x -8=0. 显然l 1与l 2不平行,同理,当m =-3时,l 1与l 2也不平行.当m ≠5且m ≠-3时,l 1∥l 2⇔⎩⎨⎧-(m +3)=7m -53m -4≠85-m,∴m =-2.∴m 为-2时,直线l 1与l 2平行.12.B [点(0,2)与点(4,0)关于直线y -1=2(x -2)对称,则点(7,3)与点(m ,n )也关于直线y -1=2(x -2)对称,则⎩⎪⎨⎪⎧n +32-1=2⎝⎛⎭⎫m +72-2n -3m -7=-12,解得⎩⎨⎧m =35n =315,故m +n =345.]13.(1)证明 将直线l 的方程整理为y -35=a (x -15),∴l 的斜率为a ,且过定点A (15,35).而点A (15,35)在第一象限,故l 过第一象限.∴不论a 为何值,直线l 总经过第一象限.(2)解 直线OA 的斜率为k =35-015-0=3.∵l 不经过第二象限,∴a ≥3.§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课时目标】 1.掌握求两条直线交点的方法.2.掌握通过求方程组解的个数,判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3.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体会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解析思想.1.两条直线的交点已知两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若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有唯一解⎩⎪⎨⎪⎧x =x 0y =y 0,则两直线______,交点坐标为________.2一、选择题1.直线l 1:(2-1)x +y =2与直线l 2:x +(2+1)y =3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垂直 D .重合2.经过直线2x -y +4=0与x -y +5=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x -2y =0的直线的方程是( )A .2x +y -8=0B .2x -y -8=0C .2x +y +8=0D .2x -y +8=03.直线ax +2y +8=0,4x +3y =10和2x -y =10相交于一点,则a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4.两条直线l 1:2x +3y -m =0与l 2:x -my +12=0的交点在y 轴上,那么m 的值为( ) A .-24 B .6 C .±6 D .以上答案均不对5.已知直线l 1:x +m 2y +6=0,l 2:(m -2)x +3my +2m =0,l 1∥l 2,则m 的值是( ) A .m =3 B .m =0C .m =0或m =3D .m =0或m =-16.直线l 与两直线y =1和x -y -7=0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的中点为M (1,-1),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32B .23C .-32D .-23二、填空题7.若集合{(x,y)|x+y-2=0且x-2y+4=0}{(x,y)|y=3x+b},则b=________.8.已知直线l过直线l1:3x-5y-10=0和l2:x+y+1=0的交点,且平行于l3:x+2y-5=0,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9.当a取不同实数时,直线(2+a)x+(a-1)y+3a=0恒过一个定点,这个定点的坐标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求经过两直线2x+y-8=0与x-2y+1=0的交点,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x轴上截距的两倍的直线l的方程.11.已知△ABC的三边BC,CA,AB的中点分别是D(-2,-3),E(3,1),F(-1,2).先画出这个三角形,再求出三个顶点的坐标.能力提升12.在△ABC中,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1=0,∠A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若点B的坐标为(1,2),求点A和点C的坐标.13.一束平行光线从原点O(0,0)出发,经过直线l:8x+6y=25反射后通过点P(-4,3),求反射光线与直线l的交点坐标.1.过定点(x 0,y 0)的直线系方程y -y 0=k (x -x 0)是过定点(x 0,y 0)的直线系方程,但不含直线x =x 0;A (x -x 0)+B (y -y 0)=0是过定点(x 0,y 0)的一切直线方程.2.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 +By +D =0(D ≠C ).与y =kx +b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y =kx +m (m ≠b ).3.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过两条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λ∈R ),但此方程中不含l 2;一般形式是m (A 1x +B 1y +C 1)+n (A 2x +B 2y +C 2)=0(m 2+n 2≠0),是过l 1与l 2交点的所有直线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答案知识梳理1.相交 (x 0,y 0) 2.无 1 无数 作业设计1.A [化成斜截式方程,斜率相等,截距不等.]2.A [首先解得交点坐标为(1,6),再根据垂直关系得斜率为-2,可得方程y -6=-2(x -1),即2x +y -8=0.]3.B [首先联立⎩⎪⎨⎪⎧4x +3y =102x -y =10,解得交点坐标为(4,-2),代入方程ax +2y +8=0得a =-1.]4.C [2x +3y -m =0在y 轴上的截距为m 3,直线x -my +12=0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m,由12m =m3得m =±6.] 