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层划分对比现状
河北省不同地区雨滴谱统计特征

河北省不同地区雨滴谱统计特征河北省位于中国北方,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貌各异,因此也对应着不同的降水情况。
本文将针对河北省不同地区的雨滴谱进行统计特征的分析。
雨滴谱是指雨滴的粒径分布情况。
雨滴的粒径分布可以影响降水的性质,如雨滴的大小和数量可以反映出降水强度以及降雨类型等信息。
对不同地区的雨滴谱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河北省的降水情况。
河北省位于中国的东北腹地,分布着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
具体来说,河北省可分为山区、平原区和沿海地区三个主要地带。
对于河北省的山区来说,由于地势较高,山脉众多,一般而言降水量较大,因此雨滴谱可能存在较大的粒径和较多的大尺度雨滴。
山区的降水通常较为集中,往往出现强降水事件,雨滴谱的峰值较高,尖峭度较大。
河北省的沿海地区一般受到东北季风和渤海影响,降水量相对较大。
由于近海的影响,沿海地区的降水类型多样化,既有小尺度的对流性降水,也有大尺度的层状降水。
沿海地区的雨滴谱可能丰富多样,粒径分布广泛。
除了地形地貌的差异外,河北省不同地区的降水还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河北省位于中国的温带地区,气候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季节性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春秋季温暖多雨。
不同季节的降水特征也会对雨滴谱产生影响,如夏季的降水较为集中,雨滴谱的峰值较高;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雨滴谱的峰值较低。
河北省不同地区的雨滴谱统计特征与地形地貌、气候因素等有关。
山区的雨滴谱可能存在较大的粒径和较多的大尺度雨滴,平原地区的雨滴谱峰值较小而尖峭度较小,沿海地区的雨滴谱丰富而粒径分布广泛。
气候因素也会对雨滴谱产生影响,如夏季的雨滴谱峰值较高,而冬季的雨滴谱峰值较低。
相信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地区雨滴谱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河北省的降水情况。
河北省不同地区雨滴谱统计特征

河北省不同地区雨滴谱统计特征
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多样。
由于地势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河北省不同地区的雨滴谱统计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河北省不同地区的雨滴谱统计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河北省的雨滴谱统计特征与地势有关。
河北省的地势高低起伏较大,普遍为山地和平原相间的地区。
在山区,雨滴谱的特点是雨滴的尺寸较大,而且雨滴的浓度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山区的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的速度较慢,导致雨滴形成时较大。
而在平原地区,由于气温较高,雨滴的尺寸较小,雨滴的浓度相对较高。
河北省的雨滴谱统计特征与降水强度有关。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大小。
在河北省不同地区,降水强度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降水强度越大,雨滴谱的特征越明显。
在河北省的山区,降水强度一般较低,雨滴谱的特征较为平缓。
而在平原地区,由于降水强度较高,雨滴谱的特征相对较陡。
河北省不同地区的雨滴谱统计特征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变化等。
河北省沿海地区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降水量较大,雨滴谱的特征相对较明显。
而河北省内陆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少,雨滴谱的特征相对较平缓。
气候变化也会对河北省的雨滴谱统计特征产生影响,如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降水量增加,雨滴谱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河北省不同地区的雨滴谱统计特征受到地势、降水强度、季节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这些特征,不仅可以对河北省的降水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和有效管理,也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地质情况分析

(2)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 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河北土壤结构分析报告

河北土壤结构分析报告
根据对河北地区土壤结构的分析,我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估。
下面是详细的分析报告:
一、物理特性分析:
1. 土壤颜色与质地: 河北地区土壤的颜色主要为黄色或棕色,
质地多以粉状黏土和粘土为主。
其中,黄色土常见于平原和丘陵地区,棕色土多分布在山地。
2. 土壤密度与孔隙度:河北地区土壤的密度一般较高,孔隙度较低。
这是由于地形多为平原和山地,土壤受到压实和侵蚀的影响较大。
二、化学特性分析:
1. pH值:河北地区土壤的pH值一般偏酸性,范围在5.5-7.5
之间。
这主要受气候、植被和土壤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
2. 养分含量:河北地区土壤中常见的养分有氮、磷、钾等。
其中,氮元素含量较高,磷和钾的含量相对较低。
3. 有机质含量:河北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这可能与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以及农业开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三、生物特性分析:
1. 土壤微生物:河北地区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丰富,常见的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动物:河北地区土壤中的典型动物包括蚯蚓、蚂蚁等。
它们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性。
综上所述,河北地区土壤结构的分析表明,该地区土壤质地较为松散,密度较高,酸性稍高,养分含量较低。
然而,该地区土壤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群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些特性对于河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北省地质报告》课件

