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与数据分析亲子关系(交流与沟通)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进入大学阶段,同学们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空间上的远离,家长和同学们不能直接了解到彼此的状况。同学们比起把自己的近况和盘托出,更愿意对家长报喜不报忧,家长们也常常担心频繁的电话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种种原因之下,我们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出现了种种问题。
沟通是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和父母的有效沟通,对家庭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调查数据分析
在交流方式方面,大多数家长和同学们选择了微信视频通话和电话的方式;少数家长和同学们选择了QQ和短信的方式;还有极少数家长和同学们表示一般不沟通。
视频通话和电话的共同之处在于其即时性。显然,即时通话远比互发信息更加能够减少距离感,所以更受到同学和家长的青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极个别的家长(2%)和学生(3.28%)选择了“一般不沟通”选项,说明有极少数同学和父母极度缺乏交流。
在交流主动性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50.82%)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主动的一方;而只有少量(23%)的家长认为孩子是主动的一方。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发现,有较大比例的家长们认为孩子们的交流不够主动,而持同样观点的学生比例较低。换言之,家长们比同学们更加渴望亲子间的沟通。
在交流的目的性方面,“想他们了”(63.93%)和“就是简单的问候罢了”(51.64%)占据比例最高;“遇到难题向他们请教”(28.69%)和“要生活费”(27.87%)的同学也不少;还有少量的同学(10.66%)被家长强制要求定期通话。据此,我们可以把同学和家长通话的原因分为三类:交流感情、解决实际问题和强制通话。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同学和家长通话的目的以交流感情为主;相对少数通话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还有少数通话的性质属于强制通话。
在对交流的看法上,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表现出明显的交流意愿和正面的效果,但是部分同学(30.33%)虽然可能愿意和父母交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表现出“他们问什么我就答什么”的倾向。部分家长(19%)表示“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孩子跟我越来越远”,说明有部分同学和家长的交流不够多,使家长产生了失落感。另外,有3位学生表示和家长有代沟,没什么好说的。
关于交流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兴趣了解情况相对较好(“知道”占据66%,“知道部分”占据34%),而子女对父母的了解相对不足(“知道”占据25.41%,“知道部分”占据64.75%,“没关注过”占据9.84%)。绝大多数父母基本掌握了孩子的生活状况,但是有11%的家长表示“孩子对我闭口不谈”。但是在被问及是否了解孩子的理想和三观的时候,半数家长表示不很清楚或不清楚,可见同学们并不很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而许多父母也并未在这些方面多加关注。
关于交流的内容,出现最多的是对学习成绩的询问和人生道理,其次是简单的问候和询问日常生活情况。家长版问卷和学生版问卷中,这道题目收集到的结果大同小异,但在“鼓励孩子的话”这一选项上出现明显分歧。有65%的家长认为自己常说鼓励孩子的话,但只有36.07%的学生认为家长常说鼓励自己的话。可见,家长们的鼓励经常不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亲子关系的好坏,大多数家长表示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比较健康(有时虽有争执,但总能相互理解,65%;我们懂得彼此之间相互尊重,51%);但也有少数家长表示亲子关系存在问题(我对孩子的爱,仿佛孩子感受不到,11%;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在想什么,他好像越来越陌生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