5.D [l 1∥l 2,则1·3m =(m -2)·m 2, 解得m =0或m =-1或m =3. 又当m =3时,l 1与l 2重合, 故m =0或m =-1.]6.D [设直线l 与直线y =1的交点为A (x 1,1),直线l 与直线x -y -7=0的交点为B (x 2,y 2),因为M (1,-1)为AB 的中点,所以-1=1+y 22即y 2=-3,代入直线x -y -7=0得x 2=4,因为点B ,M 都在直线l 上,所以k l =-3+14-1=-23.故选D .]7.2解析 首先解得方程组⎩⎪⎨⎪⎧ x +y -2=0x -2y +4=0的解为⎩⎪⎨⎪⎧x =0y =2, 代入直线y =3x +b 得b =2. 8.8x +16y +21=0 9.(-1,-2)解析 直线方程可写成a (x +y +3)+2x -y =0,则该直线系必过直线x +y +3=0与直线2x -y =0的交点,即(-1,-2).10.解 (1)2x +y -8=0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4和8,符合题意. (2)当l 的方程不是2x +y -8=0时, 设l :(x -2y +1)+λ(2x +y -8)=0, 即(1+2λ)x +(λ-2)y +(1-8λ)=0. 据题意,1+2λ≠0,λ-2≠0.令x =0,得y =-1-8λλ-2;令y =0,得x =-1-8λ1+2λ.∴-1-8λλ-2=2·⎝ ⎛⎭⎪⎫-1-8λ1+2λ解之得λ=18,此时y =23x . ∴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 -8=0或y =23x .11.解如图,过D ,E ,F 分别作EF ,FD ,DE 的平行线,作出这些平行线的交点,就是△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由已知得,直线DE 的斜率k DE =1+33+2=45,所以k AB =45.因为直线AB 过点F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 -2=45(x +1),即4x -5y +14=0.①由于直线AC 经过点E (3,1),且平行于DF ,同理可得直线AC 的方程 5x -y -14=0.②联立①,②,解得点A 的坐标是(4,6).同样,可以求得点B ,C 的坐标分别是(-6,-2),(2,-4). 因此,△ABC 的三个顶点是A (4,6),B (-6,-2),C (2,-4). 12.解如图所示,由已知,A 应是BC 边上的高线所在直线与∠A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交点. 由⎩⎪⎨⎪⎧ x -2y +1=0y =0,得⎩⎪⎨⎪⎧y =0x =-1, 故A (-1,0).又∠A 的角平分线为x 轴,故k AC =-k AB =-1,(也可得B 关于y =0的对称点(1,-2). ∴AC 方程为y =-(x +1), 又k BC =-2, ∴BC 的方程为 y -2=-2(x -1), 由⎩⎪⎨⎪⎧ y =-(x +1)y -2=-2(x -1),得⎩⎪⎨⎪⎧x =5y =-6, 故C 点坐标为(5,-6).13.解 设原点关于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为(a ,b ),由直线OA 与l 垂直和线段AO 的中点在l 上得⎩⎨⎧b a ·⎝⎛⎭⎫-43=-18×a 2+6×b 2=25,解得⎩⎪⎨⎪⎧a =4b =3,∴A 的坐标为(4,3).∵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A (4,3),又由反射光线过P (-4,3),两点纵坐标相等,故反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 =3.由方程组⎩⎪⎨⎪⎧y =38x +6y =25,解得⎩⎪⎨⎪⎧x =78y =3,∴反射光线与直线l 的交点坐标为⎝⎛⎭⎫78,3.3.3.2两点间的距离【课时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熟练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体会解析法的思想.1.若平面上两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P1(x1,y1),P2(x2,y2),则P1、P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P1P2|=________________.特别地,原点O(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为|OP|=________.2.用坐标法(解析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已知点A(-3,4)和B(0,b),且|AB|=5,则b等于()A.0或8 B.0或-8C .0或6D .0或-62.以A (1,5),B (5,1),C (-9,-9)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3.设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上,AB 的中点是P (2,-1),则|AB |等于( ) A .5 B .4 2 C .2 5 D .2104.已知点A (1,2),B (3,1),则到A ,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 ) A .4x +2y =5 B .4x -2y =5 C .x +2y =5 D .x -2y =55.已知A (-3,8),B (2,2),在x 轴上有一点M ,使得|MA |+|MB |最短,则点M 的坐标是( )A .(-1,0)B .(1,0)C .⎝⎛⎭⎫225,0D .⎝⎛⎭⎫0,225 6.设A ,B 是x 轴上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为( )A .x +y -5=0B .2x -y -1=0C .2y -x -4=0D .2x +y -7=0二、填空题7.