河北省地形多样,北部为山地、丘陵,中南部为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平均海拔在50米至1000米之间。
河北省地质构造和地层
地质构造
河北省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类 型的构造体系。主要构造体系包括新华夏系、祁吕贺山字型 构造体系和华夏系构造体系等。
地层
河北省地层发育齐全,从古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分布。主要地 层包括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和第四系等。
提升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水平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加大治理力度,有 效应对和解决地质环境问题。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地质工作 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THANK YOU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河北省地质构造特征 报告总结了河北省地质构造特征 ,包括地层、岩浆岩、构造等, 揭示了该地区地质演化的历史和 规律。
科研进展与技术应用 报告介绍了在河北省地质工作中 取得的重要科研进展和技术应用 ,包括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 、数值模拟等。
矿产资源分布与评价 报告对河北省的矿产资源进行了 系统调查和评价,圈定了多个成 矿远景区,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 了科学依据。
河北省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 等。
河北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 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 以促进渔业、旅游业、能源产 业等方面的发展。
河北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 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强 资源勘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环境保护等。
河北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 面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海洋污 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需要加 强监管和采取应对措施。
石家庄地质概况

石家庄概况一、地质(一)地层石家庄市域属华北地层区,该地层区的特点是,在太古代--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褶皱基底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轻微变质的地台型海相沉积的中--上元古代地层,而后沉积了稳定型的海相寒武第和奥陶系。
中石炭世和二叠纪开始出现海陆交互相到陆相沉积,此后主要接受陆相地层的沉积。
本区出露的地层层序由老至新为:1.太古界(Ar)阜平群(Arfp)南营组(Arn)南营组分布在井陉县南陉、方山、赵庄岭三个乡的西北部。
南营组为阜平群下亚郡的上部。
岩层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二云斜长片麻岩,含石榴石黑云斜长角闪片岩,黑云角闪片岩。
顶部夹白云母斜长片麻岩,下部夹角闪斜长片麻岩及少量透镜状斜长角闪岩和角闪片岩,厚306-1793米。
2.元古界(Pr)(1)甘陶河郡(Pt)甘陶河群为一套浅变质的砾岩、砂岩、板岩、白云岩、变质安山岩等组成,具有三次规模较大的中性喷发活动。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为南寺掌组、南寺组及蒿亭组。
a. 南寺掌组(Ptln)一段。
上为灰红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或与千枚岩、板岩互层;下为灰红、肉红色砂砾岩或为灰红、黄、黄白色变质长石砂岩、砂砾岩;底部局部见黄褐色变质砾岩。
砂砾岩内常见有磁铁矿及交错纹。
本段岩性与厚度变化较大,厚153-1277米。
二段。
黑绿、深灰色变质安山岩、熔凝灰岩及安山质熔角砾岩(或集块岩)。
在测鱼一带蚀变强烈,具青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并有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等,上部夹一层32米厚的粉红色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南寺掌一带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夹灰色板岩,向北火山碎屑岩递变为安山岩,并与长石石砂岩,砂砾岩互层,井陉彪村一带安山岩中仅有少量夹层临城一带为变质安山岩夹板岩、云母片岩与长石石英岩,其厚度显著增大。
厚485-1390米。
b.南寺组(Ptlnn)一段。
上部为肉红、红黄、绿灰色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砂岩夹少量板岩,或与灰、灰白色硅质板岩互层。
测鱼一带其顶部为绿、深灰色黄铜矿化变质安山岩,常见片状构造;下部为黄红、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细砂岩夹变质安山质凝灰岩、凝灰熔岩、凝灰岩、黄绿色板岩,或与凝灰质粉砂板岩、变质安山岩互层。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一)地层划分地层的划分是地层学的一项基础任务,也是地质工作的基础。
其目的在于确定区域地层层序和建立相应的地质年代系统。
我们把一个地区的岩层,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岩性、化石等特征归纳成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建立区域地层层序,了解该区域地层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称为地层划分。
如果地层形成以后,一直保持其原始生成顺序,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属正常层序。
但在地壳发生过强烈运动的地区,由于岩层遭受褶皱和断裂的影响,使原始地层产状发生变动,甚至倒转,使早期形成的岩层覆盖于晚期形成的岩层之上。
因此地层划分首先要判定地层的正反顺序,建立正常层序。
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如岩层的几何形态、接触关系、岩性、岩石组合、化石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其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
由于切分地层的依据和标准不同且具有多样性,因而可以划分出多种地层系统,不同种类的地层划分可以重叠在同一剖面上进行,这就是地层单位和地层划分的多重性。
目前常用的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三种。
(二)地层对比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其地质时代、地层特征和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即为地层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特征和依据不同,有不同种类的对比。
例如:岩石地层对比是论证岩性特征和岩石地层位置是否相当;年代层对比是要论证地层的地质年龄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位置是否相当;生物地层对比是要说明含化石层的化石内容和生物地层位置是否相当。
地层划分与对比两者在原则和依据上是同一的,在方法上是有密切联系的。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一)岩石地层学方法凡是以地层的岩性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岩性界面变化为准,划分地层,是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主要方法统称为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石特征主要指岩性、岩石组合、岩相、岩层的横向展布和岩石的变质程度等。
根据岩石特征的相似程度,对地层进行划分,并建立岩石地层系统。
河北省某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矿远景分析

