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气管插管全麻后声音嘶哑的原因与防治3

合集下载

气管插管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处置

气管插管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处置

气管插管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处置气管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病人的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是临床麻醉及心肺复苏重要的操作技能组成部分。

气管插管途径,以经口腔在直接喉镜明视下作插管最为常用,其次为经鼻腔在喉镜直视下或盲探插管。

气管插管过程中,即使按技术常规要求进行,气管插管技术操作也可以引起危象和并发症,特别是在困难插管患者中更是如此。

研究发现,气管插管危象和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头面和口腔的解剖学特点以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处理措施有关,现将一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总结如下:1 喉头水肿气管插管的主要并发症是喉头水肿。

1.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术后声音嘶哑,吞咽时咽喉部疼痛及喉部有发紧不适,病理改变主要为咽喉、会厌下和声门区肿胀,术后24h是发作高峰。

1.2 原因并发症主要与插管过粗;插管后麻醉不平稳,呛咳;插管困难,反复试插或插管用力过猛;长时间置管;术中头过度后仰,过多扭动颈部等有关。

此类并发症发生率4~13%不等。

1.3 预防及护理处置1.3.1术后雾化吸入激素和抗生素类药物。

1.3.2插管前将气管导管管身及套囊涂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1.3.3合理选择导管,管径大小适宜。

2 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2.1 临床表现主要有牙龈出血、唇出血、口腔粘膜损伤、声带损伤,严重的有牙齿脱落。

2.2 原因①肌肉松驰不完全;②操作者插管动作粗暴;③插管方法不正确,动作不熟念;④困难插管所致。

2.3 预防及护理处置选择大小合适的喉镜片;插管动作轻柔;有牙龈出血、唇出血者可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有牙齿脱落者将病人脱落的牙齿保管好,局部也用纱布压迫止血;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

3 环杓关节脱位3.1 原因多为麻醉喉镜上举牵拉会厌皱襞、盲目插管导管尖端或导丝误撞软骨或弯曲部挤压软骨、导管气囊充盈时暴力拔管等引起。

3.2 预防及护理处置①合理选择导管,注意管径大小适宜,材料无刺激,气囊设计合理;②选择良好的插管时机,麻醉诱导到位,肌松完全;③动作轻、稳、准、快,避免盲目粗暴操作;④尽量缩短带管时间;⑤插管后尽量减少导管在喉内的活动度;⑥拔管时气囊充分放气。

全麻气管插管后声音嘶哑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全麻气管插管后声音嘶哑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全麻气管插管后声音嘶哑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全麻气管插管后,极易出现声音嘶哑这一并发症,发声沙哑、低沉或失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局部疼痛、呛咳、吞咽障碍等。

引发术后声音嘶哑的因素有诸多,当中和麻醉相关的因素包括声带麻痹、环杓关节脱位及咽喉受损。

那么全麻气管插管后如何有效防治声音嘶哑?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一、咽喉损伤(一)原因咽喉部血肿、炎症及水肿可引起全麻气管插管后声音嘶哑。

重复或难以插管、导管太粗、不干净,管芯太长、太硬都会对咽喉软组织造成损伤,引发黏膜水肿,致使声音嘶哑。

有研究显示,采用大型号导管会使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出现情况增加。

气管插管效果也是损伤咽喉的主要因素,较佳的插管条件能够切实降低术后声音嘶哑的出现,麻醉诱导过程中运用一定量的肌松药,可使插管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预防声音嘶哑的出现。

如果在肌松药没有完全起效的状况下实施气管插管会使咽喉软组织受损增加,容易引发插管后声音嘶哑。

有关研究提示,接受静脉全麻者与麻醉吸入者相比,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更高,这主要是因为静脉麻醉通过靶控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技术能够提供充足镇静,但因为静脉麻醉无法使肌松药的效用加强,所以静脉麻醉病人手术期间产生体动和肌松不够的状况很多。

运用胃管也会使插管后声音嘶哑的出现增加。

插管时,因未严格消毒或过于用力使咽喉部黏膜受损,或出现胃管反流时,都可引起声音嘶哑。

(二)防治预防内容:选取型号恰当的导管,如充分暴露声门,可除去管芯插管;精准操作插管拔术;把握好插管时机,可于神经肌肉监测仪下插入气管;有引发声音嘶哑的危险因素时,需预防性静注0.2mg/kg地塞米松,或将倍他米松凝胶涂抺于导管套囊附近。