已知点A (x,5)关于点C (1,y )的对称点是B (-2,-3),则点P (x ,y )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8.点M 到x 轴和到点N (-4,2)的距离都等于10,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9.等腰△ABC 的顶点是A (3,0),底边长|BC |=4,BC 边的中点是D (5,4),则此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直线l :y =-2x +6和点A (1,-1),过点A 作直线l 1与直线l 相交于B 点,且|AB |=5,求直线l 1的方程.11.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能力提升12.求函数y=x2-8x+20+x2+1的最小值.13.求证:x2+y2+x2+(1-y)2+(1-x)2+y2+(1-x)2+(1-y)2≥22.1.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利用它可以求平面上任意两个已知点间的距离.反过来,已知两点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条件求其中一个点的坐标.2.平面几何中与线段长有关的定理和重要结论,可以用解析法来证明.用解析法解题时,由于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是不依赖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而改变的,但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会使计算有繁简之分,因此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必须“避繁就简”.3.3.2 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知识梳理1.(x 2-x 1)2+(y 2-y 1)2 x 2+y 22.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进行有关代数运算 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作业设计1.A [由(-3)2+(4-b )2=5,解得b =0或8.] 2.B3.C [设A (a,0),B (0,b ),则a 2=2,b2=-1,解得a =4,b =-2, ∴|AB |=25.]4.B [设到A 、B 距离相等的点P (x ,y ), 则由|P A |=|PB |得, 4x -2y =5.] 5.B[(如图)A 关于x 轴对称点为 A ′(-3,-8),则A ′B 与x 轴的交点即为M , 求得M 坐标为(1,0).]6.A [由已知得A (-1,0),P (2,3),由|P A |=|PB |,得B (5,0),由两点式得直线PB 的方程为x +y -5=0.]7.17解析 由题意知⎩⎨⎧1=x -22,y =5-32,解得⎩⎪⎨⎪⎧x =4,y =1.∴d =42+12=17.8.(2,10)或(-10,10)解析 设M (x ,y ),则|y |=(x +4)2+(y -2)2=10.解得⎩⎪⎨⎪⎧ x =2,y =10或⎩⎪⎨⎪⎧x =-10,y =10.9.2 6解析 |BD |=12|BC |=2,|AD |=(5-3)2+(4-0)2=25.在Rt △ADB 中, 由勾股定理得腰长|AB |=22+(25)2=26.10.解 由于B 在l 上,可设B 点坐标为(x 0,-2x 0+6). 由|AB |2=(x 0-1)2+(-2x 0+7)2=25, 化简得x 20-6x 0+5=0,解得x 0=1或5. 当x 0=1时,AB 方程为x =1,当x 0=5时,AB 方程为3x +4y +1=0.综上,直线l 1的方程为x =1或3x +4y +1=0. 11.证明如图所示,D ,E 分别为边AC 和BC 的中点,以A 为原点,边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 (0,0),B (c,0),C (m ,n ), 则|AB |=c ,又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D ⎝⎛⎭⎫m 2,n 2,E ⎝⎛⎭⎫c +m 2,n 2, 所以|DE |=c +m 2-m 2=c2,所以|DE |=12|AB |.即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 12.解原式可化为y =(x -4)2+(0-2)2 +(x -0)2+(0-1)2.考虑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图所示, 令A (4,2),B (0,1),P (x,0),则上述问题可转化为:在x 轴上求一点P (x,0),使得|P A|+|PB|最小.作点A(4,2)关于x轴的对称点A′(4,-2),由图可直观得出|P A|+|PB|=|P A′|+|PB|≥|A′B|,故|P A|+|PB|的最小值为A′B的长度.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A′B|=42+(-2-1)2=5,所以函数y=x2-8x+20+x2+1的最小值为5.13.证明如图所示,设点O(0,0),A(x,y),B(1,0),C(1,1),D(0,1),则原不等式左边=|OA|+|AD|+|AB|+|AC|,∵|OA|+|AC|≥|OC|=2,|AB|+|AD|≥|BD|=2,∴|OA|+|AD|+|AB|+|AC|≥22(当且仅当A是OC与BD的交点时等号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3.3.3点到直线的距离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课时目标】1.会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2.掌握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并会应用.3.能综合应用平行与垂直的关系解决有关距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