50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河北省某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矿远景分析姜敬敬(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51)摘 要:本文阐述了河北省某矿区的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了本区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远景。
关键词:地球物理特征;地质特征;成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6-0050-2收稿日期:2021-03作者简介:姜敬敬,女,生于1986年,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地球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1 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山西断裂隆起与中韩准平台洋山平台褶皱带的交界处,位于乌伦沟—山黄旗深断裂带的东南侧。
1.1 地层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太古界陈庄岩群(Ar 2C)、蓟县系雾迷山组(Jxw)、第四系(Q)。
中太古界陈庄岩群(Ar 2C):分布于工作区东部,由条带状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组成。
蓟县系雾迷山组(Jxw):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呈顶垂体产出,分布于矿区中部。
由雾迷山组一段(Jxw 1)、二段(Jxw 2)组成,由于受火成岩侵入的影响,它通常会经历接触热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变化,形成大理石或大理石的石化、牛角石化,矽卡岩化等变化,以及铁,铜和锌的矿化和矿化。
雾迷山组一段(Jxw 1):分布于矿区中部,岩性为灰白-白色厚层状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均已大理岩化,大部分具蛇纹石化,局部变质为大理岩。
主要特征是含有较多的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和团块,并夹有1~2层不稳定的燧石层,局部还夹有粉红色厚层状白云岩,本段直接与石英二长岩接触,常形成矿体顶板。
雾迷山组二段(Jxw 2):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岩性为厚-巨厚层状、燧石条带状大理岩化白云岩、大理岩、蛇纹化白云岩,条带宽均小于2cm。
第四系(Q):分布于沟谷和山坡下部,为卵石、砾石、亚粘土等松散沉积物,厚度小于10m。
石家庄地质概况

第一章地质第一节构造及演变石家庄地区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勃海凹陷之间的接触地带。
西部山区为山西地台太行山背复斜之东冀,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
东部平原分属于华北凹陷之西部边缘的冀中台陷和临清台陷,其上覆盖着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
太古代和早元古代,本区属下沉地区,陆表海占绝对优势,并沉积了巨厚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及火山岩系。
经过阜平运动、五台运动、特别是吕梁运动以后,太行山发生了巨大的褶皱隆起,致使本区西部平山、灵寿、行唐境内的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形成了以褶皱为主并伴有较为发育的断裂态势。
如常裕被斜、古佛向斜、蒿亭--楼底向斜及合河口--九口子断裂群等。
进入早古生代后,地壳呈缓慢升降运动,但以下沉运动为主。
到中奥陶纪,海侵达到空前规模,因而大量沉积了构成本区物质基础的砂岩、砂页岩、石灰岩。
到奥陶纪后期随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海水撤退。
受志留纪后期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全省高出海面达1亿年之久,所以本区同全省一样,普遍缺失上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炭纪岩系。
进入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浆侵入和喷出的火成岩活动比较活跃,并使以前沉积的地层发生了较为强烈的褶皱和断裂。
如石家庄--元氏--临城断裂带以及现今沿山区和平原交界带的一系列小型断裂就是那时形成的。
新生代的第三纪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本区在表现以大型断裂下陷为特色的前提下,还显示了下陷与隆升并存的局面。
当时以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为界,东部平原不断凹陷,西部山区不断隆升。
至此,奠定了本区目前山区和平原的基本态势。
第二节地层一、太古界太古界结晶基底多出露在行唐、灵寿、平山、元氏、赞皇各县的太行山轴部一带,主要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
本区的太古界变质岩系,普遍具有厚度大,岩相变化多,混合岩化作用比较普遍等特点。
二、元古界元古界下部为一浅变质岩系的甘陶河群,出露于太行山中段的太古界两侧,在本区主要分布于灵寿慈峪、平山回舍及赞皇等地,系由变质长石砂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及结晶灰岩、安山岩等构成,与下伏陈庄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河北开平二叠系下统地层探析