治疗内容:气管插管引发的轻度咽喉损伤通常不需治疗,7天后可自行痊愈;严重者可发生声门下和喉头水肿,需将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清除,避免刺激,维持镇静,氧气吸入,静注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同时雾化吸入抗生素、麻黄碱或肾上腺素。

气管插管后持续性声嘶原因及疗效分析

气管插管后持续性声嘶原因及疗效分析

全 麻气 管插 管后 持续 性 声 嘶 ( 1周 以上 ) 因 喉 可 返 神经损 伤 致声 带 运 动 功 能 障碍 引起 , 主要 与喉 返 神 经 的解剖 特点 有关 , ls C u [ 在 解 剖尸 喉 E l L 和 a o2 i1 时 发现 , 喉返 神经 前 支 在 位 于 声 带 后 三 分 之一 即杓 状 软骨声 带 突下 方 6 0mm 范 围 内接 近粘 膜表 面 ~1 行走 , 管插 管 时套 管 经 过 声 门 时 对 该 处 的机 械 碰 气
为 4 、1 7 8 6 、7岁 , 为 术 后 即刻 或 1 均 ~2天 出现 持 续 性 声 嘶 , 检 查 1例 确 诊 为 左 环 杓 关 节 脱 位 , 经 2例 为 左 或 右 侧 喉 返 神 经 麻 痹 。 1例 经 环 杓 关 节 复 位 、 2例 经 应 用 营 养 神 经 药 和 激 素 等 治 疗 二 周 ~2月 而 痊 愈 。 结 论 声 带 麻 痹 和 环
撞及 气管 插 管外 的气 囊在 喉和 气管 内移 动 时可 能直
接摩 擦该 区域均 可能 导致 喉返 神经 损伤 ; 另外 , 毒 消 气管 导管 的化 学 药物 ( : 如 环氧 乙烷 ) 的残 留 , 局部 吸 收后 也 可引起 中毒性 神经 炎 , 可致声 带 麻痹 ; 插管 过
18 7
3 讨论
患侧 杓状 软 骨拔 动 法 复 位 环杓 关 节 ; 返 神经 麻 痹 喉
者给 予 营养 神 经 药 物 ( 维 生 素 B 、 、 磷 酸 腺 如 B 三
苷等 ) 糖 皮 质激 素 、 声 功 能 锻 炼 及 新 斯 的 明 针剂 、 发 注射 环 甲膜 。
2 结 果
1 1 临床 资料 .

