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知识归纳】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典例】201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 563周年的日子。
孔子的思想智慧、人格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而是随着历史变革和进步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双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①态度:②做法:③关系: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根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必修3)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方法】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②文化 是由文人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得出正确答案C。
2.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是文化的继 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是文化的 发展。
(3)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的发展是“历史虚 无主义”;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发展传统文化才 能得到发扬,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4)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 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方法】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是日新月异的现实实践 活动,不选A。唐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和载体,现 今引用来告诫官员说明它有现实意义,故选B。C与题 意无关。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所以D错。
根据教育部网站2011年8月26日公布的通知,我国 将在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通 知指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 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 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 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 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方法】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和大众传 媒的影响,考查学生理解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准确调 用相关知识的能力。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 媒体深入生活,说明④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 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①错 误,②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 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③,答案选C。
高三政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课件人教
(2008海南卷18)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 . ③④ D.②④
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 考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考点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点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书P42)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书P42)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导与练P119(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考点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体现哲学上的辩证否定)
B
(2007·海南单科,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由题意可知①正确;两岸人民的思念故乡情结表明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正确;同时对祖国统一的拥护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故④正确。所以选D。③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问题生成]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温馨提示 ] (1)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 情感的集中表达。 (2)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 性。 (3)对于传统文化,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核心问题突破
疑难点拨
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 .面对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即“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 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 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 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
本课 考点
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 确态度。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复习 重点
的变化,也决定着文
社会制度
发展方向
(2)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 。 (3)思想运动是 社会变革 的先导,也促进文化自身的发 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 、传递、 选择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 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创造文化 教化与培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 育能够以 的形式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 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 传道、授业、解惑 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发挥传统文化 的 ,克服传统文化的 ,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民族、 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2)正确的态度是:“ ”, , 。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必修3
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误区 1: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
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 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拓展深化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也会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而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文化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 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不等于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 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因此要正确认识传
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在继承的 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继承是发展的必 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认为文化的继承与发 展的过程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其实质是把继承和 发展完全分离,否定了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 方面。
误区 4: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制度的更 替
传中保留着_基__本__特_征__,同时,它的_具__体__内_涵__又能够因时
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民_族__性__。作为特定历史发展
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精__神__纽_带__。
4.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_顺__应_社会生活的变 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 人的发展起_积__极_作用。反之,如果一__成__不__变__,传统文化 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_消_极__作用。
源泉。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 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同样要以实践为基 础。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案新人教版一、考点解读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考点讲解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补充:A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的反映,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对经济和社会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B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2)侧重点不同:传统文化侧重于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的文化内容,侧重于过去的文化,后者则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2)特点不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3)各有自己的参照物,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传统文化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4)性质来看: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5)指向不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轮复习ppt课件
(4)反对根本否认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 无主义”和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的“守旧主义”与 “封闭主义”。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顺 序)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 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 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 要求:自觉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 者和享用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 如此之“热”的原因。
22/24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 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 映。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 享用文化。“国学热”的兴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热”是中华民族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要 的意义。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传统文 化热潮的涌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材料2: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 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 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 ,都有粤剧的演出。每到元宵节等重大的节日,粤西地区都做粤剧 来增添气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掀 起学习粤剧的浪潮。
高三政治第四课一轮复习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案【高考考点】考点考纲要求考查角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结合传统文化的影响综合考查,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高考的焦点之一。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结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重点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课前复习案】【知识梳理】要求:通读教材,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基础知识,写出关键词;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提出你的疑问;记住基本概念、原理。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含义:(2)特点:①历史继承性:表现有?各自的地位、作用?②相对稳定性:含义?③鲜明民族性:(3)影响(作用的双重性):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二者的关系?(2)要求?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是什么?【体系构建】【疑惑点】【预习自测】A层1.(2011•山东)“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
关于“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以齐鲁吉祥民俗文化为内涵、以贺年活动为主题、以“会”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为支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0年高考)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 (08年高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新人教版必修3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影响: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2. 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加以改造与剔除。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3.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课件(共28张PPT)
3.具体要求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 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 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提醒:知识的对比归纳】 对待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文 化多样性
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互相 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 类文明繁荣进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 决定
社会制度 的变化
决定
文化的发 展方向
2.自身因素: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 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 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思想运动往往成为 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二、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积极作用 。
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
件。(2分)
②加强中华传统美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
的道德观念。(2分)
问题一、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二、如何辩证的看待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政治——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四课
立以屠继呦承呦优为组秀长传的统科研文组化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
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 《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
(2)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①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 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 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 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 优秀成果。 ③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继承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 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 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发展 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 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1)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启示。(10分)
答案:
①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发掘其当代价值; 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 世界影响力。
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和多样性。
●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我们应该怎样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自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2)双面交流。
(3)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教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教版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优秀PPT
7.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猴拳。经过历代发展,猴拳形 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今天,中国猴拳演绎出更多精彩。这 体现了( )
A.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实质
解析:选C A项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 泉;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经过历代发展,猴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和技术风格”表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D项错误,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 新。