河北开平二叠系下统地层探析运用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二叠系区域性地层特征及古地理环境理论分析属于该区内的开平二叠系下统地层分组划界问题(唐家庄组与大苗庄组分界问题)。
标签:开平二叠系下统唐家庄组大苗庄组1区域二叠系概述河北开平二叠系地层特征与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二叠系区域性地层特征相符。
二叠纪时华北——东北南部地区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进入陆相沉积。
早二叠世初期气候温暖湿润,陆生植物茂盛,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北部广大地区已转入半干燥内陆盆地状态,沉积物以杂色碎屑岩为主,晚二叠世后期普遍出现了干燥气候,发育了红色岩系。
1.1山西太原西山二叠系剖面(如图山西剖面)华北地区以山西太原西山二叠系发育最好研究详细,由剖面可知,二叠系与下伏地层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沉积厚度约600米,属陆相沉积。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由石英砂岩及含煤砂页岩组成,含植物化石,反映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属于内陆沼泽环境,是华北二叠纪最早成煤期。
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以黄色砂岩页岩为主,下部有黑色页岩及不规则的煤层沼泽相沉积,往上砂岩增多已不含煤层属河流相沉积,说明早二叠世晚期气候已由湿热的沼泽环境开始逐渐转变为半干旱。
晚二叠世上石盒子组,是由紫、黄相间的杂色碎屑岩组成,属河湖相沉积,气候趋于干燥、炎热。
晚二叠世后期的石千峰组,是一套复杂的紫红色岩系,未见化石,下部还夹石膏层,是典型的干燥内陆盆地中湖河相沉积。
根据剖面分析,说明山西太原二叠系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地层沉积厚度逐渐增大;岩层的颜色由灰黑色——黄绿色——杂色——紫红色——红色;地层中由含煤丰富——不含煤层——含石膏层。
这些特征反映了古地理环境的演变:由早二叠世早期的内陆沼泽或滨湖沼泽逐渐转变为内陆盆地;气候由适于植物生长的温暖潮湿气候逐渐变为不适于植物生长的炎热干燥气候。
1.2岩相横向变化和古地理太原西山二叠系剖面可代表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二叠系的一般情况。
石家庄地质概况

第一章地质第一节构造及演变石家庄地区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勃海凹陷之间的接触地带。
西部山区为山西地台太行山背复斜之东冀,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
东部平原分属于华北凹陷之西部边缘的冀中台陷和临清台陷,其上覆盖着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
太古代和早元古代,本区属下沉地区,陆表海占绝对优势,并沉积了巨厚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及火山岩系。
经过阜平运动、五台运动、特别是吕梁运动以后,太行山发生了巨大的褶皱隆起,致使本区西部平山、灵寿、行唐境内的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形成了以褶皱为主并伴有较为发育的断裂态势。
如常裕被斜、古佛向斜、蒿亭--楼底向斜及合河口--九口子断裂群等。
进入早古生代后,地壳呈缓慢升降运动,但以下沉运动为主。
到中奥陶纪,海侵达到空前规模,因而大量沉积了构成本区物质基础的砂岩、砂页岩、石灰岩。
到奥陶纪后期随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海水撤退。
受志留纪后期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全省高出海面达1亿年之久,所以本区同全省一样,普遍缺失上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炭纪岩系。
进入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浆侵入和喷出的火成岩活动比较活跃,并使以前沉积的地层发生了较为强烈的褶皱和断裂。
如石家庄--元氏--临城断裂带以及现今沿山区和平原交界带的一系列小型断裂就是那时形成的。
新生代的第三纪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本区在表现以大型断裂下陷为特色的前提下,还显示了下陷与隆升并存的局面。
当时以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为界,东部平原不断凹陷,西部山区不断隆升。
至此,奠定了本区目前山区和平原的基本态势。
第二节地层一、太古界太古界结晶基底多出露在行唐、灵寿、平山、元氏、赞皇各县的太行山轴部一带,主要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
本区的太古界变质岩系,普遍具有厚度大,岩相变化多,混合岩化作用比较普遍等特点。
二、元古界元古界下部为一浅变质岩系的甘陶河群,出露于太行山中段的太古界两侧,在本区主要分布于灵寿慈峪、平山回舍及赞皇等地,系由变质长石砂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及结晶灰岩、安山岩等构成,与下伏陈庄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研究