全麻气管插管后声音嘶哑原因和防治PPT讲稿

全麻气管插管后声音嘶哑原因和防治PPT讲稿
• 3.5.2 复位时机,一经确诊,应尽快行环杓关节拨动复位
术,一般认为在脱位24--48h进行复位效果比较好。
三、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预防 及治疗
• 3.5.3 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在咽喉表面麻醉
或全麻后,直接或间接喉镜下复位。
• 3.5.4 声带恢复治疗,适当的发音练习及良好
的用声习惯有助于脱位关节自动复位。部分患者 经适当的训练或经对侧声带代偿后其功能可以恢 复正常;少部分患者在咳嗽、喷嚏或呕吐后自动 复位,其原因不明。
咽喉部组织。
一、咽喉部损伤的原因、预防和 治疗
• 1.2 预防:
• 1.2.1 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 1.2.2 正确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动作轻、
稳、准
• 1.2.3 掌握插管时机,肌松充分,必要时
在神经肌肉监测仪监测下行气管插管
• 1.2.4 有诱发高危因素时,可预防性静脉
注射地塞米松0.2mg/kg、或导管周围涂 抹倍他米松凝胶
管移位或脱出。
二、声带麻痹的原因、预防及治 疗
• 2.3 治疗 • 2.3.1 一般认为单纯气管插管引起的声带
麻痹7--8周多可自行恢复或为对侧声带功 能代偿。
• 2.3.1 请专科医师会诊,这一点很重要。
三、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3.1 环杓关节脱位发生率0.097% 3. 2 分类(1)解剖位置分为:环杓关节左、
术后声音嘶哑形成的主要原因
• 一、咽喉损伤 • 二、声带麻痹 • 三、环杓关节脱位
一、咽喉损伤的原因、预防和治 疗
• 1.1 原因: • 1.1.1 咽喉部炎症、血肿和喉头水肿。 • 1.1.2 困难或反复多次插管、导管过粗、
管芯过长或过硬均可直接咽喉部组织。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处理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处理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1
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
3
气管插管对声带的损伤
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
2
避免过量使用
术后及时拔管,减少
4
声带水肿和损伤
术后护理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保持呼吸道通 畅,避免气管 插管对声带的 损伤
术后及时进行 声带检查,及 时发现和处理 声嘶问题
抗过敏药物
04
嗓音训练:学 习正确的发声 方法,改善嗓
音质量
05
心理辅导:减 轻心理压力, 增强康复信心
06
定期复查:监 测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气管插管技巧
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 和长度
正确使用喉镜和导管
避免气管插管对声带的损 伤
保持气管插管的清洁和消 毒
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操作 技巧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 调整气管插管深度和位置
术后进行声带 康复训练,帮 助声带恢复功 能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吸烟、饮酒等 不良习惯对声 带的影响
气管插管导致 喉部功能障碍
麻醉药物影响
麻醉药物对呼吸 肌的抑制作用
麻醉药物对喉部 肌肉的松弛作用
麻醉药物对声带 肌肉的直接作用
麻醉药物对喉部 神经的抑制作用
术后并发症
1
气管插管 损伤声带
2
麻醉药物对 声带的影响
3
术后喉部 水肿
4
术后喉部 肌肉紧张
病史询问
01
询问患者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辅助检查
01
喉镜检查:观察声 带、喉部结构及病
变情况
02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处理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处理
预防措施
正确气管插管操作
确保气管插管
1
位置正确,避
免损伤声带
使用合适的气管 2 插管型号,避免 过大或过小
操作过程中避免 3 暴力操作,减少 对声带的损伤
术后保持气管插 4 管通畅,避免痰 液阻塞声带
定期检查气管
5
插管位置,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声带安全
保持喉部湿润
01
使用雾化器:使用雾化器可以保持喉部湿润,减轻声嘶症状。
抗生素:治疗感染,预 防并发症
雾化吸入:减轻声带水 肿,缓解声嘶症状
局部用药:减轻声带水 肿,缓解声嘶症状
中药治疗:调理体质, 缓解声嘶症状
声带休息
减少说话时间,避免长时间 说话
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避免干 燥环境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 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 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02
喝水:多喝水可以保持喉部湿润,减轻声嘶症状。
03
使用喉糖:使用喉糖可以保持喉部湿润,减轻声嘶症状。
04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可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减轻声嘶症状。
术后观察与护理
01
密切观察患者呼 吸、血压、心率 等生命体征变化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
03
鼓励患者咳嗽、 深呼吸,促进肺 部扩张和痰液排
演讲人
气管插管全 麻术后声嘶 处理
目录
01 声嘶原因 02 声嘶处理方法 03 预防措施
1
声嘶原因
气管插管损伤
气管插管 直接损伤
声带
气管插管 压迫声带
气管插管 导致喉部
水肿
气管插管 引起喉部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防治最新进展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防治最新进展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防治最新进展摘要:全身麻醉时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的直接创伤、神经反射的亢进以及病人原有的病理生理的特殊性等,均可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结束后,麻醉作用并未结束。

即使病人已经清醒,药效却未必完全消除,保护性反射也未必恢复正常,如不意识及此,难免发生“意外”。

术后咽喉痛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插管时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及刺激导致。

术后咽喉痛常具有自限性,但会影响患者住院舒适度,延长住院时间,已经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术后咽喉痛;防治前言随着普外科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需选择气管插管全麻。

麻醉恢复室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病人醒来后说喉咙很痛,有些甚至痛的说不出来话[1],这就是临床所说的术后咽喉痛,术后喉咙痛是一种常见的全麻后并发症,有个专业术语叫术后咽喉痛(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常见于行全麻气管插管、喉罩置入的患者,是指由于气管插管全麻过程中咽喉部及气管黏膜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疼痛[2]。

