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摘要]介于母语迁移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理论角度探讨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并指出在教学中要正确对待母语迁移,合理利用正迁移,减少和避免负迁移,从而更好地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母语迁移;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

1 引言

二语习得的研究由来已久,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的专家学者就开始在此领域展开大量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二语习得研究的众多课题当中,母语迁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正日益成为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正如桂诗春先生所说: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点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的。由此看来,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其影响方式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母语迁移概述

“迁移”一词源于心理学,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学习者之前的语言习得对后来的外语学习和外语行为的影响”。但是,现在“迁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它已经成为一种跨语言学的现象,是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重要研究课题。Ellis(1999)对迁移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指出“迁移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早提出“语言迁移”一词的是Lado,他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学习者在主动学习外语或者被动接受外语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将第一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意义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现在普遍为语言学家们所接受的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是Odlin(1987:27)给出的:语言迁移是由目的语和学习者已经习得的或者还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导致产生的。与之前语言学家们给出的定义相比,该定义更加详细,它指出了是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导致迁移的产生,这是语言迁移研究的巨大进步。

事实上,母语迁移就是学习者在二语语言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以母语为起点,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些异同点,将母语中的一些形式、规则迁移到第二语言中,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但是,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错综复杂,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也就是说,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使用习惯可以促进二语学习,也可以阻碍二语学习。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母语和目的语间的异同性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3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表现

母语迁移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这种迁移影响是由目的语和学习者已习得或者未习得之间的异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当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习惯、规则和模

式相同的时候,就会产生正迁移,促进二语学习;反之,则会产生负迁移,干扰和阻碍第二语言学习。

3.1 正迁移影响

母语的正迁移影响是指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诸如语言习惯、规则和模式等的共同性,这些共同性有利于目的语的学习。这种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使二语学习变得简单,容易理解和识记,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文化背景和语境有更好的理解。以外来词为例,随着科技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英文中“Kungfu”(功夫),“Confucius”(孔子)等一些词的相继出现有利于中国学习者外语方面的学习。原因是当中国学习者看到“Confucius”一词后就可以知道相关的文化背景,而这种对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学习目的语。另外,所谓科技无国界,一些目的语中关于科技、人文、社会习俗等的常识,学习者都可以通过母语正迁移来建构第二语言知识系统。这些正是母语正迁移从文化方面对二语习得所起的促进作用。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语音的相似性也可以产生正迁移,而这些相似性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发音的时候更快更好地掌握发音要领,提高目的语的学习效率。比如说英语里面/s/和//两个音标的发音就和中国的[s]和[sh]很像。中国能正确区分[s]和[sh]两个音的学习者,基本上能正确发音/s/和//,相反,不能正确区分的学习者在英语发音中则会受到一定影响。

词汇、句法和语篇的相似性也会产生母语正迁移,而这些方面的正迁移,更有利二语系统的构建。以词汇层面的正迁移为例,母语和目的语词汇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二语学习者取得起跑线上的胜利。譬如英语和法语在词源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对于母语是法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一定程度上法语词汇量的积累就等于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因此,与母语是汉语或者日语的英语学习者相比,他们母语在词汇方面产生的正迁移更有助于其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习得更多的二语知识。同样,在句法上的相似性也可以发生正迁移,如汉语和英语中主谓、主谓宾、主系表等句法结构所具有的相似性,会使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句型的学习和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3.2 负迁移影响

负迁移影响是指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导致的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干扰和阻碍作用。当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是预测到会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盲目地套用母语中的形式或者规则,这样就会产生母语负迁移,引发错误。Ellis(1999)认为学习者之所以在二语学习中会诉诸母语来推动外语学习,是因为这些学习者缺乏目的语相应的知识体系而无法熟练、流利地进行目的语的表达。这恰好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学习者在外语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对母语的依赖程度会特别高,学习中受母语影响产生的错误也非常多,究其原因还是目的语习得不足导致的母语负迁移的发生。

母语负迁移会从文化、词汇、句法甚至是语篇等各个层面影响二语学习。文化方面的母语负迁移是外语学习中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这在学习者的口语和写作中都有所体现。以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为例,英语里“dragon”和汉语里的“龙”虽然都叫龙,但是其寓意是完全不同的。“dragon”指能吐火的,带有翅膀可以飞翔的怪物,它象征邪恶和灾难,但是“龙”在汉语文化中是天子的象征,它寓意尊贵、吉祥、成功,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乘龙快婿等。所以一些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会产生文化负迁移,用“dragon”来表达成功、吉祥等意义。这都是由于目的语文化输入不足而产生的母语负迁移错误。

母语负迁移不仅会影响目的语的词汇选择,词语的搭配,还会影响句子的构成,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甚至是语篇的构成。作为语言系统的基础,词汇方面的错误将直接导致目的语句法和语篇层面错误的产生。不同语言体系的词语有时虽然有相同的意义,但是词语使用的语境却不尽相同。确切地说,虽然词语的外延意(denotation)相同,但是它们内涵意(connotation)不同决定了它们的适用范围也是不同的。而这一点恰是二语学习者最容易忽视的。另外,两种语言对比之下,会出现母语里面有些语法规则现象在目的语里面并不存在的现象。这种规则缺失的现象就会造成母语负迁移,即: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因为母语负迁移产生一些错误而影响目的语的学习。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为例,英语有汉语里面所没有的复杂的冠词、名词单复数以及动词时态等变化,所以在学习中学习者很容易因为这些差异产生母语负迁移而出错。此外,语言间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会影响二语习得,比如说汉语表达呈螺旋型,而英语思维模式多呈直线型。所以不难看出为什么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表达一般是开门见山,以主题句开头点明主旨,而中国学习者则更倾向于采用迂回的方式进行阐述。

4 结语

母语迁移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也可以干扰阻碍二语习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利用对比,进行总结,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正迁移,尽量减少和避免负迁移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波.国内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简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9):82-83.

[2]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47-53.

[3]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4]潘蓉蓉.迁徙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现象[J].考试周刊,2011(14):105-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