Study on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n
Hebei Plain
作者: 刘立军 徐海振 崔秋苹 王娟
作者机构: 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出版物刊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页码: 54-5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河北平原 第四纪 地层划分
摘要:通过对以往地层岩性、成因类型、结构、标志层、^14C、古地磁、钻孔等资料的重新分析与对比,依照《中国地层指南》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修订。
以2.58Ma为第四系下限,以0.78Ma为中更新统底界,以相当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开始的0.128Ma为上更新统底界,以大体相当深海氧同位素1阶段开始的0.01Ma为全新统底界,修订后的河北平原第四系厚度减小40~220n3,。
该文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次探讨,其成果为建立华北平原含水层结构模型搭建了平台。
由于一些小区缺乏古地磁测年资料,而标志层、沉积物颜色特征界限又不明显,故影响了第四系下限和各统底界划分精度。
邢台市地理地质及环境

邢台地理、地质与环境一、地理概况〔一〕地形地貌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东经113º45′~115º50′、北纬36º45′~37º48′之间〔东西38477982~38661472 , 南北4068868~4185402〕。
西靠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毗邻,北与石家庄、衡水两市搭界,南与邯郸市相连。
东西长约185km,南北宽约80km,其状略呈马鞍形,面积12456km2。
我市地形由西至东可分为中、低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1、中、低山区:以500m等高线与丘陵为界,位于市西部,区域面积1923.8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相当于整个邢台县的面积。
山脉呈北北东走向,海拔高程一般为500~1000m之间,切割深度大于200m,属低山。
中山只分布在省界附近,最高山峰达1822m,位于近邻山西省界的邢台县和内邱县交界处不老青山。
山脉连绵,河流蜿蜒,自西向东横截山地,形成峡谷,谷壁陡立。
2、丘陵区:依据地形起伏〔切割深度〕大小,人为以100m等高线与平原为界进展划分。
丘陵区位于市中西部,区域面积1621.2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海拔高程100~500m,相对高差小于200m。
地形起伏,岗丘遍布,沿河两岸布有带状和裙状一、二级阶地,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与平原间地形变化急骤,没有明显的缓冲地段。
3、平原区:位于市东部,主要位于京广铁路以东区域,面积为8911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2%。
滏阳河以西,面积3977km2,一般海拔高度在75~40m 之间,坡度为1/400~1/1000。
靠近山麓局部的平原坡度较大,流水切割作用明显,河流阶地发育;中腰地带坡度渐缓,侵蚀变轻;平原的前缘地势平缓开阔,和两大碟形洼地——大陆泽、宁晋泊相连。
滏阳河以东,面积4934km2,主要受古黄河与海河水系长期泛滥淤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在35~24m之间,坡度约为1/10000。
河北省地质情况研究分析

河北省地质情况研究分析作者:赵宇航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05期摘要:河北环抱京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因此有必要基于河北省相关地质调研资料,对河北省的地質情况进行系统的介绍。
可从底层情况、岩浆活动、地质构造以及水矿资源分布四个方面对河北省的地质情况进行介绍。
之后对河北省容易产生的地质灾害,例如地震、泥石流、地裂缝等,从地质的角度去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对河北省地质情况的一个系统介绍,以期更好地防灾减灾。
关键词:岩浆活动;地质构造;水矿资源;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5-0188-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05.121河北地处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在区域面积上也横跨内蒙古高原,全域土地面积达到十八万多平方米。
河北区域内环抱中国首都北京以及重要的商埠城市天津,在全国地域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河北省东临渤海,陆地面积和山东、辽宁、内蒙古等五个省区连接,区域内各种地形复杂,因此对河北省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河北省地质情况简介(一)地层情况河北省的地层情况具有很大的典型性,河北省地层是典型的晋冀鲁豫地层。
在漫长的时间内,从太古宙时期到新生代时期,一层一层的岩石进行叠加,共同组成了现如今的河北省地层,为河北省的生物生存提供了一个基础环境。
在河北省地层组成中最低的一层,也是最为稳定的一层是在太古宙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的主要成分是片麻杂岩,此类岩层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麻粒岩相。
在太古岩层上面是中元古代地层,该地层的厚度达到上万米,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堆积岩,这一层岩石,主要集中在太行山的南段,该岩层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碳酸盐岩。
河北省地层的第三层是寒武纪地层,这一时期地层是厚度相对比较大的一层,该层地层的主要岩石成分也是碳酸盐岩。
该地层的主要分布区域为唐山地区和太行山的南段。
河北省地热