发生率可高达30%~70%,但临床上极易被忽视,往往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痛、喉部红肿充血、术后口干,吞咽时无力和疼痛并伴有声音嘶哑和咽喉异物感,其中咽痛是最明显的症状[3],通常术后72h内自行缓解,不需要特别处理。

严重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一般很罕见,但是如果遇到严重或持续存在的症状应由耳鼻喉科医生进行评估,因为长时间的声音嘶哑可能是由于喉部损伤等原因造成的。

人类的呼吸道开口叫声门,声门掌管着人们的呼吸,声音就是通过气流震动声带发出的[4]。

气管导管置入气道必须通过声门,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接触两侧的声带,这种塑料或硅胶材质的气管导管进入大门后,作为一种外来物质无形中也会刺激气管黏膜,在反复摩擦中有可能造成黏膜损伤。

一旦这些危害较明显时,患者就有可能咽干、喉咙痛或者不舒服,这就是全麻术后咽喉痛发生的根本原因。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的处理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的处理

声嘶原因
• 气管插管导管的留置时间越长,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就越 大;
• 气管导管上残留的消毒剂(如环氧乙烷),局部吸收后引起中毒 性神经炎,引起声带麻痹;
• 合并呼吸道感染或低蛋白血症时,容易发生病毒性神经炎、局部 水肿而导致喉返神经损伤。
声嘶原因
▪ 环杓关节脱位: ▪ 环杓关节是由杓状软骨底的关节面和环状软骨板上缘外侧连接而
mmHg。 ▪ 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
能、胸片及心电图(ECG)均无异常。
病例简介
▪ 麻醉过程: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护,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 mg、氟比洛芬酯50 mg、地佐辛5 mg,于左侧卧位行T12~L1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顺利。 静脉给予依托咪酯14 mg、舒芬太尼35 µg、罗库溴铵40 mg行 全身麻醉诱导,喉镜置入后声门暴露满意,顺利插入ID 7.0 mm 加强型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成,由于关节面浅,关节囊松弛,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
声嘶原因
▪ 环杓关节脱位以半脱位常见,主要继发于经咽喉部的各种操作 (比如插管、拔管)和检查方法不当,手术体位,气管导管或胃 管的留置时间过长,颈部外伤,以及患者自身疾病相关因素(比 如年龄大、糖尿病、喉软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环杓关节半脱位时,影像学检查是存在假阴 性的。
自主呼吸恢复,带气管插管送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病例简介
▪ 术后情况: ▪ 患者术后于ICU再次行鼻胃管置管术予胃肠减压,手术次日下午
患者病情平稳,意识清醒,自主呼吸良好,皮下气肿明显消退, 拔除气管插管,返回泌尿外科监护室。 ▪ 术后第4天,患者诉咽痛伴声音嘶哑,外科医师考虑与插管后喉部 水肿及留置胃管有关,予雾化吸入等治疗。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确保氧气供应。

然而,气管插管也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损伤、感染和声带功能障碍等。

为了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呼吸道损伤:气管插管时,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呼吸道损伤,如气管黏膜破裂或者出血。

为了预防呼吸道损伤,医务人员应该:- 选择适当尺寸的气管插管,以确保插管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 采用正确的插管技术,避免过度插入或者插入过快。

- 在插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咳嗽、呼吸难点等,及时调整插管位置。

2. 感染:气管插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该:- 在插管前,进行适当的手卫生,戴好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 选择适当的消毒液对插管器械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 定期更换插管器械,避免长期使用同一套设备。

- 注意插管后的呼吸道护理,如定期吸痰、清洁口腔等,减少感染的机会。

3. 声带功能障碍: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声带受损或者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语音和咳嗽能力。

为了预防声带功能障碍,医务人员应该:-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喉部解剖结构,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 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械,如带有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以减少对声带的损伤。

-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确保插管稳定,避免插管移位引起声带受损。

除了以上几点,医务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同时,赋予患者适当的镇痛和镇静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提高插管的耐受性。