A.村落文化是我们文化的脊梁和精神家园 B.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C.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选C 材料旨在告诉我们要保护优秀村落文化,做好对优 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C项符合题意;村落文化有 精华也有糟粕,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而 不是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B项不选;D项错误,村落文化的 消失不是必然的,加强保护就不会消失。
4.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
要求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 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 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 以改造或剔除
既要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守旧主义”, 正确方向 也要反对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
思考: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
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 “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 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 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谈谈如何 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10分)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
【过关训练】 1.“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 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
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解析]A、C 两项与题意无关。D 项说法片面,优秀的传统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__择__、 _传__递__、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4
◎ 自测自评 ◎ 1.端午节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 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这在世代相传中基本未变。
这说明传统文化( )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是凝固不
16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也会随着人类历史的变化发展而
不断变化发展。传统文化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文化不 等于落后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等于保守;中 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 封建文化。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 服其消极作用。
A.文化发展必须以文化继承为基础 B.文化发展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否定 C.文化继承离不开文化发展 D.文化继承必须有所选择和淘汰 [解析]不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 的问题,所以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发展,说明文化发展离不开 文化继承,必须以文化继承为基础。B、C 两项说法均错误,D 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2019届一轮复习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2.具体要求: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 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 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 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具体要求:a.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 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 b.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克服“守旧主义”、“历史虚无 主义”。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 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 化,不断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 承者和享用者。 • c.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 挖掘,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 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 (3)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 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 印; •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 中。传统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京剧)
(国画)
(中医)
三大国粹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本题以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获 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范围文化生活,考查知 识点为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题目类型认识类。 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 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 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 持正确方向。
→
→
统
促进社会的发展 活的变迁 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文 腐朽的、落后的文化→ 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阻碍社会进
化
阻碍社会的发展
步、妨害人的发展
基础梳理自测
(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措施:对于传统文化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 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 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继承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成功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稳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定性 因时而变
鲜明民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 族性 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顺应社会生 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
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不能说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排除①。廉洁文化传承至今,
并且有了新的时代要求,可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故②正确。此题没有
强调廉洁文化的作用,排除③。不同Hale Waihona Puke 史时期对廉洁的要求不同,新时期又有着
精选推荐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一传统文化的继承[真题定向]1.(2016·全国卷Ⅱ)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
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本题的题眼是“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主要得益于”。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形式和科技,对杂技艺术进行了创新,故③④入选;材料中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故①排除;现代流行艺术元素不能取代传统艺术元素,而是要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故②排除。
2.(2011·海南高考)“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这表明民俗节日()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材料旨在表明“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及这一民俗节日的变化,前者表明庆祝民俗节日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展示与表达,后者表明这一民俗节日在保持基本内涵不变的同时,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①②正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错误;民族节日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但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是社会实践,④错误。
[备考关注]————————————————————————————————————————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的分析,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以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难度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烂文化的重 个非常重要的
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例子
元宵节看花灯、 吃汤圆,端午 节吃粽子、赛 龙舟等
有宫廷、民 居、宗教、 桥梁、园林、 等。
京剧、武术、“大同”世界
诗赋、散文、“天下为公”
书法等
的社会理想等
【拓展提升】
• 2. 正确区分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
• (1)二者含义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 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 节和习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信、 愚昧、颓废和庸俗色彩的文化。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 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 印;
•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 中。传统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 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 富。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 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
从文化角度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知识角度
教育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
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与人
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异同点
比较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区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 洋为中用,对外推广
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共同点 都能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 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部因素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
• b.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克服“守旧主义”、“历史虚无 主义”。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 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 化,不断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 承者和享用者。
• c.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 挖掘,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 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看 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 ,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1)(总结)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 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 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特点。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 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 程中继承。
濒 临 消 失 的 传 统 工 艺 吹 糖 人
——
濒 临 消 失 的 传 统 工 艺 草 编 艺 术
——
濒 临 消 失 的 传 统 工 艺 捏 面 人
——
濒 临 消 失 的 传 统 工 艺 绢 人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 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和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与精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
神文明建 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
• (2)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 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 表现出来。
• (3)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 也存在糟粕性的内容,所以通过传统习俗 表现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 (3)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特点: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2.具体要求: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 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 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 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京剧)
(国画)
三大国粹
(中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 重对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传播主要是侧重于文化横向积累的过 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 融合。
□考点概览
高考示例
◇考情分析
(1)传统文化的
• 浦东美丽庭院建设在整治环境,打造生态美的同时,深化“美 丽庭院”建设的内涵,打造文化美。注重保留历史形成的自然 肌理和传统历史文脉,老宅、老树、古石桥等一批乡村历史遗 存,得到了保护和恢复,重塑“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风貌 ;讲好村庄历史故事,激活村史题材,将传统美德融入农村家 庭,民俗文化元素融入乡村生活,留住乡韵回味和历史记忆。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 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④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 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继承:
1.明确知识主线:本课以文化
传统文化的表 现、特点和影 响,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 度。
(2)文化在继承中 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影
2卷2国242标2标分000分0011111.ⅠII2I87766I0卷I卷全年全全,卷全1,国49高国国3分,4I9国I分考新新,4卷分2全课课Ⅰ100,的强2作是化3调事的种括..发调用高认有案建是语把加展了、考识关例构时言握强为文考和优的事纵,,时复一一主化 查理秀 积语向事习种 种线创的解传累言上积重是是新重。统,的,,累点围注教一知的点文继::绕重材种识传学要化承,这我四语是的统习求相与一种言材概们文中关创,主语料括这,要化要时新一线言概提些细的强。,
设
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合作探究】
• (2019届茂名一模)40.上海浦东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不仅有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也有着广袤的农村腹地。区委区政 府高度重视农村发展,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安全 、有序、整洁、文明、美观”为基本目标,以美丽庭院建设为 抓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打造与上海建设卓 越的全球城市和开放、创新、高品质浦东相适应的一流城郊环 境,走出了乡村发展的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 (2)影响(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 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 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 极作用,才能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 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 播、继承与发展。
•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 发展。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先导,
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 (3)教育因素-教育方式的变革
• ①地位: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 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考点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外在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
(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 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 化的发展。
• ②作用: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 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 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 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 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 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疑难 解析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 从传统 落后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 文化自 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 身看 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 从时代 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 的需要 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
考点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辩证地 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 的精华和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 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