河北省地热(温泉)分布规律1 河北省地形地貌特征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总面积18.85万平方公里,省会石家庄市。
北距北京283公里,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
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
坝上高原属蒙古高原一部分,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00米~1500米,面积15954平方公里,占河北省总面积的8.5%。
燕山和太行山山地,包括中山山地区、低山山地区、丘陵地区和山间盆地4种地貌类型,海拔多在 2000米以下,高于2000米的孤峰类有10余座,其中小五台山高达2882米,为河北省最高峰。
山地面积90280平方公里,占河北省总面积的48.1%。
河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中部中湖积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3种地貌类型,全区面积81459平方公里,占河北省总面积的43.4%。
河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年日照时数2303.1小时;年无霜期81~204天;年均降水量484.5毫米;一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七月平均气温18℃至27℃,四季分明。
2 河北省区域构造概况河北省大地构造的基本轮廓:在河北省的最北部,大致以北纬42度线为界,以北为蒙满地槽区,沉积了自震旦、寒武、奥陶直至石炭二迭纪的海相地槽型沉积,沉积总厚度达数万米,并有多期海相火山岩。
42度线以南至张家口、丰宁、隆化以北为内蒙台背斜,侏罗纪以前一直是一个剥蚀区,燕山运动以来才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接受了一套陆相山间盆地沉积。
内蒙台背斜以南,徕源、保定、大兴、宝坻、滦南以北为燕山褶皱带,接受了震旦、寒武、奥陶、石炭纪海相地台型沉积和二迭、三迭、侏罗纪陆相山前坳陷和山间盆地型沉积,燕山期发生了强烈的断块和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东西向和北东、北东东向地堑、地垒和褶曲。
河北省地形地貌

河北省地形地貌
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度差别大。
西北部的山地高原海拔多超过1000米,如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为河北最高峰;东南部的平原大部分海拔不足50米。
平原、高原、山地(包含山麓丘陵和间山盆地)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47.06%、8.49%、44.45%。
河北境内各种地形齐全,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同时还兼有海域,这在全国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河北省的坝上高原是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河北省山地主要由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组成,山地间分布有众多间山盆地,在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丘陵广布,冀中南地区则是广阔的华北平原,河北省东侧濒临渤海湾。
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河北绚丽多彩的景色。
河北的大地貌单元排列井然有序。
河北省的西北部分布有一带高原;高原的东南方群山众丘隆起,自东北向西南呈半环壮峙立,群山的东南部为坦荡的平原。
高原、山丘、平原成为自西北向东南阶梯下降的形式,由高而低排列整齐。
河北的地貌可划分为坝上高原区、冀北山地区、冀西山地区、冀西北间山盆地区、河北平原区五大部分。
河北省地质报告

地震前后对比
各种地质灾害
1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受地质、地貌、暴雨、洪水等条件影响,山地强烈抬升、地 势陡变、切割深、坡比大,为泥石流提供了地形条件。而大量破碎、结构松散的碎屑岩石为其储备了 丰富的物质来源。近年来,省区内泥石流灾害频繁,如1995 年燕山地区由于雨量大、强度高,致使平泉县 蚂蚁沟、迁西县汉儿庄和栗树湾、迁安县桑园等地区发生了强大的泥石流灾害;1996 年8 月太行山特 大暴雨引起的石家庄南部和邯邢等地泥石流灾害。 2崩塌及滑坡 崩塌和滑坡都是由于斜坡失稳变形造成的灾害。滑坡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和山 前地段,山体在断裂、节理裂隙作用下,岩石松散破碎稳定性极差,经暴雨洪水的侵袭或地震、人类工程 活动的影响进而引发滑坡。值得注意的是,省内山区不少地段不同程度存在滑、塌隐患。开挖工程、 修建铁路、公路使山体边坡比倾角增加,裂隙发育,脆弱的岩石、片麻岩、粗粒花岗岩、火山沉积岩等 在暴雨季节极易产生滑、塌。存在隐患的地段有迁西大关庄公路段、渔户寨、北水峪路段。青龙- 秦 皇岛北段、兴隆县半壁店、京承旅游公路、滦平张百湾及邢台- 南合路段等山体坡度大,岩石松散,为危 险的滑塌地带。 3地裂缝 是地壳表层的断裂现象和地震、活动断裂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地壳表层完整性 的破坏现象,分构造地裂缝和非构造地裂缝。构造地裂缝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包括火山地裂缝和断裂长 期活动的蠕滑地裂缝,其影响范围取决于活动断层的规模。非构造地裂缝主要有崩滑型和沉降型等,多 为人工作用(如开采、抽水) 与自然因素叠加而形成。地裂缝在山区和平原均有存在。1997 年3 月在石 门寨镇的房庄村马蹄岭山体产生断裂缝[1 ] 。邯郸市发现的5 条地裂缝也是构造活动造成的[2 ] 。在平 原区(衡水) 亦见有地裂缝存在。 4 岩溶塌陷 省区内较严重地带为唐山、秦皇岛柳江盆地以及邯邢西部岩溶发育区。开口的岩 溶形态、覆盖松散的土体和水的活动是发育岩溶塌陷的主要条件。其成因机理的重要因素是“压强差 效应”和“垂直渗压效应”。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发生塌陷120 余处,主要分布在唐山市区凤凰山西 麓及赵各庄、林西、黑鸦子、小屯、沙河等地,大的塌陷坑直径达100 m 以上。1983~1988 年造成危 害和规模较大的岩溶塌陷共19 处。
河北省土壤分布及其主要类型.完整版ppt资料