总之,为了降低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插管操作的规范和预防措施。

通过正确的插管技术、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和感染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阿托品后至失声的预防及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阿托品后至失声的预防及护理

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每次吸痰时间<10S,吸痰管直径应<气管内套管的1/2。

成人吸痰压力为53.3kPa。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过频、过刺激操作。

2.5预防并发症(1)N G患者应适当休息,若病情加重,须卧床休息。

(2)对长期卧床患者给予气垫床,做好定时翻身拍背防压疮护理,骨突处可用50%红花酒精按摩,应勤换衣裤,保持皮肤洁净。

(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给高蛋白,低盐饮食。

(4)对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给予留置胃管鼻饲流质,并做好I:I腔护理,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擦洗12腔,2次/d,口腔黏膜有溃疡者,喷涂喉风散,I:t唇干裂者,涂甘油剂。

(5)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尿管,定时开放。

0.5%碘伏溶液消毒尿道口2次/d。

用0.9%氯化钠溶液250m l1895冲洗膀胱2次/d,引流袋每Et更换,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

(6)对肌无力危象的患者给予吸氧、清除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尽快改善和维护呼吸功能。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并测量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改善情况。

3体会针对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因素,预防危象的发生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健康教育要做到位,让患者真正理解危象的各种诱因,其次患者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心情要舒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出现身体不适及时返院复查,应时刻注意危象的各种诱因,才能有效预防危象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0一08—20)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阿托品后至失声的预防及护理李延萍,廖林英【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收治急诊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气管插管及使用阿托品后至失声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对急诊科行气管插管的有机磷农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有2例患者在拔管后出现失声。

结论气管插管及使用阿托品都有可能导致失声,规范的操作及正确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l气管插管;阿托品;失声;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81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71(2010)12—1895—01为了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需要,临床上常对出现呼吸肌麻痹患者采取抢救性气管内插管并常规使用阿托品解毒,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匡助患者呼吸。

然而,气管插管也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包括机械性损伤、感染、呼吸道分泌物滞留等。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1. 机械性损伤并发症:- 气管黏膜损伤:插管过程中,不当的操作可能导致气管黏膜受损,引起出血或者溃疡。

为预防此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使用适当大小的插管,避免过度插入或者插入过快。

- 牙齿损伤:插管时,患者的牙齿可能会被插管器械损伤。

为预防此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在插管前检查患者口腔情况,使用合适的保护措施,如口垫或者牙套。

- 声带损伤:不正确的插管操作可能导致声带受损,引起声音嘶哑或者失音。

为预防此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准确判断插管深度,避免对声带造成压力或者损伤。

2. 感染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长期插管的情况下。

为预防此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插管和呼吸机连接管,并注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 肺炎:插管过程中,可能会引入细菌或者病毒到患者的肺部,导致肺炎。

为预防此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通气状态良好。

3. 呼吸道分泌物滞留:- 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增加患者感染和呼吸难点的风险。

为预防此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使用湿化器或者吸痰器匡助患者排出分泌物。

除了预防上述并发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充足。

- 定期更换插管和呼吸机连接管,避免积聚细菌和分泌物。

- 赋予患者适当的镇痛和镇静药物,以减轻不适和焦虑感。

- 定期评估患者的插管位置和深度,确保插管的稳定和正确。

总之,预防气管插管的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全麻后声音嘶哑的原因与防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王坤王玉王国年
术后声音嘶哑是全麻气管插管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为发声低沉、沙哑或失音,伴局部疼痛,吞咽障碍,呛咳及流涎等。

术后声音嘶哑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与麻醉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咽喉损伤、声带麻痹和环杓关节脱位。

现就以上3主面讨论气管插管后声音嘶哑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咽喉损伤
(一)咽喉损伤
咽喉部炎症、血肿和喉头水肿可导致术后声音嘶哑。

困难或反复多次插管、导管过粗或不洁、管芯过长或过硬均可直接损伤咽喉部软组织,引起黏膜水肿,导致术后声音嘶哑。

Jaensson等研究发现,使用较大型号的气管导管增加术后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率。

气管插管质量也是致咽喉损伤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插管条件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麻醉诱导时使用适量肌松药明显地改善插管条件,减少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

若在肌松药未充分起效的情况下行气管插管增加咽喉软组织损伤,易导致术后声音嘶哑。

Maruyama等研究表明,行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率高于吸入麻醉患者,原因是静脉麻醉利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靶控拔术可提供
足够镇静,但由于静脉麻醉药物没有或不能增加肌松药物的肌肉松弛作用,故静脉麻醉患者术中出现肌松不充分或体动情况较多。

胃管的使用也增加术后声冲击嘶哑的发生。

在插胃管过程中,由
于消毒不严或用力粗暴损伤咽喉部黏膜,或发生胃管反流时损伤咽喉部软组织,可导致术后声音嘶哑。

(二)预防
插管并发喉损伤重在预防,应重视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若声门暴露充分时,可不带管芯插管;2、正确熟练掌握插管拔术,动作轻、稳、准;3、掌握插管时机,肌肉充分松驰,必要时在神经肌肉监测仪监测下行气管插管;4、存在诱发术后声音嘶哑的高危因素时,可预防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mg/kg),或导管套囊周围涂抺倍他米松凝胶。

气管导管套囊注入碱性利多卡因溶液也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

(三)治疗
气管插管造成的咽喉损伤轻者一般无需治疗,1周左右多可自行恢复;重者出现喉头及声门下水肿,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减少刺激,保持镇静,严禁说话,吸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并用麻黄碱或肾上腺素、抗生素行气管雾化吸入。

经治疗症状仍不能够改善者,宜及早行气管切开术。

若咽喉损伤长期期不愈,形成喉或
声带肉芽肿(一种难治性咽喉损伤),目前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止滥用声音、限制清嗓、指导合理用声以及药物治疗等)。

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营养神经药物的应用、环甲膜注射新斯的明及物理冶法对神经的恢复有一定作用,配合应用抗胃酸反流药治疗效果便佳。

二、声带麻痹
声带麻痹主要由于手订损伤或套囊压迫喉返神经引起。

据报道,
在行颈椎手术患者中,由气管插管引起声带麻痹的发生率高达3.2%。

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及说话困难,间接喉镜可确诊。

(一)声带麻痹的原因
解剖研究表明,声带下缘6mm10mm是喉返神经易损区,若导管套囊压过高时,套囊压迫甲状软骨沟后方的喉返神经前支,也引起声带麻痹。

Suzuki等研究发现,插管后套囊压小于15mmHg时,术后24h咽喉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套囊压在
15mm~25mmHg。

若路导管留置时间大于48h,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增高。

消毒导管的化学物质如未完全洗净,最常见的残留有害物质环氧乙烷可引起毒性神经炎,可导致声带麻痹。

(二)预防
提倡术中监测套囊压,避免压力过大;若手术时间较长时,应间
断给气囊放气,以免套囊压迫喉返神经和接触部位声带局部缺血;气管导管置入深度应适当,减少术中头颈部活动;变换体位时,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

(三)治疗
一般认为单纯插管所致的声带麻痹7周~8周多可自行恢复或为对侧声带功能所代偿。

单侧声带麻痹时也可采用Teflon进行声带注射,或行甲状腺及喉部成形术使声带恢复到正中位;双侧声带麻痹时,可行杓状软骨切除和神经移植术。

超过2个月者应考虑手术损伤所致。

三、环杓关节脱位
亦称杓状软骨脱位。

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疼痛、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

多发生于全麻气管插管期间,偶见于非全麻。

气管插管所致环杓关节脱位发生率为0.097%。

环杓关节由杓状软骨底的关节面与环状软骨板上缘外侧的关节面构成。

杓状软骨可沿此关节的垂直轴作内、外旋转运动,同时并伴有向内向外滑动,并可发生脱位。

根据杓状软骨的左右解剖位置可分为:环杓关节左、右脱位;其中左侧软骨脱位多见。

根据脱位的程度可以分为:环杓关节全脱位、半脱位。

(一)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
1、插管不当
插管时,喉镜置入过深并偏向一侧,用力上提显露声门时牵拉会
厌褶,使杓状软骨受到牵拉而脱位。