层明显。 3.改进利用。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潮土
1.分布及形成条件。 潮土属于非地带性土壤。 2.形成特征 潮土直接发育到河流冲积物上,其成土母质为
冲积物,潮土地下水位比较高,由于水汽运 动,白天枯燥后的表层土壤在次日早晨出现 “返潮〞现象,这也是潮土的得名。 3.改进利用 〔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2〕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3〕开展生态农业
2.形成特征。
褐土的形成受黏化作用、石灰质的淋溶沉积过程和耕 作熟化三方面影响。
腐殖质较薄,土色浅,呈灰褐色或灰棕色,有黏化层 和石灰反响。
3.改进利用。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三〕栗钙土
1.分布、形成条件。 是河北省最主要的草原土壤。 2.形成特征。 土壤呈栗色或灰棕色,有较薄的腐殖层,土体中钙积
一、土壤分布的根本情况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冬冷夏热、昼夜温差 大、降水少,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风 向随季节性变化。
河北的土壤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土壤的水平地带性:指土壤在水平 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的不同而出现有 规律的分布。
河北水平带都有哪些?
冷温森林土、黑土带
土壤的区域性〔非地带性〕是指在小范围内的土壤分布,是在地形变化、母质类型不同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土壤分布。
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大。 由于土壤长期渍水,土壤矿质局部中的铁、锰呈复原状态,使土体呈现青灰色、灰色或蓝灰色的土层,即潜育层。
河北省褐土成土母质以黄土母质及洪冲、积物母质为主。
盐蓬、碱蓬、猪毛菜等,可作为盐碱土的指示 植物。
干草原栗钙土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的 s m~Nd等 时 年 龄 为 3 5 0 8 Ma ±9 9 Ma , 单 颗粒
作 者简 介 : 吴 建杰 ( 1 9 6 7 一) , 男, 高级工程师 , 主要 从 事 地 质 矿 产 信 息 研 究 与 咨 询 。
2
河 北 地 质
2 0 1 4 年第1 期
; - . - I : l l : ; 省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现 状
吴 建杰 吕士英 未 丁 贤 李 素 荣 。
( I . 河 北 省地 矿 局 科 技 信 息 中心 石 家 庄 0 5 0 0 8 I 2 . 河 北 省 地 质 调查 院 石 家 庄 0 5 0 0 8 1 )
不 同的 名称 、 不 同的年 代归 属 , 或 者 同一名 称 的地层
然而 含 义不 同 。这种状 况 , 导致 阅读 、 理解 和表 述 的
分, 其 中对于太 古 宙和古 元古 代地 层 的划分 见 表 4 。
为 真实表 达 太古宙 和古 元古 代 地层划 分 的沿革 状况 , 表 1至表 4中的地层 名称 、 地 质年代 以及 相关
1 9 8 9 年, 河 北省 区 域 地 质 调 查 大 队编 著 的《 河
北省 北 京 市 天 津 市 区 域 地 质 志 》 ( 以下简 称《 地 质 志》 ) , 首 次 系统地 划分 了河 北省 的地 层 , 划 分方 案 见
表 1 , 该 志 所 附《 河北 省北 京 市天 津 市 变质 地 质 图说