操作者左手持喉镜,右手持导管从右侧插入喉腔,导管前端凸面易顶到左侧杓状软骨后侧方,导致左侧杓状软骨向前脱位。

导管管芯的使用增加插管硬度,导管尖端或管芯直接顶撞杓状软骨易造成脱位。

麻醉诱导时,肌松药未充人起效的情况下行气管插管,患者吞咽及呛咳等动作牵拉喉头上下移动,可导致环杓关节脱位。

清醒患者插管时,动作太快或喉反射明显时强行插管,可导致环杓关节脱位。

插管时助手按压喉体也是致环杓关节脱位的直接因素之一。

术中颈部过度后伸,导致气管及其周围组织弹性下降,物别是老年患者易发生环杓关节脱位。

2、拔管不当
拔管时机过迟,患者清醒后不能耐受导管,躁动时会自行拔除导管,造成环杓关节脱位;拔管前,未完全或未放气的气囊拔出声门时,直接损伤杓状软骨,造成其向后、外移位。

术后保留气管导管行呼吸支持患者中杓状软骨脱位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在术后留管过程中,吞咽、呛咳等动作使喉头上下移动,牵拉杓状软骨内收、声带与气管磨擦,造成杓状软骨脱位或声带黏膜损伤。

3、患者因素
全身疾病包括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喉软化、肢端肥大症及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困环杓关节退行性变性及其韧带张力变弱,易诱发环杓关节脱位。

此外,环杓关节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故老年患者杓关节脱位发生率较高。

4、其他
胃镜及插胃管均有造成环杓关节脱位的可能。

当胃管长期处于中
间位时,支配杓状软骨后面及中间肌肉的喉返神经后侧支受压或肌肉痉挛,引起杓状软骨过度牵拉、环状软骨后溃疡形成或感染及声门功能障碍等导致环杓关节脱位。

(二)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可选纤维喉镜,镜下显示:杓状软骨向前外
侧移们突出患侧声带固定于这就正中位,吸气时双声门后部呈一不等腰三角形裂隙,可确诊杓状关节脱位。

通过螺旋CT显示声门裂患侧
底角与健侧底角不相等也是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的客观指标。

1、复位时机
环杓关节脱位一经确诊,应尽快行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

一般认
为在脱位24h~48h内进行复位效果较好。

若复位不及时,脱位关节
长期停留关节腔外,由炎症、黏连导致关节纤维化使声带固定于不当位置导致难以复位,甚至永久性固定。

2、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
咽喉部表面麻醉或全麻醉后,在间接或直接喉镜下,使用复位器实施拨动复位术。

如果杓状软骨向后外方脱位,将复位器置于患侧梨状窝底部,顺环杓关节运动轨迹向前内拨动杓状软骨;如果杓状软骨向前内侧脱位,则将复位器轻轻置患侧杓状软骨前内方,在患者发声时向后外方拨动杓状软骨。

脱位时间较长可能在1~3次关节拨动方可恢复。

3、声带恢复治疗
适当的发音练习及良好的用声习惯有助于脱位关节自行复位。

部分患者经适当训练后,脱位的环杓关节可自动复位,或经对侧声带代偿后其功能均可恢复正常。

另外,一些患者常在咳嗽、喷嚏或呕吐后自动复位,其原因尚不明确。

4、其他
环杓关节脱位也可采用肉毒素注射法和手术固定法等。

杓状软骨复位后,将肉毒杆菌毒素715U注射于复位侧甲杓肌和侧环甲肌内。

严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开开放复位和杓状软骨切除术等。

(三)环杓关节脱位的预防
正确熟练掌握插管拔术,避免喉镜置入过深或偏向一侧,导管尽
量从中间插入喉腔;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足够肌松,避免吞咽、呛咳等动作;掌握拔管时机,套囊完全放气后拔除导管;详细询问病史,伴有诱发环杓关节脱位高危因素时,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术后及时随访。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全麻插管致术后声音嘶哑临床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多
与麻醉操作不当有关,故术前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声音嘶哑是气管插管的并发症之一。

插管时应谨慎细致,尽量减少对咽喉、声带及环杓关节的损伤。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发音。

声音嘶哑一旦发生,耐心跟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并给予相应治疗。

故提倡术前积极预防,术后及时随访,早期诊断,尽快治疗。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自《国际麻醉这与复苏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