矿产 ・ 环境 》 ( 以下 简 称《 省地矿 》 ) 对 于河 北 省 地 层 又一次 进行 了划分 、 对 比。其 中 对 于太 古 宙 一古 元 古代 地层 , 按 岩石 地层 单位 进 行 了划分 ( 表 3 ) , 将 太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8 ; 修 订 日期 : 2 0 1 4 - 1 — 8 ; 编辑 : 韩 文 华
关键词 河北省 地层划分 对 比
河北 省境 内地 层 的划分 、 对 比、 时代归 属及 地层 名称 , 随着 区域 地 质研 究 程 度 的不 断 提 高 而历 经 多 次变 更 。于是 , 现 行地质 文 献 中 , 同一 地层 经 常出现
古宙 地层 划分 为阜平 超 群和 五 台超群 。 2 0 1 2年 , 河 北 省 地 质 调查 院 、 河 北 省 区域 地 质 矿产 调查 研究 所编 写 的《 河北 省大 地构 造 图说 明书 》 ( 以下 简称 《 构造图》 ) , 对 河 北 省 地 层 作 了 最新 的划
摘
要
河北省境内地层的划分 、 对比、 时代归属及 地层名 称 , 随着 区域地质研 究程度 的提 高 , 经 历 了 多 次 变
更。在地质文献中 , 同一 地 层 经 常 出 现 不 同 名 称 、 不 同 的年代 归属 , 或 同一名 称的地 层 , 其表述 含义 不 同, 导致阅 读、 理 解 和 表 述 的诸 多不 便 。作 者 依 据 有 关 资 料 , 对河北省地层划分 、 对 比等 问 题 进 行 了系 统 梳 理 。
术语 均 沿用原 文 。
诸 多不 便 。为此 , 我 们 依 据 现 有地 质 资 料 以及 国际
地层 委 员会 2 0 1 3年 1月 发布 的《 国际年代 地 层表 》 、 全 国地 层委 员 会 2 0 0 1年 编 的《 中 国 区 域 年 代 地 层 ( 地 质 年代 ) 表》 和 2 0 1 2年 9月 编 的 《 中 国地 层 表 》 ( 试用稿) , 对河北 省地层划分、 对 比的 主要 相 关 问
石 的原 岩均 为沉 积 岩 。 曹庄 岩 组 也称 曹 庄 岩 群 , 是 河北 省 境 内最古 老 的地层 单 位 。《 省地 矿 》 指出, 曹 庄 岩 组 中斜 长 角 闪
的《 河北 省北 京 市 天津 市数 字 化 地 质 图说 明 书 》 ( 以 下 简称 《 说 明书 》 ) , 对河北 省境 内的地层 重新 作 了划 分 和详 细说 明 。 2 0 0 6年 , 河北 省 地 矿 局 编著 的 《 河北 省地质 ・
标注 的地 质年代 与 国 际地 层 委 员会 2 0 1 3年 1月 发
布 的《 国际年代 地 层表 》 中的 相应 数
2 曹庄岩组 、 桑干群 、 桑 干 岩 群
2 . 1 曹 庄 岩 组
曹 庄岩组 源 于曹庄 群 。分 布于 迁安 县 的曹庄 群 相 当于 迁西 群 。
2 5 0 0  ̄2 8 0 0 Ma , 中太古 界 2 8 0 0  ̄3 2 0 0 Ma , 古 太 古 界
3 2 0 0  ̄3 6 0 0 Ma, 始 太古 界 3 6 0 0 " - - 4 6 0 0 Ma 。该表 所
1 河北 省 太古 宇 、 元 古 宇 地 层 划 分 方 案 的 沿 革
2 0 1 2年 编的 《 中 国地 层 表 ( 试用稿 ) 》 标 注 的 地
质 年代 : 新元 古 界 5 4 1 . 0 ~l O 0 0 Ma, 中元 古 界 1 0 0 0
~
题, 略作说明, 未作 评 述 , 谨 供 读 者参 考 , 不 当之 处 ,
敬 请指 正 。
1 8 0 0 Ma ,古 元 古 界 1 8 0 0 ~2 5 0 0 Ma ,新 太 古 界
明书 》 中 的划 分方 案 见表 2 。 2 0 0 1年 , 河北 省 区域地 质矿 产 调 查研 究 所 编 写
曹 庄 岩组 呈 包 体 形 态 出现 于 中、 新 太古 代 变 质 深 成岩 中 。岩石 组 合 以斜 长 角 闪岩 、 斜 长 片 麻 岩 为 主, 夹 有铬 云 母 石 英 岩 、 不 纯 大 理 岩 及 磁 铁 石 英 岩 等 。除斜 长角 闪岩 的原 岩 为基 性 火 山岩 外 , 其 余 岩